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描述
![老年頸性眩暈](/img/7/736/nBnauM3XwUDMzgDO2MTNxUTOyITM0ATO3EzMwADMwAzMxAzLzU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疾病病因
![老年頸性眩暈](/img/b/c88/nBnauM3X3EjMyUjMwQTNxUTOyITM0ATO3EzMwADMwAzMxAzL0U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據屍檢統計,50 歲以上男性,60 歲以上女性約有90%存在有骨刺。上海長征醫院趙定麟統計,140 例無頸椎病症狀成人的頸椎X 線平片分析,21~30 歲的38 例中有8 個骨刺,平均4.75 人中有1 個骨刺,31~40 歲的26例中有16 個骨刺,平均1.6 人中有1 個骨刺;41~50 歲的36 例中有34 個骨刺,基本每人1 個骨刺;51~60 歲的30 例中有48 個骨刺,平均每人有1.6 個骨刺;60 歲以上的10 例中有50個骨刺,平均每人3.7 個骨刺。年齡越大骨質增生程度也愈嚴重。
病理生理
![老年頸性眩暈](/img/1/101/nBnauM3X1YjN5YDM0QTNxUTOyITM0ATO3EzMwADMwAzMxAzL0U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老年頸性眩暈](/img/c/c14/nBnauM3X2IzN4EjMxITNxUTOyITM0ATO3EzMwADMwAzMxAzLyU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單(多)個頸椎移位 頸椎或椎間盤的退變使椎間隙變窄,關節囊和椎間韌帶鬆弛,又因頸部活動範圍較大和重力的影響,造成積累性損傷,加重了頸椎的退變和失穩。意外的損傷或平時不在意的揮鞭性損傷,可使單或多個頸椎沿額狀軸,矢狀軸產生輕度移位,出現頸椎錯縫或半脫位,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
2.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 頸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構成。
(1)髓核:水分減少,纖維網和黏液樣基質逐漸為纖維組織和軟骨細胞所代替,最後成為一個纖維軟骨性實體導致椎間盤變窄。這樣病理變化在各個椎間盤發展不平衡,負重部分改變早且快。人體從30 歲開始變性,超過50 歲時,改變已很明顯。
(2)纖維環:20 歲以後纖維環停止發育,開始變性,表現為纖維變粗,透明性變,彈性減小,容易破裂。由於纖維環變性以後彈性減小,受肌肉上下牽拉,頭顱重力及勞動,外傷等因素的影響而周圍膨出致使間隙變窄。
(3)軟骨板:軟骨板變性,逐漸變薄,易被髓核侵蝕而發生缺損。使軟骨板失去了半透膜作用,促進了纖維環及髓核的變性,小血管可以松質骨向髓核生長,形成肉芽,吸收髓核的特質使之變為纖維組織。隨著年齡的增大,變性增加,椎間盤逐漸纖維化,所以,老年人很少出現急性椎間盤突出症狀。
3.椎體骨質增生 隨年齡增長,髓核含水量減少,逐漸呈現脫水狀態,其彈性和張力減退,易被壓縮,使纖維環向外膨出,刺激椎體緣,形成骨質增生。如纖維環有變性發生裂隙,則造成髓核脫出。
診斷檢查
![老年頸性眩暈](/img/c/62a/nBnauM3X0YTO1cTO3QTNxUTOyITM0ATO3EzMwADMwAzMxAzL0U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年齡 多於40 歲以上發病。
2.眩暈發病常與頸部體位改變有關。
3.頸部做後仰、鏇轉動作時,可誘發眩暈或噁心感。
4.可伴有神經根性症狀。
5.突然發病,常因起床或轉頭突然出現眩暈,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顫。
6.頸椎檢查 頸部活動受限,患病椎體棘突偏歪、椎旁有壓痛。頸2 棘突偏歪多見。因椎動脈進入橫突孔後,垂直上升,從第2 頸椎到進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動脈在此段發生多個彎曲,所以椎動脈血流受阻礙也多發生於此。
7.腦血流圖 枕乳導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扭頸試驗陽性。
8.頸椎X 線平片 正側片、左右斜位及張口位片示,頸椎生理曲線變直、反張、成角或中斷。骨質增生。環椎後結節上翹,齒狀突距兩側塊距離不等寬。
其他輔助檢查:
1.X 線頸椎可見頸椎椎體、間盤、鉤突關節退變和項韌帶鈣化,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等改變。
2.腦超聲可見椎基底動脈血流量減少。
治療方案
![老年頸性眩暈](/img/c/219/nBnauM3X4UDM5ADMzUTNxUTOyITM0ATO3EzMwADMwAzMxAzL1U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年老體弱,婦女妊娠期,嚴重心、腎、肝、肺疾病者,應慎用。
(2)原發性或繼發性惡性腫瘤,禁用。
(3)伴有嚴重骨病,如頸椎結核、強直性脊椎嚴重骨脫鈣者,禁用。復位後囑病者適宜休息,避免頸部過多活動,必要時佩帶頸圍。
2.按摩頸部軟組織
(1)按摩手法:
①分筋手法:用雙拇指或單拇指在患處與肌纖維方向垂直左右彈撥,起到分離粘連,疏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用雙拇指或單拇將移位的軟組織(韌帶、肌腱、肌纖維、神經)扶正,再順纖維方向按壓、復平,使軟組織恢復正常解剖位置,適應生理功能。
③鎮定手法:在分筋、理筋手法使軟組織恢復正常解剖位置後,再用單拇指在患處靜壓10~20s,可使肌肉解痙、去痛。
(2)按摩部位:
①風池穴部位:此部位為上、下項線之間,為頭平棘肌、頭後大、小直肌、頭上斜肌、頭夾肌(骶棘肌),胸鎖乳突肌等的止點,是損傷好發部位。
②副神經:從胸鎖乳突肌下緣中點穿出,下行入斜方肌。
③胸鎖乳突肌肌腹。
④提肩胛肌的抵止腱,肩胛骨的內上角。
3.頸椎牽引 對老年人,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明顯的病人可做頸椎牽引治療。牽引重量6~12kg/次,1 次/d,每次15~20min,10 次為1 個療程。根據病情需要,間隔3~5 天繼續牽引。
4.理療 緩解肌肉痙攣,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紅外線等。
5.封閉 0.5%普魯卡因溶液8ml,潑尼松0.5ml 頸椎後關節囊封閉,每周1次,3 次為1 個療程。
6.藥物
(1) 倍他司汀(鹽酸培他定):4mg,3 次/d,口服。
(2)輸液:5%葡萄糖溶液500ml 加川芎嗪160mg 靜滴,1 次/d,10 次為1 個療程。
7.手術治療 經各種保守治療無效者,骨質增生嚴重,頸椎管狹窄症等需手術治療。
8.擇優方案
(1)藥物治療:急性期適當用血管擴張劑,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鈉注射液500ml 加曲克蘆丁(維腦路通)1.0g,1 次/d,靜點,10 天1 個療程,配合維生素類藥物口服如維生素B1、B6 等。
(2)頸部牽引、理療、按摩。
預後預防
![老年頸性眩暈](/img/8/6e7/nBnauM3XyEzM0cTM3UTNxUTOyITM0ATO3EzMwADMwAzMxAzL1U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頸項操
(1)頸項爭力:站立,兩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抬頭望天,還原,然後兩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低頭看地,還原。要求呼吸自然,腰不參與活動。
(2)向後觀瞧:姿勢同前,右手臂隨頭頸向右後轉,目視右手,還原;然後左手臂隨頭頸向左後轉,目視左手,還原。
(3)前伸探海:姿勢同前,頭頸前伸並轉向右前方,雙目下視,還原;然後,頭頸前伸並轉向左前方,雙目下視,還原。
(4)回頭望月:頭頸向右後上方盡力轉,雙目轉視右後上方,還原;頭頸向左後上方轉動,雙目左後上方,還原。
(5)金獅搖頭:頭頸向左右各繞環一周。
2.頸椎操
(1)擊拳運動:徒手或手持1~2kg 重的啞鈴向前斜方、側方、上方擊出,各方向可作4~8 次。
(2)肩後張擴胸運動:兩肘屈曲,用力後鏇同時擴張,再擴張,重複8~12次。
(3)仰有抗阻運動:兩手交叉於頭部,頭仰時兩交叉手給予一定的阻力,作6~8 次。
(4)體側屈運動:頭頸正直,體側屈時,頭頸部隨之側屈,左右交替進行,各4~8 次。
(5)聳肩運動:立正姿勢,兩肩同時用力上聳,放鬆下落,再聳肩後用力向前或後交替繞環鏇落下。重複4~8 次。
(6)鏇肩運動:兩手各扶同側肩,以兩肘分別劃弧作鏇轉運動,前後交替進行。各6~8 次。
(7)頭俯仰運動:頭前屈至下全面貼胸停片刻,再後仰至最大角度停片刻。重複6~8 次。
(8)頭側屈運動:頭側屈(頭貼近同側肩部),復原停片刻再向另一側屈。重複6~8 次。
(9)頭左右轉動:頭向一側轉動,復原後停片刻再向另一側。重複6~8 次。
(10)頭環繞運動:頭先後前、左、後、右環繞運動,停片刻後再向前、右、後、左環繞運動,力求活動範圍大,緩慢。重複6~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