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組成】半夏150克茯苓120克紫蘇葉60克厚朴90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生薑7片,棗1個,煎至14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若因思慮過度,陰陽不分,清濁相干,小便白濁,用此藥下青州白丸子,最為切當。婦人惡阻,尤宜服之。
【功用】行氣散結,化痰降逆。
【主治】七情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嘔逆噁心。
(記憶法:半夏厚朴湯加大棗)
同名異方
方名:四七湯(理氣之劑)
總結:溫中解郁
編號:008
組成:官桂、人參、半夏、甘草
主治: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虛冷上氣,或心腹絞痛,或膨脹喘急。
歸經:手太陰藥也
方義:李士材曰:「夫七情過極,皆傷其氣。丹溪以越鞠丸主之,而此獨異者,蓋郁久則濁氣閉塞,而清氣日薄矣。故雖痛雖膨,而不用木香、枳殼,用人參以壯主氣之髒。官桂以制謀慮之郁。郁久生痰,半夏為之驅逐。郁故不和,國老為之調停。況桂性辛溫,疏氣甚捷,鬱結者還為和暢矣。湯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
煎服法:加姜、棗煎。
備註:局方亦名七氣湯
為半夏厚朴湯之別名
(《三因》)理七情氣,(七氣,寒、熱、喜、怒、憂、愁、恚也,亦名七氣湯。)半夏濃朴茯苓蘇。〔半夏(薑汁炒)五錢,濃朴(薑汁炒)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郁雖由乎氣,亦多挾濕挾痰,故以半夏、濃朴除痰散滿,茯苓、蘇葉利濕寬中。濕去痰行,郁自除矣。〕姜棗煎之舒鬱結,痰涎嘔痛盡能紓。又有局方名四七湯,參桂夏草妙更殊。(人參、官桂、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人參補氣,官桂平肝,姜制半夏祛痰,甘草和中,並不用利氣之藥。湯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人之七情也。)
中醫方劑詞典-湯類
大家對湯藥一定都不陌生,那股濃烈的刺鼻味讓人望而怯之,但是湯藥是醫生根據不同病人的身體情況做出的個性化的判斷,然後對症下藥,療效要更好些。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中醫藥劑中的各種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