基本信息
書名:遠離災害 叢書: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書系
作者:科學素質叢書編委會市場價: ¥29.9 元
ISBN:9787110067451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2009-01-01 第1版
2009-01-01 第2次印刷
開 本:16開
頁 數:252頁
類 別: 環境科學 -> 環境科學 -> 安全科學、災害防治
本書目錄
第一篇 規避自然災害
地震: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
地震肆虐人類家園
如何衡量地震的大小
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為何多發生在夜間
氣象異常與地震有關嗎
植物怎樣預測地震
動物能預報地震嗎
“地震鯰”的傳說
地震前兆知多少
地震是不可逾越的劫難嗎
歷史上有哪些防震減災的故事
預防為主,綜合防禦
科技進步對防震減災的作用
怎樣對地震進行監測
你了解我國地震監測的發展現狀嗎
地震前怎樣做好家庭防震準備
地震時如何避震
地震後該做什麼
海嘯為何危害巨大
讓水龍王變乖
洪水來了怎么辦
淮河為何多水災
我國有哪些防洪建設的成果
我們缺水嗎
怎樣抗旱防災
什麼是雷電
雷電的威力
怎樣預防雷電災害
個人應該如何避雷
怎樣利用雷電
風發起脾氣來會是什麼樣
怎樣使颱風變溫順
如何躲避龍捲風
飛機怎樣防禦下擊暴流
怎樣預防冰雹災害
霧害不可小視
什麼是土地荒漠化
為什麼說荒漠化近在咫尺
荒漠化是怎樣形成的
荒漠化是人類自食其果嗎
誰在向荒漠爭生存
中國治沙的步履
火山噴發探秘
火山噴發有什麼危害
火山噴發的類型
你知道維蘇威火山嗎
如何對火山噴發進行監測和預報
第二篇 與人為事故鬥爭
從滾滾濃煙中逃生
此起彼伏的空難
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嗎
誰是最無辜的空難受害者
飛鳥也能撞毀飛機
怎樣預防空難的發生
乘坐飛機應該注意什麼
飛機上有哪些救生設施
誰走在空救新技術的前列
從“鐵達尼號”談起
什麼是海上衛星救援系統
什麼是船載自動識別系統
車禍頻頻何時休
科技為行車保平安
什麼是汽車導航系統
救人生命的安全氣囊
什麼是汽車召回制度
你知道汽車安全法規嗎
“安全”是雷諾的至上理念
中國的汽車安全建設
太空旅行是冒險嗎
如何從軌道飛行中緊急返回
怎樣認識航天路上的人為因素
什麼是溫室效應
什麼是臭氧洞
臭氧洞會帶來哪些危害
誰是製造臭氧洞的罪魁禍首
如何保護臭氧層
什麼是傳染病
警惕新發傳染病
如何驅散疾病的陰霾
細菌能抵禦抗生素嗎
你相信“人命天定”嗎
導語
為到2020年,使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提高,達到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特編輯《科學素質》叢書。本書為該叢書之一。全書共分二篇,內容涉及規避自然災害和與人為事故鬥爭。全書語言通俗,內容豐富,圖文並茂,適合廣大普通讀者閱讀。
前言
21世紀,我們處在一個追求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同時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世界各國都以前所未有的熱情競相推動科技創新,加強全民科學教育與普及,發揮知識的力量,應對未來的挑戰。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
最近,國家依照《科普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制定並開始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提出目標:到2020年,使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提高,達到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科學素質》叢書為此而誕生。叢書涵蓋了有助於提升科學素質的新科技熱點知識,包括:科學發展,應該如何愛護自然、保護生態,達到環境與效益的雙贏,實現可持續發展;能源與資源有限,如何開發新能源,節能減排,實現寶貴資源的再生與利用;面對市場化的國際競爭,每個人需要掌握的市場經濟知識,以及金融與投資的常識;電腦與網路的運作原理,資訊時代的必備技能;“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宇宙航天的前沿科技成果;奧運競技,科技比拼,2008北京奧運不容錯過的高科技風景線;天災無情人有情,了解防災抗災的相關知識,就能遇災不慌,化險為夷……
科學拓展視野,心胸決定格局。提高科學素質,樹立科學精神,將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寬,心胸更廣,充滿信心地走向未來!
編者
2008年2月
試讀片斷
地震,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
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地震是對人類生存威脅最大的一種災害。在全世界所有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中,地震占了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群災之首”。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地震仍是人們最為恐懼的自然災害。
人類在揭開地震之謎的過程中,曾經產生了“地震鱉”、“地震蟲”、“地震鯰”等種種關於地震的神話與傳說。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震的認識已從神話中走了出來。
我們知道,地震是一種地殼快速而又劇烈的運動。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也稱極震區。震中到地面上任一點的距離叫震中距離簡稱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內的稱為地方震;在1000千米以內稱為近震;大於1000千米稱為遠震。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千米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千米。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據測定,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千米。
發生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波叫做地震波。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地震波也會擴散。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它能引起地面的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它能夠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因此,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橫波則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幾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縱波給我們一個警告,告訴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應儘快防範。
目前,關於地震產生的原因,世界上有三大較有影響的假說。一是“彈性回跳說”,是指地球內部不斷積累的“應變能”超過岩石強度時產生斷層,斷層形成後,岩石彈性回跳,恢復原來狀態,於是把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引起地震;二是“岩漿衝擊說”,是指地下岩石導熱不均使部分岩石溶融體積膨脹,從而擠壓圍岩,導致圍岩破裂產生地震;三是“相變說”,是指地下物質在一定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一種結晶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結晶狀態,體積突然變化而發生地震。這三種假說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地震,有待進一步研究。
雖然地震之謎迄今為止還沒有完全被解開,但隨著物理學、化學、古生物學、地質學、數學和天文學等多學科交叉滲透,隨著航天監測技術、鑽探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深入發展,相信地震科學將會取得長足進步,從而大大提高人類預測地震和抗禦地震的能力。
地震肆虐人類家園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大約發生500萬次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的只有5萬多次,破壞程度較強的地震近20次。雖然如此,從古至今,地震一直追逐著人類社會前進的腳步,並頻頻瘋狂地破壞人類的美好家園——地球。
據考證,地面破壞程度最大的地震是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大地震。這次8.4級地震的震中位置在城東130千米左右的威廉王子灣,震動持續了4分鐘。城市的主幹道被一條寬50厘米的裂縫分成兩半,一半下沉了約6米。阿拉斯加南海岸的懸崖滑人了海中。地震發生後,海嘯隨之而來,把一艘艘船隻拋向內陸深處。地震使地表水平位移最大達到20米,震源斷層位移最大達到30米,被公認為是當今地面破壞、地殼變動最大的地震。
震級最高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當年從5月21日開始的一個月里,在智利西海岸連續發生了多次強烈地震,8級以上的地震3次,7~8級地震10次,其中5月22日發生的8.9級地震,成為迄今為止震級最高的地震。
這次罕見的地震過後,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到蒙特港沿岸的城鎮、碼頭、公用及民用建築或沉人海底,或被海浪捲入大海,僅智利境內就有5700人遇難。地震後48小時引起普惠火山爆發。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時700千米的速度橫掃太平洋,15小時後高達10米的海浪呼嘯而至襲擊了夏威夷群島。海浪繼續西進,8小時後4米高的海浪沖向日本的海港和碼頭。在日本岩手縣,海浪把大漁船推上了碼頭,跌落在一個房頂上。這次海嘯造成日本8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
引起最大火災的地震是1923年的日本東京大地震。那年9月1日上午11時58分,伴隨著一陣方向突變的怪風,地下發出了雷鳴般的巨響,大地劇烈搖晃起來,建築物紛紛坍塌,同時引起了熊熊大火。這一古老的城市木屋居多,街道狹窄,消防滯後,結果使東京遭受了毀滅性的破壞。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直至無可再燒,全城80%的死難者就慘死於震後的大火中,全城36.6萬戶房屋被燒毀。
火災尚未停息,海嘯引起的巨浪又接踵而來,摧毀了沿岸的所有的船舶、港口設施和近岸房屋。這次大地震摧毀了東京、橫濱兩大城市和許多村鎮,14多萬人死亡、失蹤,lO多萬人受傷,死亡人數比持續19個月的日俄戰爭(13.5萬)還多,財產損失達28億美元,比日俄戰爭多5倍。這是現代地震史上,除我國海原地震和唐山地震之外,傷亡最多的一次震災。
地震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的中國陝西華縣大地震。據史書記載,1556年1月23日,今陝西華縣發生8級地震。陝西關中地區,平原沃野,人口稠密,是我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這次發生在關中東部華縣的地震,死亡人口之多,在古今中外地震史中實屬罕見。據史料記載:“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83萬有奇,其不知名未經奏報者復不可數計”。這次地震重災區面積達28萬平方千米,分布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省區;地震波及大半箇中國,有感範圍遠達福建、兩廣等地。
地震就這樣摧殘著人類的家園,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在人類發展史上留下沉痛的一頁。
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