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磁窯鎮交通發達,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縱貫全境,蒙館公路、朝柴路橫穿東西。也是著名的化工農藥基地。2006年,該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96萬元,農牧產品總量達到55458噸,完成工業增加值4226萬元,同比增長57.5%,民營經濟稅收1425萬元,同比增長35.3%。該鎮共有各類學校15所,在校生5976人,專任教師453人。鄉鎮衛生院床位210張,專業技術人員295人,村級衛生室47所,其中甲級衛生室32處,鄉村醫生184人。磁窯鎮礦產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眾多。大汶河優良建築用砂儲量豐富;西、南部山區花崗岩類建築石材廣泛,東北部石灰岩裸露地面;另有大量的陶土、耐火土、磚瓦用粘土、石英石等礦藏資源。三葉蟲化石(俗稱燕子石)、生薑、大周西瓜、中華壽桃、汶香等名優特產,產量豐富、聲名遠播。鎮內有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和山東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其著名產品三聚氰銨和神農丹,遠銷四方。2002年,規劃31平方公里的磁窯高新技術工業園落成,成為磁窯鎮經濟發展的隆起帶,目前已有幾十家國內知名企業落戶該區。
沿革
磁窯因唐宋時期古磁窯址而得名。漢高祖七年(前200年),於現鎮駐地置鉅平縣治,屬泰山郡。隋朝鉅平併入寧陽,屬泰山郡。宋元設巡檢司。明、清兩朝設太平社、太平鎮、太平集。清末民初設太平鎮、太平堡、鉅平鎮。1942年劃歸泰寧縣,1950年設丁平鄉,1956年3月磁窯歸寧陽,1983年設磁窯鎮,1985年撤區並鄉鎮,南驛區的磁窯鎮、齊海鄉,與蔣集區的花觀鄉合併,建立磁窯鎮。2001年南驛鎮併入。
行政區劃
磁窯鎮 轄81個行政村:磁窯東村、磁窯西村、磁窯南村、磁窯北村、前丁家廟、後丁家廟、西太平、齊家莊(齊家莊、齊家莊新村)、前海子、後海子、堡頭(堡頭、茶棚、東棧)、鄭家莊、齊家嶺、程家花觀、路家花觀(路家花觀、李家花觀、程家莊)、大周村、尹家寨、官家莊、廟西、周家莊、臧家莊、王家莊(王家莊、李家莊)、盧家寨(盧家寨、小武家莊)、逯家樓(逯家樓、李村莊)、劉家窪、老王莊、韓家莊、魏家莊(魏家莊、西魏家莊)、彩山莊、顏家莊、朴家宅、大旺、南驛、孔家村、李家院、鎮武廟、前李家村、中李家村、後李家村、澇坡、姬家莊(姬家莊、謝家莊)、大磨莊(大磨莊、金磨莊、鳳凰莊)、東磨莊(東磨莊、東磨莊新村)、興隆莊、水泉莊、青后庄、高家店、石屋(前石屋、後石屋)、棗莊、石鼓莊、黃家莊、前石橋、後石橋、河窪、賀家莊(賀家莊、趙家村、清河峪)、趙家壩(趙家壩、陳家莊、楊家莊)、王府(王府、小王府)、茂義莊、安子溝、尹家窪、宿家莊、南王家莊、紅水灣、高家村、范家園、李家莊、岳家莊、近河莊、南賢村、前泗望、東泗望(東泗望、胡家崖)、泗望集(泗望集、東關山口、西關山口)、後泗望、西劉家莊、(西劉家莊、傅家莊)、郭家莊、北劉家莊、澇窪、金家嶺、周家莊、東賢村、西賢村。
遺址
漢鉅平故城遺址。磁窯尚存漢鉅平故城址,東西長500餘米,南北長450餘米,城牆尚存東北、西北兩角,用黃土夯築,東北城角高6.5米,直徑50米,世稱“烽火台”。西北城角殘高3米,東西長37米,顯露出夾棍眼。夯層明顯,夯築堅實。
汶水夕照、汶口古渡、大道通衢、商賈雲集為古磁窯的四大景觀。早在春秋戰國時,境內南驛村設有館舍,唐、宋時有南北驛道一條,宋、元時東西官馬大道兩條。特別是北宋中葉,這裡商業繁榮,店鋪林立,是京東西路直通大明府的重要驛站。因為處在北京到南京的中點,被稱為中京。在今堡頭茶棚北的汶河上有一座建築風格獨特,橫跨大汶河的明代石橋,是當時全國最長的石橋。石橋全部用條石建成,兩側也是奇石林立。據傳說在古代,每年的正月十六,人們都要趕茶棚廟會,到橋上走一走,以求驅邪祈福。
堡頭遺址位於磁窯鎮堡頭村,是大汶口文化最典型、最豐富的遺存。遺址現存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6米,是大汶口文化最早發掘地,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最初曾稱“堡頭文化”,後命名為“大汶口文化”。遺址內挖掘墓葬133座,陶窯1座,出土文物1800餘件。隨葬陶器居多,鼎、豆、壺、背壺、罐、三足高柄杯、鬹、尊、盆、缽等。鬹的初型是在磁窯陶窯中燒制的,後傳播到各地。陶色有黑、灰、紅、白等色。黑陶烏黑光亮,有的似金屬器皿一樣有光澤;白陶胎薄質硬,色澤明麗,陶器的紋飾以彩繪和鏤孔最有特色,反映當時制陶工藝的較高水平。另還有石器、骨器和大量動物骨骼,距今約四、五千年。
陶瓷業
磁窯因陶瓷業發達而聞名於世。在堡頭文化遺址發現的一瓷窯中,發現了眾多的彩陶及紡輪,特別是一件用松綠石鑲嵌的呈三角形骨雕筒,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價值最大的松綠石鑲嵌工藝品,證明在當時磁窯地區的陶瓷製造業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磁窯陶瓷起於五帝時期,盛於唐宋,畢於元。“堡頭遺址”發掘出陶窯一座,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早在四五千年前磁窯就有陶窯,中國歷史教科書稱其:“制陶工藝顯著進步,有了黑陶和白陶。男子在生產部門中居於主導地位。”漢代始建“瓷窯”,瓷窯遺址範圍東西30多公里,南北20多公里,星羅棋布。磁窯是當時陶窯、瓷窯的發展中心地帶。
目前較大的瓷窯遺址有西太平瓷窯址、湖村瓷窯址、西磁窯瓷窯址等52處。陶瓷製造業涉及方圓600多平方公里,歷史上有“東西一百單八窯”和“南北72窯”之說。迄今為止,遺址中發掘出土的有窯具、生產工具等,生活用具以碗為主,其次是罐、盆及各種釉彩人物像、佛像和虎、馬、狗、豬、龜、蛙等10多種動物玩具。它們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另外還有白瓷斜腹壁形足碗、飾綠點彩白瓷碗、白折腹圈足盤、白瓷瓜棱罐、白瓷雙系罐、淡黃釉花沿罐、黑釉鐵鏽花荷葉罐、白底黑花瓷瓶、粉紅瓷罐、醬色釉瓷罐及瓷鈴、攪胎瓷球等,紋花有刻花、劃花。直到宋末水淹鉅平,一些陶瓷工匠紛紛遷移淄博等地。
傳說
魯義姑義卻齊軍的傳說。磁窯的人文文化還體現在公而忘私的品德及淳樸的民風上。據漢劉向《魯義姑姊傳》記載,魯義姑,南驛村人,春秋初期,齊軍侵魯,至郊外見一婦人抱一子,領一子,落荒而逃。當齊軍追至其後,婦人慌忙丟下懷中的孩子,抱起領著的孩子向山溝跑。齊將疑之,策馬攔其路,問“你為何將抱者丟下,領者抱起?”。婦人道:“原先抱的是我的兒子,領的是兄長的兒子,在生死關頭,我一個弱女子,難保子、侄倆孩的安全,我寧願丟掉自己的親骨肉,也要保住兄長的兒子”。齊將聽之甚為欽佩,嘆曰:“魯國不能侵,一個平民百姓就能捨己救人,朝中的大臣就更明大義了”。遂使臣告之齊君,肯請退師,齊君允之。使魯國免遭一場劫難。魯君聞之,賜予婦人很多財帛,並尊之為“魯義姑”。漢宣帝劉詢下詔賜在爵山北側建“魯義姑姊廟”,內塑義姑像,並設廟祝。漢夏侯學創始人夏侯勝,明京兆尹王賢、禮部侍郎薛瑄及翰林院大學士許彬等歷代名人賦詩頌揚魯義姑,且許多地方也建起魯義姑廟。現有資料可查證的魯義姑姊廟分布於全國13個省、43個縣。
“牛衣相激”的故事。西漢忠烈侯王章,鉅平人,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生。漢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王章在妻子夏侯氏的鼓勵下,結伴赴京城長安求學。他們住在破廟裡,以蓑衣草苫(即“牛衣”)取暖,身在困境,仍矢志不渝地苦讀,演繹出一段“牛衣相激”的歷史典故。王章為官後,忠於職守,疾惡如仇,敢於揭發彈劾當時被稱為“虎口、龍鱗”的輔政大臣王鳳,被王的奸黨陷害入獄。在刑訊逼供時,王章破口大罵,觸柱而死。漢哀帝時,為其平凡昭雪,謚忠烈侯。後世讚譽他“若探虎口,徑批龍鱗”的忠烈精神。
名人故里
曹魏大將于禁故里。《三國演義》中魏國大將于禁是今磁窯人,為曹操時期五虎大將之一。史載于禁破袁紹、俘呂布,被曹操封為虎威將軍、益壽亭侯。
磁窯火車站
原名東太平站,站址在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車站街中段,郵政編碼271411。建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初,1912年竣工,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城32公里處,磁窯鎮車站街中段,離北京站603公里,離上海站860公里,隸屬濟南鐵路局管轄,為京滬鐵路二等中間站,又是磁博鐵路(磁萊鐵路)上的始發站,客貨聯運。 1912年建成使用後進行擴建。原名東太平站,因建在東太平村(今磁窯鎮)而得名。1949年改建後,為不造成站名混亂,因東靠西磁窯村(古代制瓷遺址),故改名磁窯站。1962年東太平村慕磁窯火車站之名也改稱磁窯。
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
特色產品
中華壽桃主要特點:1、個頭大 平均單果重400克,最大者可達1100克;
2、品質好 果實近圓形,果面鮮紅,果肉色白,汁多如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0%,並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及胺基酸;
3、成熟晚 該桃成熟於11月初;
4、貯期長 此果可自然存放40天左右,有冷藏設備,可儲藏到春節後上市;
5、適性強 除澇窪、鹽鹼地外,絕大部分地方的土質,不論山丘、平原、黑土、黃土壤等,都 可栽培;
6、極豐產 嫁接苗定植後第2年開花結實,第4年每666.7平方米(1畝)平均產量可達2000—3000公斤,近幾年桃果平均出售價10元/公斤,每666.7平方米產值在2—3萬元。該品種的國際、國內銷售市場潛力大,前景廣闊。磁窯鎮無公害生薑生產情況
磁窯鎮無公害生薑於2002年6月10日,經山東省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到該鎮實地監測,由山東省農業廳予以發證認可的。我鎮嚴格按照無公害生薑的生產技術標準,狠抓了質量控制這一關鍵環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對施肥、農藥使用等方面進行嚴格控制,使全鎮無公害生薑全部按無公害標準執行,全部達到了無公害的要求。有關工作如下:
該鎮無公害生薑嚴格按照省農業廳制定的技術操作規程來實施。在選址上遠離工礦企業,水質良好,土壤無各種有害重金屬污染,從源頭上在空氣、水質、土壤三方面對生薑生產起到了保護作用。在肥料、農藥使用上,鎮政府積極下發了各種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明白紙,明確規定了哪些肥料及農藥可以施用,什麼時間施用,哪些農藥、肥料堅決不允許施用,同時,鎮政府結合各個生產環節,不定時地對農戶進行檢查,嚴格杜絕使用禁用的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積極教育民眾自覺執行無公害生薑生產技術,積極鼓勵民眾全部施用經過腐熟的圈肥等有機肥料,出現的病蟲害儘量使用生物防治。在管理體制方面,無公害生薑生產區域內的管區和村,均設立了無公害生產技術員,由管區主任及村主任兼任,並制定了各類無公害生產管理制度,在生薑生產方面由技術員全程進行監控,並深入到田間 地頭,實地查看生薑生產情況,在生產環節上有效地避免了對生薑的污染。
民營經濟發展
磁窯鎮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鎮實際,加大民營企業新上、技改投資力度,扶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快速發展,全鎮民營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全鎮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7043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完成工業增加值5139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3%,實現銷售收入16775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實現利潤1797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8%,實現稅金61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2003年全鎮共開工建設投資50萬元以上的項目61個,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總量排全縣第五名,其中工業投資項目26個,累計投資2.1億元,另外,5--50萬元的投資項目279個,完成投資4515.16萬元,全鎮完成新發展規模企業3家,新發展私營企業15家,民營經濟稅收完成額560萬元,發展個體工商戶160家。工作中,一是鼓勵引導扶持民營企業不斷追加投資,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發揮規模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二是對新上企業進行扶持,採取包保責任制,派專人靠上工作,積極協調解決企業在用水、用電及辦理證照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企業能夠順利地進行各項籌備工作,儘快投產。三是對全鎮的中小民營企業進行調研,對其中符合產業政策、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的企業進行重點幫扶,扶持他們儘快的發展壯大。由於措施得力,各項協調工作到位,該鎮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企業線上
泰安市華東麵粉廠泰安市華東麵粉廠位於磁窯大市場加工園區內,是由孫先泉同志等三人於2000年4月份,投資600萬元組建的,主要生產岱玉牌系列麵粉。工藝先進、科技含量高、擁有日處理小麥120噸的設計生產能力。2003年以來,華東麵粉廠,抵制住了“非典”給企業發展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全廠上下團結一致,使今年銷售收入一路攀升,截止2007年11月份,該廠已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實現利稅25萬元,創歷史新高。預計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利稅30多萬元。華東麵粉廠現有在職員工70多人,其中大中專以上學歷21人,擁有中高級以上職稱者9人。2002年該廠法人代表孫先進同志被評為泰安市優秀民營企業家榮譽稱號。下一步的髮菜中,該廠計畫將小麥的乾洗生產流程技改為水洗,以提高小麥粉的質量,與此同時,計畫投資350多萬元,新上小麥精細加工生產線一條,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預計到2007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利稅200萬元,可吸納職工300人,並可帶動周邊地區小麥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寧陽縣雙利肉類聯合加工廠寧陽縣雙利肉類聯合機加工廠位於磁窯鎮府前街,是由泰安張相奇同志於1999年租賃原寧陽縣肉聯廠投資組建的,主要從事豬、雞、鴨等畜禽的宰殺、冷藏分割、調運業務。該廠占地15畝,擁有大型冷庫一座,豬、雞畜禽的宰殺生產水流線一條,實際占用資產1200多萬元,其有年加工畜禽產品15000噸的設計生產能力。該廠自組建以來,一直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2003年的經營狀況良好1—11月份,共實現產值529萬元,利稅19萬元,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600萬元,利稅22萬元。該廠現有在職職工36人,大部分工人是吸收的原企業的下崗職工,工程技術人員9人,2003年該廠的主要產品為雞產品,該產品除在當地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以外還遠銷浙江、福建等地,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市場發展前景。
泰安瑞森毛絨公司公司現主要生產亞克力毛毯,2008年1—8月份實現總產值386萬元,產品銷售收入341萬元,利潤12萬元,計畫年底以上指標分別達到610萬元,600萬,30萬。目前公司現有員工210人,管理人20餘人,其中大中專生40人,技術人員20人。亞克力毛毯主要原料是晴綸紗和滌綸低彈絲,其特點是絨面豐滿、色澤靚麗、花色品種豐富多彩,高雅大方等,產品主要銷往國內的上海、廣東、湖北等地和國際的中東、南非、東歐、北美、東南亞等地,且產品暢銷,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都很走俏,並能帶來很客觀的經濟效益和為國家年創大量的外匯。
目前我公司現有多年從事該行業的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幹和市場行銷售的拔尖人員,產品銷路暢,利潤可觀,其主要原因是產量低,一班生產制,不能滿負荷生產。我們計畫擴大生產規模,產量逐步遞增。2007年我公司計畫投資400萬,再招收人員400人,年產量可達到60萬餘,實現產值7千萬,產品銷售收入6800萬,實現利潤600萬,稅金400萬。
文教衛生事業
磁窯鎮在鞏固“兩基”成果的基礎上,全面建設“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管理規範化、辦學特色個性化、設學格局合理化”的義務教育體系。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2003年該鎮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均達到100%,國中升學成績位居全縣第一名,首錄重點高中311人;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育人環境,建起五幢教職工宿舍樓,兩幢學生公寓、學生餐廳,新建泗望完小,大大提高了辦學水平。磁窯鎮有寧陽縣第二人民醫院和南驛衛生院兩個綜合醫院,為磁窯和周圍兄弟鄉鎮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貢獻。去年抗擊“非典”的攻堅戰中,針對該鎮在外打工人員12325人、返回人員3367人,其中疫區返還人員1928人的現狀,按照縣委劉書記提出的“12個一律”的要求,制定出“三級聯動、兩線嚴查、十步走、一袋送”的工作思路,全員參與,取得了抗擊“非典”的階段性勝利。很多經驗在全縣進行推廣,該鎮被評為市級抗擊“非典”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