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鐵刷湯
【處方】 良姜(油炒)六兩,茴香(炒)二兩,甘草(炙)八兩半,蒼朮(米泔浸一宿)八兩。
【炮製】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脾積心氣痛,婦人血氣刺痛,及治中酒噁心、一切瘧、痢氣疾,腸風下血、髒毒,滑腸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姜三片,鹽一捻、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或熱酒調下亦得。 如脾寒,用酒一盞煎,臨發時連進三服。兼治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兒髒寒脫肛,並用姜三片,棗一枚煎服。冒暑伏熱,擦生薑冷水調下。若行路早起,棗一枚去核,包藥少許,同生薑三片嚼下。能辟四時非節疫癘、痧瘴等疾。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普濟方》卷一六七引《衛生家寶》:鐵刷湯
【處方】 半夏12克草豆蔻丁香乾姜(炮)訶子皮各0.9克生薑30克
【功能主治】 溫中祛寒,化痰止嘔。治積寒痰飲,嘔吐不止,胸膈不快,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上藥哎咀,用水75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滓,分三服。相繼不拘時候。 大吐不止,加附子9克,生薑15克。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七引《衛生家寶》
《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天南星(炮)半兩半夏(湯泡7次)半兩,木香2錢半(生)(1方無半夏、木香,有丁香1錢)。
【主治】 痰飲。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加生薑10大片,煎至7分,去滓,食後服。
《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 香附子6兩,桔梗1斤半,甘草1斤,乾薑半斤,肉桂(去粗皮)4兩,茴香半斤,良姜12兩,陳皮12兩。
【功效】 快氣。
【主治】 胃氣不和,心腹疼痛;飲酒過度,嘔噦噁心,脾痛翻胃;內感風冷,腸鳴泄瀉;婦人血氣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入鹽少許,沸湯點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除肉桂外,同炒,為細末。
《普濟方》卷二○四
【組成】 半夏4兩,生薑4兩(與半夏同搗餅),訶子(炮,去核取肉)半兩,草豆蔻(去皮取仁)半兩,甘草半兩。
【功效】 益脾胃,化痰涎。
【主治】 胸膈滯氣,咽喉不利,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加生薑2片,鹽1捻,煎至7分,去滓熱服。
【製備方法】 上為末。
《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別名】 鐵刷散
【組成】 良姜(油炒)6兩,茴香(炒)2兩,甘草(炙)8兩半,蒼朮(米泔浸1宿)8兩。
【主治】 男子脾積心氣痛,婦人血氣刺痛,中酒噁心,一切瘧痢氣疾,腸風下血髒毒,滑腸泄瀉,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兒髒寒脫肛,冒暑伏熱,四時非節疫癘,痧瘴。黃疸,面目遍身如金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生薑3片,鹽1捻,水1盞,煎至7分,溫服,或熱酒調下亦得;如脾寒,用酒1盞煎,臨發時連進3服;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兒髒寒脫肛。並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冒暑伏熱,擦生薑冷水調下;行路早起,大棗1枚(去核),包藥少許,同生薑3片嚼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附註】 鐵刷散(《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 附子5枚(炮令微裂,地上以盞子覆冷,取去皮臍),半夏(湯洗7遍去滑,切,鼓炒)1兩,木香半兩。
【主治】 風痰,胃中有寒,嘔吐痰涎,胸滿氣逆。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1棗大(拍碎),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瑞竹堂方》卷二
【組成】 紫梢花(成塊帶蒂者佳)1兩,肉桂1兩,大丁香1兩,蛇床子1兩,吳茱萸1兩,山茱萸(去核)半兩,天仙子半兩,蘿蔔子半兩,川椒半兩,細辛半兩,狗脊半兩,地豆(大者,白眉者佳)半兩,芎藭半兩,甘松半兩,天雄1個,白檀2錢,槐角子2錢,白芷2錢,沉香2錢,蕓薹子2錢,葶藶子2錢,香附子2錢,芫花2錢,巴戟2錢,肉蓯蓉2錢,木香2錢。
【主治】 男子、婦人一切陰寒失精色敗,腰胯疼痛,陰汗不止,腸風下血,痔漏;及婦人赤白帶下,產後血暈氣虛。
【用法用量】 用酸漿水1大碗,藥末5錢、鹽少許,同煎3-5沸,傾在盆內熏之,漸通手洗浴如火熱,婦人每日熏浴之。使敗精穢血如黑汁下。
【製備方法】 上為粗末。
中醫方劑詞典-湯類
大家對湯藥一定都不陌生,那股濃烈的刺鼻味讓人望而怯之,但是湯藥是醫生根據不同病人的身體情況做出的個性化的判斷,然後對症下藥,療效要更好些。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中醫藥劑中的各種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