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proteus bacillus)屬條件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是由於攝入大量變形桿菌污染的食物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胃腸型及過敏型以前者多見。食品的染菌率自3.8%~100%,其中以魚、蟹和肉類染菌率較高。食品感染率高低與食品新鮮程度、運送時衛生狀況密切相關。夏秋季節發病率較高。變形桿菌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據生化反應不同可分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粘液變形桿菌和潘氏變形桿菌。大量變形桿菌在人體內生長繁殖,並產生腸毒素,引致食物中毒。

基本信息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變形桿菌

病因

變形桿菌屬腸桿菌科的革蘭陰性桿菌,呈多形性,有周身鞭毛,無芽孢,無莢膜,運動活潑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不高,在營養瓊脂和血瓊脂上均可生長適宜生長溫度10~43℃,其菌落常有爬行特點,不形成單個菌落,如將瓊脂量提高至5%可得到單個菌落。在血瓊脂平板上有溶血現象。生化特徵是硫化氫陽性,苯丙氨酸脫氨酶陽性,尿素酶強陽性。抗原結構有菌體(O)和鞭毛(H)兩種。根據抗原和生化性能的不同,將變形桿菌分為:普通變形桿菌(P.vulgaris)、奇異變形桿菌(P.mirabilis)、產黏變形桿菌(P.myxofaciens)和潘氏變形桿菌(P.penneri)引起食物中毒者主要為前三種。

發病機制

發病與否及病情輕重與攝入的細菌數量(一般認為達105個/g以上)、產生的毒素以及人體防禦功能等因素有關。變形桿菌的致病力主要是細菌所產生的腸毒素。變形桿菌可產生一種細胞結合溶血因子(cell-bound hemolytic factor),對人類移行細胞具有很好的黏附力和較強侵襲力。有些菌株能產生α溶血素具有細胞毒效應健康搜尋變形桿菌還可產生組氨脫羧酶,可使肉類中組氨酸脫羧基成為組胺,組胺攝入量超過100mg引起類似組胺中毒過敏症狀。

臨床表現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可能由於食品中所含菌型的不同、數量多少、代謝產物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常見有胃腸炎型和過敏型,或同一病人兩者均有。

1.胃腸炎型 潛伏期3~20h,起病急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瀉為水樣、帶黏液惡臭、無膿血,一天數次至十餘次。有1/3~1/2患者胃腸道症狀之後,發熱伴有畏寒,持續數小時後下降。嚴重者有脫水或休克。

2.過敏型 潛伏期1/2~2h表現為全身充血、顏面潮、酒醉貌周身癢感,症狀輕。少數患者可出現蕁麻疹。

併發症

嚴重者有脫水休克心衰

診斷

(圖)變形桿菌食物中毒硫化氫

由於變形桿菌可寄生在正常人腸道,食物也可被變形桿菌污染故凡疑變形桿菌中毒時應取可疑食物嘔吐物和糞便作細菌培養可分離出同型變形桿菌。分離出的變形桿菌,必須作血凝試驗,才能確認。普通變形桿菌對OX19,奇異變形桿菌對OXK的凝集效價應在4倍以上增長者,才能肯定診斷。如作間接血凝試驗,靈敏度可提高2~16倍。近年來套用變形桿菌對尿素(urea)、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的生化特性建立了快速同步定性定量檢測方法-UPS法。正確鑑定率為100%,靈敏度是以往蔓延生長觀察法的100倍報告時間由以往4~15天減少至4~24h且精密度高、特異性強,不受檢樣種類和其他因素的影響。

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霍亂副霍亂急性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胃腸炎非細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相鑑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取可疑食物、嘔吐物和糞便作細菌培養,可分離出同型變形桿菌。分離出的變形桿菌,必須作血凝試驗,才能確認。普通變形桿菌對OX19,奇異變形桿菌對OXK的凝集效價應在4倍以上增長者,才能肯定診斷如作間接血凝試驗,靈敏度可提高2~16倍。近年來套用變形桿菌對尿素(urea)、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的生化特性建立了快速同步定性定量檢測方法-UPS法,正確鑑定率為100%。

相關檢查:

>β丙氨酸

>尿素

>被動血凝反應

治療

1.胃腸炎型 ①對症治療:該病大多為自限性,不經治療一兩天內能自行恢復。如吐瀉嚴重,可給予補液及解痙劑②抗菌藥物治療:對重症者可選用諾氟沙星0.2g/次,4次/d,或用氯黴素0.25~0.5g/次,4次/d,口服。

2.過敏型 以抗組胺療法為主可選用氯苯那敏4mg/次,3次/d,口服。嚴重者套用氫化可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預後及預防

預後: 一般經治療後,預後良好。

預防: 嚴格作好炊具食具及食物的清潔衛生。禁食變質食物。食物應充分加熱,烹調後不宜放置過久,涼拌菜須嚴格衛生操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