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表位(epitope)又叫抗原決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指被抗原受體TCR和BCR特異性識別的抗原部分。一般來說,只有位於抗
![抗原表位](/img/9/b6d/nBnauM3X2QDM3ETN4YTO0gzNzMTM0YjMygTOzMTNwAzMxAzL2k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英語:antigenicepitope),簡稱“表位”,也稱為“抗原決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是指抗原表面上決定抗原特異性的化學基團。抗原表位可被免疫系統(尤其是抗體、B細胞或者T細胞)所識別。抗體中能識別抗原表位的區域叫做“互補位”或“抗體決定簇”。儘管通常抗原表位是指外來蛋白質等物質的其中一部分,但只要能被自身免疫系統所識別的表位,也被歸為抗原表位。蛋白質抗原的表位根據它們的結構以及與互補位的互動作用,被分為構象表位和線性表位這兩種類型[1]。其中構象表位有抗原胺基酸序列中的不連續部分組成,因此互補位和抗原表位的互動作用是基於表面的三位特徵和形狀,或者是抗原的三級結構。大部分的抗原表位都屬於構象表位。與此相反,線性表位是由一段連續的抗原胺基酸序列構成,與抗原的互動作用的基礎是其一級結構。
功能
T細胞表位
T細胞抗原表位出現在抗原呈現細胞上,這種抗原將會和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相結合。由I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所呈現的T細胞抗原表位通常是由8至11個胺基酸長度的多肽,而II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所呈現的T細胞抗原表位相對更長,由13-17個胺基酸組成[2],而非經典組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則呈現非多肽類的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img/1/b1c/nBnauM3X1IDN4cTM1YzNzMDOzMTM0YjMygTOzMTNwAzMxAzL2c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交叉反應
抗原表位有時候會發生交叉反應,這一特點通過抗獨特型抗體的調控,被免疫系統所利用。這一理論最初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尼爾斯·傑尼所提出的。如果抗體和某個抗原的表位結合,這一互補區會變成抗原表位被另一個抗體所捕獲。如果第二個抗體是一個IgM類型的抗體,則這一結合會提升免疫系統的回響;而如果第二個抗體是IgG類型的抗體,則這一結合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回響。
抗原表位的繪製
主條目:抗原表位作圖
抗原表位可以通過蛋白質陣列文庫等技術進行繪製。同時,目前正在大力開發一些可靠的工具,用於預測蛋白質的抗原表位。
抗原標記
抗原表位通常會被用於蛋白質組學以及其它基因產品的研究當中。通過DNA重組技術,能夠被普通抗體所識別的編碼抗原表位的基因序列,可以被融合到某段基因當中。其後該表位被合成為蛋白質或者其它基因產品的一部分,上面的抗原表位標記會被抗體或者其它基因產品,使得定位、提純以及進一步的分子鑑定等實驗室技術變得可行。用於該目的的抗原表位通常為Myc標記、HA標記、FLAG標記、GST標記、6xHis標記[3]以及OLLAS標記[4]。
免疫系統
系統 | 自適應與天然 | 體液與細胞 | 補體(過敏毒素) | 固有 |
抗原與抗體 | 抗原 (超抗原;變應原) | 半抗原 |
表位 (線性;構象) | |
抗體 (單克隆抗體; 多克隆抗體;自身抗體) | 多克隆B細胞反應 | 同種異型 | 同種型 | 遺傳型 | |
免疫複合物 | |
免疫細胞/白細胞 | 淋巴系細胞: T細胞 | B細胞 | NK細胞 |
髓系細胞:肥大細胞 | 嗜鹼性粒細胞 | 嗜酸性粒細胞 | 巨噬細胞 | |
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 | 巨噬細胞/網狀內皮系統 | |
專職型 APCs:樹突狀細胞 | 巨噬細胞 | B細胞 | |
免疫與耐受 | 作用:免疫性 | 自身免疫 | 變態反應 | 炎症 | 交叉反應性 |
無作用:耐受 (中樞耐受;外周耐受;克隆無能;克隆缺失) | 免疫缺損 | |
免疫遺傳學 | 體細胞超突變 | V(D)J 重組 | 免疫球蛋白類別轉換 | MHC/HLA |
免疫物質 | 細胞因子 | 調理素 | 溶細胞素 |
其他 | 診斷免疫學 |
免疫系統/ 免疫學
免疫系統 | 它是人體抵禦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衛系統。 |
系統 | |
抗原與抗體 | 抗原 (超抗原, 變應原) | 半抗原 表位 (線性表位, 構象表位) 抗體 (單克隆抗體, 多克隆抗體, 自身抗體) | 多克隆B細胞反應 | 同種異型 | 免疫球蛋白同種異型 | 遺傳型 | 免疫複合物 |
免疫細胞/白細胞 | 淋巴系細胞:T細胞 | B細胞 | NK細胞 髓系細胞:肥大細胞 | 嗜鹼性粒細胞 | 嗜酸性粒細胞 | 巨噬細胞 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 | 巨噬細胞 | 網狀內皮系統 抗原遞呈細胞:樹突狀細胞 | 巨噬細胞 | B細胞 |
免疫 與 耐受 | 作用:免疫性 | 自身免疫 | 變態反應 | 炎症 | 交叉反應性 無作用:耐受 (中樞耐受, 外周耐受, 克隆無能, 克隆缺失) | 免疫缺損 |
免疫遺傳學 | 體細胞超突變 | V(D)J 重組 | 免疫球蛋白類別轉換 | MHC/HLA |
免疫物質 | 細胞因子 | 調理素 | 溶細胞素 |
其他 | 診斷免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