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穆赫蘭大道》(MulhollandDrive)是一部由大衛·林奇導演的電影,發行於2001年。最初的意圖是為美國廣播公司做一部連續劇的兩小時樣片,希望能再創林奇《雙峰鎮》的輝煌。然而,當林奇最終遞交完成的樣片時,公司要求對片長和內容作無數的剪裁。等林奇不情願地完成了剪裁,公司卻又決定放棄這項計畫。林奇保留了對已經拍攝的膠片的支配權,並在CanalPlus(一家法國發行商)的幫助下完成了《穆赫蘭大道》的製作。影片在2001年坎城電影節首映,大獲好評。他與拍攝《缺席者》的JoelCoen分享了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穆赫蘭大道》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包括英國)廣受好評,被紐約影評人協會評為年度最佳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以前對林奇作品持保留意見的評論家RogerEbert的熱情讚揚。林奇還第二次被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但是影片商業成就平平,美國票房僅有7百萬美金,全球票房1千3百萬美金。然而,隨著大量在網上流傳的關於其真實涵義的詮釋,《穆赫蘭大道》近年來已晉身殿堂級影片。林奇從未對其涵義作任何解釋。雖然英美發行的DVD插頁中包含10條導演提供的線索,但這隻引發了更多關於影片神秘寓義的猜測。
內容梗概
影片開頭是縱橫錯亂的吉特巴舞場景,接著畫面層疊出一位年輕女子,她的臉上帶著甜美的笑容。接著是某人的第一視覺,模糊不清晰,伴隨有沉重的呼吸聲,在眼前只見一套紅色的枕頭。鏡頭淡出。
加州洛杉磯的深夜,一個雍容華貴的黑髮女人(LauraElenaHarring飾)乘搭著一輛高級大型轎車。車在穆赫蘭大道上拐彎前進。突然車停下來,前面的司機用手槍威脅這位女士,但正在這時迎面駛來兩輛快車,其中一輛正好撞上了轎車。這位女士失魂落魄的走出車外,急不擇路,她跌跌撞撞下山進入洛杉磯,睡在了一間無人公寓裡。
接著鏡頭一轉,到了一家小餐館,一個緊張的年輕男人對坐在對面的,沉著中年的男人訴說著自己的夢,說道自己夢到過這個餐館,還有餐館外面一個怪物。中年男人付賬後,兩人一起到外面,走到一堵牆附近,突然年輕男人看到牆後面移出一個蓬頭垢面,外形恐怖的形象,年輕男子當場嚇暈。那形象隨之移回。
接著是一條電話鏈,一個奇怪的男人拿起電話說:“女孩還沒找到。”,後面的人又撥到另一個人那,再傳了一次,但當電話打到一個旅館房間的時候,沒人應答。
第二天,一個剛到洛杉磯來尋明星夢的年輕女子(妮奧米·瓦茲飾)和一對老夫婦走出了機場。那對老夫婦過分熱情地祝好運。這位年輕女子乘搭計程車,要去姨媽在洛杉磯的公寓。
在一個會議室,一個電影導演亞當,被迫選一個叫卡米拉的金髮女子當他新電影的女主角,他拒絕。但對方兩個義大利人中的一個說:“那不再是你的電影。”他下樓用高爾夫球桿敲碎了義大利人的擋風玻璃,接著開車回家,但是發現他的妻子和泳池清潔工光著身在床上,他倒油漆到妻子的珠寶里一報復,但被清潔工揍了一頓,還被扔到屋外。
一個笨拙的殺手殺死了一個長發男人,偷了一本“黑書”。但布置現場的時候失手,一槍打到隔壁的一位胖秘書上,他只好殺人滅口,但不巧又被一個清潔工看到,他只好再開殺戒。可清潔工的吸塵器卻打開了,殺手打壞吸塵器,電路燃燒引起了警報聲。遂從窗台逃走。
貝蒂來到公寓,一個自稱科科的房東女士,把她帶到貝蒂姨媽的房間。在浴室里,貝蒂發現了黑髮女士。她在看到一幅電影海報後自稱為麗塔。但後來她承認自己失憶了,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貝蒂拿她的手袋過來,讓後者打開,以求得什麼線索。袋子裡有幾疊捆綁的美元,和一把形狀怪異的藍色鑰匙。她們決定一起弄清黑髮女人的身份和那晚發生的事,並把手袋放在衣櫥的儲物紙筒里。
亞當在小旅店裡落腳,房門被敲開,老闆說他的信用卡沒錢了,兩個男人來過,通知他,亞當破產了。亞當打電話給秘書,秘書告訴他,一個牛仔要見他。他應邀開車到指定地點,一個牛仔出現,說了一些奇怪的話,但他強迫亞當選那個金髮的卡米拉作主角,還說:“你如果按你聽到的去做,你還會見到我一次。做的好,你會再見到我兩次。如果你沒有按你聽到的去做,那再見。”貝蒂為了試鏡,在家裡和麗塔對台詞。她的表演生硬。但到了現場,她是如此的入戲,觀眾都被她征服了。接著貝蒂被兩位女士帶到電影棚去見導演亞當。在那,亞當在選角,當金髮卡米拉上場演唱的時候,亞當說:“就是她了。”貝蒂來了,她和亞當四眼相交,但是貝蒂很失魂地說,自己約了朋友,要離開了,就急急忙忙地回去了。
兩位女士根據線索去到一位叫黛安娜的公寓,她們發現黛安娜跟鄰居的一位女士換了房間。她倆接著就去了那公寓,公寓裡沒人。貝蒂想辦法進去了,開了前門,麗塔也跟著進去。她們在床上竟然發現了一具女性腐屍!麗塔嚇得要大叫,貝蒂制止了麗塔的繼續失控。
回到家,麗塔要剪掉頭髮掩飾,但貝蒂為她戴上假髮。當晚,貝蒂讓麗塔到自己的床上睡,麗塔吻了貝蒂。這個晚上兩位女士在對方的懷抱中找到了慰藉。
“你以前試過嗎?”貝蒂輕問麗塔。“不知道,你呢?”麗塔答道。“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愛你。”貝蒂說。
當晚,麗塔做夢,口中念念有詞地說“寂靜,寂靜”。她要貝蒂跟她到一個地方,當時是凌晨兩點。
兩位女士坐車到了一處叫“寂靜”的劇院。裡面的表演怪誕,司儀雙手上展,伴隨著燈光打雷聲,嚇得貝蒂渾身顫抖。一位女中音出場唱了一首歌,兩位觀眾聽得悄然落淚。正在這時,貝蒂發現自己的手袋裡出現了一個藍色盒子。
回到家,兩人準備打開盒子。但麗塔從衣櫥拿出儲物桶一轉身,發現貝蒂不見了。麗塔獨自用藍色的鑰匙打開了盒子,鏡頭被吸進了盒子那黑洞洞的深處。接著,盒子落在地上。這時貝蒂的姨媽走進房間,房間裡面整整齊齊,沒有人
朦朧見那張有床上的一具腐屍變成一個活人貝蒂,可她這時的名字卻是黛安娜(同樣由妮奧米·瓦茲飾),被一陣敲門聲吵醒了。只見這位金髮的黛安娜臉色蒼白,沒有生氣,頭髮凌亂。她起來開門,門外是換房的女鄰居,她拿走換房時拉下的一些東西,只見桌子上擺著一根藍色的鑰匙。鄰居走的時候說到,兩個探員又來找黛安娜過一次。
黛安娜穿著睡衣去煮咖啡,突然扭頭看到一位黑髮女士,正是剛才的麗塔!黛安娜面帶激動說:“是你,卡米拉,你終於來了。”但只是幻想,她煮好咖啡後向沙發走去,只見沙發上躺著那位黑髮女士卡米拉,半身裸露。穿著牛仔熱褲的黛安娜開心上前,兩人親密著,可卡米拉突然強硬起來說:“我們不能再乾那事了。”黛安娜吃了一驚,很快她就面一板說:“別說這個。”卡米拉推起了她。黛安娜面帶慍怒問道:“是不是因為他?”
在片場,導演亞當在教授一位男演員如何和黑髮卡米拉接吻,他親自到車上示範。卡米拉要黛安娜留在場,讓後者看著自己和導演親吻。黛安娜眼睛圓睜地看著。
接著是黛安娜一邊哭一邊手淫。突然電話響起,是卡米拉。卡米拉說車在外面等著,讓黛安娜來赴約。黛安娜答應了。約會地點在:穆赫蘭大道。
又回到了片頭那熟悉的穆赫蘭大道上的情景。黛安娜正坐在開始時麗塔坐的那輛車上。車突然停了,司機說:“給你一個驚喜。”只見黑髮卡米拉從路邊走下來,對黛安娜說:“走近路,來吧。”接著就把黛安娜帶到上面亞當的豪宅那裡。亞當正在開party。顯然黛安娜遲到了。亞當的母親科科(就是剛才的房東)迎接了她。在席間,科科問了黛安娜的來歷。黛安娜說到,自己是加拿大吉特巴舞比賽冠軍。後來自己在洛杉磯的姨媽過身,留下了遺產。黛安娜來到這準備發展。她在一部叫《TheSylviaNorthStory》電影試鏡時落敗給黑髮卡米拉。也正是那次她認識了卡米拉。在卡米拉的幫助下,黛安娜有機會演了一些小角色。
這時卡米拉身旁走來了一位金髮女郎,這是剛才的金髮卡米拉!金髮卡米拉對黑髮卡米拉耳語了兩句,竟在黛安娜面前熱烈的親嘴。看得黛安娜眼淚直流。
鏡頭再一次被打斷,在電影開始不久的那個餐廳里。黛安娜面如死灰,對面坐著那個笨拙的殺手。黛安娜向對方拿出了卡米拉的照片,說:“就是她了。”殺手要看錢。黛安娜給他看了包里一疊美元。殺手向她晃了晃一根藍色的鑰匙,說,事成之後,她會在桌子上找到這根鑰匙的。
又來到那個怪物那,其實他是個無家可歸的乞丐,他手裡玩弄著一個藍色的盒子。
這時只見機場裡伴著貝蒂一起出來的那對老夫婦變得很小,從藍盒子裡爬出來了。他們面目猙獰的狂笑著,追趕著黛安娜。黛安娜被逼得一直尖叫,她退到睡房,慌亂之中在抽屜里拿出手槍,自殺了。
又回到寂靜劇院,包廂里一位化了濃妝的女士淡淡地說:“寂靜。”
劇情解析
看完《穆赫蘭道》,倒吸一口涼氣!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做過類似的噩夢,而是沒有想到有人能把夢魘如此真實地展現在大銀幕上,經歷他人的噩夢也許比自己經歷噩夢更加可怕。我驚嘆於大衛林奇能構思出這樣一個噩夢來,如果他不是對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深有研究,那么他的智商至少在160以上,又或者這根本就是大衛林奇自己的噩夢?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我嘗試著用弗洛伊德的釋夢方法去分析這個看似荒誕的噩夢時,我發現能從這個噩夢中解出一些相當合理的因素來,一些離奇的夢境其實都是可解的!所以我幾乎懷疑這個噩夢的虛構性!
下面,我斗膽嘗試用弗氏的釋夢方式去解析“穆赫蘭道”這個噩夢。 首先,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幾個於此有關的心理學概念及弗洛伊的有關夢的理論: 1. 弗氏認為:夢是願望的滿足。夢的解析公式是:夢=被壓抑的欲望+偽裝起來的滿足。也就是說,一定的夢境總是用以表達做夢者一定的願望的,不過這個願望的滿足可能是經過偽飾的,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2. 仿同作用: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因某原因把自己代入另一個人的心理現象。這在“穆赫蘭道”這個夢中出現多次。 下面,我先打亂影片的敘事順序,來交代一下這個夢的背景,也就是這部影片中的現實部分。(我所描述的現實也許會與你所理解的相差甚遠,不過請你耐心的聽我說完,很多細節我會在後面逐步解釋。)
現實
Diane在其姨父和曾是演員的姨母的撫養下在加拿大的安大略長大,大概是在其姨母的影響下,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演員,並在好萊塢出人頭地。她在一次jitterbug舞蹈比賽中奪魁,嶄露頭角,並從此進入演藝圈。她的姨父姨母去世後,她隻身來到好萊塢,像很多其他來好萊塢尋夢的女孩子一樣,她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參加試鏡,等待著有朝一日被哪位導演選中,一舉成名。
不久,一部叫《Silvia North Story》的電影徵選女主角,Diane去參加了試鏡,她落選了,但是一位叫camilla的女子憑藉她在試鏡時近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評審,得到了那個角色,並一舉成名。Diane和Camilla相識並成了好朋友。Diane在Camilla的幫助下在Camilla的一些影片中出演小角色。在這段時間裡,Camilla已成為電影公司的寵兒,而Diane與 Camilla成了同性戀夥伴。Camilla為了掩人耳目,常常戴著金色假髮來Diane家與Diane幽會。雖然Camilla似乎對她們的關係不以為意,但是Diane卻將Camilla視為自己的愛人。後來有一部大製作電影徵選女主角。在片場,導演Adam與Camilla一見鍾情,Camilla順理成章的成為女主角,也成了Adam的女友。Diane也還是在片中扮演一個小角色。但是深愛著Camilla的Diane無法接受Camilla與Adam的親密關係。因看見Camilla與Adam在片場打情罵俏,Diane在家裡與Camilla大吵了一架。
失魂落魄的Diane在家裡邊哭邊自慰。電話鈴響了,是Camilla打來的。Camilla派車接Diane到穆赫蘭道。車突然在穆赫蘭道上停了,Diane有點兒害怕,他問司機:“你在幹嗎?我們不該在這停呀?”司機回頭說:“給你一個驚喜。”Camilla出現在車旁,她帶Diane穿過一條山路來到一座豪宅。原來這是Adam的家,正在開party,很多電影公司和劇組的人都在。Diane與Adam的母親Coco寒暄了幾句後,進入party。在party上,Diane繼續忍受著Camilla與Adam的打情罵俏。這時,一個女演員走過來與Camilla說了幾句悄悄話,並當著Diane的面接吻。Diane感到絕望,她想,自己連Camilla的同性戀女友的地位也許也已經被人取代了。直到Adam說道“我和Camilla就要(結婚)了”的時候,Diane終於無法忍受了。
由忌生恨,Diane走上了絕路。她在一家咖啡廳請了一個殺手,讓他殺掉Camilla。殺手給她一把藍色的鑰匙,讓她到時候從咖啡廳後面的一個乞丐處拿能證明Camilla已死的東西。Diane來到乞丐處,乞丐扔給她一個藍色的盒子,似乎能用那把藍色的鑰匙打開,裡邊是Camilla的殘骸?!Diane開始崩潰了,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姨父姨母從盒子邊上跑出來(幻覺)。她嚇得跑回到家裡,氣喘吁吁的上床,作了一個噩夢(這個噩夢就是影片前34所詳盡描述的噩夢)。醒來後,Diane凝視著茶几上那把藍色鑰匙。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她徹底崩潰了,她又看見姨父姨母凶神惡煞般的追趕自己。她逃到床邊,掏出手槍,飲彈自盡。
以上便是故事的現實部分,也是造夢者Diane做這個夢的背景。而這個夢是相當複雜的,很多夢中人物的名字、身份以及所經歷的事與現實是不同的,甚至是重疊和互換的。因此我在解釋這個夢之前,先把夢中和現實中人物關聯及主要背景交代一下。你也可以在看完我對夢境的解釋後,回過頭來看一看這張人物關聯表。
人物關聯表——
人物:
Diane
現實中:如前所述的本片女主角 夢境中:Betty(Diane的化身,是理想中的完美的Diane,但有時又是Camilla的化身)
Camilla
現實中:如前所述的Camilla 夢境中:Rita Diane的姨父母 現實中:Diane的姨父母(已去世) 夢境中:Betty在飛機上遇到的陌生人。而夢中Betty的姨母(留給她房子的那個人)是Diane理想化的姨母。
Adam 現實中:導演 夢境中:導演 Coco 現實中:Adam的母親 夢境中:Betty的房東
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 現實中: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 夢境中: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他們的形象應該是虛構的。)
Party上與Camilla接吻的金髮女子 現實中:可能是劇組中的女演員之一 夢境中:夢中的名字叫Camilla!是那個電影公司強迫Adam選的女演員 吐咖啡的男子 現實中:在party上露過一面,可能是劇組成員之一
夢境中:電影公司幕後勢力成員,曾威脅Adam選他們推薦的那個Camilla為女主角 白鬍子老頭 現實中:寂靜劇場的表演者之一
夢境中:Adam落難時所住旅館的老闆 牛仔 現實中:曾在party上出現,可能是個演員(還有其他身份?)
夢境中:電影公司幕後勢力的boss,曾威脅Adam,微笑著把Diane喚醒 咖啡廳女侍者(她在現實和夢境中僅僅是名字不同,但身份相同。) 現實中:名字:Betty(這是夢中Diane名字的來源)
夢境中:名字:Diane(夢裡侍者的名字成了Rita追查自己身份的線索) “路人甲” 現實中:Diane在咖啡廳與殺手交易時與他有過一面之緣 夢境中:他因夢見那個乞丐而在咖啡廳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乞丐 現實中:代替殺手將藍色盒子交給Diane的人 夢境中:牆後的魔鬼(將"路人甲"嚇死)
夢魘
在那家咖啡廳,兩個男子在談話,其中一個是Diane與殺手交易時在咖啡廳見過的男子(暫且稱他為路人甲),另一個人好像是個心理醫生。路人甲說他在咖啡廳後面的牆後看到魔鬼。他們走出店外,牆後果然出現了一個魔鬼--那個乞丐。 分析:現實中的乞丐是代替殺手將藍色盒子交給Diane的人,是Diane的罪行的見證者。Diane的內心深處是非常懼怕見到乞丐這個人的,然而正是由於乞丐是Diane的罪行的見證者,Diane不願自己提起的乞丐此人。所以在夢中,Diane把自己仿同成了一個不知道自己罪行的路人甲,把自己裝在路人甲的外殼裡,來間接的宣洩自己對那個乞丐的恐懼。
夢境第4段: 導演Adam為他的一部大製作影片找女主角,然而製片公司的幕後勢力派人送來一個金髮女子Camilla的照片,強迫Adam選她為女主角。Adam憤然離去,回家後又發現老婆和清潔工在鬼混,Adam一氣之下毀了妻子的珠寶,但被妻子的情人痛打一頓後趕出家門。 分析: (1)Adam是造成Camilla離開Diane的關鍵人物,Diane的意識中除了對Camilla離她而去的恨之外,當然還有對Adam的奪愛之恨。因此,他在夢中狠心的報復了Adam,他被公司脅迫,老婆與人鬼混,又被掃地出門。Adam在現實中確有離婚,他在party上提到:他得到泳池,前妻得到泳池清潔工。但以Adam的性格他應該不會對別人提起自己被老婆和清潔工修理的不光彩經歷,因此這段夢境以及Adam老婆和她情夫的形象應該是由Diane虛構的。 (2)這裡非常關鍵的“選角風波”的意義和Camilla為什麼被換成了一個金髮女子,待這整段夢境完整出現後再分析。
夢境第5段: 殺手出場:他殺了一個長發男子,無意中發現了女秘書便想殺人滅口,好不容易殺了女秘書,又被清潔工發現,殺了清潔工,又因為吸塵器吵對著吸塵器開槍,結果弄得警鈴大作。
分析: Diane知道Camilla已經被殺手殺死了,這會被人知道么?這個強烈的疑慮和恐懼在夢中表現為殺手殺人後欲蓋彌彰又屢屢失手,越想掩蓋殺人事實就越弄巧成拙。
夢境第6段: Betty來到了姨母留給她的公寓,房東Coco來歡迎她,公寓豪華舒適,Betty非常滿意。 分析: (1)Diane的姨母以前是好萊塢演員,後來去了加拿大,然後去世了,這是Diane在Adam的舞會上說的。而在夢中,她虛構了一個理想化的姨母--在好萊塢有人際關係(因為在後面的夢裡,Betty參加試鏡時的負責人是姨母的朋友),還留了相當不錯的住處給她。而在現實中,Diane其實是非常孤獨無助的,她隻身來到好萊塢,也只住得起簡陋的房子。而這個姨母的形象應該也是現實中Diane的姨母以前的樣子。
(2)房東Coco的形象來自現實中Adam的母親。在舞會上,Diane曾與Coco有過簡單的對話,Coco對Diane的際遇頗有一點同情,反而當Adam說“我和Camilla就要(結婚)”時,Coco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神情。Coco對自己的這一點“知遇之恩”,使得Coco在夢裡成了對自己頗為熱情的房東太太。
夢境第7段: Betty發現了躲在浴室里Camilla,她以為Camilla是姨媽的朋友。Camilla其實在車禍中失憶了,完全忘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她只有以Rita來代稱自己。Betty明白Rita的遭遇後,決定幫Rita找出真相,她們在Rita的手提包里找到大量現金和一把藍色鑰匙。
分析: (1)Camilla在現實與夢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現實中的Camilla給人的感覺是個冷艷、高高在上的冰美人。而在夢中她成了無助、憂鬱的Rita,這其實是現實中Diane的氣質。Camilla與Diane的強弱關係在夢中對調了。Diane希望自己(Betty)成為強者,而弱小的Rita必須依靠著自己才能活下去。讓Camilla永遠留在自己身邊——這是Diane最強烈的願望之一。而Camilla只有成為弱者這才有可能。因此在夢境中,Camilla失憶,成了依附於Betty的弱者。 (2)錢的意向來自於Diane付給殺手的錢。現實中Diane只用了一疊紙幣雇殺手,而在夢中rita袋中的錢遠遠多於這些。因為Diane一個很隱蔽的願望希望即使Camilla已死,也不要死於自己雇用的廉價殺手,而應死得更“值錢”一點! (3)這把藍色的鑰匙就是現實中用來打開裝有證明Camilla已死之物的藍色盒子的鑰匙。
夢境第8段: 導演Adam住進廉價旅館,旅館老闆告訴他他的銀行賬號已被封,而後Adam又被一名神秘牛仔要挾,這個牛仔很明顯是電影公司幕後勢力的boss。 分析: 牛仔對Adam說,幹得好,你還會見我一次 如果幹的不好,你還會再見我兩次。 如果把牛仔看成打手就不好理解這句好話了。他的談話意思是以後Adam只能聽他的話。如果明天Adam沒有按他說的做,他將繼凍結資金、解散劇組,對Adam實施最大的打擊。同時會再次出面告訴他應該怎么做。而這次後,不管Adam聽不聽話則是最後的一次機會。這也表明了不管怎么樣,就算Adam第二天選其他人,而他們也會令其改變主意的。Adam雖然對片場的Betty(Diane的完美狀態)一見鍾情。也知道無法改變既定的女主角。
夢境第9段: Betty要去試鏡,她先在家裡與Rita對台詞。第二天試鏡時,她完美的演出征服了所有人,他被帶到片場,準備見導演Adam。此時,那個被電影公司力薦的金髮女子Camilla正在試鏡,Adam很不情願的妥協了,他說:“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孩。”但他卻注意到了身旁的Betty,他倆眼神接觸的剎那,兩個人似乎都觸電了。但是Betty卻以要幫Rita為由,莫名其妙的逃離片場。
分析: (1)這是影片中很關鍵的一段夢境。前面已經說過,Diane與Camilla的地位在夢中是有互換的,Betty除了是Diane的理想形象外,她身上也有很多現實中Camilla的氣質。這也不難理解,Camilla各方面都比Diane出色,Diane當然想成為Camilla那樣的人。這段夢境在現實中是發生過的,不過成功試鏡的不是Diane,而是Camilla!這裡,Betty的身份更多的成了現實中Camilla的化身。(這裡Diane把自己協同成了Camilla,Diane當然希望自己像Camilla那樣的成功試鏡了。)現實中,是Camilla在片場與Adam一見鍾情,Adam那句“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孩”的確是對Camilla說的。但Diane多么希望這一幕沒有發生過啊,她多么希望Adam當初選的不是Camilla而是其他的女孩子,這樣Camilla就會一直留在她身邊了。因此她在夢中虛構了一個在電影公司幕後勢力操縱下Adam選了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女孩的“選角風波”,Adam選的是一個金髮的、自己根本不認識的Camilla,而不是自己的那個Camilla(Rita)。這是Diane的“Adam在試鏡時要是沒選Camilla就好了”這個願望經過選角風波偽裝後的滿足。這也是選角風波的意義是現實中Diane如果給她機會也會成功入選,也會被導演Adam看上,而她會和現實Camilla相反寧願落選也不離開Camilla。成功的卻是Camilla的新情人,把主人公現實中同性戀地位取代的人。她被主人公認為的最終成功者。
(2)其實在現實中,有過兩次選角。第一次是導演Bob Broker(即夢中在房間裡替Betty試鏡的那個導演)的《Silvia North Story》,Camilla和Diane都去參加試鏡,她倆也是那時認識的。Camilla得到了那個角色,並從此成名。後一次是Adam的影片的試鏡。夢有凝縮的作用,在這裡,Diane就把這兩段經歷凝縮在一起了。
夢境第10段: 1.Rita看見咖啡館一個服務員的名字牌“Diane”,她想起了自己可能叫Diane。她們找到了Diane所住的公寓,發現一名女子已經腐爛在床上! 分析: Diane那深深的恐懼終於出現在夢中了!那所公寓的確就是現實中Diane所住的公寓,而那具腐屍,不知你是否仔細看了:黑色的睡衣,一頭披肩的黑色捲髮--那是現實中的Camilla的樣子啊!這其實是Diane想像中的Camilla的死相。而且她的死都與Diane這個名字聯繫在一起。“Camilla已經被Diane殺死了!” Diane的這個意識是這段夢境的成因。 2.夢中,她們快到Diane公寓時,看見了幾個像是保鏢的男子。其中有一個還接走了一個金髮女子。因為害怕,她們躲開了這些人。 分析: 現實中,Camilla至少已經是個名氣不小的明星了,而且似乎還是電影公司的寵兒。因此,她來Diane家時,為掩人耳目,她總是戴金色假髮的,並有保鏢接送。這是夢中保鏢和金髮女子意象的來源。
夢境第11段: Betty和Rita逃回家中,Rita深感自己也會遭此厄運。Betty幫她換上金色假髮。Betty邀Rita同床共寢,兩人做愛並相互表達了愛意。 分析: (1)Camilla又回到自己身邊的願望得到暫時的滿足。但是Diane的潛意識裡還是意識到Camilla已經不在了,所以這一段的配樂有那么點兒生離死別的味道。 (2)Rita終於戴上了金色假髮,這應該是現實中Camilla每次出現在Diane家裡時的形象。只有Camilla戴上金髮時,她才是完全屬於Diane的。
夢境第12段: Rita在夢中不斷地用西班牙語叫著“寂靜”一詞。Betty叫醒了她。她們來到一處叫“寂靜”的戲院觀看錶演。表演的主題是“你所看到、聽到的都是假象,是幻影。”Betty在台下不停的啜泣甚至出現劇烈的顫抖,Rita在自己的包里發現了那隻藍色的盒子。 分析: 這個噩夢快要結束了!“寂靜”戲院其實是Diane和Camilla在現實中去過的地方,這從“寂靜”劇場的一個演員--那個白鬍子老頭可以看出來。在前面的夢境裡,他是Adam落難時住的旅館的老闆。“寂靜”劇場的演員才是他的真實身份。演出的主題是揭露幻象,這恰好對應著:夢境是虛幻的,殘酷的現實即將來臨。因此意識到這點的Betty(Diane)不停的抽搐。同時,藍色的盒子也出現了,現實中最突出的矛盾出現在夢中,一切變得越來越“真實”。“寂靜”劇場因為它的演出主題的特殊而出現在這個夢中,而且成了夢境與現實的結合點。
夢境第13段: 她們回到家裡,Rita拿出藍色鑰匙,這時Betty不見了,Rita一個人打開了藍色盒子,鏡頭進入盒子,一片黑暗。 分析: 夢已經接近尾聲了。Betty不見了,這時的Rita幾乎已完全是Diane的化身,世界仿佛只剩下Rita(其實是Diane自己)一人,無助、惶恐的承擔自己犯下的罪過(藍色的盒子)。
夢境第14段: 夢的尾聲:Betty的姨母環視了一下自己的公寓,然後離開。鏡頭突然轉到了Diane的公寓,睡在床上的是夢中Diane公寓裡那具死屍完好時的模樣,牛仔推開門說:“美女,該起床了!”鏡頭轉回到床上,屍體已經腐爛!噩夢結束。 再下一個鏡頭,Diane以與屍體相同的睡姿躺在床上,與她換房的朋友來取東西,她的敲門聲把Diane吵醒了。 分析: 這一段Diane已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美女,該起床了!”是以前經常有人對Diane說的嗎?是牛仔嗎?牛仔在現實中只在Adam的party上出現過一次,而且沒露過正臉。如果是牛仔說的話,那難道牛仔是Diane的情人?更合理的是這句話以前是Diane和Camilla經常相互說的,又或者只不過是那個來敲門的朋友說的,但為什麼在夢中說話者的影像成了牛仔? 牛仔實在是一個很難解的角色。 以上便是我對“穆赫蘭道”這個噩夢的分析。我想說我對夢的理解是很膚淺的,在上述的對這個夢的分析中,有些只是我的推測,有些只是我的幾個推測中較合理的一個。我這樣釋夢,也許是會在內行人面前貽笑大方的。但我希望以這篇影評做拋磚引玉之用,讓一些看到這篇文章的心理學專業人士用專業的釋夢方法來解析這個噩夢。 牛仔應該是主角幻想中的父親,現實中可能是最真心關心自己的人。
幕後製作
本片講述一個弗洛伊德式的噩夢,其劇情可以有無數種解析和組合,但它的主題卻異常清晰:好萊塢在銀幕上創造一個個奇妙的美夢,但在銀幕下卻多以噩夢收場。影片完全不遵守傳統電影的敘事結構和內在邏輯,攝影、美工、音樂等均微妙地暗示著多層夢境的可能性。影片通過女演員闖好萊塢的經歷,揭示了造夢的代價。在奮鬥過程中,她們需要學會穿梭於數個不同的“現實”,如她們本來的自我、跟電影公司交往時的“個性”,以及所塑造的電影形象。在一場點題戲中,台上歌手在唱歌,唱得很賣力,這時主持人大喝一聲:“這是假的!”該片的選角和表演從戲份吃重的主角、到過場的配角,均十分出色,顯示出導演用人獨具慧眼。娜奧米·沃茨扮演的貝蒂和戴恩可能是當年度難度最高的電影角色,她不僅需要表現一個初來乍到者的天真和自信,而且要演出絕望中的掙扎,中間還有一場類似考試的戲中戲。
幕後故事
導演大衛·林奇是當代美國 非主流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華麗、陰鬱、詭異夾帶著黑色幽默的風格在影壇獨樹一幟。他往往在公路片的形式格局中,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展示出現代人焦慮鬱悶的精神症候。其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的自由遊走,對暴力和性的大膽表現,前衛奇異、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影象,都使他的作品散發出獨特的個人魅力。林奇尤為擅長於充分利用類型電影的元素,將類型片打破/拆解成碎片再予以寓言風格化的混合重構,在遊戲般的創作過程中顯示出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品格。1990年的《我心狂野》是他最成功的代表作,在坎城電影節上摘取了金棕櫚大獎。1997年《妖夜荒蹤》中赤裸裸的性描寫曾一度引起爭議,於是仿佛是一種回歸般,他在1998年導演了充滿溫暖的人文關懷的影片《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穆赫蘭道》是林奇自《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後的全新力作。這部影片的拍攝初衷實際上早在他拍《雙峰鎮》時就已產生。當時他在穆赫蘭大道上取外景,突然之間閃現出靈感:“‘穆赫蘭大道’,這好象是個不錯的電影名!”於是他便開始構思這部作品,但是影片誕生的過程頗為坎坷。
美國ABC廣播電視公司曾對《穆赫蘭道》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於是林奇便計畫把它拍成電視劇集。10年前的《雙峰鎮》被認為是美國電視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ABC也因此而名利雙收。此後林奇就基本上沒有涉足螢光屏了。《穆赫蘭道》無疑將標誌著他重返電視界,令電視迷們相當期待。不料,拍攝中途風雲突變,ABC臨時變卦,將拍攝計畫槍斃。據《電影線》雜誌透露,ABC的某位高層執行人對其中的暴力鏡頭表示反對。這樣《穆赫蘭道》已拍完的素材只夠剪成了2個小時的電影,而且還沒有結尾。正當影片的製作陷入僵局時,法國CanasPlus製片公司對林奇的作品有了投資意向。林奇以往的作品在藝術氣息較濃的歐洲深受好評,擁有相當可觀的觀眾群。而CanasPlus作為法國最成功的製片公司,一直都有意進軍美國市場,此番可算是小試牛刀。通過談判,CanasPlus從ABC中購得著作權,為影片注入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從而使電影得以順利完成。而對於林奇來說,這種種波折也使他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他對劇本改動了三分之一,在充裕的資金下精雕細琢,力求完美。他說:“這是個奇妙的過程,一部講述生與死的影片同樣走過死而復生的道路,如今它獲得了全新的面貌,我很滿意。”
影片的主要 演員都不是赫赫有名的明星,應該與原本打算製作成電視劇的計畫有關。其中扮演麗塔的 蘿拉·赫利曾經參演亞當·桑德勒的《撒旦之子》。另一位演員斯科特·考菲曾與林奇合作過 《我心狂野》和《妖夜荒蹤》兩片。林奇說:“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秘密和好萊塢之夢的故事。”“其實每個人對好萊塢都多少抱有幻想。”
穆赫蘭大道是好萊塢一條歷史悠久的大道。它源起自荒地,穿越豪華的富人區,一直延伸刀太平洋邊的加州著名海灘——馬里布海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使其自身也帶有了幾分奇妙的戲劇氣息。
花絮趣聞
《日落大道》。不知林奇是否受了該片的影響,而《穆赫蘭道》是否又能與《日落大道》一樣銘刻在電影史冊上呢?●影片的片名雖與1996年由ChrisPenn主演的《MuhollandFalls》十分相似,不過兩片沒有聯繫。
●當紅搖滾歌手瑪麗蓮·曼森MarilynManson曾與林奇接觸,準備在電視劇中客串一個角色,但不知他會不會出現在電影中。
●將拍攝計畫從電視劇改變為電影的情況在電影史上十分少見,前例中最著名的是希區柯特的《精神病患者》,他曾打算拍成電視電影。
一句話評論
A Love Story In The City Of Dreams 這是一部需要放棄自我的電影,如果你需要邏輯,那么去看其他的電影。 ——芝加哥太陽時報
低能而斷裂的垃圾碎片。 ——紐約觀察員
《穆赫蘭道》或許並不是部偉大的電影,但它進一步加固了林奇式的堅實風格,並不斷地刺痛我們的神經。 ——舊金山編年史
精彩對白
Betty Elms: [after kissing Rita] Have you ever done this before?
貝蒂·厄默斯:[在吻了麗塔以後]你以前做過這事嗎?
Rita: I don't know. Have you?
麗塔:我不知道。你呢?
Betty Elms: I want to be with you.
貝蒂·厄默斯:我想和你在一起。
Betty Elms: [opens door] Yes? May I help you?
貝蒂·厄默斯:[打開門]我能幫你嗎?
Louise Bonner: Someone is in trouble. Who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in Ruth's apartment?
路易斯·邦納:有人有麻煩了。你是誰?你在魯絲的房間裡乾什麼?
Betty Elms: She's letting me stay here. I'm her niece. My name's Betty.
貝蒂·厄默斯:她讓我留在這兒的。我是她侄女。我是貝蒂。
Louise Bonner: No, it's not. That's not what she said. Someone is in trouble. Something bad is happening!
路易斯·邦納:不,不是這樣的。她不是這樣說的。有人有麻煩了。一些不好的事正在發生!
穿幫鏡頭
1.Diane 下飛機,告別老夫婦,這時身後的計程車後蓋打開,司機正往裡面放東西。 Diane轉身發現包沒了,“我的包呢?” 司機回道:“要去哪兒”。包在司機手上,車後蓋是關著的。
2.在麗塔找出三角形的藍鑰匙打開了藍盒子時,轉動鑰匙後剛拔出時,直角三角形鑰匙孔的斜邊與盒子的邊緣不平行,而打開時,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與盒子邊平行。
3.夢境中,Betty將Rita的包包放入箱子後又放多一頂帽子在包包上面,然後再蓋上蓋子,後來Rita拿到藍盒子想找包包里的鑰匙的時候,帽子不見了。
片中謬誤
一位調查車禍現場的探員說道:“我們在凱迪的后座找到這個。”--其實那是一輛林肯。
飆車的青年駕著兩輛車,可見兩輛車都有不止一個人,還有人站著,身體露到車篷外。但撞車那一剎那,可見來車只有一個人,而且沒有人超過車篷站著。
影片相關
英格瑪·伯格曼1966年的影片《Persona》講述了一個關於兩個女人在討論性格和角色分配時交換角色的故事,與《穆赫蘭大道》的部分情節驚人地相似。
有幾處地方可能間接引用了昆廷·塔倫蒂諾1994年的影片《低俗小說》。黛安娜雇殺手的餐館像搶劫發生的餐館。司機拿槍瞄著麗塔像文森特誤殺馬文的情節。最重要的是,刺殺一場有濃重的塔倫蒂諾氣息;殺手呼救的形象正像文森特在米婭磕藥過量時呼救的形象。
除了名字相像之外,《穆赫蘭大道》還有無數其它地方引用了1950年的《日落大道》。兩部電影都涉及一個充滿夢想的好萊塢新人,一個三角戀愛,和由此引起的死亡。而且,兩部電影都探討了好萊塢的黑暗面,以及電影如何從認知的角度被體驗和感知。
有幾處地方可能引用了希區柯克。影片開始時的跳舞鏡頭是重溫《Shadow of a Doubt》開始時的鏡頭,兩者都是一場涉及跳舞的夢幻的開始,又都是揭開謎底的關鍵。另外,貝蒂把麗塔“改造”成金髮女郎與《迷魂記》中男主角史考提“改造”茱蒂的努力相似。最後,影片強調用對夢的解釋揭開一個身份謎團,這似乎是受了《Spellbound》的影響。
林奇把《穆赫蘭大道》的一部分作成一個包含現實成分的完美夢境,從而保持了他一貫在影片中引用綠野仙蹤的傳統。
影評
就電影來說,使觀眾產生心理活動的手段是光波和聲波,而心理學表現在電影裡就是立體幻覺和運動幻覺。電影銀幕上出現的光影和聲音正是在摹擬的人感覺。電影給予觀眾的光波聲波的刺激不是對當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是訴諸於觀眾記憶儲備中的經驗,也就是通過刺激觀眾的視聽感覺來調動在他記憶中由平在生活中通過感覺而積累和歸納出來的知覺、認識和思想,從而達到理解。甚至可以說,從盧米埃爾兄弟開始,一切的電影都是心理電影。聲光影的億萬種結合,無一不是在引導觀者的認知過程。
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提出:“接受相機拍攝下來的事物是一種了解世界的方式,但這恰好與認識世界相對立,因為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拒絕接受世界的表象開始的。產生認識的一切可能性都以說‘不’的勇氣和能力為根源。”這個新銳得令人生畏的女學者,毫不留情的指出“人類無可救贖地留在柏拉圖的洞穴里,老習慣未改,依然在並非真實本身而僅是真實的影像中陶醉。”柏拉圖的“洞穴之影”借蘇格拉底與格勞孔的對話,隱喻了這么一個事實:人們都生活在一個約定俗成的觀念的“洞穴”之中,所信奉不移的信念和理想原本僅僅屬於“真理”的幻想而已。柏拉圖表現出了對主體感覺的懷疑,認為所有的知識的起點的感覺是不可靠的,必然決定賴以行事的知識不可靠。因此,每一個存在都不同場合,不同程度地充當了“洞穴囚徒”的角色,換言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會程度不同的受到“洞穴假象”的襲擾和欺騙。 各個藝術形式都早已開始探討我們所生存的客觀世界與我們的認知之間的哲學關係,而《穆赫蘭道》便是這樣一部電影——質疑影像的真實與認知的真實,對認知的可能性說“不”的電影。姜文在談及《太陽照常升起》時提到了“開放式電影”的理念,即在有限的時間長度、手法使用的限制內,將影視藝術從講故事者變為引導者,從而給觀者提供自己想像與發展的開放空間。在這一方面,《穆赫蘭道》也是很出色的代表。
讓我們開始對《穆赫蘭道》的解析之行。首先強烈的建議,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最好不要去看下面的內容。這只是一個從弗洛伊德的理論角度對《穆赫蘭道》中夢作用的分析。過早的接受一個觀點,會讓你喪失整個電影其他豐富的可能性。
《穆赫蘭道》的敘述分為兩個部分,以影片約115’處,藍色小盒子被打開為區分點。前半部遵循了一般的敘述模式,雖然略有凌亂但比較容易看懂——故事的主線是青年演員Betty,她為了追尋演藝夢想來到了好萊塢,遇到了因為車禍而失憶的女子Rita(來自電影演員Rita Hayworth,這個名字的意義將在後面被提及)。Betty 與Rita 開始了尋找記憶的旅程。她們唯一的線索是前一天的車禍和Rita 偶然想起的一個名字——Diane。最終,兩人在Diane 的住處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女屍,並在極度的驚恐中開始了同性戀的關係。前115分鐘還夾雜了其他故事——一個男人被牆後的魔鬼嚇昏,一個笨手笨腳的殺手幹了一票笨手笨腳的買賣(殺死目標但是接連被目擊者看到,不得以滅口),以及導演Adam Kesher 的倒霉經歷——新片女主角被資方敲定,自己因為反抗被整得一無所有,最後不得不妥協。
影片95’到115’是兩個部分之間的過渡。故事開始走向古怪和荒謬,暗示了信息的不真實性。115’之後,敘述開始轉向混亂(很多人也就此放棄了這部影片,認為其不知所云)。Betty 的名字變成了Diane,而Rita 則變成了Camilla。唯一繼承的線索是兩人的同性戀關係,但明顯Camilla 拋棄了Diane 並與Adam Kesher 走到了一起。Diane 瀕臨崩潰之時,找到了殺手(就是第一段中那個笨蛋殺手)要求他殺死Camilla。最終,Diane 在槍聲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簡略的劇情介紹當然不足以說明電影的精彩。這個包含了夢境與現實複雜關係的故事,可以很精確的嵌套在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理論中。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釋夢》第四章“夢的化妝”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即“摹仿作用(identification)”。在《釋夢》提供的病例中,弗洛伊德一個女子在自己的夢中將自己的形象與一位女友“等同起來”,夢就獲得了一種全新而合理的解釋。在這名女子的夢境中,既出現了自己的主觀意志,同時也整合了部分自己女友的主觀意志。她夢到想去商店買一些熏鮭魚舉行晚宴,卻恰好趕上商店關門。打電話叫外賣又碰到了電話故障。這既體現了做夢者作為自己主觀的願望,即不想讓女友有勾引自己丈夫的機會,同時女友“想變得豐滿些”這個欲望未得到滿足內化為做夢者自己的欲望。“它不過是用自己代替了女友的位置,或者我們可以說,她把自己與她的女友‘等同起來’。”弗洛伊德的觀點通俗的來講,即在夢中,作為做夢者意識主體的並不一定是做夢者本身,而是潛意識裡對多種意向整合的結果。夢中之自我並非真的自我,而是潛意識裡為了滿足欲望而構築的虛擬人格。
晦澀的理論總是難於理解,讓我們回到《穆赫蘭道》的劇情中。我們看到,影片開頭(4’)處的車禍,和128’的Diane 赴宴的橋段一模一樣。Diane 和 Rita 的台詞皆為” What are you doing? We don’t stop here.” 兩次發生在Mulholland Drive 上的相同段落,是本片最明顯的暗示。Diane (即前面的Betty)與Camilla (Rita)的角色進行了某種程度的互換。115’之後的情節來自於現實,而之前的一切部分都是Diane 所作的一個夢。
當然就此妄下結論未免過於牽強,需要相關的鏡頭以佐證。2’處有一段怪異的鏡頭——來回晃蕩的搖鏡,粗重的女子喘息,最後鏡頭栽在了枕頭上——這正是已經得知Camilla 死訊後的Diane 睡著時的情境。而後面的截止115’前的一切故事,都是這一夜Diane 所做的夢。另一個例子來自道具的使用。即Diane 所居住的房間就是夢境中Betty 和Rita 找到腐屍的房間。Diane 知道Camilla 之死是自己一手導致,因此在夢中虛構了這樣的情節。推敲細節並不是本文的目的,因此其他的證據不再詳述,你可以在觀看的過程中慢慢尋找。
“摹仿作用” 即identification 是揭開這個夢境的藍鑰匙。Diane 的夢境中混雜了各種複雜的因素——愛、恨、自卑、衝動、後悔、理想主義、嫉妒、內疚等。這些因素混合而成了夢境中的各個人物形象。
首先,愛以及由愛生恨。這是Diane 殺死Camllia 的原因。Camilla 與她是同性戀夥伴,也是一起在好萊塢闖蕩的朋友。但是Camilla 迅速走向了成功,並與導演Adam Kesher 定婚。Diane 希望保持關係但遭到拒絕(122’)。Diane 威脅她,但是Camilla 不以為意。Diane 終於雇用殺手殺死了Camilla。在夢中,Diane 希望Camilla 永遠和自己在一起,於是安排了夢中的Camilla 在穆赫蘭道的車禍中失去了記憶。很明顯的是,115’之前的部分,Rita 一直是依賴著Betty 的,Betty 處於強勢地位,Rita 則處處需要她的幫助、保護與安慰。這就是摹仿作用最明顯的體現——Betty 是Diane 的理想化自我,整合了Camilla 的一部分特質——優秀(從她出色的演技可以看出)、自信、從容不迫等等。Diane 在與Camilla 的關係中沿襲了一貫的自卑感,這讓她在夢中把自己和強大的Camilla 整合以求得滿足。值得一提的是,夢中的Camilla 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Rita,來自於好萊塢著名影星Rita Hayworth。而這個影星飾演最多的角色皆為蛇蠍美人類型。由此可見Diane 對於Camilla 給予她的巨大傷害耿耿於懷。
其次,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影片開頭的剪影舞蹈是Diane 曾經脫穎而出的表演(後面我們知道這是一種叫jitterbug 的舞蹈,是加拿大以及美國北部的舞蹈)。這樣的成就使Diane 對自己的演藝生涯充滿了理想。但是來到好萊塢後,一次次落選與失敗讓她漸漸瀕於崩潰,又陷入了與Camilla 的同性戀情中不能自拔。所以夢中的Betty 具有了Diane 不具備的優秀條件——有一個生活在好萊塢的姨母留給她房產,並擁有出色的演技(很可能Diane 的演技也不錯,但是殘酷的挑選和一系列暗示中提到的暗箱操作讓她永無出頭之日)。Diane 深知自己犯了錯,於是將真正的親戚,也就是撫養自己長大的姨父姨母在夢中變成了同行的陌生人,這樣他們就不會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傷心。影片最後,Diane 開槍自殺前的幻想,就是面目猙獰的姨父母。Diane 無法面對社會和親情的壓力,最終自己走向了死亡。在這裡,摹仿作用的體現在於姨父母的角色轉換。
另外,衝動與悔恨。Diane 一時的感情衝動,雇用了殺手殺死了Camilla。夢中她當然希望這一切都沒發生過。於是自己雇用的殺手變成一個極笨的笨蛋,毛手毛腳地連殺三人才得以脫身。而殺手的同夥,那個雲奇餐廳後牆的面目猙獰的乞丐,則是Diane 夢中最為恐怖的東西。是他告訴了Diane Camilla 的死訊,很可能還給了她一些證據(殘骸或者死屍的照片?),裝在藍色的盒子裡。Diane 將這名乞丐想成了一個魔鬼一樣的存在,並將那天一個路邊的男人嚇暈。可惜Diane 的願望沒能實現——殺手乾淨利索的殺了Camilla。而藍色盒子,則是一個類似薛丁格的貓的假設性存在——它在打開之前,裡面有什麼都不會確定。而當它打開時,一切的幻想和可能性都轉變(量子物理則稱之為“坍縮”)為唯一現實。
這也是為什麼藍色盒子打開,夢境就結束的原因。Diane 意識到了Camilla 的死已是事實,她的所有希望都已破滅,最終在臆想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95’到115’中間的部分在一個歌劇院中進行。主持人不斷高喊No hay banda!(沒有樂隊)It is an illusion. 仿佛帶有中世紀宗教色彩的表演。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A Nation under God”,即大部分人為信教者。而基督教的教義則是眾多人基礎價值觀的重要部分。在Diane 夢中出現的宗教場面,可以理解為她心中宗教道德底線對於自己所犯罪孽的審判。在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中,此場景可解釋為“檢查作用”。無意識的欲望在夢境中逃過檢查作用,讓我們看到了前面Diane 的幻想與夢。而在夢的結尾,也就是Diane 逐漸清醒的時候,檢查作用開始了對潛意識的壓抑,不斷告訴意識本身“這是一個幻覺,一切都是幻覺”。
與精神分析理論無關的一點,對於“造夢”的諷刺是《穆赫蘭道》最大的主題。影片暗示性的描寫了許多電影圈的黑暗——資方的惡意操控、霸道的權錢交易、不公平的甄選機制等等。這類的問題在Diane 的夢境中亦有體現。演員處於整個運作機制的最下層,在商業上也處於被動地位。成功要依附於人,又會傷害於人。同時在演戲的過程中,人格的分裂也是痛苦的。Diane 的扮演者Naomi在一次訪問中透露她在拍這部片子時一度想放棄,心情沮喪,甚至一度萌發開車到穆赫蘭道自殺的念頭。她曾幾次提到導演David Lynch在"exploring my dark side"。 對於電影的分析到此為止。這些蒼白的文字是絕對無法概括這部偉大電影的內涵,只是一種利用古典精神分析理論,對於這個故事一次簡單而粗淺的探索。領略它更深刻的意義,請你打開DVD機,和David Lynch 一起在穆赫蘭道上重溫Diane 的噩夢。雖然這肯定不是一次愉快的過程,但你必定會有所收穫。
獲獎記錄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2002最佳導演 (提名)
大衛·林奇
金球獎(Golden Globe) 2002
最佳原創配樂 (提名)
安琪洛·巴達拉曼提
最佳導演 (提名)
大衛·林奇
最佳編劇 (提名)
大衛·林奇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2002
最佳剪輯
瑪麗·斯威尼
安東尼·阿斯奎斯-音樂獎 (提名)
安琪洛·巴達拉曼提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FCA Award) 2002
最佳影片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02
最佳女演員
娜奧米·沃茨
最佳導演
大衛·林奇
最佳原創配樂 (提名)
安琪洛·巴達拉曼提
最佳攝影 (提名)
彼得·迪明
最佳原創配樂 (提名)
John Neff
最佳原創配樂 (提名)
大衛·林奇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2001
Best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娜奧米·沃茨
獨立精神獎 2002
最佳攝影
彼得·迪明
坎城電影節(金棕櫚) 2001
最佳影片 (提名)
大衛·林奇
最佳影片 (提名)
大衛·林奇
坎城電影節(影人類) 2001
最佳導演
大衛·林奇
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2002
Best Director - Foreign Film (Regista del Miglior Film Straniero) (提名)
大衛·林奇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Critics Choice Award) 2002
最佳影片 (提名)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 2001
最佳導演
大衛·林奇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OFCS Award) 2002
最佳影片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 2002
Best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娜奧米·沃茨
最佳導演
大衛·林奇
Best Original Score
安琪洛·巴達拉曼提
最佳女演員
娜奧米·沃茨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提名)
大衛·林奇
最佳攝影 (提名)
彼得·迪明
土星獎(Saturn Award) 2002
Best Action/Adventure/Thriller Film (提名)
土星獎 2002
最佳音樂 (提名)
安琪洛·巴達拉曼提
最佳女演員 (提名)
娜奧米·沃茨
最佳導演 (提名)
大衛·林奇
凱撒獎 2002
最佳外語片
大衛·林奇
新千年《電影手冊》年度十佳
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手冊》評選出2000-2010年的十佳作品榜單。一起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