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平講戲

福安平講戲

2009年,恢復“福安市平講劇團”。 同年,“福安市平講劇團”劃轉為“福安市平講戲藝術傳承中心”。 進入21世紀,福安平講戲已經有了第六代傳人。

福安戲曲起源

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建縣的福安,最早的戲曲活動始於何時?尚無文獻可征。據藝人口述及民間相傳,沒有戲台先有戲。一般認為舊時民間流行的“肩頭馱”“地下棚”雜戲是福安戲曲的雛形。宋元間,毗鄰的浙就有南戲,它的聲腔與鄉村小曲、里巷歌謠十分親近,對地處“閩浙交界”的福安影響很大,並促成當地戲曲的產生。

福安平講戲的歷史

明清時期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版《福安縣誌·風俗》記:“亦有著雲履而白領緣者,且喜雜劇、戲文。其諺曰:無錢扮戲,何暇納糧?故多以競戲相軋。”說明當時福安演戲賽戲的活動就相當普遍。
明崇禎十年(1637年),與福安毗鄰的壽寧知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撰《馮夢龍全集·壽寧待志》都圖中載:“福安里一都二甲……西溪樓下村出戲子。”《風俗》中載:“西溪人多習戲,然力不能具行頭,多往浙合班。大家有慶喜,好事者則於福安迎之,演戲纏頭俱出客席,主人但具餐而已,民間醵飲,演一二出不佳即換別本……故至亦無終月淹者。”足見明代福安民間演戲盛行及其影響。明末清初,福安戲曲進一步繁榮。
據《中國戲曲志》載,清代福安專業名班有:“三和順”、“新長興”、“留洋班”、“新玉春”等,其中蓮蓬村林聚利,聚集閩東八縣著名平講戲藝人組建的“新長興”長班(專業班)最負盛名,全盛時演職人員多達54人,能演73戲,戲路通達閩東北、浙南。道光光緒年間,福安“三和順”平講班為當時六大名班之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

建國後,福安專區文化局,福安縣委曾大力挖掘、搶救、傳承“平講戲”。1960年3月,福建省福安縣成立縣級專業平講戲劇團,主創人員:張樹冬(團長兼伴奏,已故),陳桂壽(編劇,已故)、黃光裕(作曲兼主胡,已故)、黃寶蘭(導演兼演員,已故)、林之行(編導兼司鼓)。主要演員:郭翠玉(正旦)、陳愛蓉(武旦)、徐邦良(老生,已故)、孫允寬(花臉,已故)、陳奇朋(小生)、薛品光(童生)、魏月眉(老旦)、陳厚春(三花)等。
福安平講戲劇團成立僅一年,在全體演職員工的努力下,上演了十台大戲:《崑山縣令》、《白蛇傳》、《臥薪嘗膽》、《無雙傳》、《滿江紅》、《賣水記》、《三勘蝴蝶夢》、《武則天》、《潘楊訟》、《張七娘》。還有三台小戲:《草鞋翁趕子》《採桑》《三月三》等。該劇團帶著這些以當地方言道白唱腔的劇目演遍了福安縣的鄉鎮村莊,受到觀眾極大的歡迎。
1960年由張樹冬、陳桂壽、黃光裕、林之行等集體挖掘、整理的平講戲傳統保留劇目《草鞋公趕子》參加全國首屆茶葉現場會演出,刊登在《福建戲劇》1960年第3期,劇照也刊登該刊封面。同年11月又上演了《採桑》,並參加福建省戲曲調演。姚頴華撰寫“觀劇小評”刊登在《福建戲劇》1960年第7期,其劇照作為第8期封面,並載入《福建省志·戲曲志》平講戲代表作等多種文獻。接著《斷橋》、《採桑》、《贈釵》赴省匯演均獲得好評。
這一時期福安縣培養了一批平講戲人才,創作了一批現代戲,如《雙定牌》、《白雲山上貨郎擔》、《茶歌》等優秀劇目,多次赴省、晉京匯演並獲獎。1964年黃光裕創作畲語表演平講戲《茶歌》晉京演出,演職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改演現代平講戲。
1983年陳發鬆創作平講戲《雙定牌》參加“福建省首屆農村業餘劇團匯演”,獲得創作二等獎、演出獎,作家陳發鬆得到原省委書記項南的接見。
1994年,福安市為保護“福安平講戲”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立了“實驗劇團”,既演平講戲也演閩劇。2005年,該團專演“平講戲”,由老藝人悉心傳藝,培訓一批“平講戲”新的傳人。2009年,恢復“福安市平講劇團”。2012年初,平講戲(福安)被選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福安市平講劇團”劃轉為“福安市平講戲藝術傳承中心”。此間,福安市增加經費投入,加大對平講戲的保護力度。

代表劇目及藝人

平講戲的傳統節目有《七雙》、《三十六贈》、《七十二雜》等400多個劇目,可惜多已失傳。《賣水記》、《補鞋記》、《雙子會》等100多個劇目已經傳承了幾百年。平講戲的宮調唱詞韻律,以方言《安腔八音》為標準,由老藝人、傳人記譜載入《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福建省志》等十多種文獻。福安平講戲歷代傳人45人名列戲曲志書,其中健在的代表性傳人有:薛品光、阮小玲、陳發鬆、郭翠玉,以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編導林之行等11人。進入21世紀,福安平講戲已經有了第六代傳人。我們相信,平講戲(福安)這一朵民間戲曲的奇葩一定會開放得更加艷麗,為海峽西岸的文化和經濟建設增添光彩。
福安縣平講劇團健在老演員近照

建國後福安平講戲部分代表作品:
《崑山縣令》:徐邦良飾崑山縣令,郭翠玉飾酒家女,孫允寬飾知府
《白蛇傳》:郭翠玉飾白素貞,陳愛蓉飾小青,陳奇朋飾許仙,徐邦良飾法海
《臥薪嘗膽》:黃寶藍飾勾踐,郭翠玉飾勾踐夫人,孫允寬飾夫差,陳奇朋飾文種
《無雙傳》:郭翠玉飾無雙,徐邦良飾古押衙
《滿江紅》:徐邦良飾岳飛,郭翠玉飾岳夫人,孫允寬飾牛皋
《賣水記》:郭翠玉飾桂英,阮小玲飾蘭梅,陳奇朋飾李彥貴
《三勘蝴蝶夢》:徐邦良飾包拯,郭翠玉飾王孟氏,陳厚春飾葛皇親
《武則天》:陳愛蓉飾武照
《潘楊訟》:魏月眉飾佘太君,徐邦良飾冦準,孫允寬飾潘洪
《張七娘》:陳愛蓉飾張七娘,徐邦良飾張員外
《草鞋公趕子》:郭翠玉飾母親周桂英,徐邦良飾草鞋翁張元秀,薛品光飾養子張繼保
《採桑》:由高敏、黃寶蘭任導演,薛品光扮演四九,阮小玲扮演銀心
《雙定牌》:福安棠溪劇團范祚其扮鍾興,許愛萍扮演雷喜

歷史名人

唐代薛令之,福安溪潭鎮廉村人,開閩進士、官居左補闕兼太子侍講,其《草堂吟》云:草堂棲在靈山古,勤讀詩書向燈燭。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雲相伴宿。春日溪頭垂釣歸,花笑鶯啼芳草綠。猿鶴寥寥愁轉深,攜琴獨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誰知妙,子期能說宮商調。魚未成龍劍未飛,家貧耽讀人皆笑。君不見蘇秦與韓信,獨步孰知是英俊。一朝得遇聖明君,腰間各佩黃金印。
宋代愛國詩人謝翱(福安人),作《鐃歌鼓吹曲》十二篇、《騎吹曲》十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樂曲。元代詩評家吳萊贊其詩:“文句炫煌,音韻雄壯,可與唐代柳宗元的詩歌相媲美。”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狀元楊慎稱謝翱為:“宋末詩人之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