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方劑名稱】 縮砂湯
【藥物組成】 丁香皮(不見火)6兩,縮砂仁(不見火)12兩,甘草(炒)12兩,桔梗(焙)60兩。
【處方來源】 《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方劑主治】 一切冷氣,心腹刺痛,胸膈痞悶,脅腹脹滿,嘔逆惡心,飲食無味,脾胃不和,酒食多傷,嘔吐不止。
【方劑功效】 消滯氣,寬胸膈,健脾胃,進飲食,止嘔吐。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入鹽少許,食前沸湯點下。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縮砂仁(不見火)、甘草(炒),各十二兩(一本作各二兩);桔梗(焙)六十兩,丁香皮(不見火)六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氣,心腹刺痛,胸膈痞悶,脅腹脹滿,嘔逆噁心,飲食無味,脾胃不和,酒食多傷,嘔吐不止。常服消滯氣,寬胸膈,健脾胃,進飲食,止嘔吐。
【用途用量】每服一錢,入鹽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少許,沸湯點服,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仁齋直指》卷十四
【通用名稱】 縮砂湯
【來源】 《仁齋直指》卷十四。
【組成】 縮砂黃連木賊各等分
【用法】 上藥為末。每服6克,米飲調下。
【主治】 大腸虛而挾熱,脫肛紅腫。
《直指》卷二十六
【組成】縮砂半兩,桑寄生半兩,當歸3錢,川芎3錢,艾葉(炒)3錢,阿膠(酥炒)3錢,南木香2錢,甘草(炙)2錢。
【主治】胎動,腹脅腰痛,或忍痛失氣,胎又不動,血水間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薑5片,大棗2枚,水煎服。下血水者,更以真料理中湯加縮砂佐之。
【製備方法】上為散。
《醫方類聚》卷一九八引《居家必用》
【組成】縮砂仁4兩,烏藥2兩,烏附子(炒)2兩,粉草(炙)2兩。
【功效】常服快氣進食。
【主治】中酒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炒鹽,沸湯點服。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醫學探驪集》卷五
【組成】廣縮砂5錢,陳皮3錢,焦白朮4錢,炮姜4錢,厚朴4錢,檳榔3錢,粉甘草2錢。
【主治】噯氣吞酸。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輕者先用廣砂2-3個嚼而咽之,其中宮立即舒展。甚者可服本方。
中醫方劑詞典-湯類
大家對湯藥一定都不陌生,那股濃烈的刺鼻味讓人望而怯之,但是湯藥是醫生根據不同病人的身體情況做出的個性化的判斷,然後對症下藥,療效要更好些。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中醫藥劑中的各種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