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寶冢歌劇團其前身是由阪急電鐵前會長小林一三於1913年所創立的寶冢唱歌隊,兼有培訓以及表演。1914年開始作為少女歌劇團開始歌劇公演。1939年將培訓以及表演分家並成立寶冢音樂學校。於1940年改稱寶冢歌劇團。現已成為日本的一個大型表演團體。目前劇團是由阪急電鐵擁有直轄。劇團的根據地為兵庫縣寶冢市的寶冢大劇場。同時,在東京都千代田區也有一座寶冢歌劇團擁有的東京寶冢劇場。
寶冢歌劇團的成員全部均為未婚女性,結婚即意味著需要離開劇團。男角亦當然由女性“反串”演出。團員需在寶冢音樂學校經過為期兩年的嚴格訓練和教育。音樂學校學生在修畢課程後便登台演出,之後則被分配到各組。
歌劇團目前的組別有花、月、雪、星、宙五組。另有由技藝精湛的資深團員所組成的“專科”,專科演員不屬於任何一組,而是以“特別出演”的方式支援各組的演出。
歷史
說到寶冢的出身那要追溯到100年前的1910年。1910年,從大阪梅田到寶冢的箕面有馬電車軌道(現阪急電鐵寶冢主幹線)開始通車使用了。當時的社長小林一三為招攬乘客,1911年在終點站的寶冢設立了“寶冢新溫泉”遊樂園。
1913年7月15日他又組建了“寶冢歌唱隊”,也就是現寶冢歌劇團的前身。當時,寶冢歌唱隊由16名學生組成,後在同年末又招入4名成員,並改名“寶冢少女歌劇養成會”。該養成會採納音樂家安藤弘夫婦的建議,從此把重點從演唱轉為以歌劇為主。
1914年4月寶冢少女歌劇養成會在用游泳池改建成的樂園劇場舉行了首次公演,這也是寶冢歌劇團史上的首次公演。
1940年該團正式更名為寶冢歌劇團,並且分成4個演出組:花組、月組、雪組和星組,以及一個專科,主要在大阪的主劇場和寶冢大劇場進行演出。1998年,寶冢有增設了第五個演出組、宙組。 寶冢歌劇團是首先將時事諷刺劇引進日本的演出團體。上演於1927年的《夢巴黎》,宣布了時事諷刺劇時代的到來。而且寶冢所有的演員都是女性,這使它在世界同行中獨樹一幟。
1938年,寶冢在歐洲進行了它的第一場海外公演,隨後它陸續獲得了來自美國、加拿大、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的讚賞。此外,寶冢還引進了一些百老匯的音樂劇、如《西部故事》,還有世界經典名著劇目、如《飄》。
1974年,寶冢又以《凡爾賽玫瑰》一劇,在日本引起極大的轟動。而且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寶冢先後三度將《凡爾賽玫瑰》改編並重搬上舞台,並次次博得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凡爾賽玫瑰》成了寶冢歌劇團最受歡迎的歌劇代表作,因此大阪寶冢大劇場前還立起了該劇的塑像。
演出類別
主要公演
寶冢歌劇團各組以寶冢大劇場為中心依序(近年多為花組→星組→雪組→宙組→月組→花組)演出。每一個劇目表在寶冢表演30至45日後會轉到東京寶冢劇場繼續表演30至45日。每年大約會有七至九個新的劇目公演,每組每年會有一至兩個新劇目。全國巡迴
每組輪替巡迴日本各地演出。一般為TOP領銜主演。內容通常是之前的大劇場公演。
其他劇場表演
其他劇場表演:除在兩個寶冢劇場公演以外,每年亦定期在名古屋市中日劇場、福岡市博多座(1999年起)、東京日生劇場(2002年起)及大阪市梅田藝術劇場(2005年起)等地公演。通常為TOP領銜主演,內容亦多為再演。
中小劇場表演
不同於大劇場戲加秀的組合,寶冢的中小劇場作品通常是只有戲劇的演出形式,主要是在大阪市的DramaCity或是寶冢BowHall(東京時則在日本青年館)。另外為了累積年輕演員的演出經驗,寶冢BowHall每年亦會讓各組的年輕演員擔綱演出。
另外尚有晚餐秀,演唱會等多種表演形式。除此以外也會出席各式各樣的活動(花樣眾多,包括獻花,剪彩,簽名會,談話秀甚至消防演習,祈福獻唱等等…)。但只有各組主要公演需要組員全體參與演出。其他公演及活動則是在組中挑選人員參加,人數由三、四名至三四十人不等,視公演及活動規模而定。遇上團慶等特殊活動時甚至有幾乎全團出演的盛況。
表演風格
寶塚堅持“清純、端莊、優美”的座右銘,形成了一種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演劇文化與女性文化。表演的所有劇目無一例外地都是風花雪月、痴男怨女的愛情題材,劇中的男主角個個俊秀飄逸、情深意重;女主角人人美麗賢惠、多愁善感,再輔以從西方移植而來美侖美奐、豪華絢麗的舞台與服裝,一個又一個絢爛的夢就這樣誕生在寶塚的舞台上。
有人說,日本是男權至上的國家,因為女性在生活中無法得到理想的男人,才成全了寶塚這樣類似中國越劇使用女性戲劇展開對話的藝術形式。
表演劇目
寶冢歌劇團所出演的形式主要為戲劇和秀的組合。戲的劇目多為劇團專屬作家所編寫的劇本(由劇作家自行創作或是改編自知名電影或文學作品),亦有西方音樂劇改編作品。歌舞表演的劇目則幾乎均為劇團作家原創。從《西城故事》、《歌劇魅影》、《俄克拉荷馬》、《茜茜公主》(改編自1992年維也納版《伊莉莎白》)等西方名作再演,到《凡爾賽玫瑰》、《奧爾菲斯之窗》、《大江山花傳》、《怪醫黑傑克》等漫畫名作的改編,都為觀眾津津樂道。其中由著名漫畫家池田理代子的代表作《凡爾賽玫瑰》改編而成的舞台劇更是創下了觀客數超過400萬人的記錄。組成模式
目前劇團成員有400餘人,包括花、月、雪、星、宙5個演出組及1個專科。其中花組與月組是1921年以來便存在的元老,而宙組則是1998年才誕生的新丁。各組的風格和特點隨著時間的變化有所不同,“舞之花、戲劇之月、日本物之雪、扮裝之星、年輕之宙”為各組傳統定位,不過近年來已日漸式微,擁有了新的特色。比起「組」來說,現在各組的特色更倚重於TOP夫婦的風格。專科則不隸屬於任何組,演出形式為特出公演,以年齡較高的配角為主。也有一部分專科生是擁有一技之長比如聲樂或者日舞。她們機動插入各組公演中,往往出演主要角色的父母長輩。秉承“上層至高,前輩至高,番位至高”的原則,寶塚學員內部存在一種金字塔模式,「主演男役・トップスター」便是這個金字塔的塔頂。接下來則是「主演娘役・トップ娘役」、男二號、男三號等。每年寶塚都要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進行演出,公演主要採取5組輪流公演的方式。作為寶塚歌劇最主要的演出劇場——“寶冢大劇場”(寶塚市)和“東京寶冢劇場”(東京都千代田區),新戲問世的時候數以萬計的觀眾都會來到寶冢或東京“朝聖”。
寶塚的地位
在日本有“東有東大,西有寶塚”之說,面對成千上萬的報名和每年只錄取50餘人的嚴格比例,這些選拔而出的妙齡女孩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比如說承受每周6天、每天多於10個小時的大負荷訓練,狹小的生活範圍、嚴格的紀律以及不自由的婚戀。但是一個女孩子無論曾經是多么的平凡,從進入寶塚的那一天起,她就等於把一隻腳踏進了等級觀念濃重的日本的上層社會。因為寶塚是學校加劇團的形式,所有演員因此都可以被稱作「生徒」。在經過兩年的嚴格訓練後才可以登台,經過七年的舞台訓練後才是成熟的演員。從第一年開始,學員按年級被稱作“研一”、“研二”……一直往上(全世界最老的男役、現任寶塚劇團理事長春日野八千代女士應該已經研八十三了)。在寶塚,退團的團員被稱為OG(oldgirl=女校友),而退團本身被稱為“卒業”。
日本演藝界不少著名演員像黑木瞳、天海佑希等都是從寶塚退團後轉行的。曾擔任過內閣大臣的扇千景也是離開寶塚後到政界發展的,日本前任鳩山由紀夫的夫人——鳩山幸早年就是寶塚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