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介紹

【又 名】
【拉丁學名】 Charmosyna papou
【英文名稱】 Papuan Lory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族
【整體概述】

亞種:目前共有4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Papuan Lory(Charmosyna p. papou)
2.Stella's Lorikeet(Charmosyna p. stellae)
3.Mount Goliath Lorikeet(Charmosyna p. goliathina)
4.Wahnes Lorikeet(Charmosyna p. wahnesi)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背部和翅膀為深綠色;;頭部後方有一塊黑色的羽毛,前端邊緣帶有藍色的條紋。頸部後方有一圈細窄的黑色帶狀羽毛;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覆羽帶有藍色;腹部和大腿為黑色;胸部兩側有一小塊黃色的羽毛,在下腹兩側則有一塊比較大的黃羽;尾巴上方綠色,內側黃綠,中間有兩根特別細長的羽毛帶有橙黃色羽尖;鳥喙橘紅,虹膜橙色。母鳥胸腹部的黃羽通常面積較小。幼鳥體色較深,胸頸散布些黑羽,腹部帶有藍綠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巴布亞吸蜜主要棲息於介於1400米和3500米之間的山區林地。偶爾會到比較低的緯度例如1200米或是2000米以下的地區活動。在繁殖季他們大多成對活動,偶爾會和其他種類的吸蜜鸚鵡一起集結於樹頂或是灌木叢覓食活動;生性活潑,會在枝葉間靈活的用鳥喙輔助四處攀爬;平時在林間相當難以察覺,因為身體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但是在飛行的時候則相當容易被發現,因為他們特別亮麗顯眼的長尾;飛行的速度相當快,燴飯隨尖銳刺耳的鳴叫,相當顯而易見。
食物:巴布亞吸蜜主要以花蜜、花朵、花粉、軟性水果、漿果、種子、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
其他特徵

【繁 殖】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9月開始,10月和11月會開始築巢,會在樹根上的附生植物築巢;人工豢養的巴布亞吸蜜繁殖難度不高,通常在5月開始繁殖;可以提供20*20*35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會產下2枚卵,公母親鳥都會輪流孵蛋,孵化期為28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6到64天不等;幼鳥在離巢後2到4周就會自行覓食,在下次繁殖開始之前必須把幼鳥取出,否則親鳥會踐踏鳥蛋。如果飼養照顧得宜,一年可以繁殖數次。
【保護級別】
吸蜜鸚鵡亞科
黑色吸蜜鸚鵡 | 黃額褐吸蜜鸚鵡 | 黃紋綠吸蜜鸚鵡 | 暗紅吸蜜鸚鵡 | 紅藍吸蜜鸚鵡 | 紫頸吸蜜鸚鵡 | 紅色吸蜜鸚鵡 | 藍紋吸蜜鸚鵡 | 黑翅吸蜜鸚鵡 | 藍耳吸蜜鸚鵡 | 煙色吸蜜鸚鵡 | 華麗吸蜜鸚鵡 | 虹彩吸蜜鸚鵡 | 褐頭綠吸蜜鸚鵡 | 黃綠吸蜜鸚鵡 | 紅喉綠吸蜜鸚鵡 | 紫紅吸蜜鸚鵡 | 鱗胸吸蜜鸚鵡 | 雜色吸蜜鸚鵡 | 五彩吸蜜鸚鵡 | 戈氏吸蜜鸚鵡 | 喋喋吸蜜鸚鵡 | 紫枕吸蜜鸚鵡 | 黑頂吸蜜鸚鵡 | 紫腹吸蜜鸚鵡 | 白枕吸蜜鸚鵡 | 黃領吸蜜鸚鵡 | 綠領吸蜜鸚鵡 | 藍冠吸蜜鸚鵡 | 孔氏吸蜜鸚鵡 | 施氏吸蜜鸚鵡 | 塔布吸蜜鸚鵡 | 翠藍吸蜜鸚鵡 | 紅耳綠吸蜜鸚鵡 | 紫冠吸蜜鸚鵡 | 棕櫚吸蜜鸚鵡 | 紅頦吸蜜鸚鵡 | 米氏吸蜜鸚鵡 | 藍額吸蜜鸚鵡 | 縱紋吸蜜鸚鵡 | 威氏吸蜜鸚鵡 | 紅斑吸蜜鸚鵡 | 藍臉吸蜜鸚鵡 | 新喀吸蜜鸚鵡 | 紅喉吸蜜鸚鵡 | 貴妃吸蜜鸚鵡 | 仙吸蜜鸚鵡 | 約氏吸蜜鸚鵡 | 巴布亞吸蜜鸚鵡 | 紫頰吸蜜鸚鵡 | 馬氏吸蜜鸚鵡 | 翠綠吸蜜鸚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