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蒙哥馬利,1920年10月17日出生於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奧哈馬。父親威廉·克利夫特是長期工作於紐約華爾街的成功股票經濟人,母親埃塞爾是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主婦,蒙迪還有一個哥哥布魯克斯,和雙胞胎姐姐羅貝塔。
父親在外工作的日子,母親便帶著三個孩子進行漫長的歐洲之旅或是在百慕達的第二個家裡打發時間。日子富裕且無憂無慮。但這一切並不長久,1930年,華爾街股市崩潰,父親事業受挫,舉家搬往佛羅里達的小房子,10歲的蒙迪必須開始學習接受另一種人生。
演藝經歷
百老匯時期
13歲時,蒙迪加入了當地的一個小劇團,開始嘗試表演。當他第一次站上舞台時,他的母親驚異的發現舞台上的蒙迪竟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光芒四射。給了家人一個不小驚喜。無可挑剔的臉孔和巨大的明星潛質注定他與舞台結緣。 他從小就是個非常漂亮的男孩,遠勝他的哥哥,即使是雙胞胎的姐姐,也與他不在一個檔次。他的發色金色偏棕,在彩色照片裡是金棕色,顯得陽光十足;在黑白照片裡是棕黑色,顯得冷冽憂鬱,這使他擁有了雙重氣質,他就是天生的明星,於是母親開始推動蒙迪踏向演藝的新生涯。出於表演的熱愛,蒙迪迷戀上了百老匯的戲劇舞台,而百老匯很快也對他這種執著給予了豐厚回報。
之後蒙迪的家從佛羅里達搬往麻薩諸塞,不久後又搬往曼哈頓。他進入百老匯後參演的第一個角色是《Fly Away Home》,在《Dame Nature》中他首次登上了男主角的位置,這一角色的成功也為他在百老匯贏得了明星的地位,這時的蒙迪僅僅17歲。
在接下來的三年里,蒙迪接連主演了一系列舞台劇,很多男女演員懷著明星夢前往好萊塢尋找機會,這種情況在蒙哥馬利.克里夫特身上卻是正好相反。他擁有高貴氣質,完美外表,在好萊塢的新一輪造星計畫開始時,他已是百老匯的一顆閃亮的明星了。
好萊塢時期
好萊塢的製作人、導演很早便看到了蒙迪的巨大潛質,執著地糾纏著他,想讓他早日登上大熒幕,他愛演戲,但僅限於舞台,一直到26歲,他才回應了他們的努力。但在與MGM公司的談判中,他態度強硬的堅持自己決定前往好萊塢的期限,談判由此陷入僵局,他毫不退讓的離開了辦公室。幾乎同時,United Artists立即表示接受蒙迪的所有要求。在紛至沓來的劇本邀請中,有一個劇本引起了蒙迪的興趣,這便是《紅河》,他將有幸飾演"西部片之王"約翰·韋恩的兒子,壯闊的西部荒原再加上蒙迪年輕的身影,他的眼神里滿是少年人特有的明朗與狂野,片中唯一女主角的芳心,自然不會旁落。從百老匯一步跨到好萊塢,並沒有改變他獻身舞台表演的初衷,但這些也賦予他的人生更多異乎尋常的新經驗。初登大熒幕的蒙迪,立即引來一片驚呼,他的臉立體剛毅、稜角分明、不苟言笑,兼具野性和溫柔的雙重魔力,無論哪個角度都完美無缺。
繼《紅河》之後,蒙迪在由弗雷德.齊納曼執導的影片《亂世孤雛》(其實這是蒙哥馬利克里夫特最先上映的電影,同年《紅河》上映扮演送戰爭遺孤回歸家園的士兵,他的表演自然流暢,張弛有度,通過這部片子,他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他在好萊塢的地位也得到確立。成功並沒有沖昏他的頭腦,他知道自己追求什麼。
來到好萊塢也使蒙迪結識了一些新朋友,其中堪稱密友的恐怕要數伊莉莎白.泰勒。兩人結識於《郎心似鐵》(A Place in the Sun),蒙迪的角色是一個負心人,出身底層的他為了娶到有錢的表妹,而把礙事的舊情人推下水淹死。這部影片為蒙迪拓展了新的表演空間,他的角色表情之無辜,手段之狠辣,為他獲得了第二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在《郎心如鐵》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湖畔邊的車裡,蒙哥馬利靠在泰勒的肩上,微閉著雙眼,就像一個孩子偎依在母親懷裡,溫暖而又悲傷。男觀眾的反應則是千差萬別,崇拜,愛慕,嫉妒,恨,有的人甚至會說:“他這種人會早死的。”就像對待《鐵達尼號》裡面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傑克一樣。是啊,如果他活著,別的男人真是不太好混。
17歲的泰勒初次見到蒙哥馬利的那個晚上,讓她終身難忘。當時她回到家中,興奮跑去告訴母親她認識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男人,她一臉神往的回想著蒙哥馬利的笑貌音容(雖然他們剛剛分開,但是泰勒已經在想念他了):他是個奇特的男人,我從沒見過這樣的男人。他好像對什麼事情都很認真。他的思想很複雜,我要了解他。
這之後,只要是出現跟蒙哥馬利有關的事情,泰勒的這種一往情深又有些好奇的表情就會出現,一生都是這樣。蒙哥馬利的容貌與神情舉止中,似乎總在流動著奇特的密碼,泰勒接收並且讀懂了,但是她總覺得不夠。
導演的細心和蒙哥馬利的專注對泰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是她自小接觸電影以來第一次感受到電影藝術的魅力。認識蒙哥馬利之後,她不再像小公主那樣對導演的要求生氣,也意識到自己的演技確實平庸。特別看到影片中與蒙哥馬利親密無間的鏡頭時,她激動不已,甚至有些不安。這部電影成為了泰勒演藝生涯中真正的啟蒙作品。
從那時起,泰勒就像粘糕一樣粘上了蒙哥馬利。他們最終結成了一種終生的,有些複雜而又十分親密的關係。按泰勒自己的說法是,從第一次見到蒙哥馬利,她就變成了他身後的一塊粘糕,她要死死粘著他,誰也別想把她揭下來。在後來的幾十年中,她做到了。
蒙迪憑藉在大熒幕上的精湛演繹,曾先後獲得過四個奧斯卡提名,每次卻總是那么不走運地與命運之神擦肩而過。
蒙迪當的臉部線條有種令人難以想像的魅力,被媒體稱為“葛麗泰嘉寶之後另一張最合適上鏡的臉”,攝影機的鏡頭永遠對他微笑,為他神魂顛倒。有人這樣形容他的臉 他長著一張稜角分明的臉,面孔像鋼鐵般堅毅,他面部的英俊幾乎符合所有苛刻的美學標準。他的皮膚並不是那種奶油小生的光滑白皙,而是帶著些許風霜刻畫過的粗糙,更具男人特有的風采。還有人說蒙哥馬利在銀幕上展現的幾乎是極致的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找不出毛病。有些蒙哥馬利的崇拜者“研究”過他的宣傳照片後,這樣形容:當光線滑過他的臉龐,投射出來的陰影都仿佛經過精確計算,呈現出最完美動人的輪廓。
說到蒙迪的形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氣質。一般的帥哥都是挺拔而英俊。蒙哥馬利卻不是的,他身材是高大,背部卻稍稍彎曲,有點小駝背,這反而讓他具備一種獨特的氣質。他凝視人的眼神也很不同,目光中有種要被折斷的脆弱,仿佛他永遠傷害不到別人,別人卻很容易就能傷害他。看到他時,人們不得不讚嘆大自然造物之神奇,並不是把每一處都造得合乎標準,但當這些鬼斧神工的創造奇特地融合到一起的時候,整個人會呈顯一種攝人心魄的靈魂之美。
儘管擁有不可仿製的雕塑般的五官,蒙迪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態度堅決、目標明確 我並不古怪。我努力成為一個演員;不是電影明星,而是一個演員。正是由於這種近乎偏執的執著,讓他確立了在好萊塢電影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個人軼事
馬龍.白蘭度
蒙迪與馬龍.白蘭度在《百戰雄獅》中有過精彩的合作。這是蒙迪車禍後一年的事,兩人曾一同到朋友家裡去做客。回憶起那次的做客,這位朋友激動的說,能同時見到蒙哥馬利與白蘭度,簡直是視覺的盛宴,兩人都那么儀表出眾,都長得很美,唯一不同的是,白蘭度是感性美,蒙哥馬利是理性美。
做客期間,兩人還留下了一些珍貴的影象資料。兩人用簡單的道具演起了搞笑劇,白蘭度演持刀打劫的壞人,蒙迪演只顧埋頭看報的書呆子,直到白蘭度用刀子割斷了他的領帶,這位書呆子才驚恐的逃開。還有一段,蒙迪演爛醉如泥的酒鬼,白蘭度演挺著可怕胸部不斷想引起酒鬼注意的女人。
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白蘭度的名望更高,因此有人認為在演技上蒙迪是白蘭度的追隨者,但作為方法派的先驅人物,蒙迪的資歷更深,又有人認為白蘭度踏上方法派之路是受蒙迪影響;在默契的搞笑劇中,完全看不出兩人有分個強弱的趨勢,有的只是英雄識英雄的惺惺相惜。
不過這種影迷熱中的比較,媒體期待的火星撞地球,令同樣情緒化的兩個死硬派非常不爽,《百戰雄獅》開拍後,白蘭度突然宣布他絕不和蒙迪出現在同一個鏡頭裡,除非蒙迪飾演的角色死了,而蒙迪也不置可否,其中原由不得而知。
詹姆斯.迪恩
50年代,蒙哥馬利·克利夫特和馬龍·白蘭度並駕為年輕人的偶像,詹姆斯·迪恩同時崇拜他們兩人,在他的電影裡,可以同時看到白蘭度的狂野、不羈與叛逆,蒙迪的懶散、漠然與頹美。
詹姆斯·迪恩在演出了第一部影片之後,曾給蒙迪打過一個電話,可惜當時電話那頭的蒙迪無暇他顧。迪恩死後蒙迪才看到他演的電影。一次酒後他哭著對朋友說:我很後悔。
伊莉莎白.泰勒
蒙迪同伊莉莎白結識於《郎心似鐵》(A Place in the Sun),這部影片為蒙迪拓展了新的表演空間,這個角色表情無辜,手段狠辣,精湛的演繹讓他獲得了第二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所有人在這部影片公映後都發出了由衷的讚嘆:“這是電影史上最美的一對!好萊塢的金童玉女由此誕生!”
在多年後伊莉莎白的同名自傳電影裡,這樣描述兩人的相識:伊莉莎白到片廠的第一眼就愛上了蒙迪,在戲裡,她假戲真做地向他奉上初戀,在一場吻戲中,她熱烈的吻他,但導演卡聲剛落,他卻立刻跑開了。
伊莉莎白上門拜訪,卻看到他與一男子正在親密地討論度假,她立刻逃了出來,蒙迪在花園追上了她,傷感地問她:"你恨我嗎?"即使在今時今日的美國,同性感情都無法獲得公眾的認同,在那時等同於禁忌,但伊莉莎白戰勝了個人的感情與世俗的偏見,她握著他的手反問:"恨你?不,蒙迪,我愛你!"
他總是有自己的堅持,在認為自己應該休息的時候就會毅然息影幾年,得失全不顧及。他貌似溫和,骨子裡卻透著與身俱來的傲氣和不妥協。
蒙迪可能是好萊塢歷史上對角色最挑剔的演員,他拒絕了很多能夠大紅大紫的角色,他拒絕出演《日落大道》男主角的理由更是離奇,因為他不願意在戲中和老女人談情說愛。很多人為他惋惜,而他全不理會,堅持只演自己認為值得演的角色,卻絲毫不關心這些角色能給他帶來什麼。
對伊莉莎白卻不同,她是蒙迪合作過最多次的演員,繼《郎心似鐵》後,兩人又合演了《雨樹縣》,《夏日痴魂》,後兩部戲蒙迪甚至劇本都不看一眼就確定演出。伊莉莎白從此化感情為友情,成就了一段相伴終身的寶貴友誼。
車禍毀容
蒙迪這一生,注定命運多舛。如果沒有1956年5月的一個晚上發生的事,蒙迪的一生會怎樣發展,真的很難猜測。但不幸的是,該來的沒有人能躲的掉。
1956年5月12日晚上,伊莉莎白·泰勒在鄉間別墅舉行了一個晚宴,蒙迪喝了幾杯後最先離開,他開著車在不熟悉的小道上行駛,與前方突現的電話亭撞個正著。聞訊趕來的伊莉莎白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敢與果斷,她不斷地呵退蜂擁而至搶新聞的記者,爬進車裡,用手掏出蒙迪撞碎的牙齒,以免噎住喉嚨使他窒息,摘下絲巾為他緊急包紮,幫助抬他上救護車,送他到醫院,一直守到他度過危險期。
這次事故不但毀掉了他的下巴和半邊臉,也讓他頹廢消沉。他靠酗酒和藥物麻醉自己,他的性格和行為變得古怪,片商和朋友們紛紛遠離他,更讓他在痛苦和迷茫中欲罷不能。
唯獨伊莉莎白仍然是他最忠實的朋友,她運用其影響力為他爭取了《夏日痴魂》中的角色,飾演一名腦外科醫生,這是他的電影生涯的低潮,在拍片時,他沉迷於酒精之中不能自拔,導演和製片人都想要辭掉他,但伊莉莎白和合演的凱薩琳·赫本卻聯合起來威脅他們,如果蒙迪不乾她們也都退出。
每次在蒙迪最困難的時候,伊莉莎白都會不惜一切地挺身而出,奮力為蒙迪擺脫難關,她對他的這種最無私最感人的關愛一直到蒙迪生命的最後一刻。
最漫長的自殺
毀容後的蒙哥馬利再也沒有從打擊中恢復過來。他一蹶不振,完全離不開藥物和酒,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可怕的自我毀滅主宰了他的生活。熬到1964年,蒙哥馬利已經病魔纏身,再加上過度飲酒,他幾乎喪失生活的信心。
這個我們也不難理解,對一個靠面孔吃飯的演員,沒有什麼是比毀容更難面對的打擊了。 蒙迪健康狀況越來越糟糕,與此同時,他正經受著孤獨的折磨,他對家人隱瞞著自己的生活。儘管如此,他仍堅持不懈地拍片。期間,與馬龍白蘭度合演了《百戰雄獅》,與克拉克蓋博和瑪麗蓮夢露主演了《亂點鴛鴦譜》(這是夢露最後一部電影)。1961年,蒙迪還出演了《紐倫堡的審判Judgement at Nuremburg》,他的出色演出為他獲得了第四次奧斯卡提名,不過遺憾的是,這終究是一個難圓的夢。
伊莉莎白極力籌備著兩人的第四次合作,續寫這對好萊塢金童玉女的傳奇;但他沒有等到《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的開拍,於1966年7月23日心臟病猝然離世。 蒙迪至死孑然一身,時年45歲,長眠於紐約布魯克林的。
蒙哥馬利死後,泰勒對記者說:我深深愛著他,他是我的兄弟,我最昂貴的朋友。 私下裡,她告訴她的朋友,蒙哥馬利死後很多年,她每次看到他的名字,仍然會黯然神傷。蒙哥馬利克里夫特一生多次榮獲奧斯卡提名卻最終與之擦肩而過。與此同時,銀幕故事裡他身邊美女如云:伊莉莎白泰勒,凱薩琳赫本,瑪麗蓮夢露,但他至死仍是孑然一身。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1966 | 諜網驚魂 | Prof. James Bower | ---- |
1962 | 弗洛伊德 | Sigmund Freud | ---- |
1961 | 紐倫堡的審判 | Rudolph Petersen | ---- |
1961 | 亂點鴛鴦譜 | Perce Howland | ---- |
1960 | 狂瀾春醒 | Chuck Glover | ---- |
1959 | 夏日驚魂 | Dr. Cukrowicz | ---- |
1958 | 百戰雄獅 | Noah Ackerman | ---- |
1958 | 寂寞孤心 | Adam White | ---- |
1957 | 戰國佳人 | John Wickliff Shawnessy | ---- |
1953 | 亂世忠魂 | Robert E. Lee Prewitt | ---- |
1953 | 終站 | Giovanni Doria | ---- |
1953 | 懺情記 | Father Michael Logan | ---- |
1951 | 郎心似鐵 | George Eastman | ---- |
1950 | 空投艷史 | Sgt. 1st Class Danny MacCullough | ---- |
1949 | 女繼承人 | Morris Townsend | ---- |
1948 | 紅河 | Matt Garth | ---- |
1948 | 亂世孤雛 | Ralph Stevenson | ---- |
來源
舞台劇
Fly Away Home (1934)
Jubilee (1935)
Your Obedient Husband (1938)
Eye on the Sparrow (1938)
The Wind and the Rain (1938)
Dame Nature (1938)
The Mother (1939)
There Shall be No Night (1940)
Mexican Mural (1942)
The Skin of Our Teeth (1942)
Our Town(1944)
The Searching Wind (1944)
Foxhole in the Parlor (1945)
You Touched Me! (1945)
The Seagull (1954)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美國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來源
後世紀念
•1997年,在美國著名雜誌《娛樂周刊》評選的“100位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中,蒙哥馬利·克利夫特位列其中。
•1998年,美國電影協會列評“美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100部電影”,蒙哥馬利·克利夫特主演的《亂世忠魂》和《郎心似鐵》雙雙入選。
好萊塢黃金年代男影星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的話用來形容好萊塢黃金時代,再合適不過。在伊莉莎白·泰勒病逝,好萊塢黃金時代終結之際,一起來回顧一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影星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