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往鎮

諸往鎮

諸往鎮,位於山東省乳山市西北部,鐵礦石豐富,養殖業發達,以羊毛衫加工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成為該鎮新的經濟成長點,盛產大姜、花生等,製鞋、鑄造、建築建材為該鎮三大支柱行業。諸往鎮立足山多草豐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以養兔為主的家庭養殖業,全鎮村村養兔,養兔戶達到農戶總數的90﹪,養兔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3以上,養兔業已成為該鎮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諸往鎮位於乳山市西北部,鎮政府駐東諸往村,轄49個行政村,人口4.3萬人,面積160.1平方公里,耕地4267公頃。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諸往鎮諸往鎮

諸往鎮位於乳山市西北部,鎮政府駐東諸往村,轄49個行政村,人口4.3萬人,面積160.1平方公里,耕地4267公頃。200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5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1億元,農業總產值9.44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9.28億元,財政收入651萬元,比上年增長21.7﹪,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比上年增加210元。中學2所,國小11 所,在校生5000人。該鎮坐落在乳山市西北部的馬石山下,屬丘陵地帶,可耕地少,以盛產蘋果、板栗、蠶繭而著稱,礦產資源中鐵礦石最為豐富。養兔業發達,建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場。桃威鐵路穿境而過,諸往火車站年吞吐量40萬噸,309國道橫貫全鎮,電力通訊事業發達。鎮辦企業主要有製鞋、鑄造、建築建材三大支柱行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08億元,利稅3650萬元。全鎮糧食總產量2.7萬噸,果品總產量1.2萬噸,蔬菜總產量6000噸。2000年獲威海市“計畫生育模範鎮”稱號。

氣候條件

諸往鎮地處溫帶海洋氣候區,冬季溫暖乾燥,夏季涼爽多雨,十分適合人類居住。

歷史沿革

1951年設諸往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鄉,1989年12月撤鄉建鎮。1995年,面積160.1平方千米,人口49670人,轄東諸往、上石硼、王家莊、岳家、二龍口、西辛莊頭、東辛莊頭、姜格莊、大龍口、青石樓、繞澗、野房、招民莊、西諸往、溝西、泊子、掃帚澗、於家圈、孫家夼、姚家埠、田家莊、光明、鐵山、后庄、馬陵、燕山泊、神童廟、後店、垛疃、前進、前夼、大院、口子、九龍圈、鳳凰台、冷格莊、安夼、泊子莊、崖後、李格莊、王家疃、流水頭、溝劉家、唐家、許家、下石硼、西尚山、中尚山、東尚山49個行政村。

轄區代碼

諸往鎮371083111(49村):~201東諸往村 ~202西諸往村 ~203溝西村 ~204田家莊村 ~205光明村 ~206泊子村 ~207招民莊村 ~208孫家夼村 ~209後店村 ~210姚家埠村 ~211許家村 ~212泊子莊村 ~213安夼村 ~214唐家村 ~215姜格莊村 ~216溝留家村 ~217冷格莊村 ~218大院村 ~219流水頭村 ~220王家疃村 ~221鳳凰台村 ~222李格莊村 ~223九龍圈村 ~224崖後村 ~225口子村 ~226王家莊村 ~227岳家村 ~228東尚山村 ~229中尚山村 ~230西尚山村 ~231上石硼村 ~232下石硼村 ~233大龍口村 ~234二龍口村 ~235於家圈村 ~236掃帚澗村 ~237繞澗村 ~238青石樓村 ~239東辛莊頭村 ~240西辛莊頭村 ~241野房村 ~242鐵山村 ~243垛疃村 ~244前進村 ~245前夼村 ~246馬陵村 ~247后庄村 ~248神童廟村 ~249燕山泊村

村莊來歷

東諸往 明洪武年間,隋姓由萊陽縣曲坊遷此立村。因村前有一官道,來往人較多,取名諸往。後因村西建西諸往,而更今名。

西諸往 清初,王姓由姚家埠、劉姓由繞澗遷此立村,因位於諸往村西而得名。清末,郭、隋姓遷入。

大院 明初,朱、紀姓居此建村(後遷走),因村旁古寺院得名。萬曆年間,陳姓由棲霞縣陳家疃遷此。清嘉慶年間,李姓由大崮頭遷入。道光年間,王、彭姓先後由溝西、棲霞縣沙河埠遷入。

鳳凰台 清乾隆年間,姜姓由姜格莊遷此立村,因此處地形似龍戲水,故取名罩龍頭。清末,王姓由申家遷入。1956年更今名。

九龍圈 清康熙年間,劉姓由黃格莊遷此立村,因村周圍有九條山嶺環繞而取名。

王家疃 明萬曆年間,杜姓從牟平縣東關遷此立村杜家莊。後王姓遷此落居,人口發展快,故更今名。

冷格莊 明洪武年間,趙姓由雲南遷此建村趙家莊(後遷走)。冷姓從雲南遷此,更名冷格莊。崇禎年間,冷姓遷走,李姓由大崮頭遷此落居,襲原名。清乾隆年間,姜、孟姓先後由澇口、萊陽縣遷入。道光年間,滕、欒姓由地口、后庄遷入,後杜、孫姓由王家疃、育黎遷入。

安夼 清順治四年,鄭姓從由古遷來建村安夼,取安居山夼之意。道光八年,王姓由孫家夼遷入。

泊子莊 清乾隆年間,鄭姓從由古遷此平泊處建村,故名。

唐家 明萬曆年間,唐姓由福山縣陌唐遷此立村,

許家 明洪武八年,許姓由安徽臨淮縣西溝村遷此立村,初名里仁,後更今名。清嘉慶年間,隋姓由東諸往遷入。

口子 明嘉靖四十三年,宮文彥由棗林遷此立村。因村西有一山口,當時為交通要道,故以此取名。清道光年間,姜、周姓先後由牟平縣長治、海陽縣周家溝遷入。後又有鍾、魯、孫姓遷入。

崖後 清順治十六年,姚姓由文登縣姚山頭遷此處山崖之後定居立村,故名。乾隆年間,潘、宮、曲姓先後由戰場泊、棗林、高陵遷入。道光年間,孫、郭姓先後由北寨、北勇家遷入。

李格莊 明洪武年間,李姓從雲南遷此立村,明末遷走,鄭姓從由古遷此。清初,於、史姓由流水頭、史家遷入,襲原名。

流水頭 明萬曆年間,于姓由司馬莊遷此建村,取名長前。清乾隆年間,鄭姓從由古遷入,更今名。

溝留家 明末,劉姓由四川遷來,落居山溝處稱溝劉家。清初,鄭、隋姓先後由東橫道口、由古、野房遷此。清中期,劉姓遷走,更今名。

姜格莊 明洪武元年,曾姓(後改為尹姓)、荊姓居此。洪武八年,姜姓由峒嶺遷此立村姜格莊。清乾隆年間,李、許、傅、柳姓先後由蓬萊縣八角山後、許家、福山縣傅家疃、柳家遷入。後又有王、宋、劉、孫姓遷入。

王家莊 清康熙年間,王姓由海陽縣嘴子後遷此立村。民國時期,韓、張、孫、劉姓遷入。

岳家 明崇禎年間,岳姓從榮成縣遷此立村。清末,李、宮、王等姓遷入。

上石硼 明崇禎年間,王姓由海陽縣嘴子後遷此立村,因周圍多石硼而得名石硼。清康熙年間更今名。

下石硼 清康熙年間,王史觀由萊陽縣峴子灣遷此立村,因位於上石硼之下,故名。

西尚山 明萬曆四十三年,王篙由海陽縣二王家遷來立村王家莊,1955年更今名。

中尚山 清乾隆年間,劉姓從黃格莊遷此立村劉家莊。1955年,更今名。

東尚山 北宋末年,劉姓居此立村,因位於尚山腳下而得名尚山。明成化年間,劉文勝從萊陽縣賢友村遷此定居。1955年更今名。

大龍口 明嘉靖二年,宮姓由海陽縣齊山遷此定居,後王、宮姓相繼由海陽縣嘴子後、青山遷此,以村旁地形取名臥龍村。清初,喬、魯姓分別由井喬家、萊陽縣朱柳遷入。1955年,為行政管理方便,而更今名。

二龍口 明嘉靖二十五年,孫姓由海陽縣大夫疃遷此定居,以地勢似二龍之首取名。清順治年間,劉、宮姓由南寨、青山遷入。

西辛莊頭 明正德八年,趙京春、趙京貴由西泓趙家遷此定居立村,取名新莊頭,後更為辛莊頭。萬曆年間,苑姓從招遠遷入,再更

東辛莊頭 明萬曆年間,李姓由大崮頭遷辛莊頭村東定居立村,故名。清末,劉姓由掃帚澗遷入。

溝西 明崇禎年間,隋姓由東諸往遷山溝西側立村,故稱溝西。清末,陳、張姓由大院、育黎遷入,後有王、趙姓由姚家埠、辛莊頭遷入。

野房 明萬曆三十八年,隋姓由海陽縣行村遷此立村,因此地原有看山草屋,人稱野房而得名。

繞澗 明萬曆十年,劉姓由黃格莊遷此立村,因小河繞村而得名。清末,丁姓由海陽縣南馬格莊遷入。

青石樓 明洪武年間,魏姓由萊陽縣閆家泊遷此立村,取名黃花樓。崇禎年間,于姓由鐵山來居。清康熙五十九年,鍾姓由東夼來居,更今名。

掃帚澗 明天順年間,宋姓由文登縣九頂埠遷此立村,因山澗長有灌木掃帚條子而得名。清康熙年間,朱、徐姓由草埠、海陽縣盤石店遷入。乾隆年間,王、高、劉姓先後由姚家埠、海陽縣矮槐樹、中尚山遷入。

招民莊 明成化年間,隋天爵、隋天勝由海陽縣行村遷此立村招民莊,取興旺發達之意。清康熙年間,王、許姓由牟平縣石埠、許家遷入。

泊子 清康熙年間,肖、宋、劉姓先後從小雲南、萊陽縣大明村、段家遷此立村。因位於平原泊地,故名。嘉慶年間,於、李姓分別由黑影(今名光明)、城陰遷入。光緒年間,戴姓由鄧家來居。

田家莊 清康熙十九年,田姓由平度縣遷此立村田家,後王姓由姚家埠遷入。1980年更今名。

光明 清乾隆四十五年,于姓從鐵山遷此定居。後有葛、楊、劉、許等姓遷入,因位於山夼深處,太陽照射時間短而俗稱黑影。1957年更今名。

姚家埠 明永樂年間,姚姓從雲南遷此立村,因位於河旁而取名。萬曆年間,王姓由萊陽縣峴子灣遷此定居,姚姓遷走。清初,叢姓由桑行埠遷入。

孫家夼 清順治年間,于姓由司馬莊遷此立村(前有孫姓居此稱孫家夼),襲原名。康熙年間,王姓由垛疃遷入。

於家圈 清康熙年間,于姓從流水頭遷羅山之後建村羅山後,清末更今名。

燕山泊 明崇禎六年,王姓由垛疃遷燕山前平泊地立村,故名。

後店 明初,趙姓從雲南遷此立村。因位於神童廟之後並有開店的,故名。萬曆年間,戰姓由戰家夼遷此,後兩姓遷走。清康熙年間,王姓由孫家夼遷此定居,襲原稱。

神童廟 境內古老村莊之一,唐代,沈、童姓土著老民建村,後二姓漸泯。明萬曆年間,張姓由萊陽縣蒼山遷此定居,因此處有神童廟而得名。清初,董、呂姓由海陽縣大柴和劉格莊遷入。嘉慶年間,許、姜姓由許家、海陽縣黑崮遷入。

后庄 明代前,蘭姓居此,明宣德年間遷賈家莊(今名蘭家)。王宣由垛疃遷此立村,因漢代此地曾開礦採鐵, 故取名礦合莊。清初,欒朋由馬陵遷入,因居馬陵村後,更名后庄。

鐵山 清順治年間,王、于姓先後由垛疃、文登縣大水泊遷此立村,因村東有鐵山而得名。乾隆年間,許、朱、孫、薛等姓先後由許家、掃帚澗、海陽縣留格莊和河西遷入。

馬陵 萬曆年間,孫、姜姓先後由姚家埠、峒嶺遷此分別建村東馬陵、西馬陵。後欒姓由海陽縣大欒家遷來。1956年兩村合併,統稱馬陵。

垛疃 明天順年間,王叢政由海陽縣嘴子後遷此定居,以垛山取此名。清康熙年間,梅姓由梅家遷此,後有張、劉姓遷入。

前進 明末清初,丁、李姓先後由河東、大崮頭遷此立村,因位於河之南取名河南。清末,王、姜姓由后庄、神童廟遷入。1978年更今名。

前夼 清宣統元年,李姓由河南(今名前進)析居建村。後有鄭、王姓由帽張家、垛疃遷入,取名小河南。1956年更今名。

教育文化

諸往鎮有乳山市第九高級中學等一批高中國中國小,無高等院校。

社會事業

諸往鎮諸往鎮

2006年,鎮政府積極外引內聯,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遇,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抓住“村村通”道路改造機遇,積極爭取,硬化西諸往到山裡片20公里,孫家夼、繞澗、招民莊、掃帚澗、於家圈等村50多公里,大龍口、許家、西諸往、冷格莊、唐家等村還修建了通往村莊的水泥街道;積極協調上級部門投資60多萬元,解決了山里百姓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難的問題;為全鎮75%的村通上自來水;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按時發放糧食、農機補貼,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85%;投資150多萬元,對鎮駐地進行統一規劃,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投資400多萬,建成一處高標準敬老院。

經濟狀況

概況

諸往鎮諸往鎮

全鎮面積160平方公里,耕地6.38萬畝。諸往鎮政府駐東諸往村。轄49個行政村,年末戶籍人口41985人。該鎮鐵礦石豐富,市骨幹企業鑫山冶金公司鐵廠、鐵礦位於境內;養殖業發達;以羊毛衫加工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成為該鎮新的經濟成長點,發展勢頭強勁。盛產大姜、花生、蘋果、板栗等。 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3億元,農業總產值1.4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4億元,財政收入12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67元。中學1所,國小3所,在校生3285人。鎮域工業主要有製鞋、鑄造、建築建材三大支柱行業。全年完成技改投資2.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5.6億元,利稅1.2億元。全年糧食總產量2.21萬噸,果品總產量1.65萬噸,蔬菜總產量3.4萬噸。

鎮域工業主要有製鞋、鑄造、建築建材三大支柱行業。

該鎮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搞民營經濟、大搞招商引資、大搞加工貿易的要求, 搭起招商引資平台,實施“三借戰略”,推動了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

該鎮結合本地傳統產業優勢,從尊重農民致富願望出發,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重點發展三大產業。一是突出發展加工貿易。二是突出發展畜牧養殖業。該鎮在特色養殖、規模發展上大做文章,逐步構建起以長毛兔養殖為主,養豬、養羊、養牛等同步發展的養殖業格局。三是突出高效農業。主要是發揮小流域治理優勢、萬畝中底產田改造優勢,積極引導民眾大力發展大姜、芋頭、葡萄等高效農業。

工業

金鑫製衣有限公司是由威海客商投資建設,主要從事服裝及床上用品加工出口業務,項目總投資800萬元,規劃新建標準廠房2000平方米,預計投產後年生產能力可達100萬件,吸收社會勞動力160多人。 諸往鎮立足自身實際,牢固樹立“工業立鎮”理念,堅持技改擴規與引進新上並步齊抓,在抓好已有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同時,把引進新上項目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推動鎮域經濟跨越提升、協調發展。特別是承接羊毛衫、服裝加工等已經形成的區域特色產業,充分利用勞動力和閒置廠房資源優勢,大搞產業招商,服裝加工業逐漸成為該鎮的特色產業。吸納從業人員2400多人?為民眾年增加收入1000多萬元。

畜牧業

山東乳山市的諸往鎮,長毛兔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全鎮5萬人口,人均飼養量達到55隻,人均年收入達到3500元,成為聞名全國的毛兔和兔毛集散地,享有“山東毛兔第一鎮”的美譽。 諸往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內陸鎮,山巒眾多,自然牧草豐富,有傳統的養兔習慣。特別是1998年以來,該鎮結合自身特點,著眼於增加農民收入這個重點,大力扶持農民依靠本地傳統和優勢,大力發展長毛兔養殖。為了鼓勵農民養兔的積極性,該鎮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措施,分別在資金上、物質上、種兔供應上、義務工減免上為養兔民眾提供便利,為了鼓勵農民發展規模經營,該鎮規定:凡農戶養兔存欄量達到100隻以上的,鎮政府在建場用地上優先考慮,並且無償提供3噸水泥和建兔舍所需的竹片,免費提供美國黑麥70牧草種籽1公斤。在鎮裡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1萬隻以上的1個。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參與到養兔大軍的行業里,該鎮還引導農民以股份制的形式,發展長毛兔養殖,就是:有資金的農民出資金,有技術的出技術,有勞力的出勞力。這一政策的實施使那些一無資金,、二無技術的農民,也能夠有所作為,成為股東和受益者。

為了扶持和培育長毛兔的養殖和生產,該鎮專門成立了一個養兔辦公室,由動植檢疫、稅務、工商、公安等機構聯合組成,凡沒有聯合辦公室的同意,任何單位不得對長毛兔養殖戶進行亂攤派、亂集資、亂罰款。為了把長毛兔的養殖做成一個大產業、大市場,使養兔業迅速發展,使這3個村養兔戶達到90%以上,戶均養兔量達到80隻。靠著這些示範基地的帶動和輻射,使廣大農民親眼目睹了小小長毛兔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和效益。“要想富,快養兔”已成為全鎮農民議論的熱門話題,許多人由“心動”變成了行動。為了使農民放手大膽養殖長毛兔,鎮黨委和政府因勢利導,成立了“乳山市諸往鎮長毛兔養殖技術協會”,不定期舉辦培訓班,向民眾傳授養兔技術和兔病防治等技術。長毛兔養殖技術協會已成為全鎮養兔戶的一個“科技部”,只要你有困難,一個電話就解決。

品種的好壞決定了長毛兔的產毛量,這是每一個養兔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為了形成自己的長毛兔品牌和品種,該鎮除了引進一些優良新品種外,還聘請了浙江養兔專家李倫軍任顧問,聘請萊陽農學院蘇振渝教授為技術指導,培育出了“魯乳”系高產長毛兔。該品種每年平均產毛量在1200克以上,“魯乳”系優良種兔暢銷到全國十多個省市。僅此一項,就可為民眾每年增加300萬元的收入。先進的養兔技術和先進的種兔繁育技術,又為民眾開闢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而是由此形成了一個長毛兔養殖、種兔銷售、兔毛收購與交易的產業鏈。2000年6月份,他們修建了建築面積為1.54萬平方米的兔毛交易市場,全國13個省市、81個縣市區的大客商雲集這裡,全鎮年兔毛交易量達到100萬公斤。1999年,該市場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定點市場,全年從事養兔和兔毛交易的人員已達3萬多人。現在諸往鎮已經成為膠東地區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場,養兔業已成為諸往鎮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項目。

民營經濟

諸往鎮諸往鎮

結合本地傳統產業優勢,從尊重農民致富願望出發,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重點發展三大產業。一是突出發展加工貿易。加工貿易點達36個,加工領域涉及羊毛衫、服裝、花生製品、玩具加工、皮革製品等7個行業。

經濟發展

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比2006年(下同)增長67%;鎮級財政收入達到600萬元,按可比口徑增長了31%,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9770元,增長10%;鎮域工業實現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增長119%和66%。

二、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產業層次再有新提升。堅持以“培育鑄造工業、壯大特色農業、保障安居樂業”的思路,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一是依託鑄造工業小區,培育發展特色工業。堅持超前化配套、特色化發展、效能化服務,高標準抓好鑄造工業小區建設,配套實施了路網工程,不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發揮生鐵資源優勢,全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鑄造工業小區的破題啟動。二是圍繞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積極新上技改項目。通過積極引導、調度促上,中大中礦業公司礦石磁選流水線已安裝上馬;佳恆機械公司投資500萬元的產能擴張項目已投入使用;乳山市第二水泥廠工藝改造工程進入設備調試階段。三是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積極發展農業產業項目。突出農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實施了總投資5500萬元的威海一冰果蔬項目,現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德軒現代農業示範園項目,今年又完成投資2500萬元,完成社區辦公大樓建設,拓寬改造了沿河10公里園內主幹道,一體化配套了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一處現代化、多功能的農業示範園初具規模。由威海園林集團投資建設的焜昱植物開發項目,完成投資2500多萬元,整修道路5000米,種植苗木500畝。四是藉助農業龍頭帶動,加快畜牧養殖項目建設。承接福喜肉食雞加工項目的龍頭帶動,初步規劃確定3處標準化養殖場,目前泊子村肉食雞養殖場和口子村種雞養殖場正在啟動建設,全鎮的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三、立足鎮情促調整,農業結構再有新最佳化。結合諸往鎮的農業發展現狀,在外出學習、對內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以蘋果、大姜、茶葉、乾雜果為主攻方向的現代農業3年發展規劃,打造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農業特色基地。重點實施了四大流域的農業結構調整,共新增蘋果11000畝、大姜4000畝,茶葉250畝,其他乾雜果8000畝。北部以占地5000畝的九龍圈高效農業示範園為重點,實行山區綜合開發,完成產業結構調整1300畝,新增蘋果400畝、板栗200畝、櫻桃200畝、核桃200畝、經濟類苗木160畝。西部以德軒現代農業示範園為依託,新增優質蘋果6000畝。中部以大姜產業為方向,連片成方,規模種植。在孫家夼、招民莊、姜格莊流域新增大姜4000畝。南部以前進村為中心,採取合作社的模式,成片發展1500畝的優質蘋果基地,配套建設2座水庫。通過實施四大流域的農業結構調整,使我鎮逐步形成連片成方、規模種植的特色農業布局。

四、基礎建設步伐加快,綜合環境再有新改善。按照上級要求,完成兩橫兩縱主要街道的清理整治,使鎮駐地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承接了13公里的煙海高速公路和309國道改造建設工程,開通了經濟發展的大通道。承辦了萬畝標準良田改造和小型水利建設示範縣綜合配套工程,農業的基礎設施條件更加完善。同時,搶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機遇,先後融資1200多萬元對東西諸往、冷格莊、大龍口等19個村進行新農村建設,完成了鎮級垃圾中轉站和污水處理站建設,目前均投入正常運營,實現了“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今年又爭取將泊子、繞澗、東尚山等9個村列入威海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村,民眾的生活環境大為改善。

支柱產業

長毛兔長毛兔

諸往鎮立足山多草豐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以養兔為主的家庭養殖業,全鎮村村養兔,養兔戶達到農戶總數的90﹪,養兔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3以上,養兔業已成為該鎮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繞澗村是一個710戶,2400多人的大村,有山巒面積3200畝,耕地面積3500畝。村黨支部、村委會依據資源優勢,積極提供場所,引導民眾發展養兔業,投資30多萬元,先後建起了兩個存欄1000隻以上的大型新品種養兔場,並聘請國內養兔專家任顧問,駐場指導,向民眾推廣產毛量大、質量高、銷路特別好的“魯乳”系列高產毛種兔,深受廣大農戶歡迎。同時還向民眾發放養兔“明白紙”、免費舉辦培訓班等,大大調動了農民養兔的積極性,全村養兔存欄量達到5.4萬隻,戶均養兔76隻,僅養兔一項,全村戶均收入可達5016元。至年末,全鎮長毛兔發展到80多萬隻,年產兔毛450多噸,加上在外地收購的兔毛,年收入近億元,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年內,“乳山市諸往鎮長毛兔養殖技術協會”正式掛牌成立,使養兔業的生產、銷售、加工更好地融為一體,推動了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

產業結構

板栗板栗

該鎮以市場為導向,因村制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壓縮糧田面積,發展了優質高效經濟作物6140畝,牧草200畝,經濟作物總面積達到3萬畝,糧經比例達到1:1.5。同時積極引進名優品種,改造劣質果園3000畝,發展優質果園3000畝。在飼養結構調整中,加大長毛兔規模化養殖力度,新增1000隻以上養兔場3個,引進推廣菜牛3000多頭,山羊3000多隻,全鎮生豬存欄量2萬頭以上,專業戶達到50多個,養鴨超千隻的專業戶30個。在區域結構調整中,確定309國道、埠乳公路、育行路兩側的村主攻退耕還果,繞澗、招民莊、大龍口等村重點發展畜牧業,馬陵、前進、后庄等村重點發展石材加工業,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區域優勢,湧現出一批養兔專業村、石子加工村、果業專業村,推動了全鎮農村經濟的長足發展。

招商引資

該鎮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搞民營經濟、大搞招商引資、大搞加工貿易的要求,搭起招商引資平台,實施“三借戰略”,推動了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一是借大企延伸產業鏈條。發揮鑫山冶金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圍繞生鐵資源拉長產業鏈條,鑄造加工業日漸成為新興鎮域主導產業。二是借園區異地招商引項。進一步用活市里項目異地安置政策,加大向“兩區六園”招引項目的力度,現已引進總投資2.2億元的宏遠工具機、潤澤包裝、美信製衣等項目6個,稅收累計分成320萬元。三是藉資源招商強鎮。發揮流水頭區域的交通優勢,先後引進“農字號企業”--志成果品有限公司、春盛服裝廠、大順手套加工廠等10家企業。發揮石材豐富的資源優勢,發展28家石子加工企業,年可實現利稅2100多萬元。另外,預計投資2500萬的東方食品加工項目已完成土地調整,2007年可動工建設。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