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植物種名:石生蠅子草 Silene tatarinowii所屬類別:石竹科
簡要介紹:多年生草本。莖疏散,匍匐或斜向上,多分枝,疏生短絨毛。花瓣5,淡粉紅色或白色。生於山坡、山坡草地。
植株高度:30--80cm
區域分布:北京、華北、東北南部、西北、西南。
【藥 名】:石生蠅子草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石竹科石生蠅子草的塊根。
【功 效】:清熱涼血,補虛安神。
【主 治】: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乾、舌絳或紅等證,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者。
【性味歸經】:甘,涼。入心、肺、脾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
【別 名】:山女婁菜(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鵝耳七(湖北、四川)、土洋參、西洋參(湖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至湖北西部。
【拉丁名】:原植物石生蠅子草Silene tatarinowii Regel-Melandrium tatarinwiii(Regel) Tsui.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
形態特徵
莖上升或俯仰,長30-80厘米,分枝稀疏,有時基部節上生不定根。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稀卵形,長2-5厘米,寬5-15(-20)毫米,基部寬楔形或漸狹成柄狀,頂端長漸尖,兩面被稀疏短柔毛,邊緣具短緣毛,具1或3條基出脈。二歧聚傘花序疏鬆,大型;花梗細,長8-30(-50)毫米,被短柔毛;苞片披針形,草質;花萼筒狀棒形,長12-15毫米,直徑3-5毫米,縱脈綠色,稀紫色,無毛或沿脈被稀疏短柔毛,萼齒三角形,頂端急尖或漸尖,稀鈍頭,邊緣膜質,具短緣毛;雌雄蕊柄無毛,長約4毫米;
花瓣白色,輪廓倒披針形,爪不露或微露出花萼,無毛,無耳,瓣片倒卵形,長約7毫米,淺2裂達瓣片的1/4,兩側中部具1線形小裂片或細齒;
副花冠片橢圓狀,全緣;雄蕊明顯外露,花絲無毛;花柱明顯外露。蒴果卵形或狹卵形,長6-8毫米,比宿存萼短;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紅褐色至灰褐色,脊圓鈍。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山坡草地。市場上出現太子參的混淆品石生蠅子草,對兩者從性狀、顯微、薄層色譜三個方面進行了比較鑑別.結果表明:太子參與石生蠅子草在顯微和薄層色譜方面存在較大區別,但在性狀上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石竹目百科(五)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
石竹科·蠅子草屬
蠅子草屬,石竹科,約500種,分布於北溫帶,地中海地區尤盛,我國有60餘種,產西南部至東北部,有些供觀賞用;有些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