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形態特徵

莖
莖直立,圓柱狀,黃褐色,有微條棱,無毛;分枝多集中於莖的上部,細瘦,開散或斜升。
葉
條形,半圓柱狀,通常長1-2.5厘米,寬1-2毫米,先端尖或微鈍,無柄,枝上部的葉較短。
花
團傘花序通常含3-5花,腋生,在分枝上排列成有間斷的穗狀花序;小苞片卵形,幾全緣;花兩性,有時兼有雌性;花被半球形,底面平;裂片卵形,稍肉質,具膜質邊緣,先端鈍,果時背面稍增厚,有時並在基部延伸出三角形或狹翅狀突出物;花葯卵形或矩圓形,長0.3-0.4毫米;柱頭2,有乳頭,通常帶黑褐色,花柱不明顯。
果
胞果包於花被內;果皮膜質,果實成熟後常常破裂而露出種子。種子橫生,雙凸鏡形或歪卵形,直徑0.8-1.5毫米,黑色,有光澤,周邊鈍,表面具不清晰的網點紋。花果期7-10月。
產地分布

分布於歐洲、亞洲,中國大陸的河北、青海、山西、浙江、東北、寧夏、內蒙古、陝西、新疆、江蘇、山東、甘肅等地,生長於海拔100米至3,8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鹽鹼土、海灘及湖邊,目前(2014年)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營養成分

其鮮嫩莖葉中蛋白質含量占乾物質的40%,與大豆相當;含有豐富的胺基酸,每100g鮮梢部分含有胡蘿蔔素1.75mg、維生素B2 20.10mg、維生素C78mg。維生素C含量高於或相當於一般蔬菜;維生素B2含量為一般蔬菜的5~8倍;含Se量較一般食物高10倍左右。
對野生鹽地鹼蓬的分析發現,鹼蓬汁中含有9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鎂、鋅、鐵、鎳、硒含量豐富。其中許多指標都高於螺鏇藻。鹼蓬中鈣、磷、鐵與核黃素含量都高於菠菜、番茄及胡蘿蔔等蔬菜。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拾遺》介紹,性質:鹹涼無毒;功用:清熱、消積。
有研究表明,鹼蓬提取物的甲酯化產物對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幼苗的分離提取物也對機體具有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醫學研究發現,鹼蓬屬植物種子油富含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降糖、降壓、擴張血管、防治心臟病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藥用效能;含有多種礦物質,其成分符合人體需要。
此外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可預防直腸癌、糖尿病、膽結石、痔瘡等疾病。
其他用途
種子含油量20%以上,供食用或制皂、油漆、油墨等用油;油渣為良好飼料和肥料。
生態意義
紅色的翅鹼蓬就是鹽分含量高、土壤貧瘠共同作用的結果。盤錦海灘面積達1.934萬公頃,遼闊的潮間帶上生長著大量的翅鹼蓬。從1999年開始,海灘上的翅鹼蓬逐年大量遞減。到2001年,接官廳(地名)至海南山一帶幾乎成為裸灘。2004年,盤錦市濕地研究所查清了造成翅鹼蓬大面積死亡的原因,又專門成立了攻關課題組,對人工栽培翅鹼蓬進行試驗。2005年,人工育種栽培翅鹼蓬初試成功。科研人員除了採用改變翅鹼蓬的生活環境使其復活之外,還將不斷改良品種來達到拯救的目 。2006年6月15日,科研人員將10克翅鹼蓬的種子送入衛星,為拯救紅海灘篩選抗鹽新品種的太空育種在2006年8月進行。
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