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享年89歲),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蒙哥馬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盟軍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他所指揮過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入、諾曼第登入為其軍事生涯的三大傑作。2002年,蒙哥馬利被英國BBC評選“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第88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出生在倫敦肯寧敦區聖馬克教區的一個牧師家庭。1901年,14歲時才正式上學,文化成績低劣,但體育成績極棒。1907年,奇蹟般地考入了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12月畢業後,加入了駐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團,當一名少尉排長。

蒙哥馬利將軍的父親34歲時,娶了16歲的正值妙齡的母親,事實上,母親結婚時還是一個少女。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夫少妻”型家庭,丈夫自己對妻子寵愛有加,久而久之,讓年輕的妻子養成了任性驕縱的習慣,動輒發脾氣。而且,她還有潔癖,十分討厭骯髒和不整潔。而小時候的他十分的頑劣,上樹掏鳥窩,下河摸泥鰍,除了惹是生非給父親添麻煩外還整天把自己弄得跟泥猴似的,讓母親對他十分頭疼。

母親還年輕,沒有足夠的耐心忍受他一次次地把自己整理好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更何況,他還只是父母四個孩子中的一個,因此,母親越來越不喜歡他。一次,父親送給母親一個漂亮的金魚缸,母親非常喜歡,也非常珍惜,不讓孩子們靠近。這更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他偷偷地接近了魚缸......結果,不小心他把魚缸打破了,然後給他下了個結論,“伯納德,除了當炮灰,你將來什麼也做不成,做不來。”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他意外地培養了自己的觀察力和意志力。因此當他很小的時候,世界上連母親都不可以依賴,其他人就更不能依靠了。所以他習慣在他人的非議中做他要做的事,而且一旦做,就無怨無悔。 年輕的母親當時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給帶來了多大的傷害,然而,他當時即震驚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母親會這樣詛咒他。性格開朗頑劣的他由此性情大變,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他開始每天觀察母親的眼神,看她今天的脾氣是好是壞,因此決定他今天做什麼事。一般說來,男孩都是粗心大意的,然而,他卻能從母親哪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感覺到她的情緒,然後再針對她的情緒做事情,做她要做的事情。

蒙哥馬利將軍的確是不幸的,因為他有一個不稱職的母親,但他同時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在母親的漠視中並沒有沉淪下去。此後,他畢業於桑赫斯特軍事學院,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由士兵一步步地成長起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任英國步兵第三師師長,參加了在法國、比利時的作戰。1942年,他任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在北非戰場上擊敗了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徹底扭轉了英軍在北非的危機,同時被授予巴斯騎士勳章,人們將他稱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

而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可以說我的童年時按時發生不幸的,這種不幸完全來自我的母親,在她眼裡,我不過就是個炮灰。可是,我的母親只說對了一半,但是我沒有成灰,我童年吝嗇的母愛所帶來世人對我的嘲笑、蔑視的刺激,形成了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天賦的智慧,我不會成為後來的蒙哥馬利。”

他不僅是一個普通的將軍,而是將軍中的將軍。他不僅在自己國內被挑剔的國人稱之為“真正的將按時付款天才”,在世界軍事領域,他也享有聲譽和崇高的威望。

戰場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哥馬利曾在法國、比利時戰場服役。曾負重傷,差點送命。1918年大

蒙哥馬利的簽名。 蒙哥馬利的簽名。

戰結束時,任師司令部中校一級參謀。1920年1月,蒙哥馬利跨進坎伯利參謀學院的大門,同年12月畢業後,參加過愛爾蘭戰爭。1926年1月,被調回參謀學院任教官。1934年,調任奎塔參謀學院主任教官。

1937年,起調任第9步兵旅旅長,因帶兵有方,得到當時南部軍區司令韋維爾的賞識。1938年10月,任駐巴勒斯坦第8師師長,參與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武裝暴動,被晉升為少將。1939年8月,調回國內接任以“鋼鐵師”著稱的第3師師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3師隨同英遠征軍橫跨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1940年5月,德軍閃擊西歐時,他與法、比軍隊並肩作戰,後被迫隨英遠征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蒙哥馬利曾參加指揮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先後任第5軍、第12軍軍長。12月又升任英格蘭東南軍區司令,負責選拔、調整、培養各級指揮官,嚴格訓練部隊,提高軍事素質。

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

1942年7月,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擊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拉曼地區。1942年8月4日,邱吉爾任命蒙哥馬利將軍為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的到來改變了一切。他得到邱吉爾的支持,英國的密碼破譯專家向他提供隆美爾的戰術計畫的全部概況。蒙哥馬利精心積聚力量,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阿拉曼地區率部與德、意軍隊激戰,挫敗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從而擊碎了納粹不可打敗的神話,而且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隨後第8集團軍與盟軍配合於1943年5月在突尼西亞全殲北非殘敵。阿拉曼戰役後,蒙哥馬利受封為爵士,並晉升為陸軍上將。

1943年7月,他率英軍第八集團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入。9~12月,協同美軍實施進軍義大利南部的戰役。

1944年1月,調任第21集團軍群司令兼地面部隊司令,參與諾曼第登入戰役的計畫制定工作。1944年6月,蒙哥馬利協助艾森豪指揮諾曼第登入。9月1日晉升為陸軍元帥。此後,率領英國和加拿大部隊轉戰法、比、荷、德。1944年9月,指揮制定計畫並指揮市場花園行動作戰,但遭到了德軍異常頑強的阻擊,以致在1945年1月前未能打通安特衛普港,市場花園行動因而對戰局毫無幫助。

1945年,他指揮第21集團軍群橫渡菜茵河進入德國本土。在此之前巴頓將軍率先渡過萊茵河。5月他代表盟軍在呂訥堡荒原接受德軍北方兵團的投降,任駐德英國占領軍司令和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方代表。

戰後生活

1946年,成為嘉德勳爵士並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1948-1951年任西歐聯

蒙哥馬利之墓 蒙哥馬利之墓

盟常設防務機構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隊副司令。

1958年,蒙哥馬利結束了50年的軍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國歷史上服役最久的將領。1961年9月,蒙哥馬利訪問中國,周恩來還特意要熊向暉以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的名義參加接待小組,陪蒙哥馬利去外地。周總理說:"要放手讓蒙哥馬利看,舊中國遺留下的貧窮落後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觀存在的,讓他自己看後去做結論,從本質上了解中國。"

1976年3月25日,在英格蘭漢普郡奧爾頓逝世,享年89歲。

軼事典故

絕版愛情

1916年1月赴西線作戰之前的蒙哥馬利 1916年1月赴西線作戰之前的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元帥(1887—1976)因打敗“沙漠之狐”隆美爾成就了一世英名,但他的愛情之路卻相當坎坷。蒙哥馬利年青時討厭社交生活和宴會,全身心地撲在了事業上,因此他認識的女性寥寥無幾,到了38歲仍然沒有結婚。有的人開玩笑說:“軍隊就是蒙哥馬利的妻子。”然而這一切在1926年發生了改變。

這年1月,蒙哥馬利來到了有“歐洲屋脊”之稱的瑞士度假。一天,蒙哥馬利望著白雪皚皚的遠山,思緒如潮,興致盎然,他把雪捏成結實的雪團,朝不遠處的一個木樁砸去。雪團與木樁撞擊,瞬間變成了雪花,頗有一番情趣。這時,他突然聽到一位女性叫“好”的聲音。他回頭一瞧,一位美麗的女子出現在眼前,他頓時被這位充滿活力的女性所吸引。但一向不懂得怎么與女人打交道的蒙哥馬利,一時不知所措,錯過了表白的機會。回到英國後,蒙哥馬利始終對那次邂逅念念不忘。一年以後,蒙哥馬利忍不住再次來到瑞士,尋覓那個令他神魂顛倒的女子。也許是天賜姻緣,蒙哥馬利恰好又在同一個地方遇到那個深深印在他腦海中的可愛女子。

這一回,蒙哥馬利了解了她的一切。她名叫貝蒂,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留下兩個男孩兒。蒙哥馬利一方面對貝蒂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又為她的堅毅、溫柔、端莊和純真所吸引。

他的副官感慨地說:“世界上最美麗的少女才配得上將軍啊!怎么一個色衰的婦人就能把他迷住?”連貝蒂自己都不相信,大名鼎鼎的將軍會愛上她。她說:“如果你是同情我,那請你走開,我不需要同情。”蒙哥馬利將軍很莊重地向她行了一個軍禮,然後拔出腰間的佩槍,讓槍口對著自己的腦袋說:“如果我背叛了你,就讓我死在自己的槍口下!”蒙哥馬利將軍個性的承諾勝過所有甜言蜜語和海枯石爛的誓言。隨著兩人的交往日甚,蒙哥馬利愈發不能自拔,終於鼓起勇氣對貝蒂表白了自己的愛意,貝蒂愉快地接受了蒙哥馬利的愛。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1927年7月27日,40歲的蒙哥馬利與39歲的貝蒂喜結良緣。

結婚以後,蒙哥馬利與貝蒂相親相愛,一家人生活得甜甜蜜蜜。第二年,蒙哥馬利喜得貴子,取名叫戴維。這個金髮碧眼的小男孩兒十分招人喜愛,為這個本來就很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新的快樂,也讓蒙哥馬利領略到更多的生活樂趣。

然而貝蒂自從生了戴維之後,身體一直不太好。1937年的一天,貝蒂在陪兒子玩耍時不慎被一隻蟲子叮了一下,當時貝蒂並沒有在意,誰知當晚她的腿就開始腫痛,不得不被緊急送到醫院就診。診斷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她竟然得了敗血症。蒙哥馬利聞訊後心如刀絞,此後他儘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醫院,給妻子以體貼入微的照顧和感情安慰,但妻子的病情卻日漸嚴重,毒素沿著貝蒂的腿慢慢向上蔓延。在徵詢蒙哥馬利的意見後,醫生給貝蒂做了截肢手術,但病情仍未好轉。1937年10月19日,貝蒂安然死在蒙哥馬利懷中。

1942年在非洲戰場指揮裝甲部隊的的蒙哥馬利 1942年在非洲戰場指揮裝甲部隊的的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

在貝蒂的葬禮上,蒙哥馬利將軍沒有眼淚,只是行了一個久久的軍禮。這個時候,更多的人懷疑他對妻子的感情。如果他真的愛他,為什麼沒有一滴眼淚,甚至臉上都沒有一絲悲傷的神情呢?愛妻的病逝對蒙哥馬利是一個沉重打擊,使他陷於極度的痛苦之中。從此,他把對妻子的深愛轉到了兒子身上,並且用主要精力專心研究戰爭,投身於軍人的事業上。 戰爭結束,他用自己不朽的功勳贏得了一切,榮譽、地位、金錢和世人的敬仰,當然還有無數女性的愛慕之情,無數的女性都夢想著自己能靠在他那掛滿勳章的胸前,但是,將軍不為所動。許多關心他的人紛紛為他介紹對象,他都婉言謝絕了。連英國首相想做他的月下老人都未能如願。首相勸他:“蒙哥馬利將軍,整個英吉利都不希望你的後半生是孤獨的。”他嚴肅的說:“作為一個軍人,我永遠忠於自己的祖國,作為一個男人,我永遠不會背叛愛情。”這一次,首相向他鄭重地敬了個軍禮。當幾年後蒙哥馬利從失去妻子的悲哀和痛苦中恢復過來時,有些人悄悄在私下議論:“蒙哥馬利大概又要結婚了。”蒙哥馬利聽後說:“我不相信一個人能有兩次戀愛,像我對貝蒂這樣的愛,永遠不可能有第二次。”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一直到他1976年逝世為止,蒙哥馬利再沒有對任何一位女性動過心。

多年以後,蒙哥馬利將軍在自傳中提到自己生命中那一段唯一又短暫的愛情,在談起妻子的去世時,將軍寫道:“眼淚不是表達愛情的唯一方式,而忠誠是愛情的最好證明。愛上一個女人就不能再愛上另外一個女人,就像我手中的槍,只能有一個準星!”

訪問中國

1961年9月毛澤東接見蒙哥馬利 1961年9月毛澤東接見蒙哥馬利

1960年和1961年,兩次訪問中國。1958年9月,退役後的蒙哥馬利在反省他的軍事生涯時發現,用戰爭消滅戰爭以取得和平的想法是一種幻想。他苦苦思索,希望找到一種結束紛亂狀況並使世界和睦相處的方法。蒙哥馬利於是把目光投向東方,並大膽預測,未來世界和平的關鍵可能在中國,因此他想到中國去看一看。1960年5月24日,蒙哥馬利訪華。5月27日晚上,毛澤東主席在上海會見了蒙哥馬利。1961年9月蒙哥馬利第二次訪華。這一次中國外交部做了周密安排:9月9日至20日訪問包頭、太原、延安、西安、三門峽、洛陽、鄭州、武漢,回北京後由周總理跟他談,屆時再同毛澤東見面。周恩來還特意把熊向暉找去,要他以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的名義參加接待小組,陪蒙哥馬利去外地。周總理說:要放手讓蒙哥馬利看,舊中國遺留下的貧窮落後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觀存在的,讓他自己去做結論,從本質上了解中國。

重要戰役

戰場雄風 戰場雄風

阿拉曼戰役 ——將盟軍帶入反攻的坦克大戰

性質:扭轉北非戰場的關鍵性戰役,盟軍從此開始反攻

時間:1942年10月23日—1942年11月4日

對抗方:德國軍隊對英國軍隊

武器對決:“謝爾曼”坦克VS“虎式”坦克

戰果:殲敵5.5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350輛

就在史達林格勒戰役進行的同時,北非戰場上同樣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拼殺。1942年10月23日,由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和巴頓率領的盟軍向德國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起了進攻。經過12天的激烈廝殺,盟軍終於在11月4日勝利地結束了整個戰役戰役的勝利保證了盟軍從中東通往蘇伊士運河這條供應線的暢通,在士氣上對盟軍的意義更是非同小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評價說:“在阿拉曼戰役前,我們從未打贏過一仗;但在阿拉曼戰役後,我們所向無敵。”

蒙哥馬利的強敵-“沙漠之狐”隆美爾 蒙哥馬利的強敵-“沙漠之狐”隆美爾

為了保證戰役的勝利,一代軍事帥才蒙哥馬利同樣是絞盡腦汁,最終將計就計,為自己的老對手隆美爾精心設計了連環套,為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942年8月份,請倫敦監督處中東特派組的指揮官克拉克上校以隆美爾間諜“康多爾小組”的名義給隆美爾發了一封電報,稱英軍準備在阿拉曼防線南端的阿拉姆哈勒法山嶺組織抵抗,但防禦力量很薄弱,如發起進攻,很容易突破英軍陣地。

幾天后,克拉克又發出第二封電報,報告了英軍的防禦命令。隆美爾   對電報內容深信不疑。為進一步引誘隆美爾,蒙哥馬利還命令繪圖員繪製了一張假地圖,上面標明拉吉爾地區是一片“硬地”,便於裝甲部隊行動,並讓德甘岡設法送到德國人手裡。

1942年8月30日夜,隆美爾根下達了進攻命令,想用突然襲擊,一舉突破英軍防線。出發不久,就遇到了英軍的一個新雷區。隆美爾立即命令工兵排雷,但此時空中突然出現了英軍飛機,投下的照明彈將大地照得如同白晝,緊接著就是猛烈的轟炸。德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掙扎著過了雷區。

31日凌晨,德軍與英國裝甲部隊展開激烈的交火。戰鬥中,隆美爾吃驚地發現,原來設定的英軍一個裝甲師竟然變成了3個。隆美爾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前進。此時,地圖上的“硬地”,逐漸變成了沙漠。幾百輛坦克、裝甲車和卡車在“硬地”上東倒西歪地掙扎著前進。英國空軍的飛機從早到晚不停地轟炸,傷亡報告不停地送到隆美爾手上。

這時他接到報告,說燃油即將耗盡,3艘油料供應船在離開義大利橫渡地中海時,被英軍擊沉。

1942年10月23日夜,隨著蒙哥馬利的一聲令下,英軍手中的數千門美制“謝爾曼”坦克炮彈齊發,共殲滅敵軍5.5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350輛。但因英軍衝擊不果敢,行動遲緩,未能全殲德意聯軍。儘管如此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轉折點。從此戰爭主動權落入英軍手中。

這一仗給盟軍進攻西西里島打下了基礎。因為他們給了德軍一個沉重的打擊,便於邱吉爾和羅斯福開闢第二戰場。

主要著作

蒙哥馬利著有《蒙哥馬利回憶錄》、《通向領導的道路》、《戰爭史》等書。

人物評價

蒙哥馬利兩度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蒙哥馬利兩度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充滿硝煙的前線,英國官兵時常看見一個人戴著將軍和皇家坦克團兩個帽徽的軍帽,此人就是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蒙哥馬利為什麼要戴這樣的帽子,人們對此有種種揣測,有的認為他是故意獵奇,有的人認為他是以此顯示自己特別重視裝甲兵的用途。其實,他是出於一種具有實際價值的動機,才戴這樣的帽子的。他認為,一個統帥人物要在部隊中具有威信和感召力,就必須使下級官兵經常能夠在前線看到他。蒙哥馬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過排長和上尉參謀,他對自己從未見過總司令深感遺憾,認為這是英軍士氣低落,戰鬥力不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這頂特殊的軍帽,部隊官兵能夠經常看到他。他說:“各部隊官兵看到這頂帽子,就知道我來了,就知道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非常關切,就知道我不只是坐在安全的後方,高高在上發號施令。”  

蒙哥馬利生於1887年11月17日,卒於1976年3月25日。他是英國著名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武裝部隊傑出的領導人之一,1944年獲元帥軍銜。1908年畢業於桑赫斯特軍事學院。參加了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步兵第三師師長,參加了在法國、比利時的作戰。英國從敦刻爾克撤退後,在英國本土任第5軍和第12軍軍長、東南軍區軍長。1942年8月起,蒙哥馬利任英國駐北非第8集團軍司令,此間,在阿拉曼戰役中,打敗了德國軍隊,而後轉戰西西里和義大利。1944年1月被任命為盟軍集團軍群司令。該集團軍群於1944年6月6日在諾曼第登入,從8月起,在比利時、荷蘭和德國北部作戰。1945年任英國駐德國占領軍總司令。1946—1948年任大英帝國陸軍總參謀長。1948—1951年任西方盟國防務會議總司令委員會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駐歐洲武裝部隊第一最高副司令。曾榮獲英國各種高級勳章和外國勳章,如蘇聯的“勝利”勳章、美國的“國旗”勳章和蘇聯的一級蘇沃洛夫勳章。

蒙哥馬利具有極好的軍事才能。當德軍入侵荷蘭和比利時的時候,英國遠征軍立即向東疾速前進。第2軍以蒙哥馬利的第3師為先頭部隊,前進到了迪爾河一線。他們的前進運動進行得像時鐘一樣準確,當他們於10月夜間到達規定地區時,發現比利時第10師仍然據守著分派給他們扼守的防線。軍長布魯克第二天來到了第3師,並且立即在“最高一級”採取行動,以便能夠重新調整戰線。但是當他們晚些時候來看望蒙哥馬利的時候,他發現後者已經把事情安排妥當了。布魯克這樣寫道:“這一插曲突出地表現了蒙蒂的才能。必須做出某些安排,因為德軍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到來,而他確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記得當時我這樣對他說道:‘可憐的比利時指揮官,竟然一點也不知道他懷裡抱著一條毒蛇。’”

蒙哥馬利是位傑出的部隊訓練者。在擔任第5軍軍長時,他把全軍訓練成為一支能在各種氣象條件下作戰的部隊。他曾這樣說道:“無論雨、雪、冰、泥,無論好天氣還是壞天氣,白天還是黑夜,我軍都必須比德軍善戰。”他用萬無一失的原則來檢驗他的部隊。任何一級軍官,不管是團隊的,還是參謀機構的,只要不能經受緊張的生活,都得免職。

在調到東南軍區後,他還是堅持這些做法。當時在肯特郡指揮第44師(國內武裝力量)的霍羅克斯後來回憶說,蒙哥馬利到來所產生的影響“就像在不列顛的這個鄉村角落爆炸了一顆核子彈一樣”。軍區的每一個軍官,不論年齡大小和軍銜高低,每星期都必須進行兩次長跑。有些軍官說長跑會使他們死掉,蒙哥馬利就對他們說,死了也好。拉爾夫·阿諾德當時在東南軍區司令部擔任情報官,他回憶說,年齡在45歲以下的所有參謀軍官每周都必須背著槍枝彈藥列隊正式行軍,並且必須全副武裝越野長跑10英里。這項投資,在戰爭過程中給部隊帶來了很大好處。

蒙哥馬利也是治軍的能手。他接管秩序混亂、士氣低落的第8集團軍的指揮後,就開始處理他認為必須立即予以注意的三項任務:第一項任務是在集團軍內樹立他的形象並恢復全軍人員對集團軍本身及其高級軍官的信任;第二項任務是建立一個與他的性格和作戰理論相適應的指揮系統;最後則是對付隆美爾。蒙哥馬利認為,問題不在於隆美爾是否進攻,而在於何時何地發動進攻。這場被公認為迫在眉睫的戰鬥將是他指揮的第一場戰鬥,必須打贏,決定性地打贏。本著這一信條和這些考慮,他在就職後的最初幾天就盡一切可能視察了許多部隊。但是在他本人下部隊以前,他的精神早已傳到部隊去了。蒙哥馬利事後這樣寫道:“我向他們作了自我介紹,說我希望同大家見面談談。正如他們知道的那樣,我已經發布了一些命令,並且繼續發布命令。‘決不後退’的命令意味著作戰方針的基本改變。他們必須明白我的方針是什麼,因為他們將處理具體的參謀工作。如果要就地作戰,那么防禦陣地必須有縱深。所有的運輸工具必須撤回後方。彈藥、水、口糧等必須貯藏在前方地域。為使‘決不後退’的命令有實現的可能,第8集團軍需要更多的部隊。在後方,尼羅河三角洲有大批部隊守衛,但埃及城市的保衛必須通過這裡的阿拉曼戰鬥來實現……”像這樣重要的講話和命令很快就在前線傳開了。也許傳聞所起的作用就像他本人親自到場一樣大。讓人傳播那種最利於本人事業的傳聞,不就是領導者的一種領導藝術嗎?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採取措施清除了被他診斷為“朽木”的那些人,並以晉升或從英國調進的手段引進了一些年富力強的人。他從英國調奧利弗·利斯來接管北面的第30軍,調霍羅克斯來接管南面的第13軍,調柯克曼準將任炮兵指揮官。他本來還打算把邁爾斯·登普西調來指揮計畫成立的新裝甲軍,而亞歷山大勸導他說,一下子調來3個新軍長未免太過分了,這樣他才放棄更好的選擇而讓拉姆斯登這個曾經指揮過第1裝甲師的沙漠老手來當新裝甲軍軍長。但這一切決不是毫無目的的清洗。歷史表明,蒙哥馬利是一個精於選拔部屬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何一個集團軍的參謀機構恐怕都不能同蒙哥馬利的媲美。

蒙哥馬利是英國人眼中的“軍事天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指揮過許多重大戰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拉曼戰役,他率領第8集團軍徹底擊敗了號稱“沙漠之狐”的德國名將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軍團,贏得了北非作戰的決定性勝利。此次戰役中,蒙哥馬利親自導演了一出“沙漠戰中迄今為止最為精彩”的欺騙敵人的活劇。

蒙哥馬利的騙敵計畫代號為“伯特倫”。首先是偽造了一個前沿地區的巨大的彈藥和其它作戰物資堆積所。其次是用假車輛扮演坦克和其它車輛的運動,使敵人對大量部隊在作戰陣地上集結逐漸習以為常。但在夜間則用突擊師的真作戰車輛把已經“在位”的假作戰車輛替換下來,並用被稱為“遮陽板”或“吃人者”的專門偽裝物把戰鬥崗位上的火炮和坦克掩蔽起來。早在總攻前一個月就為參加突擊的步兵挖好了細長的戰壕,供他們晝間躺臥用,而且這些戰壕都偽裝得好像是地形的一部分。同時,為了表明主要突擊可能來自南面,還在那裡敷設了假的水泵站、供水點和蓄水池,施工的日進度表明水管到11月初才能竣工。此外,還抽調通信分隊來模擬將在南面發動主攻的無線電通信,以及為新的道路作了路標。為了把偽裝搞得天衣無縫,只向下層軍官傳達將要發生什麼事,而且是按軍銜高低分批傳達的。在臨近進攻發起日的最後一天,傳達到了普通士兵,並且停止了一切休假和進城活動。這些措施使狡猾的隆美爾也大上其當,對保證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

1944年6月,盟軍於諾曼第登入後,蒙哥馬利把敵軍的主力吸引到自己方面來,以犧牲自己的榮譽,保證了美軍的順利突破和向縱深發展進攻,而英軍卻由於敵軍主力的頑強抵抗,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進展緩慢,甚至有些部隊不得不轉入防禦。為此,美國各界報紙宣揚是美軍打敗了德軍,英軍無能等。英國也呼籲蒙哥馬利改變戰略打擊德軍,挽回英國人的面子。在強烈的輿論壓力下,邱吉爾也沉不住氣了,詢問蒙哥馬利原因究竟。所有這些,蒙哥馬利都毫不介意,照常按照盟軍的計畫行動,確保了諾曼第戰役的勝利。在這裡,蒙哥馬利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勝利,卻承擔了極為沉重的責任,他深知這一切都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譽。

一個半世紀以來,英國軍隊中實際上沒有一個人能像蒙哥馬利那樣精通軍事,戰功卓著。儘管他有不少弱點和不足,人們完全有理由承認,他不愧為威靈頓的繼承人。

二戰時期美國著名的五星上將的人物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 喬治·巴頓 |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亨利·哈里·阿諾德馬修·邦克·李奇微馬克·克拉克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威廉·丹尼爾·萊希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歐內斯特·約瑟夫·金

世界著名軍事家

本任務是盤點需要協作的一些世界軍事家的人名詞條,有的需要添加摘要或信息模組,有的需要創建或協作內容,歡迎大家一起整理、完善這些詞條。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約瑟夫·史達林
山本五十六
腓特烈二世
居魯士大帝
阿道夫·希特勒
約翰·約瑟夫·潘興
帖木兒
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
東條英機
大流士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
劉裕
拓跋燾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
菲德爾·卡斯楚
奧利弗·克倫威爾
衛青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
豐臣秀吉
凱末爾
霞飛
獅心王理查
西蒙·玻利瓦爾
葉卡捷琳娜女皇
征服者威廉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
東鄉平八郎
山姆·休斯頓
穆斯塔法·凱末爾
摩西·達揚
愛德華一世
朱里奧·杜黑
埃爾文·隆美爾
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約翰·邱吉爾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
武元甲
斐迪南·福煦
弗朗西斯·德雷克
霍雷肖·納爾遜
漢尼拔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山下奉文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戴維·本-古里安
米切爾·內伊
托馬斯·喬納森·傑克遜
查理曼
霍拉肖·納爾遜
塞利姆一世
查理十二世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
沙卡
樺山資紀
亞瑟·韋爾斯利
喬治·杜威
庫特·斯圖登特
費迪南·福煦
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赫爾南多·柯台斯
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
享利.德·拉·土爾·奧
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
全奉準
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
讓·巴普蒂斯特·瓦克特
奧馬爾·納爾遜·布拉德
拉爾夫·艾伯克龍比
H·羅曼·施瓦茨科普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維奇·蘇沃洛夫
路易斯·亞歷山大·貝蒂
伊萬·斯泰帕諾維奇·科涅夫
科林·坎貝爾
匈奴王阿蒂拉
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
哥伯哈德·勒勃萊切特·馮·布呂歇爾
卡爾·古斯塔夫·馮·曼
H.H.阿諾德
A·H·若米尼
約翰·阿巴斯諾特·費希
朱利葉斯·愷撒大帝
蓋奧爾吉·康斯坦蒂諾維
阿瑟·韋爾茲利
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
安東萬·亨利·約米尼
薩伏伊·歐根
每因茲·古德里安
啥羅德·魯珀特·亞歷山
費爾南德茲·岡薩洛··哥杜巴
雷納德·托爾斯滕森
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納
爾·鄧尼茨
塞巴斯提·勒·普瑞斯崔
加內特·約瑟夫·沃爾斯
弗雷德里克·斯萊格赫·羅伯茨
弗朗西斯哥·皮薩羅
世·德·波旁
溫菲爾德·斯科特
喬治·S.巴頓
艾布·穆斯林·阿卜杜·拉赫曼·本·穆斯林
西辟奧·阿弗里卡納斯
托馬斯·考克瑞恩
約翰·切爾科拉斯·馮·蒂利
埃德蒙·亨利·H.艾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