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宅村

南宅村

南宅隸屬樂清縣黃華鎮。東瀕樂清灣,南接岐頭山,位於鎮東北。北距縣城15公里。現南宅分殿後、三宅、華東、南鹽4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簡介

南宅村南宅村一角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趙構為避金兵入侵,自海上乘至溫州。中途在樂清館頭停泊時,令扈從者上岸察看地形,其中有宣和年間進士、徐州簽判南宅。他登上橫春山,見重石一帶山明水秀,自思攜眷隨駕不便,而且故鄉洛陽陷於金人,收復無期,遂萌定居之念。抵溫後上表乞退,高宗準休並賜“護駕功臣”四字旌表,遂隱居重石。他便為樂清南氏始祖。紹興末年,其子星瑞轉遷海濱定居,即今南宅。後子孫繁衍,成為巨族。現南宅分殿後、三宅、華東、南鹽4個行政村。1992年,可耕地1630畝。村民以務農為主,兼事鹽、漁等副業

經濟發展

南宅大多數人株守家園,農耕度日。1949年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南宅村民紛紛跨出大門,走南闖北從事經營貿易,或在家辦企業、工廠,經濟迅速發展。以殿後為例:1981年前人均收入60元,至1992年底統計,南宅村984人,人均收入已達3800元,增加了63倍。

人文歷史

南宅村南宅村南延宗故居
據傳,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端八、端十兩兄弟拯救福建運糧船於岐海颶風駭浪中,卒後受寧宗敕封為橫塘福佑將軍,享祀溫州。在南宅立廟為神社,後兼為南氏宗祠。
元朝初年,南遇福因朝廷缺餉,應命納錢萬貫,得授福建晉江縣尉。天曆間(1328~1330)乞歸故里。後葬於白石小田岙。南氏子孫為紀念祖宗,每年三月初十從相距30餘里的濱海南宅,乘船至白石祭墳,同日祭墳的還有馬道陳姓,後來遂形成白石三月初十大會市。
明代的南昱,時方,正統七年(1442)進士,任南京大理寺左寺丞,為官以讞決精審著稱。未第時,與南閣章綸交厚,章綸有《贈南昱詩》:“昔年同術又同心,每愛才華出士林。雲錦千章隨筆陣,珠璣萬斛燦胸襟。簿書已會樞機密,經學應稱理趣深。他日鵬程期振奮,九重天上盍朋簪”。後卒於官,加授奉政大夫庶修尹大理寺右寺丞。
著有《宜齋稿》、《老萊子孝行辨》、《萬金錄》等。南升,字孔彰,南昱第三子。天順三年(1459)以《書經》領浙江鄉試第八名舉人,授以教諭之職,堅辭不受。天順七年(1463)參加會試,不料科場失火,考試中止,及火息續試,到午後申時,內廷降詔減試5篇。南升文思敏捷,此時已按原定篇數交卷,主考官認為他有違旨意,不予錄取。後來主考官評閱試卷,非常嘉許南升才華,於是申奏朝廷皇帝以“文杰”兩字和“世科甲”燈籠賜歸。南升雖經皇帝寵賜殊榮,但總耿耿於懷,歸後不久,以科場失意抱恨而終,年僅20餘。死後,英宗賜“世美”兩字,立坊表於其地。後南氏子孫又以“旨賜文杰”直匾,建牌樓以留紀念,故南宅又名牌樓村。
清乾隆間,南嗣亮有子8個,世稱“八份”,富甲一邑,遠近聞名。先後建房屋8座,相傳有“千柱落地”的規模。第八子元照,字丹陽,曾游太學,精書法。所書的《二難千古》碑記,今存在南氏宗祠。其宅第的門前造有石照屏,雕刻精緻,圖文並茂,現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份”文風鼎盛,曾有“十八擔書籠”的傳說,小宗祠前旗桿石林立(1949年後毀)。
民國期間的南宗景,名振鏞,以字行。1928年考入上海國醫學院,深得陸淵雷、曹穎甫諸名醫賞識。畢業後,懸壺溫州,曾任永嘉縣(今溫州市)中醫公會主席。1933年創辦溫州宗景國醫專修社。1936年任教於蘇州國醫學院。在歷年教課之暇,仿西醫內科學體例,系統地整理各名中醫專著,編成《中醫內科全書》。此書在中醫界影響很大,中央國醫館館長焦易堂親題書名,並得林森、孫科及著名中醫秦伯未等11人題詞,於1936年出版。
南延宗,字懷楚,193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後從事礦產勘探,足跡歷及福建、雲南、貴州、江西、四川、廣西等省。1940年調任江西省地質調查所技正。次年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質調查所研究員。1942年獲中國地質學頒發的趙亞曾先生紀念獎。1943年在廣西黃羌坪調查錫礦時,發現中國第一個鈾礦,論文發表後,引起地質學界和社會人士的關注。1945年擔任中國礦產測勘處工程師兼礦床地質課長。1946年兼任重慶大學和中央大學地質系教授。論著有60多種,其中《地質圖上火成岩花紋用法之商討》一文,至今仍為中國地質圖引用的準繩。
南式仁,少習油漆,年十六,即聲名籍籍。凡雕、塑、繪、扎(紙紮)無不形神畢備,為溫州漆繪界的佼佼者。1954年受聘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從事民間美術研究。其泥塑作品《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中的人物,於1956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武松打虎》、《打毛線》等分別發表於《少年文藝》等刊物。當時被稱為“華東著名民間泥塑藝人”。後又為浙江越劇團創製幻燈銀幕,代替實物道具布景,其折光處理為戲劇美術界所推崇,各地紛紛派員至杭州學習,全面推廣。時有“南派畫家”之譽。
南宅村南宅村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小名永寧,啟蒙於私塾,系岐頭名學者朱復戡高足。年十七進浙江武術館習武,繼又考入中央軍官學校讀政治研究班。抗日戰爭初入四川,曾任川南報館編輯,並執教於朝陽大學,不久即離職從戎,救亡圖存。後執教中央軍校兼金陵大學研究員。性喜佛學,曾遁跡峨嵋山中峰大坪寺3年,閉門謝客,研讀藏經。1945年後歸隱杭州天竺,清修悟禪。1948年赴台灣基隆經商。1955年起,先後擔任輔仁大學、台北大學、文化政治大學等校哲學教授。主講兵法及儒、釋、道等課程。在台灣曾創辦東西精華協會中國總會、十方叢林書院、古老文化事業公司。還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創立東西學院等文化事業組織。出版了許多中國古籍。其本人著作有《論語別載》、《孟子旁通》、《易經雜說》《中國文化泛言》、《歷史經驗》等30餘種,成為當代的著名學者。南懷瑾身在海外,心繫桑梓建設。1987年移旅香港,設立聯盈興業有限公司,為溝通兩岸投資,發展經濟起橋樑作用。1987年,捐資80萬港幣,與溫州市有關部門建立南氏醫藥科技獎勵基金會及東南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赤子之心。1988年秋,當溫州市領導率團訪問香港時,南懷瑾提出了中外合資開發金溫鐵路的建議。幾經磋商,終於在1992年元月達成協定,簽訂契約,並於1992年11月成立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由他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總投資為1.72億美元,其中他投資額占89%。金溫鐵路工程巨大,全長251.5公里,沿途需開隧道63處、橋樑117座,預期4年完成,已於1992年12月開工,浙南父老的百年美夢即將實現。

基礎設施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為改造村容村貌、美化環境創造了條件。生活富裕後,村區面貌起了根本的變化,狹窄不平的石頭路已改建成寬直平坦的水泥大道;代替陳舊破陋的住房的是錯落有致的樓房。已成為現代化的新農村
自1981年開始改造村里道路,至1992年改造完畢,南宅村形成整齊、平坦的道路網。實施規劃建房,到1992年,新建樓房86幢190間,低矮破舊住房已不復存在。 1985年開始,每逢老人節,村里給60歲以上的老人送蛋糕、水果等禮品,每人200元的“紅包錢”,並擺酒歡慶。1992年修建老人活動室,內設報紙象棋電視機收錄機等,豐富老人的生活。南宅村重視教育事業。村里投資3萬元辦起了幼兒班,學齡前兒童入園率在99%以上。認真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制訂獎學措施,凡本村學生考上大學、中專的給予500元獎金。1990年,村里辦起了廣播室、圖書閱覽室、青年活動室,豐富了村民生活。 到1992年,村里每戶都用上了家用電器,81%家庭用上液化石油氣,42戶安裝了程控電話,有機車15輛,家家戶戶住新樓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