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

從2002年5月1日開始,聊城在中國國家工商總局正式註冊了“江北水城”、“北方水城”和“北國水城”等三個商標,並於當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無論是在中央電視台的宣傳片中,還是在各地的旅遊展銷會上,都會出現聊城的“江北水城”品牌宣傳。2006年11月4日,在杭州閉幕的第二屆中國節慶產業年會上,“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入選2006年度中國十大旅遊類節慶。

源起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

一個好思路就是一種優勢資源。聊城在城市定位中提出了“江北水城”這一嶄新的概念,創新了城市形象,創造了加快發展的新優勢。

城市的魅力在於特色。聊城地處魯西平原,無山無海無邊關,特色在哪裡。聊城人苦苦尋找著撬動城市發展的支點。一次次高水平的戰略研討會、城市規劃修編會,一個個真知灼見的發言、令人深思的報告,將聊城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視野,引領至新的境界——這座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個性在於水,水是聊城魂!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條。黃河在東部奔騰咆哮百餘里;運河從中部蜿蜒曲折過市區;衛河從西部攜水弄潮冀魯豫;還有馬頰河徒駭河等縱橫交錯,東昌湖魚丘湖相互輝映。僅聊城市區,湖、河水域面積就多達13平方公里,占建成區的1/3。這一優勢是中國江北許多城市無法比擬的。追溯歷史,聊城巨變,發端於水。1289年,途經聊城的會通河,被開鑿疏浚成為京杭運河的重要河段。浩瀚的運河水穿城而過,八百斛之舟迅流無滯。繁榮的運河漕運,使聊城成為沿岸九大商埠之一,繁榮昌盛達四百年之久。直到清末,運河淤塞,水運衰落,商機不再。把水的個性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讓盛世重演。聊城人把城市形象定位在園林式、生態型、卓越秀美的“中國江北水城”上,打造融南方水韻和北方風情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風格獨特的優秀旅遊城市,使之成為濟南的西花園、京津的度假村。

為打造聊城獨有的城市名片,聊城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了“江北水城”、“北方水城”、“北國水城”三個品牌。聊城人把旅遊節當自己的節日來過是聊城旅遊興起的根本。一個城市發展旅遊,進行城建,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當地的老百姓。正是得益於旅遊節帶來的巨大回報,聊城人把“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真正當作自己的節日來過,在加上決策者的正確引導,從而成就了聊城旅遊今天的成績。

意義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光岳樓 

指導思想和目的

以聊城市人大會議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部門服務”的辦節原則,充分利用聊城市的文化、旅遊等資源優勢,切實做好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的各項籌備與運作,為繼續打造“江北水城”品牌,將聊城市儘快營造為全國旅遊熱點地區而努力奮鬥。

文化旅遊節的意義

文化旅遊節將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感召力和文化魅力,吸引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這個舞台上盡情展示。

節慶活動與文化事業互為促進,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節慶活動以其示範性和帶動性,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繁榮,聊城的文化品位自然而然有了大的提高。

文化旅遊節,正在成為聊城一張耀眼的城市金名片和百姓的盛大節日。文化旅遊節,承載著延續古城厚重歷史文脈的責任,承載著張揚聊城新時代人文精神的重任。

文化旅遊節,不僅傳承了中國內外歷史文脈的精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進程,提升著江北水城的整體素質
文化旅遊節,無疑使千年古城經歷了一次空前的現代文明的洗禮。中外嘉賓雲集、四海精品匯聚,文化旅遊節成為一個大舞台,聊城的城市建設和管理,受到了最為嚴格的檢驗。

特點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江北水城運河

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文化旅遊節凸顯三大亮點:

一是內容豐富

文化旅遊節準備了6大類20多項文化旅遊活動,其中既有旅遊休閒,也有經貿展覽;既有高雅藝術,也有民眾活動;既有規模宏大的綜藝晚會,也有民眾自發組織的街頭舞台;既有五彩繽紛、激情四射的大型焰火晚會,也有憑欄戲水、親近自然的湖河觀光游,適應不同旅遊者的消費口味,相信每位遊客都能夠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二是特色鮮明

比如親水旅遊的特色。中國北方水資源相對匱乏,聊城充分利用水域面積廣大的優勢,做足做活“水”文章,大力舉辦親水旅遊,開辦了龍舟等賽事活動,充分體現水城旅遊的鮮明特色。再如民俗的特色。聊城是遠近聞名的雜技之鄉、剪紙之鄉、書畫之鄉和葫蘆藝術之鄉,山陝會館廟會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展示聊城多彩的民俗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再如溫泉休閒遊的特色。聊城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全市有溫泉20餘處,天沐溫泉休閒度假村林木繁茂,風光秀美,是廣大遊客享受溫泉、親近自然的好去處。聊城還是中國平原綠化先進市,僅梨園就有30多萬畝,住農家,品鮮果,賞梨花,挖野菜,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三是參與性強

聊城致力於提高節慶活動的觀賞性和可參與性,組織了“夜遊東昌”、釣魚比賽、輪滑刷街展演等活動,遊客不僅能觀看和欣賞,而且隨時都可參與互動,最大程度地滿足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

旅遊景點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東昌湖

聊城市位於山東省的最西端,人口566萬,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擁有東阿阿膠時風集團中通客車等全國馳名的企業集團。近些年,聊城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的發展,但由於基礎薄弱,農業人口比重大等歷史性因素,其經濟總量仍處在山東的後半部分。其實,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後發優勢。除了景陽崗獅子樓等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水滸旅遊資源外,聊城還享有江北最豐富和獨特的水資源: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脈搏跳動的京杭大運河穿聊城城區而過;面積相當於杭州西湖大小的東昌湖環抱著千年的聊城古城;包括黃河徒駭河馬頰河在內23條河流在聊城交匯,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城湖河一體”的“江北水城”風貌。

聊城一條條獨具魅力的特色旅遊線路,包括:以東昌湖、古運河、徒駭河三個風景區為主要內容,水系相通、景色美麗的水上旅遊線;以獅子樓、景陽岡、柴府花園、李逵衙為主要內容的水滸旅遊線;以海慧寺、古阿井、蔡倫造紙坊、光岳樓、山陝會館、鐵塔、清真寺、鰲頭磯、舍利寶塔、鈔關為主要內容和古運河旅遊線;以迷魂陣、馬陵道、曹植墓、傅氏祠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軍事文化旅遊線;以劉鄧大軍黃河指揮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范築先烈士紀念館、張自忠將軍紀念館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旅遊線;以京劇之鄉、豫劇之鄉、雜技之鄉、剪紙之鄉、書畫之鄉為主要內容的民俗文化旅遊線;以姜堤樂園、鳳凰苑、萬畝梨園、馬頰河天沐溫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農業旅遊線;以東膠集團、信發集團、時風集團、中通集團為主要內容的工業旅遊線等。

節慶活動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文藝晚會

一,文藝演出活動

1,“水城放歌”大型歌詠比賽頒獎晚會,“水城放歌”大型歌詠比賽,是聊城市舉辦的最大規模的歌詠比賽。比賽歌曲是從全國“水城讚歌”歌曲徵集的作品中,篩選出30首作為比賽曲目,在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通過預賽、複賽,選出隊伍進行匯報演出。2,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大型綜藝晚會。3,中國京劇名家演唱會,演出的主要劇目有《紅燈記》《穆桂英掛帥》、《打龍袍》、《紅娘》等著名京劇選段。4,中國著名藝術家演唱會,歌劇、歌舞團大型綜藝晚會。

二,水上活動項目

1,國際摩托艇冠軍爭霸賽,在東昌湖舉行,這項賽事是由國際摩托艇聯合會批准,由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水上管理中心和聊城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高水平的國際比賽。參賽選手是世界摩托艇歷次錦標賽排名前十位及中國錦標賽排名前三位的選手,選手分別來自日本瑞典德國芬蘭愛沙尼亞和中國。比賽項目有國際OSY-400級摩托艇環圈速度賽、國際OSY-350級摩托艇環圈速度賽、國內OSY-400級摩托艇環圈速度賽、國內水上摩托環圈速度賽;表演項目有自由式水上摩托特技表演、水上摩托編隊表演。2,國際龍舟邀請賽,在東昌湖舉行,這次賽事是由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中心、中國龍舟協會主辦的一次國內高水平的龍舟邀請賽。參賽隊主要有美國哈佛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台灣國立大學及國內五支省隊和聊城市的龍舟代表隊。

三,相關文化和水上活動

山陝會館廟會。主要內容有民間工藝展示、戲樓演出、茶藝展示。廟會期間的山陝會館重新恢復晨鐘暮鼓的習俗,早6時響鐘,晚6時鳴鼓。聊城民俗展覽。在光岳樓展出,主要是用具、農具、交通用具、民間工藝品等品種。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及會長書畫展。在海源閣舉辦。水城詩韻筆會。在東昌賓館舉行。全國詩壇名家與會。

四,經貿活動

中國國旅遊商品博覽會。香江光彩大市場舉辦。博覽會主題是挖掘提升地方產品,廣泛吸納外地客商。博覽會規模宏大,展位達1000個,展出旅遊商品達500多種。

經濟發展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
聊城一直就把水作為城市發展的“由頭”。早在一九九八年,時任聊城市市長的郭兆信,就因呼籲發展聊城水資源而被中新社記者刊出新聞《市長推銷東昌湖》,引起海外關注。

聊城市打造“江北水城”的願望得到了印證。聊城也因獨特的水優勢推動了經濟的大發展。

二00二年,該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三百七十五點五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四點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一百四十億元人民幣以上,增長百分之三十五點八。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六千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二千五百餘元。

事實說明,打造“江北水城”已經為聊城實現跨越性發展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節日特產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雕刻葫蘆

烏棗

陽穀、茌平等縣的傳統土特產,亦稱熏棗、焦棗。系選用熟鮮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涼等工藝精製而成。僅窯熏1道工序,就要反覆3次,歷時6天,經“三次窯子六遍水”方可。烏棗製成後,色澤烏紫明亮,花紋細密,帶有特殊的香甜味。舊縣誌記載:“邑為產棗之區。用鮮棗加火熏制,手術特精,遠銷南省,歲以數萬袋計,獲利甚巨。”產品不僅供應當地,而且暢銷港澳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雕刻葫蘆

雕刻葫蘆:也稱蚰子葫蘆。獨特的傳統工藝品,興盛於清末民初。當時,聊城蓄養蚰子的風氣甚盛,蚰子葫蘆的銷量很大。種植、製作、銷售葫蘆的村莊大都集中在聊城城關、閆寺鎮、梁水鎮3地。雕刻的葫蘆圖案精美,刀法流暢,雖價格昂貴,卻供不應求。1978年以來,藝人們在繼承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把葫蘆切割組合成各種造型,改平刻為透刻,使圖案立體化,創造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新產品,使之成為饋贈佳品。

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聊城傳統名吃。創製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麵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製,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民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