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

1952年(民國41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反共復國”國策方針下,為了做好青年人在政治思想上的工作,於3月29日的總統青年節文告中,倡議成立一個青年組織。籌備責任由蔣經國來承擔。

簡稱救國團。

1952年;青年節;時由蔣介石授意籌建,同年5月31日頒布《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籌備原則》,10月31日正式成立組織。蔣經國任主任,張其昀任指導委員,謝東閔、胡軌為副主任委員,蔣介石兼任團長之職。任務是培養所謂;術德兼備;反共抗俄、復國建國人才,實質上是國民黨的預備隊。
3 0年代,由於國民黨黨務系統長期由陳立夫掌控,形成CC派獨大的局面,引起政學系及陳誠等當紅黃埔軍系將領的不滿。於是,陳誠在蔣介石的同意下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團長為蔣介石自兼,實際負責團務的則是掛中央總團部書記銜的陳誠。其目的是與CC派所操控的黨務系統相抗衡。蔣介石也有意藉;三青團;來制衡CC派。而當時剛從蘇聯回國並任贛南行政專員的蔣經國,也被納入;三青團;,任三青團;江西支團書記。國民黨去台灣之後,由於陳誠早一步以東南行政長官身分去台,所屬嫡系軍隊亦完整的調防台灣,遂成為僅次於蔣介石的軍政強人。蔣經國雖為;太子,但到達台灣初期只不過是台灣省黨部主委,難以與歷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副總裁;的陳誠抗衡。
蔣介石為了安排蔣經國接班,培養蔣經國的勢力班底,對抗勢力強大的陳誠派系,遂將在大陸時期的;三青團;在台灣翻版,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蔣經國後來當政的支持者大都曾任過;救國團;的重要職務,如李煥、張其昀、胡軌、李元簇、宋時選等。此時的;救國團;在台灣也權極一時。
但到了60年代中期以後,一方面由於陳誠去世,另一方面由於蔣經國歷經;退輔會;主委;總政戰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及部長、國民黨中常委,逐漸進入國民黨權力核心,並於1972年繼嚴家淦之後出任台;行政院;院長,正式成為蔣介石的接班人,救國團;對蔣經國的重要性已大幅降低,甚至可謂無足輕重,因而其積極;組訓青年、厚植;太子;影響力的角色扮演也跟著逐漸調整,原執掌的一些業務也相繼移交其它單位,其地位與作用明顯下降。
同時,台灣在強人政治消失、解除戒嚴、政治多元化後,其壟斷台灣青年政治資源的局面被打破,隨之而起的是許多其它反對勢力,救國團;一方面面臨資源枯絕的危機,一方面又受到其它反對勢力的指責,其在台灣的影響力進一步下降。
救國團;在各縣、市及學校均分設團委會、總支部、支部及支分部。總團部下設秘書處、社會青年工作處、學校青年工作處、海外青年工作處、大陸青年工作處、青年育樂處、咨商服務處、青年服務事業管理處、行政管理處、會計處等十處。該團還擁有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幼獅通訊社、幼獅出版社、幼獅廣播電台)、中國青年服務社、青年活動中心、青年山莊、學苑、藝文中心、中國青少年輔導基金會、中國青少年服務事業文教基金會等社會活動機構,定期出版《自由青年》、《幼獅文藝》、《幼獅少年》、《張老師》等月刊,並不定期出版各種反共讀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