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1、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立春》)。
2、舊俗的春節。
立春是24節氣之首,所以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於現代的“春節”,陰曆正月初一稱為“元旦”。1913年(民國二年)7月,袁世凱擬定陰曆元旦為“春節”,次年(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夏曆歲首稱春節,一直相沿至今。故屬相應當從立春開始計算,而不是以正月初一為界。
日期計算
立春節氣一般是從2月4日或5日開始,到2月19或20日結束。有時在農曆的臘月,有時在農曆的正月。
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年數的後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數減閏年數。21世紀C值=3.87,22世紀C值=4.15。
舉例說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計算步驟[58×0.2422+3.87]-[(58-1)/4]=17-14=3,則2月3日立春。
2013年到2030年立春的準確時間:
2013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00:13:25
2014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06:03:15
2015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11:58:27
2016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17:46:00
2017年立春時間02月03日23:34:01
2018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05:28:25
2019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11:14:14
2020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17:03:12
2021年立春時間02月03日22:58:39
2022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04:50:36
2023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10:42:21
2024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16:26:53
2025年立春時間02月03日22:10:13
2026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04:01:51
2027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09:46:00
2028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15:30:53
2029年立春時間02月03日21:20:25
2030年立春時間02月04日03:08:04
【春節巧逢立春日】:(1645年-2800年)
1685、1704、1715、1734、1753、1772、1810、1829、1886、1905、1924、1943、1992、2038、2087、2106、2144、2201、2220、2258、2296、2315、2326、2410、2440、2459、2478、2535、2554、2592、2611、2630、2649、2668、2687、2706、2763、2782、2801
【除夕巧逢立春日】:(1645年-2800年)
1647、1666、1723、1742、1780、1799、1818、1837、1848、1867、1932、1962、1981、2000、2019、2057、2076、2133、2152、2171、2239、2285、2323、2334、2353、2372、2391、2429、2448、2467、2505、2524、2543、2562、2573、2657、2725、2744
節氣
由來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檔案,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下來。
物候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農事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農村要抓緊對越冬作物的田間管理,中耕鬆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
養生
1、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
2、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3、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節日
由來
舊俗立春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春節”,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謂“歲朝春”,百年難遇,民間認為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難遇歲朝春”民諺。
節慶活動
1、祭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抬進城後,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穀,謂之看迎春。
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2、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該職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並預告立春之時。過去在每年的皇曆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清末《點石齋畫報》上的“龜子報春”、“銅鼓驅疫”,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3、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採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曆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4、遊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是古代春遊的主要形式。
飲食
咬春:立春時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關於吃蘿蔔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氣象學
立春節氣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在氣象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常年來看,2月上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節氣要預防低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工作的影響。
農諺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正月十五雪打燈,清明時節雨紛紛。
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個八。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
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
春打六九頭,七九、八九就使牛。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走親訪友拜年,莫忘討論種田。
詩詞
國人向有立春詠詩的傳統。
1、《立春》(左河水),寫大地輪迴的氣侯特徵,山水、植物變化與農家的備耕:
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2、楊維禎《廣群芳譜·天時譜》:
今朝立春好天氣,況是太平朝野時。
3、公元七六七年,唐代杜甫的立春詩: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4、宋朝女詩人朱淑貞的《立春詩》,描寫了作者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餅,剪幡勝的活動,一派迎春景象: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
麴塵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淺淺波。
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彩勝何。
6、詠柳(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7、題望苑驛(唐代)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8、涼州詞(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9、【越調】天淨沙·春(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乾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10、【越調】天淨沙·春(當代)徐書信
青竿翠柳楊花,古槐幽徑誰家?白絮明台駿馬。燕飛檐下,東君亂撥輕紗。
養生
1、立春早起早睡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2、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3、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4、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5、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之後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節日意義
現象
第一點我們需要首先明確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節氣是農曆的太陽曆成分,是農曆用來標度太陽視運動的,就是一個回歸年。農曆中稱作:歲實。立春總在公曆2月4號左右。因為公曆屬於陽曆之一。但是因為公曆是平均太陽曆,所以只能是基本上和節氣日對應,前後有時會波動一兩日的。
立春節氣是按照農曆的定氣法則計算的,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立春交節時刻時就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所以農曆節氣是完全吻合天象的(天體運行位置)。農曆二十四節氣過完一次,就是一個回歸年了。
但是農曆是陰陽合曆,農曆的一個月要符合朔望月(月相圓缺一次)平均歷年也要符合回歸年。所以農曆使用朔望月定歷月,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左右,為了讓歷月吻合月相。這是農曆中的朔望月成分。農曆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表示四季寒暑,是農曆的太陽曆成分。這兩者是有機統一的一個整體。
農曆使用必要時設定閏月的方式來協調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來使農曆的日期也可以和四季掛鈎,有閏月的年份是農曆的閏年,有十三個農曆月。三百八十四天左右。這兩個數字,農曆平年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農曆閏年有三百八十四天左右。但是一個歲實是365.24219日。那么一個農曆平年勉強能容下二十四個節氣,有時一個平年只有二十三個節氣。農曆閏年三百八十多天的時間,比一個歲實多了大約二十天,能容下的節氣數量肯定大於二十四個。按照農曆計算的法則冬至日必須在十一月,從甲年冬至所在月(含)到乙年冬至所在月(不含)看有多少個農曆月,如果有十二個農曆月則是平年不置閏,如果有十三個農曆月則是閏年,需要設定閏月,安排在沒有中氣之月。
因為農曆閏年有二十五個節氣,所以次年就有可能只有二十三個節氣了,不過也有次年是二十四個節氣的情況。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絕對和凶吉無關。因為節氣是陽曆成分,農曆是陰陽合曆需要協調朔望月和回歸年,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現象了。
至於說為什麼是立春節氣,這其實與農曆正月的中氣有關,農曆正月的中氣是雨水,農曆臘月的中氣是大寒。所以立春在大寒之後,雨水之前,在農曆平年只有一個立春的時候,會在正月或者臘月,在有雙立春的農曆閏年,就會在正月和臘月各有一個立春節氣。因為農曆的歷年是協調朔望月和回歸年的。朔望月和回歸年在農曆中是一個整體。
公曆是一種平均太陽曆,只有回歸年,不管朔望月;
回曆是一種陰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完全無關;
農曆是陰陽合曆。計算回歸年是用的從冬至到冬至,是一個絕對準確天文算法計算的回歸年。計算朔望月是用的從一個日月合朔之日到另外一個日月合朔之日,朔日是日月黃經差為0度的日子。這是一個絕對準確的天文計算的朔望月。農曆閏月就是用來協調這兩者關係的,農曆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用來表示一年四季,指示寒暑,標度太陽視運動。
立春節氣一到,就是孟春開始了,所以年年有春天。農曆同時符合朔望月和回歸年,是一部科學的陰陽合曆。農曆一年中有一個立春,雙立春,或者沒有立春都是正常的曆法現象,這是完全和凶吉無關的。
舊時人們認為“無立春之年是寡婦年”,不宜嫁娶。但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
無春年
2016年農曆猴年是“無春年”,即,全年沒有立春之日。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林願說,這是農曆年長度有的年份短於回歸年、有的年份長於回歸年的緣故。
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2天,這就是相鄰兩個立春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公曆年平均長度是365.2425天,與回歸年相差無幾,所以立春在公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絕大多數年份為2月4日,個別年份為2月3日或2月5日。而農曆年情況就不一樣了,農曆無閏月的年份為353至355天,比回歸年少11天左右;有閏月的年份為383天至385天,比回歸年多19天左右。於是立春在農曆年中的位置呈現出4種情況: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兩頭春;全年無立春日。
農曆有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因年長長於回歸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兩頭春”;無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年長短於回歸年,“無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約各占一半。這種規律以19年為周期,循環往復,個別年份稍有出入。
在本世紀的100年中,兩頭春的年份有37次,無春的年份有37次,年初立春的年份有12次,年末立春的年份有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