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詞目:興趣
拼音:xìng qù
基本解釋[interest;taste] 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 。
我對音樂特別感興趣。
詳細解釋
1. 興致;由愛好而產生的愉快情緒。唐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地》詩之二:“從來 支許 游,興趣江湖迥。”《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大觥連飲,興趣愈高。” 毛澤東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十七:“這是一個很有興趣的故事。”
2. 情韻;情趣。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辯》:“詩者,吟詠情性也。盛 唐 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志和》:“自撰漁歌,便復畫之,興趣高遠,人不能及。”
綜上所述,興趣(interest)是在探究反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可以使人產生巨大的積極性,獲得某種肯定的情緒體驗。在學習和工作中,一旦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刻苦鑽研、廢寢忘食。
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基於精神需要(如對科學、文化知識等)。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注意探索其奧秘。興趣又與認識和情感相聯繫。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反之,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
意義
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興趣具有社會制約性,人所處的歷史條件不同,社會環境不同,其興趣就會有不同的特點。種類
人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但概括起來又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物質興趣主要指人們對舒適的物質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興趣和追求;精神興趣主要指人們對精神生活,(如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知識)的興趣和追求。就中學生來說,由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無論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都需要師長進行積極的引導,以防止在物質興趣方面的畸形發展,在精神興趣方面的消極發展和追求。第二,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對活動過程的興趣。例如,有的中學生想像力豐富,富於創造性,喜歡製作各種模型,在製作過程中,全神貫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間接興趣主要指對活動過程所產生的結果的興趣。有的中學生業餘喜歡繪畫,每當完成一幅畫,他都會對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現極大興趣。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如果沒有直接興趣,製作各種模型的過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沒有間接興趣的支持,也就沒有目標,過程就很難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持之以恆,目標明確,取得成功。第三,個人興趣和社會興趣。個人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社會興趣指社會成員對某一領域的普遍興趣,或社會某一領域對社會成員的普遍需求。特徵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時,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例如,對美術感興趣的人,對各種油畫、美展、攝影都會認真觀賞、評點,對好的作品進行收藏、模仿;對錢幣感興趣的人,會想盡辦法對古今中外的各種錢幣進行收集、珍藏、研究。
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於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例如,一個人對跳舞感興趣,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尋找機會去參加,而且在跳舞時感到愉悅、放鬆和樂趣,表現出積極而自覺自愿。
興趣不只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繫著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郵,有的人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它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注,越有興趣,於是就會發展成為一種愛好。興趣是愛好的前提,愛好是興趣的發展和行動,愛好不僅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嚮往的心情,而且表現某種實際行動。例如,對繪畫感興趣,而且由喜歡觀賞發展到自己動手學繪畫,那么就對繪畫有了愛好。
興趣和愛好是受社會性制約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文化層次的人,興趣和愛好都不一樣。有的人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高,有的人的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低,興趣和愛好品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和表現一個人的個性特徵的優劣。例如,對公益活動感興趣,樂於助人,對高雅的音樂、美術有興趣和愛好,反映了一個人個性品質的高雅;反之,對占小便宜感興趣,對低級、庸俗的文藝作品有興趣和愛好,則表現了一個人個性的低級。
興趣和愛好有時也受遺傳的影響,父母的興趣和愛好也會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
年齡的變化和時代的變化也會對人的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就年齡方面來說,少兒時期往往對圖畫、歌舞感興趣,青年時期對文學、藝術感興趣,成年時往往對某種職業、某種工作感興趣。它反映了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興趣的中心在轉移。就時代來講,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物質和文化條件,也會對人的興趣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但不管人的興趣是什麼,都是以需要為前提和基礎的,人們需要什麼也就會對什麼產生興趣。由於人們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或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興趣也同樣表現在這兩個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質需要一般來說是暫時的,容易滿足。例如,人對某一種食物、衣服感興趣,吃飽了、穿上了也就滿足了;而人的社會需要或精神需要卻是持久的、穩定的、不斷增長的,例如人際交往、對文學和藝術的興趣、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則是長期的、終生的,並且不斷追求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在需要的基礎上發展的。中學生需要知識,他的知識越多,他的興趣也就越廣泛,越濃厚。
與此同時,人的興趣還具有傾向性、廣闊性、持久性等品質。興趣有4種品質:①興趣的傾向性,即對什麼發生興趣。這對各個人是不同的,表現出個別差異。凡對有益於人類社會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其傾向性就是高尚的;凡對有害於人類社會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其傾向性就是低級的。我們應通過教育,培養人們高尚的興趣傾向。②興趣的廣闊性,即興趣的範圍。有人興趣廣闊,對許多事物興致勃勃,樂於探求;有人則興趣單調狹窄。興趣的廣闊程度與知識面的寬窄有密切的聯繫。我們應該培養廣闊的興趣,同時又要把廣闊的興趣與中心的興趣結合起來,做到既博又專;③興趣的持久性,即興趣的穩定程度。人們對事物的興趣,可以經久不變,也可以變化無常。培養持久的興趣是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必要條件;④興趣的效果性,即興趣的力量。若興趣能夠成為推動工作和活動的動力,其效果就是積極的,若興趣僅僅是一種嚮往,而不能產生實際效果,它就是消極的。
功能
興趣對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對一個人的生活和活動有巨大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未來活動的準備作用。例如,對於一名中學生來說,對化學感興趣,就可能激勵他積累各種化學知識,研究各種化學現象,為將來研究和從事化學方面的工作打基礎,做準備。
第二,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興趣是一種具有濃厚情感的志趣活動,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得知識,並創造性地完成當前的活動。美國著名華人學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經深有感觸地說:“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換句話說,也就是有沒有事業心,這不能有任何強迫。……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正是興趣和事業心推動了丁教授所從事的科研工作,並使他獲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促進作用。興趣會促使人深入鑽研、創造性的工作和學習。就中學生來說,對一門課程感興趣,會促使他刻苦鑽研,並且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不僅會使他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而且會大大地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由此可知,人的興趣不僅是在學習、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又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開放,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會使人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興趣確實對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起巨大作用。
培養
首先要有濃厚的好奇心。對於未知的事物應該付諸行動去接觸它,像是電腦遊戲很好玩,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呢?日全蝕是不是真的是天狗吃日?要消解這些問號,進一步去鑽研計算機書籍或翻閱百科全書,興趣的開端搞不好就這么產生了。再次就是不間斷。有人吉他彈得很好,但若半年不彈,技巧鐵定退步,同樣的,要培養一份興趣,也要不斷去熟悉它,漸漸地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碰一點,久了自然會上癮,如果只是選擇性的初一、十五玩一下,那是很難變成自己興趣的;許多男生喜歡打籃球,只要一天沒得打,就會全身不對勁,那是因為籃球已經是他們生活中的興趣,戒不掉啦。深入的研究也是培養興趣的要素之一,假使你每天固定一小時玩計算機,但只是隨便消磨時間,沒有設定一個目標來研究,是引不出興趣來的,不過是不斷地重複一樣的動作罷了,但假使你鎖定一個主題,譬如計算機繪圖軟體的認識,有了深入的方向,不怕問題難,越難越便於鼓起勇氣,一層一層地往前追,一定就像倒吃甘蔗般,滋味越來越甜美。除此之外,找朋友也是很重要的。校園的一些社團,就是為志趣相同的學生共同學習的學生而設立,因為一個人即使對某樣活動興致盎然,也會有停擺的時候,此時,朋友就可從旁鼓勵協助,而且,如果朋友是比你厲害的角色,還可能刺激你更上一層樓。個人興趣
介紹
個人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時,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例如,對美術感興趣的人,對各種油畫、美展、攝影都會認真觀賞、評點,對好的作品進行收藏、模仿;對錢幣感興趣的人,會想盡辦法對古今中外的各種錢幣進行收集、珍藏、研究。
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於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例如,一個人對跳舞感興趣,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尋找機會去參加,而且在跳舞時感到愉悅、放鬆和樂趣,表現出積極而自覺自愿。
興趣不只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繫著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郵,有的人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它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注,越有興趣,於是就會發展成為一種愛好。興趣是愛好的前提,愛好是興趣的發展和行動,愛好不僅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嚮往的心情,而且表現某種實際行動。例如,對繪畫感興趣,而且由喜歡觀賞發展到自己動手學繪畫,那么就對繪畫有了愛好。
興趣和愛好是受社會性制約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文化層次的人,興趣和愛好都不一樣。有的人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高,有的人的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低,興趣和愛好品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和表現一個人的個性特徵的優劣。例如,對公益活動感興趣,樂於助人,對高雅的音樂、美術有興趣和愛好,反映了一個人個性品質的高雅;反之,對占小便宜感興趣,對低級、庸俗的文藝作品有興趣和愛好,則表現了一個人個性的低級。
興趣和愛好有時也受遺傳的影響,父母的興趣和愛好也會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
年齡的變化和時代的變化也會對人的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就年齡方面來說,少兒時期往往對圖畫、歌舞感興趣,青年時期對文學、藝術感興趣,成年時往往對某種職業、某種工作感興趣。它反映了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興趣的中心在轉移。就時代來講,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物質和文化條件,也會對人的興趣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但不管人的興趣是什麼,都是以需要為前提和基礎的,人們需要什麼也就會對什麼產生興趣。由於人們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或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興趣也同樣表現在這兩個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質需要一般來說是暫時的,容易滿足。例如,人對某一種食物、衣服感興趣,吃飽了、穿上了也就滿足了;而人的社會需要或精神需要卻是持久的、穩定的、不斷增長的,例如人際交往、對文學和藝術的興趣、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則是長期的、終生的,並且不斷追求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在需要的基礎上發展的。中學生需要知識,他的知識越多,他的興趣也就越廣泛,越濃厚。
種類
人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但概括起來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物質興趣主要指人們對舒適的物質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興趣和追求;精神興趣主要指人們對精神生活,(如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知識)的興趣和追求。就中學生來說,由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無論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都需要師長進行積極的引導,以防止在物質興趣方面的畸形發展,在精神興趣方面的消極發展和追求。
第二,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對活動過程的興趣。例如,有的中學生想像力豐富,富於創造性,喜歡製作各種模型,在製作過程中,全神貫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間接興趣主要指對活動過程所產生的結果的興趣。有的中學生業餘喜歡繪畫,每當完成一幅畫,他都會對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現極大興趣。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如果沒有直接興趣,製作各種模型的過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沒有間接興趣的支持,也就沒有目標,過程就很難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持之以恆,目標明確,取得成功。
與此同時,人的興趣還具有傾向性、廣闊性、持久性等品質。興趣的傾向性是指個體對什麼感興趣。人與人,由於年齡、環境、階級屬性不一樣,興趣的指向也不同。就中學生來說,有人喜歡將來學文科,有的人喜歡將來學理科,他們的興趣傾向就不一樣。興趣的廣闊性主要指興趣的範圍。興趣的範圍因人而異,有的人興趣廣泛,有的人興趣狹窄。一般來說,興趣廣泛的人知識面也就越寬,在事業上會更有作為。但也要防止興趣太廣,什麼都喜歡,而什麼又不深入、不專注,結果也會一事無成。興趣的持久性主要指興趣的穩定程度。興趣的穩定性,對一個人的學習、工作很重要,只有穩定的興趣,才能促使人系統地學習某一門知識,把某一項工作堅持到底,並取得成就。興趣的傾向性、廣闊性和穩定性顯得很重要,它將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未來方向和能否取得成就。
作用
綜上所述,興趣對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對一個人的生活和活動有巨大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未來活動的準備作用。例如,對於一名中學生來說,對化學感興趣,就可能激勵他積累各種化學知識,研究各種化學現象,為將來研究和從事化學方面的工作打基礎,做準備。
第二,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興趣是一種具有濃厚情感的志趣活動,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得知識,並創造性地完成當前的活動。美國著名華人學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經深有感觸地說:“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換句話說,也就是有沒有事業心,這不能有任何強迫。……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正是興趣和事業心推動了丁教授所從事的科研工作,並使他獲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促進作用。興趣會促使人深入鑽研、創造性的工作和學習。就中學生來說,對一門課程感興趣,會促使他刻苦鑽研,並且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不僅會使他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而且會大大地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由此可知,人的興趣不僅是在學習、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又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開放,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會使人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興趣確實對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起巨大作用。
南宋末年詩論家、詩評家嚴羽的《滄浪詩話》被稱為宋代詩話的壓卷之作,其宗旨是總結晚唐以來五、七言詩的發展,樹立盛唐榜樣,揭示詩歌的本質,以矯正宋詩流弊。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出的“妙悟”“興趣”“別材別趣”“入神”等等命題引起了七百餘年的論爭,還有相當多的問題至今尚無定論。本文重點分析其“興趣”說的理論層次及其具體的審美特徵。
詳細解釋
出處1.興致;由愛好、喜歡而產生的愉快情緒。
唐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地》詩之二:“從來支許游,興趣江湖迥。”《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大觥連飲,興趣愈高。”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十七:“這是一個很有興趣的故事。”
2.情韻;情趣。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張志和》:“自撰漁歌,便復畫之,興趣高遠,人不能及。”
示例我對音樂特別感興趣。
興趣-個人興趣作用
綜上所述,興趣對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對一個人的生活和活動有巨大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未來活動的準備作用。例如,對於一名中學生來說,對化學感興趣,就可能激勵他積累各種化學知識,研究各種化學現象,為將來研究和從事化學方面的工作打基礎,做準備。
第二,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興趣是一種具有濃厚情感的志趣活動,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得知識,並創造性地完成當前的活動。美國著名華人學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經深有感觸地說:“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換句話說,也就是有沒 有事業心,這不能有任何強迫。……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正是興趣和事業心推動了丁教授所從事的科研工作,並使他獲得巨大的成功。
第三,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促進作用。興趣會促使人深入鑽研、創造性的工作和學習。就中學生來說,對一門課程感興趣,會促使他刻苦鑽研,並且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不僅會使他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而且會大大地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由此可知,人的興趣不僅是在學習、活動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又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它 可以使人智力得到開放,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會使人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興趣確實對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起巨大作用。
南宋末年詩論家、詩評家嚴羽的《滄浪詩話》被稱為宋代詩話的壓卷之作,其宗旨是總結晚唐以來五、七言詩的發展,樹立盛唐榜樣,揭示詩歌的本質,以矯正宋詩流弊。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出的“妙悟”“興趣”“別材別趣”“入神”等等命題引起了七百餘年的論爭,還有相當多的問題至今尚無定論。本文重點分析其“興趣”說的理論層次及其具體的審美特徵。
美學特徵
嚴羽“興趣”說見於《滄浪詩話•詩辨》,其代表性表述如下:
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由“盛唐諸人惟在興趣”一句可以肯定,嚴羽是以獨創的“興趣”這一術語來概括盛唐詩歌的審美特徵,為了便於把這種特徵說得更能為當時人所理解,嚴羽動用了宋代文人習用的“以禪喻詩”的方法,以“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這樣的禪語做解釋。又進一步用“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及“空音”“鏡象”之語比喻“興趣”這一審美特徵的獨特魅力,並歸於“言有盡而意無窮”。這一段表述看起來不可捉摸,但如能結合盛唐詩歌的狀況進行分析,卻可以較為清晰地梳理出其理論層次及其具體的審美特徵內容。
“興趣”說的理論層次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分別是審美感興的發生、審美意象的形成和審美詩境的生成。湯高才先生認為,嚴羽的“興趣”說提出了詩歌創作方面三個根本性的問題:詩要抒情;詩要形象思維;詩要蘊藉有味②。它們正好從詩歌創作的層面契合於“興趣”理論的三個層次。
在審美感興的發生這一層次,“興趣”體現為“情興”,即感物起情,這是“興趣”說最基本、基礎的內涵。這一內涵體現為對傳統詩學“興”這一命題中的“感物起情”之義的承揚,它揭示了詩歌是“吟詠情性”的這一根本性質。“興”,無論是從詠詩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都具有“起情”的涵義,雖然嚴羽沒有明示“興趣”之說“感物起情”的內涵,但他既然提及“興”,也就包含了對傳統詩學之“興”的“感物起情”這一基本含義的認同。盛唐詩人好“興”,注重感興騁情,此為公論。這正可以用來充實“興趣”說的理論內涵。那么盛唐詩人所感為何?所“興”之情有什麼特點?置身於盛唐時代的詩人所感受的是時代的強音,這使得他們普遍具有較強烈的建功立業之心,因而也喜好抒發“雄壯渾厚”之情。這是一種昂揚向上,決然不同於晚唐詩人低迷、宋代詩人孱弱悲苦的人生情性,這種人生情性發諸詩,即形成盛唐詩人以宏大意象抒發雄心壯志的特點。嚴羽標舉盛唐詩,明為矯正宋代詩道之不幸,實質上也是對盛唐之音的嚮往,所以其“興趣”論,應包含盛唐詩感於時代,興起具有勃勃生機之詩情的意味。
在審美意象的形成這一層次上的“興趣”體現為“情象”。從審美表現形態上說,“感物興情”必然涉及到主體對客觀外物的感受,外物經由主體心靈而與詩人的情感相結合,從而形成審美意象,這也正是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所謂的“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由於審美意象是灌注了主體情感的意象而不再是一種自然物象,所以它是一種“情象”。“興趣”說在“情象”這一理論層次上,揭示的是詩歌的形象性和概括性這兩大特徵有機融合的藝術規律,它主要通過審美意象來體現。“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這一組比喻,正是對富於藝術概括性的詩歌意象的描繪。首先,它強調了詩歌應該以意象來展開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徵。陳曉明先生在《“興趣”的結構分析》一文中曾提出:“‘興趣’作為一個複合系統,它的表層結構是意象體系。從語義學角度來看,‘興’與意象可以相通。”又認為:“‘興’作為動詞,是‘象’的一種運動方式;作為名詞,與‘象’重合為同一意義,故有‘興象’之稱。從總體原則來看,‘興’是滲透了審美情感的表象體系,是一種動態結構的意象系統。”陳曉明對“興”與“象”之間的關係的分析,說明嚴羽“興趣”說強調了詩歌以意象來展開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徵。嚴羽最為推崇的以李杜為代表的盛唐之詩,還有與宋詩面貌截然不同的漢魏古詩等,總體而言比宋詩更善於通過詩歌意象來展開形象思維,而不是以議論說理的方式進行抽象的思考和邏輯的推理。當然,嚴羽對於詩歌意象也有偏好,譬如對於李杜詩歌宏大沉雄的詩歌意象和王孟韋柳為代表的自然沖淡的詩歌意象更為欣賞,而貶抑以韓孟為代表的險怪逼仄的詩歌意象、晚唐“四靈”的窄小冷僻的詩歌意象和江湖派詩人粗疏空泛的詩歌意象。《詩評》評李杜詩曰:“李杜數公,如金雞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評柳宗元曰:“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詩辨》批評晚唐“四靈”及江湖詩人曰:“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鳥姚合之詩,稍稍復就清苦之風;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均是由此著眼。其次,“空音”“鏡象”的比喻又說明審美形象又具有藝術概括性,因為它強調的並不是拘泥於枝節的形似,粘滯於具象的點點滴滴,而是一種經過了詩人主體情感的感悟、選擇、提煉並重組了的意象,詩歌的形象思維就是一種用精當的意象來藝術地概括詩情的思維方式。嚴羽“興趣”說揭示了詩歌的審美意象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概括性特徵,尤其強調了這二者的有機融合。
在詩境的形成這一層面,“興趣”體現為“情境”。經過感物興情,情景交融,審美意象產生,才能進入主客不分的澄明透徹之境,這是嚴羽“興趣”說理論層次中的最高一級。對於它的具體表征,嚴羽使用了一系列禪語作比喻,即“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的再傳弟子元人黃清老對嚴羽的這一段話作了解釋,他說:“常使意在言表,涵蓄有餘不盡,乃為佳耳。是以妙悟者,意之所向,透徹玲瓏,如空中之音,雖有所聞,不可仿佛;如象外之色,雖有所見,不可描摹;如水中之味,雖有所知,不可求索。”(《黃子肅詩法》)它揭示了詩歌的幾個具體審美特徵,即詩意的自然渾成、詩境的清虛空靈、詩味的含蓄蘊藉,以下分別論析“興趣”中所包含的這三個突出的藝術特徵。
“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比喻的是詩意的自然渾成之美。中國古代詩論講“圓成”,王國維以“不隔”為佳境,都屬此類。嚴羽在《詩評》云:“詩有詞理意興。南朝人尚詞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漢魏之詩,詞理意興,無跡可求。”詞,指語言形式;理,指思想內容;意,指意思意義;興,指主體情思的抒發。在嚴羽看來,它們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他追慕漢魏古詩於詞、理、意興能打成一片,無跡可求,認為建安之作“全在氣象,不可尋枝摘葉”,稱讚唐代詩人能把理蘊含在“意興”之中。又在《答出繼叔吳景仙書》中反對吳景仙用“健”字評唐詩,建議改用“渾”字。在晉宋詩人中,嚴羽推重左思、陶淵明,貶抑陸機,也是因為左思、陶淵明諸人之詩在嚴羽看來更為自然渾成,而陸機的詩作因為過於工麗而傷其自然渾成之美。《詩評》又曾比較謝靈運與陶淵明的詩說:“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晉以還方有佳句,如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之類。謝所以不及陶者,康樂之詩精工,淵明之詩質而自然耳。”所謂“質而自然”,也就是自然渾成之美。嚴羽反對江西詩人尋章摘句、好用典故、無一字無來歷式的詩法,正是因為這種創作會使詩失去“自然渾成”之美。所以他在《答出繼叔吳景仙書》中將盛唐詩歌與蘇黃為代表的宋詩作了比較:“坡谷諸公之詩,如朱元璋之字,雖筆力勁健,終有子路事夫子時氣象。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其不同如此。”
嚴羽又以“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之語形容由“興趣”所引發的詩境的清虛空靈的審美特徵。“透徹玲瓏”,就是一種清虛空靈的詩境,所謂“不可湊泊”,是以水無心印於月,月無心印於水,卻又兩兩自然相印的狀態作比喻,言其不可造作、拼湊而成,而應是自然天成。“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之喻出於佛教內典,錢鍾書先生《談藝錄•補遺》把佛教“鏡花水月”之意在用法上分為“賤之”與“尊之”兩類,用於“賤之”的,是佛教為了闡發“性空”的理論所作的比喻,《淨飯王涅??經》云:“世法無常,如幻如化,如熱時炎,如水中月”,又《說無垢稱經•聲聞品》第三曰:“一切法性皆虛妄見,如夢如焰。所起影象,如水中月,如鏡中象”等等,意為一切“法”(事物),都如幻影火光和水中的月影,並沒有實體。只是虛幻的景象。用於“尊之”的,如《文殊師利問菩提經》曰:“發菩提心者,如鏡中象,如熱時焰,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品》第一曰:“智慧如空無有邊,應物現形如水月”,以鏡象水月來比喻智慧心、菩提心的不粘不滯。錢鍾書先生認為滄浪之說取後面一種意義。其實嚴滄浪取於禪學這一比喻的,無所謂貶或尊,而是兼取“法性虛幻”與“應物現形”來說詩。用“法性虛幻”來比喻詩境不必解,如水月鏡花,不要拘泥於它的形跡,取“應物現形如水月”來比喻詩境的不粘不滯,所謂空中音、相中色、水中月、鏡中象,皆是於相離相,自然生成。總體上,它們都在表征著詩境的“清虛空靈”。嚴羽認為孟浩然的詩歌獨出於韓愈之上,亦是看到孟浩然詩的這一藝術特徵的,聞一多先生也曾說:“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築在一聯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詩,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
因詩意的自然渾成,詩境的清虛空靈,所引發的主體的審美感受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揭示了詩歌的又一個重要藝術特徵,“含蓄蘊藉”。嚴羽主張詩要吟詠情性,但又不主張詩情的直露,而要求它應融合在審美意象中,才能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這種含蓄蘊藉的詩歌韻味。故嚴羽《詩法》稱:“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音韻忌散緩,亦忌迫促。”嚴羽之所以對盛唐以後的詩人更欣賞韋、柳之詩,是因為他們的詩歌具有“發纖?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的特點,對於劉長卿、顧況、李益、權德輿、劉禹錫、李賀等人的詩作也偶有稱道,也是因為他們的詩作多多少少能承襲盛唐遺風。嚴羽對元和詩壇的韓、孟與元、白兩派不滿意,是因為這兩派的詩歌皆於抒發情性上過於直露痛快,使得其詩歌失去了含蓄蘊藉之美。嚴羽又在《詩辨》篇中歸納詩歌風格為“高”“古”“深”“遠”“長”“雄渾”“飄逸”“悲壯”“淒婉”九品,其中絕大多數都與“含蓄蘊藉”更相近,即便是“雄”,因受“渾”的制約,也不是純粹的一任雄壯,即便是“壯”,因有“悲”的限制,也並不是徹底的發露,所以,嚴羽正是以“含蓄蘊藉”作為詩歌藝術特徵之一的。
品質
這些品質包括:
①興趣的傾向性,指興趣所指向的內容。是指向物質的,還是指向精神的;是指向高尚的,還是指向卑劣的內容。
②興趣的廣度,指興趣的範圍大小。有人興趣廣泛,有人興趣狹窄。一般說來,興趣廣泛的人能獲得廣博的知識。
③興趣的穩定性,指興趣長時間保持在某一或某些對象上。只有具備了穩定性,一個人才可能在興趣廣泛的背景上形成中心興趣,使興趣獲得深度。
④興趣的效能,是指興趣對活動發生作用的大小。凡對實際活動發生的作用大的興趣其效能作用也大,反之,對實際活動發生作用小的其興趣的效能作用也小。
如何培養
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例如,一些體育迷,一談起體育便會津津樂道,一遇到體育比賽便想一睹為快,對電視中的體育節目特別迷戀,這就是對體育有興趣。一些老京劇票友們,總喜歡談京劇、看京劇,一遇京劇就來勁,這就是對京劇有興趣。所謂“打鑼賣糖,各愛各行”,就是說人們的興趣是多種多樣、各有特色的。在實踐活動中,興趣能使人們工作目標明確,積極主動,從而能自覺克服各種艱難困苦,獲取工作的最大成就,並能在活動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愉悅。
那么,怎樣培養良好的興趣呢?興趣的培養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⒈增加知識儲備,培養興趣的基礎
知識是興趣產生的基礎條件,因而要培養某種興趣,就應有某種知識的積累,如要培養寫詩的興趣,就應先接觸一些詩歌作品,體驗一下詩歌美的意境,了解一點寫詩的基本技能,這樣就可能誘發出詩歌習作的興趣來。可以說,知識越豐富的人,舉也越廣泛;而知識貧乏的人,興趣也會是貧乏的。
⒉開展有趣活動,培養直接興趣
所謂直接興趣就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本身的外部特徵發生的興趣。是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或內容在感官上產生的一種新異的刺激。這種刺激反應表現為強烈但比較短暫。我們每上一堂新授課時,學生往往表現為極大的興趣,而且也較容易激發,但自上了複習課起,學生的興趣就大不如前,有的甚至隨著教學的深入,難度的增加,導致失去興趣。直接興趣是對活動本身感興趣,因而要培養這種直接興趣,應使活動本身豐富而有趣。例如,有趣的遊戲活動,能引起幼兒參與群體活動,體驗社會角色的興趣;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有興趣的教學方法,能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生動的課外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學習實踐操作、動手動腦、發明創造的興趣;開展勞動競賽、體育比賽、文體活動,能激發學生對勞動、學習、體育、文體活動等的熱情與興趣。
⒊明確目的意義,培養間接興趣
所謂間接興趣就是人對活動的結果及其重要意義有著明確認識之後所產生的興趣。這種興趣是由於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而引起了求學的狀態,既有理智色彩,與個人的指向密切連帶,既有遠景行,又持久的定向作用,且不會偶遇挫折便輕易悔改。在教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這樣的情形:教一個班的學生籃球,剛開始學大家一樣的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但遇到相對枯燥一點的練習,有點學生在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注意力開始不集中,感覺籃球也沒有那么好玩,而參加過籃球訓練,經歷過重要籃球比賽洗禮的學生則並不因此感到無趣,相反對他來說學起來更有挑戰性,更能提高自己球技而感到有意義。這就是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最大區別。間接興趣是對活動的結果或意義感興趣,因而,要培養人們間接的穩定的興趣,就應讓人們明確活動的目的與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要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我們應當追求的是哪種興趣呢?毫無疑問是後者了。我們在教學中其實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興趣的真正內涵。一般只是發展了學生的直接興趣,這種興趣更多的考學生的本能,老師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就能激發的,他靠得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是事物本身的屬性。也有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直接興趣就採用“放羊”式的教學方式,其實是非常不可取的,這種方式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實踐可以看到“放羊”放到最後多數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下降,不是去聊天就是回教室做作業。從直接興趣過渡到間接興趣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就是教師教授的過程,也是學生通過反覆甚至枯燥練習達到掌握技術,提高技能的過程。當學生利用了他掌握的技能去獲得的運動和成功的快感,感受的體育運動的無窮魅力,他就能對此項技能的意義產生了認知,那么這就能使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發生了遷移,學生的興趣才是真正的建立起來。
看來,興趣的激發主要在於學生的直接興趣,而培養是對於學生的間接興趣。我們平時往往重視了學生的直接興趣而忽略了學生額間接興趣,導致學生興趣並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比如,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訪就是一個例子。
⒋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培養優良的興趣品質
由於所有的人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及主體條件各不相同,所以學生的興趣都帶有個性特點,因而要根據自身條件進行興趣愛好的自我培養。例如,有人興趣廣泛而不集中,就應加強中心興趣的培養;有人興趣單一而不廣泛,就應加強興趣廣泛性的培養;有人興趣短暫易變,就應加強興趣穩定性的培養;有人興趣消極被動,就應加強興趣效能性的培養;有人興趣在網路世界,容易沉糜,那么就要加強引導,同時又要注意培養這些年輕人的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