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
【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薑3兩、甘草2、 白朮4兩、大棗15枚。(根據唐宋度量衡:1兩=41.5克=10錢。)
【用法】上藥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功用】疏風泄熱,發汗利水。
【主治】水腫之皮水。症見一身面目悉腫,發熱惡風,小便不利,苔白,脈沉者,等。
【各家論述】
《金匱要略方義》:本方乃越婢湯加白朮而成。白朮乃脾家正藥,健脾化濕是其專長,與麻黃相伍,能外散內利,祛一身皮里之水。本方治證,乃脾氣素虛,濕從內生復感外風,風水相搏,發為水腫之病。方以越婢湯發散其表,白朮治其里,使風邪從皮毛而散,水濕從小便而利。二者配合,表里雙解,表和里通,諸症得除。
來源二
【組成】越婢湯加蒼朮。
【主治】溢飲有熱者。
中藥方劑之Y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