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綠吸蜜鸚鵡

黃綠吸蜜鸚鵡

黃綠吸蜜鸚鵡(學名:Trichoglossus flavoviridis)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基本信息

整體概述

黃綠吸蜜鸚鵡黃綠吸蜜鸚鵡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18到21公分不等。(7吋到8.25吋)
亞種:目前有一種已知亞種為Meyer's Lorikeet(Trichoglossus f meyeri)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和頭頂為橄欖黃色;耳羽、臉頰、下巴為深綠色,每片羽毛均有黃色的滾邊;頸部彎曲的地方為棕色;喉嚨、胸部和腹部為黃色,每片羽毛均帶有深綠色滾邊;翅膀內側覆羽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鳥喙橘色,虹膜橙黃色。幼鳥體色偏綠。
棲息環境和習性:黃綠吸蜜主要棲息於濃密的山區森林、森林邊緣地區、介於500米到2000米之間部分開墾過的區域。他們在繁殖季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會和同屬中的華麗吸蜜(Ornate Lory)一起集結於低緯度森林邊緣地帶,於花朵盛開的樹木上覓食;在濃密的林葉間活動相當難以被察覺,因為他們的體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如果被驚擾會整群飛起,並且伴隨刺耳的尖叫聲。
食物:黃綠吸蜜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昆蟲和種子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繁殖

可以提供30*20*35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會產下2枚卵,孵化期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8-10周。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吸蜜鸚鵡亞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