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紅豆、肉桂(不見火),各一兩;胡椒六兩,乾薑(炒)三兩,桔梗(焙)三十兩,甘草(炒)七兩。
【炮製】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嘔逆噁心。常服溫暖脾胃,去寒順氣。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紅豆肉桂(不見火)各30克胡椒180克乾薑(焙)90克桔梗(焙)900克甘草(炒)210克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嘔逆噁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澀,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克,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三因》卷十一
【別名】豆椒散、胡椒散
【處方】胡椒7粒,綠豆3-7粒。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
【用法用量】豆椒散(《普濟方》卷二○一)、胡椒散(《醫統》卷八十二)。
【摘錄】《三因》卷十一
《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處方】紅豆1兩,肉桂(不見火)1兩,胡椒6兩,乾薑(焙)3兩,桔梗(焙)30兩,甘草(炒)7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溫暖脾胃,去寒順氣。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嘔逆噁心。
【用法用量】每服1大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胡椒1分,乾薑半兩(炮),訶黎勒皮1兩(炒),甘草3分(炙)。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後霍亂,吐利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胡椒3-7粒,木香2錢,糯米1合。
【製法】上同炒,以米熟為度,粗搗篩,分作3服。
【功能主治】胃氣逆,乾嘔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聖惠》卷四十七
【處方】雞屎白半合(微炒),胡椒30粒,高良姜半兩(銼),桂心半兩,木瓜1兩(乾者),麥門冬1兩(去心,焙)。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煩悶欲死。
【用法用量】《醫統》有陳皮,無雞屎白。
【摘錄】方出《聖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二
《聖濟總錄》卷四十
【處方】胡椒半兩,吳茱萸(湯浸淨,炒)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人參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半兩。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霍亂轉筋。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
美食妙用
胡椒作為調料,在中外烹飪菜式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胡椒有黑、白之分,區別在於黑胡椒是趁種子是綠色時摘取,而白鬍椒則是等果實成熟後採收的。胡椒含有胡椒鹼、胡椒林鹼等營養成分,有去腥提味和增進食慾的效果。這次與諸君聊一下這道“胡椒湯浸蟹”,胡椒能去除蟹腥味而突出其鮮,與富含蛋白質的花蟹結合,相得益彰。
材料:花蟹1隻、白鬍椒20粒、潮州鹹酸菜50克、唐芹30克、薑片10克,鹽、米酒、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花蟹處理好洗淨斬件,瀝乾水分備用;唐芹洗淨切段備用;鹹酸菜以淡鹽水浸過後沖洗乾淨,切小塊備用;開鍋下油,爆香薑片,攢少許米酒,加入適量雞湯和鹹酸菜、白鬍椒粒,以中火滾至香味溢出,加入蟹和唐芹大火滾至蟹熟,調味即成。
飲用好處
胡椒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用於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癲癇痰多,胡椒好處多多,那么春天飲胡椒湯又有何好處?
春季天氣反覆無常又潮濕,人容易變得疲倦和昏昏欲睡,更易患呼吸系統毛病、腸胃不適和皮膚病。所以日常多吃清淡食物、多吃瓜菜、多飲水以清腸胃,並少吃油炸食物才是上策。胡椒味辛、性熱,入胃、大腸經;有溫中下氣,消痰解毒的功效;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外敷治瘡腫、毒蛇咬傷、犬咬傷;又可解食物毒。
1.溫中散寒:用於胃寒所致的胃脘痛、嘔吐、以及腹冷所致的泄瀉、腸鳴;
2.醒脾開胃:本品小劑量能增進食慾,對胃口差、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
多飲去濕湯如扁豆、赤小豆配葛根煲湯。多吃含豐富籽生素c的水果,預防感冒。也可酌量吃辣,如飲胡椒豬肚湯,可增進食慾;不吃膩滯的食物如糯米以免增加腸胃的負擔 。
中藥方劑之胡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中醫方劑詞典-湯類
大家對湯藥一定都不陌生,那股濃烈的刺鼻味讓人望而怯之,但是湯藥是醫生根據不同病人的身體情況做出的個性化的判斷,然後對症下藥,療效要更好些。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中醫藥劑中的各種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