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耐受

免疫耐受是機體免疫系統接觸某一抗原後形成的特異性無應答狀態,是免疫應答的一種重要類型,免疫應答和免疫耐受一直是免疫學研究的兩個核心主題.免疫耐受的誘導、維持和破壞與許多臨床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有關.人們企圖用誘導和維持免疫耐受性的方法來防治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對某些感染性疾病及腫瘤,則可通過消除免疫耐受,激發有效的免疫應答來促進病原體的清除及殺傷腫瘤細胞.隨著對免疫耐受機理的闡明,可以用誘導免疫耐受的方法,達到定向操縱免疫應答的過程,必將為醫學的進步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概述

外周耐受:是指在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T和B淋巴細胞遇到自身或外源性抗原形成的耐受。其發生機制有:
①克隆無反應性(clonalanergy,又稱克隆麻痹),是指在某些情況下,T、B細胞雖然仍有與抗原反應的TCR或mIg表達,但對該抗原呈功能上無應答或低應答狀態。如成熟T細胞活化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信號之一缺乏,T細胞不能被活化,處於無反應狀態;成熟B細胞缺少刺激信號(如缺乏Th細胞輔助作用),不能活化,處於無反應狀態。

外周耐受機制

如下:
1.克隆清除和免疫忽視:T細胞克隆的TCR對組織特異性自身抗原具有高親和力,且這種組織特異性自身抗原濃度高者,則經APC提呈,致此類T細胞克隆清除。T細胞克隆的TCR對組織特異自身抗原的親和力低,或這類自身抗原濃度很低,經APC提呈,不足以活化相應的初始T細胞,這種自身應答T細胞克隆與相應組織並存,不引發自身免疫病的現象,稱為免疫忽視。
2.克隆無能及不活化:自身抗原特異性T、B細胞在識別抗原時如缺乏第二信號而不能充分活化,呈克隆無能狀態。
3.免疫調節(抑制)細胞的作用:Ts細胞通過產生TGF-b抑制Th和CTL功能;CD4+CD25+T細胞具有調節作用,抑制CD4+及CD8+T細胞免疫應答功能。
4.細胞因子的作用:某些細胞因子(如IL-7和BAFF)亦影響T、B細胞存活,涉及免疫耐受。
5.信號轉導障礙:T及B細胞的活化過程中受負信號分子反饋調控,如這些分子缺陷,會破壞免疫耐受,導致自身免疫病。
6.免疫豁免:腦、眼前房等免疫隔離部位的抗原因雙重機制而處於免疫耐受狀態。
(1)生理屏障:阻止免疫豁免部位內的抗原進入淋巴和血液循環,阻止免疫細胞進入豁免部位
(2)免疫豁免部位內的組織通過分泌TGF-b、IL-4、IL-10等細胞因子和表達FasL,抑制Th1類細胞功能。

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 免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