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另譯:歐麥爾·穆阿邁爾·卡扎菲(羅馬語:Mu'ammar al-Qadhāfī,英語: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42年6月7日生於利比亞南部費贊沙漠地區蘇爾特的一個柏柏爾人普通牧民家庭。屬柏柏爾人的卡扎法部落,篤信伊斯蘭教。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註:1977年改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1986年改名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出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升為上校。此後,卡扎菲執政長達42年。在持續了六個多月的內戰後,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於2011年8月22日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權垮台。
個人經歷
卡扎菲下台1942年,生於蘇爾特的遊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亞大學攻讀歷史。
1963年,進入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
1965年,畢業後在利比亞陸軍服役,為少尉軍銜。
1966年,卡扎菲在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受訓。
1969年9月1日,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升為上校。卡扎菲上台後推行親蘇政策,收回美國的惠勒斯空軍基地(Wheelus Air Base),1972年廢除了前政權同美國簽訂的多項協定。
1970至1972年,卡扎菲任總理兼國防部長。
1977至1979年,卡扎菲任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國家元首),並從1977年起成為革命領導人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1979年3月,卡扎菲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只保留“九·一”革命領導人稱號(自2008年12月起稱“革命領導人”)。
1982年至1983年,卡扎菲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現稱非洲聯盟)。
2009年9月23日 ,卡扎菲首次在 聯合國 亮相,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表演講。卡扎菲在演講中表示,安全理事會應該改名為恐怖理事會。他要求安理會進行全面改革,取消五個 常任理事國 的反對票,增加常任理事國數量,尤其是增補 非洲 國家的代表。2011年2月,利比亞危機爆發,卡扎菲多次發表講話,號召其支持者抗擊反對派武裝和北約。6月27日,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以“涉嫌反 人類罪”為由,對卡扎菲、其子賽義夫和利比亞情報部門負責人阿卜杜拉·塞努西三人簽發逮捕令。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過渡委新聞發言人古賈與利比亞軍事委員會主席貝爾哈吉分別證實,卡扎菲在其家鄉蘇爾特被捕後因傷重死亡。
上台
1969年,27歲的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升為上校。利比亞從此也進入了卡扎菲的專制統治時期。
1969年8月31日,卡扎菲和賈爾魯德(Jalloud)等人從班加西出發,利用獲準的夜間訓練為掩護,率領三營裝甲部隊於傍晚進軍的黎波里,突擊禁衛軍,軟禁國王衛隊司令。接著攻下廣播台和電視台,禁衛軍無法向外求援。隔天早上六點半,卡扎菲對外宣布革命成功。9月5日,王儲宣布放棄王位,利比亞王國被推翻,卡扎菲成為利比亞的最高領導人。
垮台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亞多個城市開始出現抗議活動,要求政府下台,抗議活動隨後波及首都的黎波里,遊行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發生衝突。對此,卡扎菲表示自己不會辭職,並動用軍隊暴力鎮壓示威者。
2011年2月19日,利比亞使用僱傭兵和軍隊向示威者發射了迫擊 彈並用機槍進行掃射,並動用迫擊。 截至2月20日,已造成300人死亡、逾1000人受傷。
2011年2月22日,利比亞駐外大使紛紛請辭,並切斷與利比亞政府的關係;強烈譴責利比亞政府野蠻的、屠殺無辜人民的罪行,表示卡扎菲已經失去所有的正當性。
2011年2月25日,歐盟外交官表示,對利比亞採取武器禁運及旅遊禁令。同時歐盟將凍結所有利比亞的財產。聯合國發出警告,稱利比亞國內食物供應鏈頻臨瓦解,數千平民可能遭到屠殺。當日,繼續有利比亞高級官員辭去職務,卡扎菲政府也公布新政:每戶利比亞家庭將獲得400美元,部分公務員將提薪150%。
2011年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運、凍結卡扎菲海外資產。
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2011年6月27日,國際刑事法院以涉嫌反 人類罪為由簽發針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逮捕令。 歐洲聯盟外交事務發言人米夏埃爾·曼內當日說,歐盟反對在卡扎菲仍掌權的條件下就利比亞危機達成解決方案。曼內強調,歐盟立場明確,卡扎菲必須下台。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亞反對派攻入的黎波里,宣稱奪取控制權,已控制一些要害部門。卡扎菲本人下落不明。
2011年8月24日,卡扎菲發表講話,稱撤離阿齊齊亞兵營是戰術性動作,在對抗“侵略”鬥爭中,他要么勝利要么戰死。 利比亞反對派領導人、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在的黎波里表示,將懸賞捉拿卡扎菲,無論卡扎菲是生是死,均將給予舉報人200萬第納爾(約合167萬美元)的獎勵。
2011年8月30日,阿爾及利亞外交部長宣布,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妻子,兩名兒子,以及一名女兒在周一成功通過利阿邊境,進入阿爾及利亞。不過,卡扎菲的下落和行蹤仍然未知。
2011年9月1日,被指藏身沙漠小鎮的卡扎菲連續兩次發表講話,聲稱已遷都其家鄉蘇爾特,準備與“占領利比亞的人”打一場“長久的游擊戰”。同時,有訊息稱,利比亞反對派武裝部隊延長了對卡扎菲軍隊的最後通牒期限。
2011年9月4日,利比亞反對派軍事負責人稱其武裝部隊在拜尼沃利德城附近集結完畢。拜尼沃利德此前被指是卡扎菲的藏身地,卡扎菲下落仍然成謎。
2011年9月8日,卡扎菲通過電話否認已逃往尼日,並稱這些傳言都是反對派的“謊言”,是“心理戰”的伎倆。卡扎菲在電話中表示,他仍然身在利比亞境內。卡扎菲稱,“永遠不會離開他祖輩的土地”。
2011年9月9日,利比亞中央銀行行長表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政權將利比亞20%左右的黃金儲備賣出,價值超過10億美元。這些黃金被折現,用以償付薪水,尤其是在的黎波里。
2011年9月27日,親卡扎菲的一家網站援引卡扎菲對支持者的講話稱,卡扎菲仍在利比亞這片國土上“戰鬥”,沒有逃去別的國家。卡扎菲表示,準備像“烈士”一樣“殉難”。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過渡委新聞發言人古賈與利比亞軍事委員會主席貝爾哈吉分別證實,卡扎菲在其家鄉蘇爾特被捕後因傷重死亡。
傳奇經歷
個人喜好
卡扎菲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執政後在利比亞提出恢復伊斯蘭教的“純潔性”的口號。利比亞原是酒的出口國,但卡扎菲頒布法令禁止釀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飲料。 卡扎菲出身遊牧民族,主張部族社會的自然公平,他反對奢侈豪華,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本人生活十分簡單,僅喜歡喝礦泉水和駝奶。他喜歡住帳篷而不喜歡住豪華宅邸,喜歡騎駱駝而不愛坐高級轎車。他的妻子和兒女一直住在的黎波里的軍營里。他在帳篷里辦公和會見外賓。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結盟首腦會議,就住在自己帶去的帳篷里。革命成功後,他的父親在首都貧民的窩棚里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卡扎菲說,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適當的住房,他父親才有像樣的住所。
形象風格
無論任何場合,卡扎菲總是身著同一顏色的服裝,有時是白衣、白褲、白鞋、白頭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鑲著金邊的白色斗篷;有時是黃色卡其布軍服,戴同樣顏色的頭巾,在十幾名保鏢的護衛下出場。卡扎菲的飲食十分簡單,早餐是麵包和駝奶。午餐多為烤牛肉或燒牛排,外加利比亞湯,有時也吃柏柏爾人愛吃的古斯古斯。 他喜愛足球運動,是義大利老牌球隊尤文圖斯隊的股東。風格獨特,脾氣古怪
卡扎菲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行動常常令人難以捉摸。這是因為他從小在沙漠裡長大,過慣無拘無束的遊牧生活,加之上學時喜歡看烏托邦和無政府 主義的書籍,因而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比如,1988年,他親自開推土機推倒的黎波里監獄的大牆,放出400名政治犯。卡扎菲反美,但對釋放在黎巴嫩和菲律賓扣押的西方人質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他憂傷時,他不是醉心於文學創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帳篷里靜思,聆聽真主的聲音。
卡扎菲善於演說,他講話從不用講稿,口若懸河,慷慨激昂,不時揮舞著雙手,顯示出勇氣和力量。他喜歡用戲劇性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因而常常引起人們的非議和諷刺,甚至說他是“言行無度、不合情理”的怪人。1988年,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的阿盟首腦會議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隻白手套,說這是為了與“美國走狗” 握手時不至髒了自己的手。
2000年7月,卡扎菲率領由二百多輛汽車組成的龐大政府代表團,白天驅車趕路,夜宿臨時搭的帳篷,浩浩蕩蕩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統組織首腦會議。他的這一行動一是他要通過此舉宣傳他建立“非洲聯盟”的倡議;二是他要用事實向人們證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張是可行的。
中國駐利比亞前任大使王厚立也曾在文章里提及過與卡扎菲有關的兩個小故事。有一次,卡扎菲突然來到開羅,說有急事要立即會見穆巴拉克總統。當時中國的國務院領導人正在埃及訪問,穆巴拉克只好解釋說:他實在拿這位兄弟沒辦法,只好立即見他,請原諒。幾年前,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了班加西附近的一片新住宅樓,可是樓房剛蓋好,就被附近許多居民搶占入住。當地主管部門沒有辦法,只好向上頭反映。卡扎菲知道後接見了住戶代表,對他們說:“你們是國家的主人,房子就是為你們蓋的,住下吧!”於是眾人高呼:“卡扎菲萬歲!” 2006年3月,喀土穆峰會前夕,外界猜測卡扎菲十有八九不會出席,而他卻在峰會開幕前兩天就抵達喀土穆,成為最早抵達的阿拉伯國家元首,弄得東道主蘇丹措手不及。在卡扎菲座機降落前不到一小時,東道主才知道他要大駕光臨,趕緊鋪紅地毯,還好趕在飛機降落前準備停當。正在參加阿拉伯外長會議的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得知訊息後,趕緊離開會場直奔機場,誰知會議只進行到一半,卡扎菲就提前打道回府了。
美國中央情報局有很多情報,都指向卡扎菲的怪誕。有份報告說,他在1985年的馬略爾卡島之行中,化了妝,帶著玩具熊,為了安全拒絕睡在旅館為他準備的床單上。1982年的一份報告說,“據判斷,他患了嚴重的性格變態……在沉重的壓力下,當他判斷失誤時,他常會有荒誕怪異的行為”。還有的報告說,他在過去幾年內服用了過多的安眠藥,早晨再吃別的藥讓自己清醒過來;而據另一份報告說,他的抑鬱症很嚴重,以致在阿齊齊亞兵營的走廊里遊蕩徘徊,“語無倫次地喃喃自語”,“含糊不清地自言自語”。
以色列人則想從生理角度,解讀卡扎菲那些異於常人理解的思維和行動。他們說,卡扎菲患了痔瘡和癲癇病。埃及前總統薩達特也曾十分關心卡扎菲的心理狀態。在卡扎菲對開羅進行正式訪問、抱怨眼睛疼時,薩達特勸卡扎菲進行一次大腦透 視,但被卡扎菲拒絕。
微服私訪,膽大過人
有關卡扎菲經常微服私訪、親自檢查政府官員工作的故事頗多。1971年,他到一些政府機關突訪,發現許多機關職員在辦公室里喝咖啡聊天,這引起他的極大不滿。為了使他們把主要精力都能集中到工作上,第二天就派軍 用卡車開進政府辦公大樓,拉走了辦公室里的大部分家具。還有一次他喬裝成平民,和醫生說他的父親得了重病,著急下班的醫生給了他兩片阿斯匹林了事,大發雷霆的卡扎菲立刻下令將這個草菅人命的醫生驅逐出境。
傳奇婚姻,理性大於感性
關於卡扎菲與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的邂逅更是眾說紛紜,其中最傳奇的說法是:他之所以娶了第二個妻子,是因為這個女人是刺殺他的兇手,在1970年的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建國一周年的慶典上,卡扎菲正在檢閱台上高高興興地閱兵,這時候一個負責急救的女護士悄悄地走上了檢閱台,並且很快地接近了卡扎菲,趁他不注意,突然打開急救箱拿起裡面的手 槍就對準了卡扎菲的頭,就在她準備扣動扳機的一剎那,卡扎菲也正好一扭頭,看見了她,當時28歲的卡扎菲望著黑洞洞的槍口和槍口前這位年輕的女子不知所措,而睜大眼睛看著帥氣的卡扎菲的這個女護士一時間竟然忘記了自己是前來行刺的槍手,竟然慢慢地放下了手裡的槍,這時卡扎菲笑了,他正打算迎上前去,身邊剛反應過來的警衛撲上前去就制服了這位女刺客,卡扎菲命令警衛退下然後得知這位女子叫薩菲亞,一個禮拜後,卡扎菲和薩菲亞舉行了婚禮,後來薩菲亞為丈夫訓練出個個身手不凡的女子軍。
這聽起來不可思議,的確,真相其實是這樣的:1969年卡扎菲正在外地視察,突然一股強烈的不適感讓他不得不停下工作去當地的醫院檢查,值班醫生說他只是普通的感冒,可在一旁的女護士否認了醫生,堅持說是闌尾炎,這個女護士就是薩菲亞,後來的檢查證明薩菲亞是正確的,這次的巧遇就成全了卡扎菲和薩菲亞的姻緣。
非洲政策
“卡扎菲對待非洲非常慷慨,到利比亞來的非洲窮國,他都不會讓他們空手而歸。”剛果一家報紙就曾譏諷出席非盟峰會的卡扎菲:“利比亞聖誕老人又來撒錢了。”
2000年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在多哥首都洛美召開。為了給“非洲合眾國”造勢,也是想用事實向人們證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張是可行的,卡扎菲率領由200多輛國內汽車組成的龐大政府代表團,首尾長達幾公里,白天驅車趕路,夜宿臨時搭的帳篷,浩浩蕩蕩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然而,龐大的車隊卻愁壞了多哥的會議組織者。
2002年,模仿歐盟成立的非洲聯盟取代了成立35年之久的非洲統一組織。
卡扎菲的非洲政策,似乎是奏效的。連曼德拉也曾公開表示:“穆阿邁爾·卡扎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革命偶像之一。”而利比亞陷入危機之後,非洲54個國家,有40多個表態不承認反對派。“這證明他在非洲國家還是有影響力的。”劉順說。
2001年“9·11”之後,也許是意識到美國對伊斯蘭世界的打擊將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卡扎菲一反常態,強烈譴責恐怖活動,成為當時最早譴責恐怖主義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之一。以此為契機,利比亞與西方的關係有所改善。2003年,利比亞與美英達成對“洛克比空難”的賠償協定。
奢華生活
當人們篤信卡扎菲是一個生活簡樸的人後,另一種反對聲音則認為他生活奢華,並同樣拿出了證據。
2011年8月,當利比亞反對派攻入首都後,卡扎菲家人在的黎波里的一些住所被反對派控制,被曝光的多處豪宅也顯示了卡扎菲一家曾經擁有的奢華生活。
27歲奪取政權時的卡扎菲,衣著樸素,自言只喜歡住帳篷,對金銀珠寶視如糞土。但是,隨著統治時間日深,他越來越深居簡出,利比亞的老百姓甚至不清楚他到底住在哪裡。如今,利比亞反對派取得勝利,利比亞人終於有機會一睹卡扎菲住所的“芳容”,並且無不被其中的奢華所震撼。
子女一人一棟別墅
卡扎菲給人的印象是非常喜歡住帳篷,他甚至在帳篷里接待來訪的外國元首。從之前媒體報導的照片中,帳篷里的布置雖然看起來金碧輝煌,但是幾乎沒有太多的家具陳設,總體而言相對簡約。
但反對派占據卡扎菲的家族別墅之後,卡扎菲喜歡住帳篷的說法卻顯得有點不那么真實———卡扎菲一家人都喜歡義大利名貴家具和高級羊毛地毯。這些東西在每座別墅里是“必備的”。
度假城內設潛水中心、網球場、游泳池、足球場、餐廳和醫院。卡扎菲子女每人都有一座獨立別墅,有些別墅還有專設的健身館和游泳池,海邊拴著一排摩托艇。卡扎菲的臥室十分寬大,各種家具很考究。地毯來自法國皮爾·卡丹公司,沙發由英國巴寶莉公司製造,床是義大利的名品。但卡扎菲大部分時間呆在阿齊齊亞兵營。
卡扎菲掌握80億美元
此前,反對派在首都的黎波里阿齊齊亞兵營里也發現了卡扎菲奢華生活的足跡。除了設施豪華的居所之外,還有巨大的健身房、高爾夫球場和直升機停機坪等。卡扎菲直接控制著利比亞中央銀行的140多噸黃金儲備,折合成現金將近80億美元。
家庭成員
卡扎菲父親是普通的牧羊人,曾在意屬利比亞時期加入反抗義大利殖民利比亞的游擊隊。卡扎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有數個姐姐。卡扎菲有過兩次婚姻,共生下8個親生子女,其中7個是兒子。
子女
長子穆罕默德·卡扎菲(Muhammad al-Gaddafi,1970年-)是唯一由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卡扎菲子女,其餘七個子女都是第二任妻子所生。他掌控利比亞電信和郵電等行業,任職利比亞郵電總公司主席及利比亞奧林匹克委員會,還在利比亞的一家飲料公司中擁有40%的股份。
次子賽義夫·伊斯拉姆·卡扎菲(1972年-)是卡扎菲和第二任妻子所生,能說流利的英語、德語和法語,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推動了利比亞經濟改革,並在利比亞棄核進程與洛克比空難賠償上發揮了關鍵作用,是一個能影響其父決策的人。名義上只是卡扎菲慈善基金會主席,但實際上是利比亞僅次於其父的第二號人物,並被視為下任接班人。他透過自己“One-Nine Group”的一家附屬公司涉及利比亞的石油業。
三子薩阿迪·卡扎菲(Al-Saadi al-Gaddaf,1973年-)是利比亞的運動選手,曾是國家足球隊隊員,參與過義大利甲組足球聯賽。主管體育和對外交流工作,任利比亞足球協會主席和阿勒利足球俱樂部的名譽主席,也是利比亞主權基金對外投資公司的老闆。曾加入了家族內涉及可口可樂特許經銷權利益的鬥爭。
四子漢尼拔·穆阿邁爾·卡扎菲(Hannibal Muammar al-Gaddafi,1976年-)曾因在瑞士訪問期間毆打隨從而被瑞士警方逮捕,此事導致利比亞與瑞士之間的外交衝突。
女兒艾莎·卡扎菲(Ayesha al-Gaddafi,1976年-)在利比亞的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當過法學教授和律師,主要幫其父管理酒店業,也與能源及建設領域較密切。於2006年嫁給某特種部隊軍官,該軍官與卡扎菲屬同一部族且有血緣關係。性格與卡扎菲相似,因長相俊俏和身材惹火,被稱為“利比亞第一公主”。
五子奧-穆·坦塞姆·比拉·卡扎菲(Al-Mu'tasim-Billah al-Gaddafi,1977年-)擔任利比亞國家安全顧問,是卡扎菲子女中唯一公開擁有政府官職的人。維基解密曾披露他曾在2008年向國家石油公司主席敲詐12億美元以成立自己的私人軍隊。
六子賽義夫·阿拉伯·卡扎菲(Saif al-Arab al-Gaddafi,1982年-2011年4月30日)常年居住在德國慕尼黑,外界對他了解不多。2011年4月30日,利比亞政府發言人易卜拉欣(Moussa Ibrahim)說,賽義夫在當地時間4月30日北約空襲中死亡,同時死亡的還有他的三個孫子。
七子哈米斯·卡扎菲(Khamis al-Gaddafi,1983年-)是位武官,曾在俄羅斯受過培訓,統率其父最信任的嫡系特種兵部隊哈米斯旅。在利比亞局勢動盪之前,哈米斯一直在讀書。在利比亞爆發內戰以來,卡扎菲“最神秘的兒子”哈米斯一直在指揮作戰,被認為是最具“軍事實力”的一個。2011年8月4日,於茲利坦進行的徹夜空襲中,北約飛機炸死了27歲的哈米斯。2011年8月9日,利比亞政府播放錄像證明哈米斯仍然在世。
人物生涯
九月革命
1969年9月1日早晨6點,是班加西廣播電台早禱的時間。像往常一樣,很多人打開收音機,聽著裡面報禱人吟唱的《古蘭經》。突然,廣播中斷了,接著是一曲軍樂打破了死一樣的沉寂:“偉大的利比亞人民啊,奉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真主之命,向你們宣布:為了履行你們自由的意志,為了實現你們可貴的意願,為了真正回響你們再三發出的要求變革、渴望純淨、力促行動與先發制人、亟待革命和進攻的呼籲,你們的武裝力量已經摧毀了反動、落後、衰敗的政權……”
很多人都被收音機里傳出的聲音驚住了,包括正在蘇爾特沙漠一座帳篷里的老夫妻阿布·邁尼亞爾·卡扎菲和艾莎,他們倆面面相覷,瞠目結舌:雖然在廣播裡講話的人並沒有宣布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但他們還是從斷斷續續卻又非常熟悉的聲音聽出來,在廣播電台里宣布推翻伊德里斯國王的人,正是他們的小兒子穆阿邁爾·卡扎菲。
實際上,直到一星期之後,外界才知道,這場政變的發動者正是只有27歲、默默無聞的信號兵中尉卡扎菲。其實卡扎菲走到政壇中央極具戲劇色彩,那個據說預謀了10年之久的軍事政變,從頭到尾混亂無序、陰差陽錯。政變成功後,在一次電視談話中,卡扎菲和自己的同伴們眉飛色舞地回憶起那天的諸多細節,聽起來就像一場鬧劇。
1969年8月31日深夜,卡扎菲與青年軍官們按照計畫,採取行動。卡扎菲命令他的重要助手奧馬爾·米海什乘傍晚的飛機前往首都的黎波里組織軍營的接管工作。當米海什到達班加西機場時,發現飛機已滿員。幸虧一個機場官員是他的朋友,總算走了後門上了飛機。到了的黎波里機場,他攔了一輛計程車駛向軍營,下車時居然糊裡糊塗地把武器和子 彈丟在了車上。
在班加西,按照計畫,卡扎菲和兩個上尉要在凌晨1點接管貝卡軍營和電台。他們正要出發時,先是來了兩個憲兵,讓他們幫忙修機車,卡扎菲推託明天再去;好不容易把這兩個憲兵打發走,另一個同謀者卻驚慌失措地跑過來,說他們已經暴露。卡扎菲還是決定,“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勇敢地對付這個局面”。他把子 彈和輕機槍塞滿吉普車,一馬當先地率領軍隊去占領班加西電台。當他走到半程回眸一望,卻驚訝地發現,在前往班加西的路上,竟然只有他一個光桿司令。原來,在前一個岔路口,他的隨行車隊朝著貝卡軍營方向開去了。卡扎菲於是獨自一人行駛在去班加西的路上,“沿途沒有燈,什麼都沒有”。
更為可笑的是,負責占領的黎波里國家廣播電台的軍官開車繞城一周,竟然沒有找到電台,只好慌慌張張地原路返回。負責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隊的賈盧德和霍尼,指揮著600名士兵,到行動時才發現只有1050發子 彈可供使用,好在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就是這樣一場倉促上陣、漏洞百出的軍事政變居然獲得了成功。政變發生時,留守國內的王儲兼首相哈桑·里達王子則在王宮中喝得酩酊大醉。他聽到槍聲立即從宮中逃出,藏到游泳池裡,次日被捕。這幾乎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革命軍僅在突襲班加西的王室衛隊時發生了小的衝突,1人被打死,15人受傷。
卡扎菲帶人進入班加西廣播電視大樓後,直接進到值班廣播員室,要求廣播員播送軍樂曲。廣播員驚恐不安,放了歌曲卻不是進行曲。當卡扎菲要他為革命的第一篇聲明錄音時,廣播員的語調顯然驚慌失措。最終不得不由卡扎菲親自讀第一篇聲明——實際上,這是卡扎菲倉促之中準備的,他在一張紙上潦草地寫下幾個要點,其餘是廣播時臨時加上去的。
阿拉伯領導人之夢
早期的卡扎菲是納賽爾的狂熱崇拜者,卡扎菲本人也毫不掩飾這一點。無論是他在“九月革命”提出的目標,還是在“九月革命”的演講中,都很明顯地模仿納賽爾20年前在埃及發動的革命。他反覆熟讀的納賽爾的《革命哲學》里有這樣一段話:“歷史篇章中充滿著英雄人物,他們在關鍵時刻為自己創造了扮演光榮戰士角色的時勢。同時歷史篇章也充滿了英勇和光榮的角色而從來沒有找到英雄人物來扮演他們。基於某種理由,在我看來,阿拉伯世界裡有一個角色正在無目的地四處找尋一位英雄。”對這句話著迷不已的卡扎菲,顯然將自己視為阿拉伯世界正苦苦尋找的那位英雄。比起納賽爾漸進式的革命,卡扎菲採取的是更激烈、更粗暴的方式。
上台伊始,卡扎菲便向納賽爾表示,要用戰爭方式解決掉以色列。納賽爾解釋說,國際形勢不允許這樣做,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都不允許可能出現導致核戰爭的情形。卡扎菲聽後馬上問:“以色列有核彈嗎?”納賽爾回答說,有很大可能。他又問:“我們有核彈嗎?”納賽爾說:“不,我們沒有。”
1970年9月28日,納賽爾突發心臟病去世。納賽爾在世時,是“能對卡扎菲進行約束並引導他通過阿拉伯政治這一充滿危險的布雷區”的唯一領導人。而卡扎菲在納賽爾死後,更將自己視為“阿拉伯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要填補納賽爾的空白,擴大阿拉伯大家庭的聯盟,最終戰勝以色列。
他有一次在國會大會上自大地宣稱:“普魯士人統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統一了義大利,我覺得,我們這個小小的共和國也將扮演這樣的角色,統一整個阿拉伯民族。”1971年4月,在卡扎菲的努力下,他與埃及總統薩達特、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的黎波里宣告“阿拉伯聯邦共和國”成立。可是墨跡未乾,這個大家庭內部就出現嚴重分歧。各持自己算盤的三方,根本沒有“聯邦”的任何物質及思想基礎。納賽爾的繼任者薩達特對卡扎菲的態度並沒有那么友好。他和卡扎菲的關係很快就從冷淡變成了厭惡,最後變成了敵視。薩達特懷疑卡扎菲有嚴重的毛病,和別人不一樣。為了強迫這場“聯姻”,1973年9月卡扎菲竟然組織了2萬利比亞人跋涉1500英里,向開羅進發。這支長達7公里的隊伍看起來非常滑稽,他們揮舞著旗子,喊著口號,強烈要求利比亞與埃及合併。
卡扎菲相信,到了埃及後,那裡也一定有大批要求統一的民眾加入進來。可是事情並不如他所料。薩達特警告利比亞人必須在距開羅以西250英里的馬特魯停止前進,不僅如此,埃及政府用火車車廂封鎖了主要通道,2萬利比亞人只能滯留邊境。雖然有石油資源相誘惑,卡扎菲與埃及聯姻的想法被證明是一廂情願。卡扎菲異想天開式的革命熱情,常常令他的阿拉伯兄弟也吃不消。1972年12月22日,卡扎菲在突尼西亞的一個民眾大會發表講話,號召和利比亞統一。正在家裡收聽卡扎菲講話實況廣播的突尼西亞總統布爾吉巴大吃一驚,趕緊趕到現場,匆忙搶過話筒說卡扎菲關於統一的觀點脫離實際。他還很不給面子地直言道:阿拉伯人從來未曾聯合為一個整體,而且不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聽一位連自己內部團結都搞不好的落後國家領導人的說教。
為了使自己更符合“阿拉伯英雄”的角色,卡扎菲也不惜一切代價。他曾每年給埃及提供1.25億美元,給敘利亞4500萬美元,給巴勒斯坦游擊運動2500萬美元,他還拿出錢來給馬里、查德、烏干達和尼日這些非洲國家,讓他們與以色列斷絕關係。卡扎菲最喜歡的事業,是阿拉伯人與以色列對抗——對於卡扎菲狂熱的態度,西方媒體尖酸地譏諷道:利比亞“離前線很遠,而主戰卻又最激烈”。
阿拉伯民族主義給了卡扎菲一種虛幻的想法:他有權干涉阿拉伯世界的任何地方。所以無論是摩洛哥還是約旦發生內部問題時,卡扎菲都頗惹人嫌地迫不及待地表態。這也使得他在阿拉伯世界漸漸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物。一向不太喜歡卡扎菲的阿拉法特,將他稱為“革命詞句的騎士”。阿拉法特的傳記作者艾倫·哈特說,阿拉法特為數不多的消遣之一,就是講嘲弄卡扎菲的笑話。
對於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角色,以色列一名軍事情報機關的前首腦評價得最為有趣:“在他所有的企圖統一阿拉伯世界的瘋狂嘗試中,還有誰像卡扎菲這樣造成了阿拉伯世界這么嚴重的分裂呢?他在戰略上是一個威脅,但在戰術上或許是一個寶貝,一個為我們在阿拉伯世界中製造分裂的代理人。”對一心想摧毀以色列的卡扎菲來說,這個評論實在是太過諷刺了。
首上聯大
2009年9月23日,首次在聯合國亮相的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表演講。卡扎菲在演講中表示,安全理事會應該改名為恐怖理事會。他要求安理會進行全面改革,取消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票,增加常任理事國數量,尤其是增補非洲國家的代表。卡扎菲還說自從聯合國1945年成立以來,世界上發生了65次戰爭,聯合國根本沒有能力阻止這些戰爭的爆發。
卡扎菲當天的發言就排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之後,但是歐巴馬和希拉蕊等高級政府官員在演講之後立刻離開會議大廳,避免聽到卡扎菲的演講。雖然聯大給每個國家領導人的時間是15分鐘,但是卡扎菲的演講時長一小時36分鐘,由於接近午餐時間,大會 堂中有將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離場。古巴領導人卡斯楚1960年曾在聯大發表演講四個半小時,是聯大一般性辯論歷史上最長的演講。
卡扎菲在抵達紐約之後按照習慣,在紐約以外的一塊出租莊園中臨時搭建的帳篷里過夜。卡扎菲此前曾希望在紐約中央公園搭建帳篷,但是遭到居民強烈抗議而作罷。
強硬表態
隨著法國戰機19日對利比亞境內的政府軍目標開火,多國大規模軍事干預利比亞的行動正式展開。軍事干預行動開始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強硬表態,稱“要武裝人民對抗西方”。
法國戰機19日率先對利比亞境內目標實施打擊,並摧毀了數輛利比亞政府軍的裝甲車。隨後美英等國戰機也陸續投入軍事行動。大規模的軍事干預全面展開。
利比亞國家通訊社20日凌晨援引軍方發言人的話稱,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以及班加西等地都遭到西方國家軍隊的導 彈襲擊和擊,“多處民用設施被毀”。
利比亞國家電視台此前報導,一架法國戰機在的黎波里地區被利比亞防空系統擊落。對此,法國總參謀部發言人予以否認,他說,所有參與空襲的戰機均已返航。
多國軍事干預行動展開後,卡扎菲20日通過利比亞國家電台發表了簡短但措辭極為強硬的講話。他指責有關軍事行動“野蠻”,是“不公正的十字軍式侵略”。
卡扎菲威脅將對地中海沿岸的軍事和民用設施進行打擊,並警告“地中海國家和北非國家的利益處於危險之中”。他說,“地中海已陷入戰爭”,卡扎菲已命令打開各地的軍火庫,“民眾可以拿起武器保衛家園,趕走西方軍隊”。2011年3月1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多國隨後為此展開了緊張的軍事部署。利比亞當局也宣布接受安理會決議並停火。但有未經證實的訊息說,利比亞政府軍19日攻入了反對派大本營所在地班加西。
針對多國軍事行動,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但俄方也呼籲利比亞儘快停火。國際紅十字會則呼籲在利比亞進行軍事行動的各方尊重國際人道法律,該組織說,任何針對平民的攻擊都違反了國際法。
UCLA的非洲學者著文指出參與軍事行動的國家之動機與利益關係嚴重影響其行為,可能做不到“do no harm"原則:“The likelihood that coercive intervention would satisfy this principle is severely constrained when evaluated against the historical record, logistical realities, and the incentive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s in a position to serve as the would-be external interveners.” 作者認為通過強制干涉改變利比亞政治結構會帶來嚴重後果。
被逼下台
2011年5月27日,八國領導人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卡扎菲和利比亞政府已不能繼續履行保護利比亞人民的責任,並失去所有合法權力,他在一個自由和民主的利比亞沒有前途,他必須下台。”利比亞民眾於當地時間2011年2月16日舉行反政府示威,聯合國在2011年3月份通過保護利比亞平民議案,北約部隊開始乾 預利比亞,進行持續空襲。
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一直批評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但報導指出,俄總統梅德韋傑夫也同意卡扎菲已失去領導利比亞的合法權力。法國總統薩科齊表示,聯合聲明的措辭收緊了,得到俄羅斯的完全支持。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俄羅斯方面表示,外長拉夫羅夫前日與利比亞總理通電話,利方希望俄方協助調停,並開始磋商停火條件。
據悉,英美法在G8峰會上也促請俄羅斯進行調停。在峰會後的記者會上,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將調停利比亞局勢,包括派高級非洲特使前往班加西,與反對派接觸。他還強硬警告卡扎菲,稱國際社會已不再視他為利比亞領袖,促請其下台,但表示拒絕讓他流亡俄羅斯。
此外,法國總統薩科齊稱,北約計畫加強軍事行動。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表示,G8領袖普遍認為卡扎菲政權正逐漸崩潰。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表示,卡扎菲已失去在位理由,應該下台,而且G8國對此意見一致。
國際逮捕令
台北時間2011年6月27日7時30分,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ICC)宣布,正式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發出國際逮捕令。這是國際刑事法院歷史上第二次對一個國家的在任國家元首發布逮捕令。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一經發出,終身有效,永不撤銷。2009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發出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的逮捕令,這是第一個針對主權國家在任總統發出的逮捕令。
2011年5月15日,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辦公室表示,經調查,已掌握足夠的證據起訴卡扎菲,包括謀殺罪、迫害罪、反人道主義罪等。國際刑事法院總檢察官奧坎波16日隨即向國際刑事法院法官提出通緝卡扎菲等三名利比亞高官的請求。這三人除卡扎菲(69歲)外,還有曾被認為是卡扎菲接班人的其兒子賽義夫·伊斯拉姆·卡扎菲(39歲),以及利比亞情報部門最高負責人阿卜杜拉·阿爾·塞努希(62歲)。
一個多月時間內,由三名法官組成的小組對檢方提交的證據和材料進行了分析。
2011年6月27日,國際刑事法院宣布向卡扎菲等三人正式發布國際通緝令。國際刑事法院指,卡扎菲從2011年2月中旬開始,對其反對者犯下“反 人類罪”。
卡扎菲不會離開利比亞,因此國際刑事法院將要求利比亞人把卡扎菲押送國際刑事法院。
家人流亡
2011年8月29日阿爾及利亞外交部發布新聞公報,宣布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夫人薩菲亞、女兒艾莎、兩個兒子漢尼拔和穆罕默德,以及他們的孩子,於當地時間29日8時45分(台北時間15時45分)經由兩國邊界進入阿爾及利亞境內。
真實死因
據美國《外交政策》報導,利比亞已經在為殺死卡扎菲而慶祝了,不過相信西方政府更是鬆了一口氣。 僅在幾年前,北約國家還曾歡迎卡扎菲回到國際大家庭的懷抱,代價是放棄化學武器和核武器計畫。2014年1月26日,他們在卡扎菲被處決中所扮演的角色卻可能永遠不會被知曉。利比亞革命武裝勢力並沒發現卡扎菲是被北約的空襲擊斃,也沒有人站出來最先聲稱卡扎菲死於反叛武裝和頑固派政權的支持者之間的“交火”,即便是絲毫的調查都沒有。 其實,卡扎菲只是知道的太多了。一旦被活捉,他肯定會被移交給國際刑事法院,法院六月下旬以反 人類罪對卡扎菲、其子賽義夫和姐夫,以及軍事情報局局長阿卜杜拉·塞努西(下落不明)提出指控。可以想像,他在海牙將會引發怎樣的轟動。在那裡他不免要揭露與法國總統薩科齊和英國首相布萊爾匪淺的關係,他的政府和西方情治單位在反恐、和歐盟在限制從利比亞海岸線進入的移民、和向大型西方石油建築公司授以重大契約方面的種種合作。一個人權 觀察研究人員的秘密檔案顯示,在抵制聖戰的戰爭中,卡扎菲經常宣稱要致力於建立與像華盛頓與巴黎或是倫敦之間的聯繫。如果可能的話,中情局的同行——軍情六處,更是投靠了卡扎菲家族。據英國衛報報導,早在九月,英國海外間諜機構軍情六處的反恐部門部長馬克·艾倫正是在秘密談判中充當了促使卡扎菲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關鍵人物。在2004年未能成為軍情六處處長後,艾倫進入一家監測集團成為高級顧問,實際上就是由卡扎菲巨資投入打造自己全球形象的諮詢公司。另外,艾倫還幫助專研了賽義夫在倫敦經濟學院的博士論文。同時,作為英國石油公司的顧問,艾倫協助該石油巨頭從卡扎菲政權手中獲取了大宗項目的契約。 如果認為艾倫的事只是偶然現象,這種想法就太可笑了。無論英國還是法國政府都曾迅速地拜倒在地來討好“最受尊重的”卡扎菲。從布萊爾到布朗任內,英國積極地向卡扎菲政權銷售包括軍艦在內的軍事裝備,並派特種空勤團幫助培訓卡扎菲部隊的反恐戰術。為不落下風,在內閣成員的一片驚愕中,法國於2007年12月力邀卡扎菲到巴黎進行正式的國事訪問,為法國公司贏得了利比亞數十億美元的契約。 從空襲一開始,,北約的戰機就多次直接針對卡扎菲和他的兒子,甚至將整個家族作為攻擊目標。早在五月,英國國防人員表示,雖然北約沒有直接針對卡扎菲,“如果他碰巧在指揮和控制中心遭到北約襲擊而死亡,也在意料之中。”許多涉外觀察家深信北約實際迫切希望殺死卡扎菲,因為很明顯看出,一段時期內時局在卡扎菲和叛軍之間來迴轉變。他們的懷疑被美國國會議員邁克特納證實。他表示,美國海軍上將塞繆爾·洛克萊爾告訴過他,北約部隊事實上目標直指卡扎菲。
國家管理
政治路線
1942年6月,卡扎菲生於地中海沿岸城市錫爾特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家庭,在大學時代放棄地理課程從戎,在1969年的軍事政變中推翻國王伊德里斯掌權,並在1970年代推動他的“第三世界理論”,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走中間路線。 卡扎菲掌權後的首要任務是組建軍隊,但他也從石油收入中拿出數十億美元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贏得窮人好評。他因被指與恐怖主義和革命運動有關而遭西方排斥。1979年12月,首都的黎波里爆發反美暴 動,1988年利比亞特工炸毀泛美航空客機致270人遇難後,他與西方關係跌至谷底。1993年,為擺脫孤立,卡扎菲轉性盛讚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為“新世界的救星”,隨後宣告放棄研製大規模殺傷武器,並同意賠償泛美空難死者家屬,2004年9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正式終止對利比亞的貿易禁運。2006年,美國和利比亞復交。 可是卡扎菲一邊與國際社會修好,一邊又想讓利比亞國民和中東、非洲的盟友們覺得他沒有“服軟”。2004年,卡扎菲在他的帳篷中會見了前來做破冰之旅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兩人席地而坐,卡扎菲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光著的腳伸到布萊爾面前,然後放了一個響屁,令布萊爾非常尷尬。有人評價說,卡扎菲像一個陳年古董,外面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他還在採用這些拙劣的表演繼續自欺欺人。軍事實力
卡扎菲可用的軍隊名義上只有1萬多人,利比亞軍隊擁有10萬兵力、2000多輛坦克、374架飛機和擁有兩艘巡邏潛艇的海軍。但卡扎菲實際可調遣的部隊數量又是另外一回事。據信,在本次騷亂之前,雖然西方大國再次開始向利比亞出售武器,但其軍隊的實力依然因制裁被嚴重削弱。據信,大部分設備保養很差,甚至不能使用,因此其真正的數量難以估計。
分析家說,卡扎菲試圖削弱正規軍的力量,以避免指揮官崛起,對其家族構成威脅。相反,他特別依賴三支忠誠的“政權保護”部隊,這些部隊主要由本部落的人組成。
按大部分人估計,卡扎菲可用的忠心耿耿的利比亞軍隊在1萬到1.2萬人之間。據信,最可信賴的部隊是卡扎菲兒子指揮的第32旅。
利比亞兩艘尚存的F級柴油動力潛艇是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提供的,但外界專家一直對其可靠性表示懷疑。據IHS簡氏信息集團報導,2003年,其中一艘停在了乾船塢中,另一艘雖還在海上航行,但也不可能充分投入使用。他認為有可能兩艘都已被棄用。分析家估計,利比亞的快速噴氣機有許多事實上都不再適宜飛行。
政治制度
革命領導人是最高領袖利比亞1969年12月曾頒布臨時憲法。1973年,卡扎菲發動“文化革命”,宣布停止執行一切現行法律。1977年3月發表的《人民權力宣言》規定:《古蘭經》為利的社會法典;人民直接行使權力是民眾國政治制度的基礎;保衛國家是每個公民的職責。宣稱利比亞信奉自由、社會主義和阿拉伯統一等原則。革命領導人是全國的最高政治領袖和精神領袖。這個宣言還宣布利比亞進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權的民眾時代”,取消各級政府,代之以各級人民大會和人民委員會,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組織。利比亞實行單一元首制,稱“全國政府主席”,由革命領導人提名或兼任。實際上全國政府主席僅僅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利比亞國家的實權掌握在最高革命領導人和軍隊手中。
全國最高軍官為“三軍上校”,三軍上校主持總防禦委員會。
社會生活
全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 據當地人介紹,近兩三年來,的黎波里大搞市政建設,城市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到訪者可以看到現代化的公路四通八達,瀕臨地中海的海濱大道上車流不息,卻不顯擁堵。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自1969年上台以來,與西方國家交惡數十載。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不得不承認,卡扎菲成功領導了這個擁有600萬人口的國家在非洲率先擺脫貧困。
憑藉石油、天然氣資源帶來的豐厚收入,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利比亞,全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國家對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補貼。很多居民都住上了新蓋的樓房和磚房,大多數家庭都有小汽車。
改善住房條件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住房問題在利比亞日顯突出。利比亞當前正在積極改善百姓的住房條件,在首都的黎波里和全國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正在建設數萬套安居住宅。這些住宅作為保障性住房由政府出資建設,成立家庭的利比亞人均可以向政府申請住房,並以十分低廉甚至是象徵性的價格獲得。
通信方面,在利比亞使用固定電話進行國內通話是免費的,手機話費價格也非常低廉,至2010年7月利比亞手機覆蓋率為103%。也就是說,利比亞目前使用的手機號數量已經超過了其人口總數。
對華關係
1970年8月,卡扎菲派他的副手總理賈盧德突訪中國,這一訪問當時沒有公開。賈盧德代表卡扎菲提出要不惜一切代價購買原子 彈,目的是為了幫助苦難中的巴勒斯坦人,為了幫助整個阿拉伯世界挽回頹勢,幹掉以色列。只要中國賣原子 彈,利方馬上和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1970年8月4日,周恩來在接見賈盧德時轉達了毛主席的指示:在製造原子武器的數量上,我們即使把全部預算都用上,也趕不過超級大國,我們不幹這個傻事,我們不怕原子 彈,也不拿原子 彈嚇人,更不會拿原子 彈做買賣搞核交易。毛主席說中國不能為了和利比亞建交就賣原子 彈。毛主席因此還很生氣。1976年毛主席去世快兩年後的1978年8月初,中國和利比亞才開始建交。
利比亞與中國建交後,沒有立刻驅逐台灣派外交人員。後曾允許陳水 扁降落加油,但在2011年的利比亞事件中,台灣完全傾向北約和美國。
沙漠取水
在執掌利比亞政權的40年間,卡扎菲成功完成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基礎設施項目:在撒哈拉沙漠廣袤的沙子下面鋪設巨大的管道,將古老的淡水湖的水引進利比亞,使利比亞變成名副其實的“伊甸園”成為可能。抽取淡水源
這一切不禁讓人想起科幻小說《沙丘》中的情節,小說作者弗蘭克虛構出一個沙漠星球,其地下鋪設了廣闊的管道網路用來收集和儲存淡水。不用問,這個想法太奇妙了。卡扎菲稱讚自己這個宏偉的大人工河項目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並強調它是真真切切存在著的。這一次他說的話真可能是名副其實。
前寒武紀末期,距今大約600萬年,當時地球被溫暖的淺海覆蓋,僅存的旱地是圍繞在南極附近形成的一個超級大陸羅迪尼亞。隨著海水的退卻,陸地不斷露出,最終形成如今的撒哈拉。在古老的前寒武紀土層頂部沉積了海量的沙子、泥還有粘土漿,經過數百萬年的演變,這些沉積物逐漸壓縮成名為努比亞砂岩(因發現地而得名)的地質層。
這種多孔滲水的努比亞砂岩在非洲東北部延伸開來,厚度從500米到3000米不等,就像海綿一樣,這一過程開始於5萬年前。那時的撒哈拉還是一片茂盛的草地,時常經受著來自遠古風暴系統的雨水猛烈的灌溉。很多雨水落下滲進了努比亞砂岩中,形成一個巨大的含水層,面積達到驚人的200萬平方公里,厚度從140米到230米不等。這一地下淡水海就隱藏在如今的埃及、利比亞、查德及蘇丹的沙漠下面,是當今世界上同類水源中面積最大的。它蘊含了大約15萬到37.5萬立方公里的“化石”水源,更重要的是,這些水源適合人類使用(不是所有水源都能被成功利用)。
比較一下,上述的這一淡水海是北美五大湖淡水總含量(約22560立方公里)的6到16倍,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貝加爾湖,總量也只有23615立方公里。事實上,努比亞砂岩含水層的淡水量比地球表面所有淡水湖、河的總量還要多,後者約為12.5萬立方公里。只有極地冰蓋和冰川超過了利比亞的努比亞砂岩含水層的含量,大概多出3.5萬立方公里。
這一驚人的自然寶庫於1953年首次被地理學家發現,不過當時的目標是為了尋找石油。隨著進一步的科研考察,工程師們開始考慮如何開發這一自然寶庫來讓非洲北部的民眾受益。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埃及水文學家和土木工程師們首先開始行動,他們實施了“新河谷”工程,即從努比亞砂岩含水層埃及一側取水,灌溉哈里傑綠洲和達克拉綠洲周邊的農場。不過該項目規模過小,並因為距離太遠而導致埃及城市人口無法從中受益。不僅如此,得到埃及強人納塞爾上校支持的這一計畫,卻反映出他的蘇聯顧問們的固執想法,其中就有他們對建設大水壩的熱衷,最著名的當屬從1960到1970年建造的亞斯文大壩。
埃及鄰居利比亞對大人工河的研究開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1969年9月,年紀輕輕但雄心勃勃的卡扎菲上校發動了針對伊德里斯國王的軍事政變,此後相關研究進度明顯加快。和納塞爾對大工程的喜好相似,卡扎菲同樣非常享受利比亞不斷增長的石油出口帶來的莫大好處,該國石油出口量從1965年的每天120萬桶,增長到1970年的每天330萬桶,等到1973年卡扎菲把石油工業國有化後,石油出口量更是進一步上漲。同時,利比亞國內人口也從1960年的135萬,增加到1980年的超過300萬,到2011年更達到了650萬。由於他的魯莽外交政策招致外國對利比亞的國際貿易實行禁運,卡扎菲決心保證本國的食品、飲用水自給自足,以確保他的領導人地位,在這當中“大人工河”項目在卡扎菲的長期規劃中占據著中心地位。
大人工河
1983年,利比亞總人民大會通過了關於大人工河項目的最終方案,按照此方案,50年時間裡要建造長2485英里的混凝土管道,組成一個巨大的水道系統,從1300口水井中將淡水引到北方400英里以外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在隨後50年裡,工程分為5個階段,總造價接近250億美元——所有費用都由利比亞政府承擔,不需要國外援助。
1984年“大人工河”項目正式啟動,至今已經完成前3個階段的施工。1989到1991年,大約1500英里長的管道將淡水引向了3個巨大的水庫,1996年將淡水引到了的黎波里,2007年則到達蓋爾揚的東北部城鎮。該工程每天可運輸大約650萬立方米的水用於農業及人類消耗,折合起來,每人每年可消耗2.37立方公里的淡水。如果這種消耗速度維持不變,利比亞的含水層理論上可以供應這種“化石”水長達1000年。
被俘死亡
死亡信息
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2011年10月20日稱在蘇爾特已經俘獲了卡扎菲。據利比亞過渡委武裝一名官員稱,被俘的卡扎菲雙腿受傷。圖為“過渡委”官員公布的卡扎菲被俘照片。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在蘇爾特前線的指揮官穆罕默德-布拉斯-阿里20日說,前領導人卡扎菲當日中午在蘇爾特受重傷身亡。在利比亞三次戰地採訪國的記者邱永崢認為:“依我在利比亞三度戰地採訪來看,他只有死路一條,因為過委會所有的人都要他死在現場,而不是審判,因為過委會高官是前政府高官,身上不乾淨;二是他口才太好,容易把審判台當戰場。卡扎菲死了,全部就結束了,因為卡扎菲把自己當成了一切。蘇爾特久攻不下,外界認定卡扎菲就在其中,我問過所有的人,他們也這樣認為。如果你認為薩達姆死的也是替身,那么就相信2011年死的是卡扎菲的替身嘍。中國參加戰後建設有兩大基礎:1、過委會高層反覆跟我說,中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新利比亞就算有情緒也沒辦法;2、中國承認過委會時間與時機也說得過去;3、民間的反中國情緒如果假以時日,以及措施合適,也沒有問題,畢竟中利民間基礎還可以。卡扎菲也向阿拉伯兄弟國家,中國,以及幾乎所有的國家挑戰,只向著倚靠他的鄰國弱國,因為他夢想是建立一個他領導的非洲聯邦國家。利比亞不太可能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原因是:1、利比亞民眾願意過好生活,並且有過好生活的條件與基礎。2、利比亞部族色彩淡,是卡扎菲去部族化的結果;3、利比亞普遍的教育程度高,對國家統一的認同度高。”
各方反應
歐盟:卡扎菲之死代表專制統治時代結束聯合國:潘基文呼籲利國內各派武裝放下武器尋求和平
委內瑞拉:查維茲稱卡扎菲是偉大烈士
美國:歐巴馬稱卡扎菲之死顯示多邊行動的能量
希拉蕊稱卡扎菲之死開啟利比亞新時代
中國:盼利比亞儘快實現社會穩定
加拿大:加拿大總理就卡扎菲之死發表聲明稱為軍隊自豪
英國:英媒稱讚卡扎菲之死英國作用 僅42%民眾感驕傲
伊朗:伊朗呼籲北約儘快結束對利比亞軍事干預行動
日本:卡扎菲之死是建設新國家重要轉折點
秘密下葬
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利比亞執政當局24日承諾對卡扎菲的死因展開調查。一名驗屍的醫生23日說,卡扎菲死於槍傷,對於卡扎菲死於交火還是處決已有答案,需要獲得上級批准才能公布。據最新訊息,利比亞“過渡委”一名高官稱卡扎菲遺體將於今(2011.10.25)日秘密下葬。據央視報導,利比亞執政當局一名官員稱,卡扎菲及兒子穆塔西姆的遺體將於今(2011.10.25)日下葬,但具體地點不明(據參加過卡扎菲葬禮的過渡委官員稱,卡扎菲被埋葬在沙漠裡),下葬處不會有墓碑等標識,會有宗教人士出席。
屍檢報告
卡扎菲被俘虜後的一刻,相信仍然活著,頭部流血衣服沾滿血漬,但緊接著就倒地不起,後發現已經死亡。外界對卡扎菲的死亡真相一直爭論不已,因為當時士兵大叫要讓卡扎菲生還,但最終還是一命嗚呼。負責屍檢的醫生向外界透露,卡扎菲是中槍而死,其致命傷在腹部。到底是誰射了這致命一槍,至今還是不能定論。驗屍官還說,屍檢報告尚未完成,並且要得到上級批示才能向外界公布。人物評價
美國歷史學家羅納德·布魯斯·聖約翰在《利比亞史》中指出: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使卡扎菲認識到只有充分發揮民眾的力量才能實現利比亞的復興,但執政之初他的嘗試在國內所遭遇的重重阻力使他意識到只有擴大其個人權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使利比亞的政治體制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個人集權的道路。但他同時也強調了卡扎菲在利比亞發展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卡扎菲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世人對他的評價是毀譽參半。在一些人的眼裡,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領袖”、“中東強人”;而在另一些人的眼裡,他是“狂人”、 “瘋子”、“恐怖主義支持者”、“暴君”。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將會給卡扎菲以公正的評價。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事實:卡扎菲領導這個大約有六百萬人口的國家擺脫了貧困,1981年,利比亞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1萬美元,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經濟制裁多年後,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國民享受義務教育和完善的醫療體系。他的《綠皮書》思想和世界第三理論對阿拉伯社會主義運動影響深遠。他堅決反對殖民主義,支持南非的反種族隔離運動。他致力於推進非洲一體化的進程並最終促成了非洲聯盟的成立。卡扎菲的治國才能和他獨特的處世方式使他成為這個時代具有鮮明個性的領導人之一。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這樣評價道:“卡扎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革命偶像之一。”
著作
卡扎菲是利比亞作協的名譽主席,2001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在中國出版了《卡扎菲小說選》,李榮建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