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茯苓湯
正文
茵陳茯苓湯來源
《傷寒微旨》卷下。組成
茯苓 桂枝各30克 豬苓21克 滑石15克 茵陳60克用法
上為末。每服15克,水煎服。主治
陰黃。病人五六日,脈沉細微,身溫四肢冷,小便不利,煩躁而渴者。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Y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茵陳茯苓湯,醫學中藥名稱,主要用於治療脈沉細微,身溫四肢冷,小便不利,煩躁而渴者。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茯苓梔子茵陳湯對於治療谷疸,心下痞滿,四肢睏倦,身體麻木,身目俱黃,心神煩亂,噁心欲吐,口生惡味,飲食遲化,小便赤黑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茵陳橘皮湯別名是茵陳陳皮湯 ,由橘皮1兩,生薑1兩,茵陳蒿1兩,白朮1分,半夏半兩,茯苓半兩組成。其主治身黃,脈沉細數,身熱手足寒,喘嘔煩躁不渴者。
茵陳黃芪湯是由茵陳、黃芪、丹參等組成的中藥方劑,健脾益氣,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於病毒性肝炎。
茵陳黃芪湯簡介 資料來源茵陳梔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東醫寶鑑》卷六引《醫學綱目》。主治谷疸。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附方 重要文獻摘要茵陳黃芩湯--組成為茵陳蒿4兩,大黃(蒸過)4兩,生麥門冬(去心)4兩,梔子仁4兩,青黛3分,升麻3分。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茵陳術附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心悟》卷二。具有溫陽利濕之功效。主治陰黃。身冷,脈沉細,小便自利。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和中茵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醇剩義》卷三。具有健脾化濕,利尿退黃之功效。主治谷癉。症見脾胃不和,食谷則眩,谷氣不消,胃中濁氣下流,小便不通,濕熱入於...
赤小豆茯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卷四引《深師方》。主治黑疸,身體及大便正黑。久黃疸。
別名 組成 用法 主治 使用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