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VictoriaNyanza)位於東非高原,大部分在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兩國境內,一小部分屬於肯亞。1860-1863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和格蘭特到此處調查尼羅河的源頭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湖泊介於東非大裂谷及其西支之間,居裂谷間淺寬盆地的北部,湖盆是由於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所以維多利亞湖的成因與東非高原上的其它大湖是完全不同的。該湖的面積69400km²,是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魚類資源豐富。

湖泊簡介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Victoria Nyanza),1860 -1863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和格蘭特到此處調查尼羅河的源頭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僅次於北美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也是尼羅河的主要水庫。

位於東非高原上,位於非洲中東部,該湖大部分在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境內,是烏干達、坦尚尼亞與肯亞三國的界湖。

是眾多人公認的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

赤道橫貫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面積69484km²,為僅次於北美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域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最長337公里,東西最寬240公里,湖岸線長逾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最大深度82米。維多利亞湖不僅風光秀麗,而且還養育了湖畔近3000萬人。

維多利亞湖衛星圖像 維多利亞湖衛星圖像

除西岸外,湖岸線曲折多彎。該湖位於東、西裂谷間的大台地中央的一個淺窪地,海拔1,134米(3,720尺),已知最大深度82米(270尺)。

湖中多島群和暗礁,暗礁通常就在清澈的水面下。

維多利亞湖有200多種魚類,湖裡盛產鱸魚和羅非魚。

以羅非魚(又名吳郭魚)屬(Tilapia)最具經濟價值。

該湖流域面積達238,900km²(92,240平方哩)。

該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岸方圓80公里內居住著數百萬人,幾乎全說班圖語。

湖上有當地的汽船來往通航。

卡蓋拉河是注入該湖最大與最重要的河流,在南緯1度的北面注入湖的西側。另一條從西側注入維多利亞湖的著名河流是卡蓋拉河北邊的卡唐加(Katonga)河。

該湖唯一的出口是維多利亞尼羅河,從北岸流出。

由於在烏干達金賈(Jinja)的維多利亞尼羅河上興建歐文瀑布水壩,使維多利亞湖水位逐漸提高的計畫於1954年完成。

這座水壩提供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 。

地理環境

維多利亞湖風光 維多利亞湖風光

湖岸四周景觀多變。西南岸有90米(300尺)高的懸崖,往西岸退為紙莎草與安巴奇樹(ambatch)沼澤區,屬卡蓋拉(Kagera)河三角洲。

北岸曲折多彎但平坦光禿,有一條狹長水道通卡韋朗多(Kavirondo)灣,該灣平均寬約25公里,向東延伸64公里到肯亞基蘇木(Kisumu)。

烏干達的坎帕拉與恩德比位於北岸。

東南角有斯皮克(Speke)灣,西南角是艾敏帕夏(Emin Pasha)灣。

眾多島嶼以斯皮克灣北面的烏凱雷韋島(Ukerewe)最大,島上有高出湖面200公尺、長滿樹木的丘陵。人口稠密。西北角有塞西(Sese)群島的62個島,一些島風景優美。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中多島嶼群和暗礁,島嶼面積近6000km²,其中以 烏凱雷韋島最大,高出湖面200米,島上人口稠密,長滿樹木。西南岸有90米高的懸崖,北岸平坦而光禿。

湖岸線曲折,岸線逾3220公里,多優良港灣。集水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常年有卡蓋拉河、馬拉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在那裡形成里彭瀑布,排水量每秒達600立方米,著名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就發源於此。

巨大的水體對沿湖地區的氣候起顯著調節作用,湖區多雷雨,並在大氣下層盛行偏東氣流的推動下影響湖西岸,使之成為東非著名多雨區。

坦尚尼亞、烏干達和肯亞這三個國家的工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湖水沒有受到工業污染。這裡差不多每天都是頭上藍天白雲,湖裡碧波蕩漾,沿岸地區草木繁茂,百花盛開,空氣清新 。

相關信息

維多利亞湖是尼羅河源頭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在19世紀中葉以前,尼羅河的源頭一直是一個謎。從公元前6世紀希臘科學家泰勒斯起,人們先後提出過地下水、海洋流、季風雨、高山融雪等多種解釋,但是這些解釋多屬猜想,並沒有實地考察依據為證。

1857年,受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委託,英國人理察伯頓和約翰漢寧斯皮克前往非洲尋找尼羅河的源頭。兩人從現在的坦尚尼亞海外的桑給巴爾出發向西航行,幾經輾轉後於1858年2月來到坦噶尼喀湖--東非大裂谷中眾多的湖泊之一,成為最早發現坦噶尼喀湖的歐洲人。伯頓認為這裡就是尼羅河的源頭,但斯皮克之後又發現了一個比坦噶尼喀湖更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尼羅河的源頭。兩人各持己見,爭論不休,直到1864年斯皮克外出打鷓鴣時因槍走火喪命。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眾多探險家和學者從來也沒有放棄對尼羅河源頭的考察和論證。1865年,著名的英國傳教士兼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過程中誤入剛果河流域,未能證實斯皮克的發現。1871年,美 國探險家亨利莫頓斯坦利對維多利亞湖進行了環湖考察,最終確認了斯皮克的發現。至此,維多利亞湖是尼羅河源頭的結論為舉世所公認(一般把從西入維多利亞湖的卡格拉河作為尼羅河源頭)。

尼羅河源頭所在地也就是維多利亞湖的出水口,位於烏干達的金賈市。在河源西岸的高地上,聳立著一座三角形的尼羅河源頭發現紀念碑,碑文上刻著斯皮克的全名,下面用英文寫著:“1862年7月28日斯皮克在這裡發現了尼羅河的源頭。”

維多利亞湖與尼羅河的連線處形成巨大的漏斗狀,源頭中間幾處凸起的石頭將湖水分開,形成了三條水道,湖水進入尼羅河後又匯集在一起。在維多利亞湖水即將流向尼羅河的時候,湖水面上隱約可見綠色的浮游生物。當湖水進入尼羅河的時候,有個極小的落差,顯得尼羅河河水平緩而清澈,而湖水卻混濁且有浪 。

湖泊成因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在非洲的三大湖泊--坦噶尼喀湖、馬拉威湖和維多利亞湖中,前兩者是東非大裂 谷斷裂時形成的,屬於斷層湖,而維多利亞湖在成因上屬於構造湖,是因地殼運動使地面漸漸下沉而形成的淺的集水盆地,也是三大湖中水最淺的一個。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平均水深700米,而維多利亞湖的平均水深只有40米,相形之下實在是太淺了。不過,維多利亞湖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產地之一。眾多漁村環湖分布,獨木舟穿梭其間。這裡除了種類繁多的麗魚科土生魚種外,還有數量眾多的尼羅河鱸魚。一條尼羅河鱸魚重量能超過45千克,還曾有紀錄達到94千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湖中還有很多鱷魚和河馬。乘船遊玩維多利亞湖,可以看到成百隻河馬相互追逐嬉戲。鳥類數量也極其豐富,塘鵝、白鷺和鸕鶿的數量令人咋舌。維多利亞湖周圍森林茂密,牧草豐富,野生動物繁多,獅子、大象、豹子、犀牛、斑馬、長頸鹿等隨處可見。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三國都是非洲首屈一指的旅遊大國,而它們發展旅遊事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湖濱地帶還盛產各種熱帶水果,尤其是綠色的芭蕉樹比比皆是,品種達200多個 。

湖泊歷史

關於維多利亞湖的最早記載來自往來非洲內地的阿拉伯商人。1160年代,一張名為Al Adrisi的地圖就明確標明了維多利亞湖的準確位置,並將其標為尼羅河的源頭。阿拉伯人稱此湖為烏凱雷韋。

肯亞維多利亞湖北岸卡韋朗多灣的漁夫 肯亞維多利亞湖北岸卡韋朗多灣的漁夫

1858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成為看見維多利亞湖的第一個歐洲人,當時他正同同伴理察·伯頓(Richard Burton)為英國殖民當局尋找尼羅河的源頭,並探索戰略資源。斯皮克一看見如此寬廣的水面即認定他找到了尼羅河之源,他以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命名了此湖。

著名的英國傳教士兼探險家大衛·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後來在探險中偏向西方過多而誤入了剛果河流域,因此未能證實斯皮克的發現。最終美國探險家亨利·莫頓·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確認了斯皮克的發現,並做了環湖考察。在湖的北岸他發現了利龐大瀑布。

1901年加斯汀(William Garstin)爵士詳細勘察此湖。由於在烏干達金賈(Jinja)的維多利亞尼羅河上興建歐文瀑布水壩,使維多利亞湖水位逐漸提高的計畫於1954年完成。這座水壩提供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 。

生態系統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目前維多利亞湖的生態系統已逐漸惡化。自1950年代起,尼羅河鱸魚(Lates niloticus)被引入湖中,原意是想增加湖區漁業的產出。但是這種鱸魚給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數百種當地特產物種自此滅絕。

原產於美洲熱帶的水葫蘆(Eichhornia crassipes)被引進至維多利亞湖後。這些水生植物聚集而生,影響了交通,捕魚,水力發電和生活飲水。1995年,90%的烏干達沿岸都被這種植物阻塞。由於機械和化學辦法似乎都不起作用,人們只好培育一種以水葫蘆為食的象鼻蟲(Neochetina eichhorniae)並放到湖內,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經濟情況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水產豐富,是非洲最大淡水魚產區,年漁獲量約12萬噸,尤以非洲鯽魚著名,眾多漁村環湖分布,棉花、水稻、甘蔗、咖啡和香蕉廣泛種植。1954年修建了歐文瀑布水壩,使湖面水位逐漸提高,水壩提供了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湖80公里以內地區居住著數百萬人 。

交通情況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

自1900年代起,維多利亞湖渡輪成為烏干達,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的重要交通工具。湖畔主要港口有 。 沿岸恩德培、基蘇木(Kisumu)、布科巴(Bukoba)、姆萬紮(Mwanza)、Entebbe、Port Bell 和 Jinja等湖港有航線聯繫 。

知名淡水湖導航

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

世界湖泊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湖泊,它們成因各異,有的是內陸湖,有的是碳酸鹽類湖泊,有的是淡水湖泊,有的是鹹水湖泊,有的是泉水湖泊,還有......

湖泊的種類及成因

概述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質——礦物質、溶解質、有機質和水生生物等組成的統一體。湖泊的形成有多種多樣形式,但是,不論湖泊是怎樣形成的,它都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條件:一是窪地即湖盆,二是湖盆中所蓄積的水體。因此在地理學中通常以湖盆的成因作為湖泊分類的主要依據。近年來在湖泊分類時又考慮到致使湖盆積水的主導因素,因為只有積水的窪地才稱為湖泊。
分類成因特點與舉例
構造湖是在地殼內力作用形成的構造盆地上經儲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點是湖形狹長、水深而清澈,如雲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撫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納斯湖等。再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沿線的馬拉威湖坦噶尼喀湖維多利亞湖。構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鮮明的形態特徵,即湖岸陡峭且沿構造線發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時,還經常出現一串依構造線排列的構造湖群。
火山口湖火山噴火口休眠以後積水而成。其形狀是圓形或橢圓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測,如白頭山天池深達373米,為我國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噴出的岩漿地震引起的山崩冰川土石流引起的滑坡體等壅塞河床,截斷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積水成湖。五大連池鏡泊湖等。據《黑龍江外記》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墨爾根(今嫩江縣)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越數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即今日的五大連池”。
岩溶湖是由碳酸鹽類地層經流水的長期溶蝕而形成岩溶窪地岩溶漏斗落水洞等被堵塞,經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貴州省威寧縣草海。威寧城郊建有觀海樓,登樓眺望,只見湖中碧波萬頃,秀色迷人;湖心島上翠閣玲瓏,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園之稱。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蝕形成的坑窪和冰磧物堵塞冰川槽谷積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稱瑤池,相傳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蘭瑞典的許多湖泊等。
風成湖沙漠中低於潛水面的丘間窪地,經其四周沙丘滲流匯集而成的湖泊。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環繞,水面酷似一彎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於河流擺動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為三類:一是由於河流擺動,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水成湖。如鄱陽湖洞庭湖江漢湖群雲夢澤一帶)等。二是由於河流本身被外來泥沙壅塞,水流宣洩不暢,瀦水成湖。如蘇魯邊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灣取直後廢棄的河段形成牛軛湖。如內蒙古的烏梁素海
海成湖由於泥沙沉積使得部分海灣與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稱作瀉湖裏海、杭州西湖、寧波的東錢湖約在數千年以前,西湖還是一片淺海海灣,以後由於海潮和錢塘江挾帶的泥沙不斷在灣口附近沉積,使灣內海水與海洋完全分離,海水經逐漸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