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綠領吸蜜鸚鵡,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外形特徵
綠領吸蜜鸚鵡身長20厘米。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前額和鳥喙之間、額頭、頭頂為深紫色;背部、飛行羽、翅膀內側覆羽、尾巴內側覆羽和尾部為綠色;頸部和背部下方為黃綠色;腹部和大腿為藍紫色;鳥喙橙色,虹膜紅棕色。母鳥頭頂的藍紫顏色較淺,並且點綴的分布些綠色的羽毛。幼鳥的鳥喙和虹膜顏色較深,胸部為淺紫和黃綠色。分布與棲息地
綠領吸蜜鸚鵡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潮濕低地森林。它們適應了人類的生活,也會在蘇瓦出沒。它們分布在斐濟的較大島嶼,及勞島(LauIslands)至拉開巴(Lakeba)及Oneata。雖然它們只限於斐濟,但有化石證據顯示它們曾在湯加出沒,但卻因早期的人類殖民而滅絕。生活習性
綠領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島上比較潮濕的森林地區,會避免在無樹木且建造的地區活動;此外,它們也會前往椰子園、人類居住的地方或是花園等處活動。在繁殖季節它們大多成對,或是組成5到8隻的小群體遊牧活動;偶爾會聚集高達50隻的數量於花朵盛開的樹上覓食;偏好在椰子園活動,除了進食樹葉外,也會將花朵咬開吸食花蜜;為了爭奪最佳的食物,它們會對其他所有競爭對手展開攻擊,有時包括自己的同伴在內。生長繁殖
綠領吸蜜鸚鵡主要以花蜜、花粉、軟性水果(芒果)、毛蟲和其他昆蟲的幼蟲為食。它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7月到12月,會在腐爛的樹幹中或是椰子樹上築巢;人工豢養的綠領鸚鵡一次會產下2枚卵,孵化期28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9周。親鳥每次通常都只扶養一隻幼鳥長大,因此取出手養可以增加它們的存活率。吸蜜鸚鵡亞科
黑色吸蜜鸚鵡 | 黃額褐吸蜜鸚鵡 | 黃紋綠吸蜜鸚鵡 | 暗紅吸蜜鸚鵡 | 紅藍吸蜜鸚鵡 | 紫頸吸蜜鸚鵡 | 紅色吸蜜鸚鵡 | 藍紋吸蜜鸚鵡 | 黑翅吸蜜鸚鵡 | 藍耳吸蜜鸚鵡 | 煙色吸蜜鸚鵡 | 華麗吸蜜鸚鵡 | 虹彩吸蜜鸚鵡 | 褐頭綠吸蜜鸚鵡 | 黃綠吸蜜鸚鵡 | 紅喉綠吸蜜鸚鵡 | 紫紅吸蜜鸚鵡 | 鱗胸吸蜜鸚鵡 | 雜色吸蜜鸚鵡 | 五彩吸蜜鸚鵡 | 戈氏吸蜜鸚鵡 | 喋喋吸蜜鸚鵡 | 紫枕吸蜜鸚鵡 | 黑頂吸蜜鸚鵡 | 紫腹吸蜜鸚鵡 | 白枕吸蜜鸚鵡 | 黃領吸蜜鸚鵡 | 綠領吸蜜鸚鵡 | 藍冠吸蜜鸚鵡 | 孔氏吸蜜鸚鵡 | 施氏吸蜜鸚鵡 | 塔布吸蜜鸚鵡 | 翠藍吸蜜鸚鵡 | 紅耳綠吸蜜鸚鵡 | 紫冠吸蜜鸚鵡 | 棕櫚吸蜜鸚鵡 | 紅頦吸蜜鸚鵡 | 米氏吸蜜鸚鵡 | 藍額吸蜜鸚鵡 | 縱紋吸蜜鸚鵡 | 威氏吸蜜鸚鵡 | 紅斑吸蜜鸚鵡 | 藍臉吸蜜鸚鵡 | 新喀吸蜜鸚鵡 | 紅喉吸蜜鸚鵡 | 貴妃吸蜜鸚鵡 | 仙吸蜜鸚鵡 | 約氏吸蜜鸚鵡 | 巴布亞吸蜜鸚鵡 | 紫頰吸蜜鸚鵡 | 馬氏吸蜜鸚鵡 | 翠綠吸蜜鸚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