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心綜合症病理
頸椎交感神經叢星狀神經節發出節後纖維,下行構成心叢分布於心臟,對心臟活動和冠狀動脈舒張起著重要調節作用。當頸椎關節增生對交感神經擠壓時,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叢受累,向下擴散至心臟中交感支,產生內臟感覺反射,引起冠狀動脈供血障礙,產生心絞痛或心律失常等症狀。 頸心綜合徵主要特點為:1.青年、老年都有發病。2.主要症狀為胸悶、胸痛、心悸,常伴有頭痛、頭暈、頸肩背部疼痛,高血壓、肢體感覺異常或運動障礙少見。其中至少有一項心血管症狀。3.體檢無異常心臟體徵。4.胸片、心臟超聲及冠脈造影正常。心電圖無特殊表。5.頸椎X線、CT 或MR I檢查發現頸椎曲底變直或反弓、骨刺、椎間隙或椎間孔狹窄、椎間盤突出或膨出。
頸心綜合症臨床表現無特異性,易誤診為心臟病。分析誤診原因:1.頸心綜合徵發病率低,易被忽視;2.醫師對頸心綜合徵認識不足,思維單一化,見了胸痛、心律失常,僅考慮為心臟病;3.本病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給明確診斷帶來混淆;4.容易誤診為冠心病,可能因本病多發生於老年。
專家說,頸椎病患者特別要對頸心綜合徵應有充足認識,注意與其他心臟病鑑別,當遇有心血管症狀而無基礎心臟病依據時,頸椎檢查應列為常規,特別是頸椎側位。
中醫理解
整脊正骨對“頸心綜合症”的中醫理解
由頸胸椎病所引起的心絞痛、心律失常、高血壓、眩暈症等臨床疾病,統稱“頸心綜合症”,心前區疼痛成為“頸性心絞痛”、心律失常“頸性心律失常”、高血壓“頸性高血壓”、眩暈症稱“頸性眩暈”。
頸心綜合症多由長期頸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椎間隙狹窄,頸胸椎側彎後膨等椎體形態改變,形成骨刺、骨贅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根基周圍神經、血管,表現為劇烈的放射性疼痛,病牽涉到肩背、手臂麻木、疼痛;
另外,長期的椎體穩定性降低,轉動、俯仰時,會出現壓迫或刺激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發生眩暈、耳鳴、復視、視物模糊、猝倒等。
頸椎和胸椎側彎時,壓迫脊髓、血管、神經,長期的椎動脈供血不足,使得大腦內心血管調節中樞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
採用整脊正骨,純手法解決頸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椎間隙狹窄,頸胸椎側彎、後膨等椎體問題,即可有效消除心絞痛、心律失常、高血壓、眩暈症等臨床症狀,臨床愈好者比比皆是!
症狀確定
怎樣確定自己患有頸椎病,患有哪種類型的頸椎病呢?一般來講,可根據頸椎壓迫部位不同分為5種,即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及混合型。神經根型由於壓迫脊神經根,會引起臂叢神經劇烈的疼痛,可牽涉到肩、臂,放射到手指。時間一長,甚至會引起相應肌肉萎縮。脊髓型主要症狀為下肢運動障礙,肢體或軀幹麻木、無力、發抖、腿軟易摔倒。交感型是因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纖維,導致視物模糊、眼窩腫痛、心跳加快或過緩、肢體發冷、頭頸面部發麻疼痛。椎動脈型則指因頸椎穩定性降低,在轉頸、過度仰頭或低頭時,壓迫供應大腦血液的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可致發作性眩暈、頭痛、復視、耳鳴、視物不清、突然摔倒。混合型即為以上症狀混合、交替出現。
症狀表現
頸椎病除以上常見症狀外,還常累及心血管系統,如心前區疼痛,類似冠心病樣心絞痛。這是因為,刺激或壓迫脊髓和脊髓血管,導致了交感神經細胞的功能障礙。此外,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令延髓內心血管調節中樞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狀動脈痙攣收縮,也會導致心肌缺血,誘發心律失常。
以上這些由於頸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損害統稱為“頸心綜合徵”。心前區疼痛稱為“頸性心絞痛”,心律失常稱為“頸性心律失常”。除心前區疼痛外,還可有胸悶不適、心悸、氣促等症狀。此外,還可伴隨血壓升高,這與椎骨增生或椎周組織無菌性炎症,刺激交感神經有關。
易發人群
中老年人是冠心病多發人群,所以“頸心綜合徵”易被誤診為冠心病。但頸心綜合徵的心絞痛與冠心病中的心絞痛是有區別的。它與勞力負荷增加、情緒激動無關,服用硝酸甘油類藥物及鈣離子拮抗劑不能緩解;而頸椎負荷增加卻常常是此類心絞痛的誘發因素,如高枕臥位,長時間維持過度仰頭、低頭的體姿,長時間頭頸轉向一側,脊背受涼、潮濕、扭傷、勞累等。冠心病則與此不同,ST段及T波缺血性改變與頸部負荷增減無關,僅在勞累或運動時加重。
治療措施
輕度牽引可減輕症狀,“頸心綜合徵”的治療主要是保障椎—基底動脈系統的供血,以及減輕炎症病變。現在臨床上大多數的治療藥物由於分子大,均不能通過大腦中的血腦屏障,所以很多藥物不能很好地減輕症狀,改善腦部供血。天津第六中藥廠生產的速效救心丸以其獨特的工藝,將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類生物鹼、阿魏酸類成分分散到分子水平,服用幾分鐘後就能夠通過血腦屏障,明顯改善椎動脈供血。同時,它還具有防止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改善炎症組織病變等作用。再加上其無毒副作用的安全優勢,已成為很多患有頸椎病,同時又伴有心肌缺血、腦缺血、高血脂、高血黏患者的必備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