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影片幕後

本片導演阿里·福爾曼今年46歲,是位以色列土生土長的導演、編劇和作曲家。《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來自於他親歷的薩布拉-夏蒂拉大屠殺,他通過訪問當年的那些當事人戰友,以個人視角揭開了歷史的隱痛。片名跟導演本人沒有直接關係,而是來自於他的一個受訪者,他在黎巴嫩戰爭時期的步兵團指揮官,那個指揮官陷入包圍之後,信手抄起一把重機槍,在黎巴嫩民選總統巴什爾·格瑪雅爾(不久就被刺殺)的巨幅海報下“跳起一曲瘋狂的華爾茲”,拚命殺人。
從進行素材研究到最後剪輯完成,《和巴什爾跳華爾茲》的製作歷時四年,而光是素材研究就用去了導演阿里·福爾曼整整一年的時間,他找來參加過第一次黎巴嫩戰爭的12個以色列當事人。而在研究完成之後,阿里便開始在攝影棚內拍攝,8個月之後,拍攝完成,全片長96分鐘,接下來就投入到動畫製作中。把真人畫面轉化成動畫,非常的折磨人,10個動畫師幹這個活,每人每天工作9個小時,才完成37幀畫面,最初,希望每個月能製作出6分鐘的動畫來,但實際上,這個要求有點高,四分鐘才更符合實際,而全部動畫完成用去了兩年的時間。
影片背景
第一次黎巴嫩戰爭和薩布拉-夏蒂拉大屠殺
1982年6月,為了反擊黎巴嫩恐怖分子對以色列北部城鎮曠日持久的炸彈襲擊,以色列國防軍入侵黎巴嫩南部。以色列政府的原定計畫是,在黎以邊境開出一塊40公里的安全區。實際上,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沙龍卻另有打算。沙龍的如意算盤是,大軍一舉推進到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然後力挺他的盟友,巴什爾·格瑪雅爾坐上黎巴嫩總統的位置,如此一來,以色列北部就變得安全了,國防軍就能夠專心對付另一個強敵敘利亞了。這個計畫只有沙龍和幾個高級軍官知道,雖然以色列政府只批准國防軍打開40公里安全區,但沙龍的機械化部隊卻直衝貝魯特。
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國防軍就兵臨貝魯特城下。然而在入城之前,一個問題卻浮現出來,那就是讓國防軍侵入外國的首都師出無名,而且這次行動以軍每天都有傷亡,卻與保護北方城鎮無關。這無疑讓人想起荒謬絕倫的越南戰爭。兩個月後,也就是八月,以軍仍駐紮在貝魯特城外待命,與此同時,以色列政府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達成協定,巴解戰士從貝魯特乘船撤到突尼西亞,作為交換,以軍不再圍困貝魯特。就在同一周,黎巴嫩基督教軍事力量的高級指揮官巴什爾·格瑪雅爾當選為黎巴嫩總統。格瑪雅爾年輕而英俊,很有個人魅力,而且有傑出的才能,為部下景仰,也被以色列的上層看好。他就任黎巴嫩總統,被認為能立即緩和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緊張的邊境關係。
然而格瑪雅爾在東貝魯特進行演講時,遭遇炸彈襲擊喪生,時至今日都沒有人為這起謀殺事件負責。一般認為,謀殺的主使者是敘利亞人或者巴勒斯坦人,也有可能是兩方聯合實施的。格瑪雅爾被殺的當天下午,以軍就開始攻打西貝魯特,那裡很長時間以來,主要居住的都是巴勒斯坦難民。以軍包圍了薩布拉-夏蒂拉難民營。晚上,格瑪雅爾的部隊向薩布拉-夏蒂拉難民營進發,他們已經被狂熱的復仇情緒沖昏了頭腦。半夜時分,格瑪雅爾的部隊開進了以軍的防區,開始大肆搜查巴解的戰士。實際上,難民營里並沒有軍人,他們兩周前已經去了突尼西亞。在格瑪雅爾的部隊進入難民營的前兩天,人們只能聽到裡面傳出來的一些槍聲,到了第三天,一個女人逃到了以軍營地外,真相才大白天下。格瑪雅爾的部隊在三天的時間裡,殺光了難民營里的巴勒斯坦人,男人、女人、老人、孩都不放過,據估計,在這次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中,有3000人遇難。
大屠殺的訊息震動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以色列平民要求政府成為特別委員會,調查在這個事件中以色列政治家和軍方高級官員的責任。沙龍因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制止大屠殺而被特別委員會判定有罪。很快他就黯然離職,然而20年後,他還是當上了以色列首相。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2009
BestForeignLanguageFilmoftheYear(提名)金球獎(GoldenGlobe)2009
最佳外語片
歐洲電影獎(EuropeanFilmAward)2008
最佳作曲MaxRichter
最佳編劇(提名)阿里·福爾曼
最佳導演(提名)阿里·福爾曼
最佳影片(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2009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提名)YaelNahlieli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提名)阿里·福爾曼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提名)GerhardMeixner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提名)SergeLalou
最佳卡通片(提名)阿里·福爾曼
金衛星獎(SatelliteAward)2008
BestMotionPicture,Documentary(提名)
BestMotionPicture,AnimatedorMixedMedia(提名)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FCAAward)2008
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美國編劇工會(WGAAward(Screen))2009
最佳紀錄片劇本阿里·福爾曼
法國凱撒獎(César)2009
BestForeignFilm(Meilleurfilmétranger)阿里·福爾曼棕櫚泉國際電影節(BridgingtheBordersAward)2009阿里·福爾曼
坎城電影節(金棕櫚)2008
最佳影片(提名)阿里·福爾曼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CriticsChoiceAward)2009
最佳外語片
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OFCSAward)2009
最佳動畫(提名)
最佳外語片(提名)
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COFCAAward)2010
最佳外語片
Warsaw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AudienceAward)2008阿里·福爾曼
VisualEffectsSocietyAwards(VESAward)2009OutstandingAnimationinanAnimatedMotionPicture(提名)YoniGoodmanOutstandingAnimationinanAnimatedMotionPicture(提名)YaelNahlieliTallinnBlackNightsFilmFestival(SpecialJuryPrize)2008阿里·福爾曼
PalicFilmFestival(GoldenTower)2008
阿里·福爾曼
NationalSocietyofFilmCriticsAwards,USA(NSFCAward)2009最佳影片
MotionPictureSoundEditors,USA(GoldenReelAward)2009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ndADRAnimationinaFeatureFilm(提名)AvivAldema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ndADRAnimationinaFeatureFilm(提名)AdrianBaumeister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ndADRAnimationinaFeatureFilm(提名)NiliFeller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ndADRAnimationinaFeatureFilm(提名)CarstenRichter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ndADRAnimationinaFeatureFilm(提名)NoemiHampelLosAngeles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LAFCAAward)2008最佳動畫阿里·福爾曼
IsraelAwards(IsraelAward)2008
最佳影片阿里·福爾曼
GoldenTrailerAwards(GoldenTrailer)2008
BestAnimeTrailer(提名)
Gijó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SpecialPrizeoftheYoungJury)2008阿里·福爾曼
YoniGoodman
Gijó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GrandPrixAsturias)2008(提名)阿里·福爾曼
FilmCriticsCircleofAustraliaAwards(FCCAAward)2009最佳外語片(提名)阿里·福爾曼
DirectorsGuildofAmerica,USA(DGAAward)2009OutstandingDirectorialAchievementinDocumentary阿里·福爾曼DaviddiDonatelloAwards(David)2009
BestEuropeanUnionFilm(MigliorFilmdell'UnioneEuropea)(提名)阿里·福爾曼BritishIndependentFilmAwards(BritishIndependentFilmAward)2008BestForeignIndependentFilm
AwardsoftheIsraeliFilmAcademy(AwardoftheIsraeliFilmAcademy)2008最佳劇本阿里·福爾曼
最佳剪輯NiliPeler
最佳影片
最佳音響AvivAldema
最佳導演阿里·福爾曼
最佳藝術指導DavidPolonsky
最佳攝影(提名)YoniGoodman
AsiaPacificScreenAwards(AsiaPacificScreenAward)2008最佳動畫長片YaelNahlieli
最佳動畫長片GerhardMeixner
最佳動畫長片SergeLalou
最佳動畫長片RomanPaul
最佳動畫長片阿里·福爾曼
AnnieAwards(Annie)2009
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BestDirectinginanAnimatedFeatureProduction(提名)阿里·福爾曼BestWritinginanAnimatedFeatureProduction(提名)阿里·福爾曼BestMusicinanAnimatedFeatureProduction(提名)MaxRichter海報
新千年《電影手冊》年度十佳
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手冊》評選出2000-2010年的十佳作品榜單。一起看看吧。 |
安妮獎最佳卡通片獎入圍與得獎名單
安妮獎(Annie Awards)是一個動畫獎項,也是動畫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由國際動畫協會(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Association)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分部成員ASIFA-Hollywood從1972年開始舉辦。原先設計這個獎是為了獎勵動畫的導演、製作、作品、設計、編劇、配音、音效與配樂等領域的終身成就。從1992年開始,安妮獎開始對動畫整體來評價,並設立最佳卡通片獎,隨後再各種不同的動畫領域也設立了這個獎。 |
1992年 | 《美女與野獸》、《Bebe's Kids》、《芬格林-最後的雨林》 |
1993年 | 《阿拉丁》、《小尼摩夢境大冒險》、《Once Upon a Forest》 |
1994年 | 《獅子王》、《蝙蝠俠大戰幻影人》、《聖誕夜驚魂》 |
1995年 | 《風中奇緣》、《高飛狗》、《The Swan Princess》 |
1996年 | 《玩具總動員》 |
1997年 | 《Cats Don't Dance》、《大力士》、《怪物奇兵》 |
1998年 | 《花木蘭》、《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亞》 、《嫁了怪ㄎㄚ》、《魔劍奇兵》 |
1999年 | 《鐵巨人》、《泰山》、《南方四賤客電影版》、《埃及王子》、《蟲蟲危機》 |
2000年 | 《玩具總動員2》、《幻想曲2000》、《落跑雞》、《冰凍星球》、《勇闖黃金城》 |
2001年 | 《怪物史萊克》、《血戰:最後的吸血鬼》、《捍胃戰士》、《變身國王》 |
2002年 | 《千與千尋》、《冰原歷險記》、《星際寶貝》、《小馬王》、《怪獸電力公司》 |
2003年 | 《海底總動員》、《千年女優》、《熊的傳說》、《佳麗村三姊妹》、《樂一通反斗特攻隊》 |
2004年 | 《超人特攻隊》、《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怪物史萊克2》 |
2005年 | 《超級無敵掌門狗:人兔的詛咒》、《哈爾移動城堡》、《地獄新娘》、《四眼天雞》、《馬達加斯加》 |
2006年 | 《賽車總動員》、《怪怪屋》、《森林保衛戰》、《打獵季節》 |
2007年 | 《料理鼠王》、《茉莉人生》、《衝浪季節》、《辛普森家庭電影版》、《蜜蜂電影》 |
2008年 | 《功夫熊貓》、《閃電狗》、《機器人總動員》、《和巴什爾跳華爾茲》 |
2009年 | 《飛屋環遊記》、《機器小雞:星球大戰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