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行

林之行

1961年進入周寧縣閩劇團,涉獵編劇、導演、作曲、演員、主胡、司鼓等諸多行當。 1972年在霞浦縣文藝會演中,以話劇《獵豹之夜》技壓群芳,開始為人所重。 1972年,在霞浦縣文藝會演中,林之行編寫的話劇《獵豹之夜》技壓群芳,贏得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人物簡介】
林之行,祖籍福建霞浦。1936年出生,筆名林�。著名編劇,兼工詩詞。中國劇協會員,福建省劇協理事。歷任福建周寧縣閩劇團編導、副團長兼藝委會主任、團長,退休前曾任周寧縣文聯主席。1990年起,連續三屆被原中共寧德地委、行署(現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並於1999年授予“寧德地區拔尖人才”稱號。1993年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突出貢獻的文藝專家”,由國務院頒發證書,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9月,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寧德市文化局、寧德市文聯共同授予“德藝雙馨”榮譽稱號。
林之行,13歲從藝,早年為福安地委文工隊演員和演奏員、畲鄉掃盲教師、霞浦縣文化館民間文藝編輯。1961年進入周寧縣閩劇團,涉獵編劇、導演、作曲、演員、主胡、司鼓等諸多行當。1972年在霞浦縣文藝會演中,以話劇《獵豹之夜》技壓群芳,開始為人所重。1977年,從周寧文化革委會退休,1980年復出,任周寧縣閩劇團編導;1982年任副團長和藝委會主任;1985年任團長,1992年調任周寧縣文聯副主席兼周寧縣閩劇團團長,1997年任周寧縣文聯主席,同年退休。
林之行之父林椿為國畫大師黃賓虹弟子,尤工山水畫。20世紀50年代初,林椿慘遭冤殺,林之行少年失怙,唯跟隨祖父學習詩詞。1961年,林之行進入福建省周寧縣閩劇團,憑著多才多藝的資質和勤奮好學的精神,他涉獵了編劇、導演、作曲、演員、主胡、司鼓等諸多行當,並逐漸成為一名專業編劇。1972年,在霞浦縣文藝會演中,林之行編寫的話劇《獵豹之夜》技壓群芳,贏得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社會貢獻】
20世紀80年代起,林之行菊圃勤耕,佳作頻出。先後創作出閩劇《草人護筍記》、《浴血琵琶》、《武夷狐疑》、《欽差選賢》、《紅羅衫》、《馮夢龍斷案》、《梟姬祠》和越劇《苜蓿生涯》以及科幻劇《活的十字架》等;多次榮獲全省戲劇會演優秀劇本獎、田漢劇作獎和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劇本銀獎。《武夷狐疑》改編而成的五集電視劇《朱熹與麗娘》,榮獲第九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第七屆大眾電視“金鷹獎”、第四屆全國戲曲電視劇“攀枝花獎”。
卓越的編劇成就,並不是林之行的唯一驕傲。從少年時代起,林之行就酷愛傳統詩詞創作,儘管他的詩詞水平已超越了絕大多數國家級詩詞學會的領導,但在整個霞浦詩壇,知道林之行會寫詩的人寥寥無幾。與絕大多數詩人狂放張揚的個性不同,林之行的個性可以用另四個字來形容:狷介不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