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狀體


睫狀體的生理特點是:(1)睫狀突的上皮細胞產生房水,與眼壓及眼球內部組織營養代謝有關。(2)調節晶狀體的屈光力。當睫狀肌收縮時(主要是環行肌),懸韌帶松馳,晶體藉助於本身的彈性變凸,屈光力增加,可看清近處的物體。(3)睫狀體也富有三叉神經末梢,在炎症時,眼疼明顯。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腫瘤屬於黑色素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異常改變引起的,原發於睫狀體黑色素細胞。
臨床表現

睫狀體黑色素瘤相應區域的鞏膜充血, 血管擴張,部分可見粗大迂曲的血管。累及虹膜角膜角和虹膜時,可見黑色腫物。腫瘤推擠虹膜 腫瘤所在區域虹膜膨隆,前房變淺,腫瘤推擠晶狀體,可致晶狀體移位,或局限性混濁, 甚至完全混濁。散大瞳孔後, 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虹膜後的腫物,多為大小不一、表面光滑的黑色腫物。腫瘤侵犯睫狀上皮,可致低眼壓 侵犯虹膜角膜角小梁網可繼發青光眼。腫瘤發生壞死時前房可有色素游離和沉積,亦可有前房積血、玻璃體混濁、玻璃體積血、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等, 少部分睫狀體黑色素瘤呈瀰漫性生長,累及整個睫狀體,此種類型較早發生視網膜脫離和眼外蔓延,預後差。部分睫狀體黑色素瘤呈瀰漫性生長, 表現為整個睫狀體區不規則增厚,稱為環狀黑色素瘤(ring melanoma)。腫瘤相應部位的表層鞏膜血管擴張和灶狀色素沉著通常是睫狀體黑色素瘤的重要特徵。
併發症:
低眼壓症及繼發性青光眼都可見到,亦可出現前房積血、晶狀體混濁、玻璃體混濁和積血以及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等。
診斷

鑑別診斷:
1.睫狀體囊腫 表面光滑,無進行性生長。UBM檢查可明確診斷。
2.睫狀體黑色素細胞瘤 睫狀體黑色素細胞瘤為良性腫瘤,臨床上無法與睫狀體黑色素瘤相鑑別。除黑色素細胞瘤一般外觀呈深黑色為其特點外,要靠組織病理學鑑別。主要區別點為黑色素細胞瘤主要由體積較大、圓形或多邊形的黑色素細胞組成, 細胞大小均勻一致, 腫瘤細胞含有大量的濃密的黑色素顆粒,細胞核小,呈圓形,無細胞異型性及病理核分裂像。
3.睫狀體腺瘤 睫狀體無色素上皮腺瘤邊界清晰,表面光滑、 淡粉色,無色素, 增生的睫狀體無色素上皮細胞是構成腫瘤的主要成分。上皮增生形成不規則條索樣或巢狀結構,胞質淡染,細胞間可見有較多的呈粉染, 無結構的基底膜樣物(圖5)。
4.睫狀體神經纖維瘤 周圍神經纖維增生,邊界清晰,表面光滑,瓷白色, 無色素,組織緻密。UBM檢查病變內回聲均勻, 回聲強。
5.其他睫狀體腫瘤 如睫狀體血管瘤,睫狀體平滑肌瘤,睫狀體轉移性腫瘤等均需藉助組織病理學檢查與之鑑別。
實驗室檢查:
無特殊的實驗室檢查手段。
其它輔助檢查:
除了常規的檢查方法之外, 超聲生物顯微鏡對睫狀體及虹膜腫瘤的早期診斷有重要價值。UBM是一種利用超高頻率(50~100MHz)超聲對眼前段組織結構進行類似顯微鏡檢查的新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其特點是成像清晰, 解析度高 可以清晰地顯示角膜、前房、晶狀體、房角、 睫狀體等組織結構,尤其突出的是可以清晰地顯示後房結構,彌補了以往在活體組織上無法詳盡檢查後房情況的不足。對眼前段腫瘤的診斷有其獨到之處,可以測量病變的厚度,確定腫瘤的範圍,並可以觀察病變大小的變化,為隨診提供一種定量的方法。在睫狀體腫瘤早期,常規檢查方法未能顯示之前,UBM即可清晰地顯示。對眼前段腫瘤的鑑別診斷亦有重要價值,是區別虹膜腫瘤,還是累及虹膜角膜角部虹膜的原發性睫狀體腫瘤的最佳方法, 因此,UBM已成為睫狀體腫瘤的臨床診斷、鑑別診斷、治療的選擇、隨診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睫狀體腫瘤的UBM表現:①病變邊界清晰,睫狀體限局隆起增厚,形態呈半球形或蘑菇形;②病變內回聲不均勻,近球壁回聲強,遠球壁回聲弱,部分可見斑點狀高回聲團。部分病例病變內可見圓形無回聲區,為病變內的血管;③部分病變邊緣伴發虹膜囊腫;④繼發性改變:虹膜形態變化以及脈絡膜上腔滲漏;⑤無脈絡膜凹及挖空現象。由於國人的睫狀體腫瘤發生率較低,在現有條件下僅能對病變的大小, 病變與周邊組織的關係等進行觀察,尚不能對睫狀體腫瘤的良、惡做出較準確的UBM診斷。高度超過5mm的腫瘤無法測量其大小, 需結合普通超音波檢查(圖1)。
結合彩色超聲都卜勒及B超檢查(圖2)以及鞏膜透照試驗, MRI檢查有利於本病的診斷, MRI顯示T1加權為高信號, T2加權為低信號(圖3)。
治療及預後
睫狀體腫瘤由於其獨特的解剖位置, 臨床檢查及確定診斷較為困難。臨床上確定腫瘤的部位、判斷腫物的可能組織來源、病理類型和必要的鑑別診斷對決定腫瘤的治療方案、手術方法、預後評估具有重要價值。以往認為原發於睫狀體的腫瘤多為惡性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細胞瘤,多呈棕黑色或棕褐色, 有人總結52例睫狀體腫瘤的組織標本, 病理檢查證實57.7%為良性病變,43.3%為惡性腫瘤。其中睫狀體神經上皮來源及神經源性腫瘤的發生率達38.5% 占第1位。睫狀體惡性黑色素瘤為26.9%,占第2位, 睫狀體黑色素細胞瘤為17.3%,居第3位, 因此對於睫狀體腫瘤不宜輕易採取眼球摘除術。
1.局部切除術 多採用局部板層鞏膜睫狀體切除術式。
適應證:①睫狀體或虹膜睫狀體的良性腫瘤;②睫狀體或虹膜惡性腫瘤,大小不超過4~5個鐘點,無眼部及全身轉移表現,亦無其他系統的惡性腫瘤;③術眼仍有一定視力。
2.鞏膜表面敷貼放療 腫瘤不太大,高齡患者,單眼,或對手術有恐懼者,可選擇鞏膜表面敷貼放療。
3.眼球摘除術 腫瘤大小超過5個鐘點,或瀰漫性腫瘤侵犯整個睫狀體者,或患眼已無視力,年齡大、 身體狀況不佳者,應行眼球摘除術。
4.眶內容摘除術 腫瘤已向眼外蔓延,或眼球摘除術後眶內腫瘤復發者則行眶內容摘除術。
預後:
單純睫狀體黑色素瘤預後比脈絡膜黑色素瘤好。但脈絡膜黑色素瘤累及睫狀體者預後差。 因為此種情況時腫瘤多較大, 上皮樣細胞成分較多,惡性程度高。
局部板層鞏膜睫狀體切除聯合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治療睫狀體腫瘤不僅可以保存眼球,更重要的是保留有用視力。該術式是治療睫狀體腫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但對於惡性黑色素瘤的遠期效果, 適應證範圍等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一般認為切除2~5個鐘點的睫狀體腫瘤,手術是安全的,腫瘤過大者併發症亦增加。
飲食
1、睫狀體黑色素瘤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2、睫狀體黑色素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菸酒忌辛辣。忌油膩忌菸酒。忌吃生冷食物。
食療
食療資料為網友共享,沒有經過醫生審核,僅供參考。
1、銀花菊花茶:銀花50克,菊花50克,綠茶20克。上藥混合共為粗末,用紗布分裝成袋,每袋15克。每次1包,代茶飲用。可清涼解熱、疏風明目。用於頭眼脹痛、目睛紅赤者。
2、蔓荊子粥:蔓荊子15克,粳米50克。將蔓荊子搗碎,加水500毫升,浸泡後煎取汁,入粳米煮粥,空腹食用。每日1劑。可辛涼解散,用於目赤頭痛者。
3、青葙子茶:青葙子15克,綠茶5克。將青葙子和綠茶置於紗布袋中,沸水泡10分鐘飲用。每日1劑。可祛風熱、清肝火、適用於目赤腫痛者。
4、石膏粥:生石膏50克,粳米100克。先將石膏水煎半小時,去渣後放入粳米熬粥。每日1劑。可辛涼清熱、除煩止渴,適用於眼紅痛、口乾重的患者。
5、綠豆藕羹:藕1節,綠豆30克。將藕洗淨切成小塊,與綠豆同煮至熟爛後食用。每日1劑。可清熱涼血、去赤止痛,適用於眼熱赤痛者。
6、二仁粥:生薏仁30克,杏仁6克(搗碎),粳米100克。三物共用水煮,至米開粥稠即可食用。每日1劑。可清熱利濕,宣暢氣機,適用於葡萄膜炎反覆發作者。
7、香菇燒冬瓜:冬瓜300克,香菇20克,調料適量。冬瓜去皮瓤、洗淨、切片。香菇浸泡透,洗淨。二味用油炒後,燒熟。每日1劑。可清濕熱、益胃氣,適用於脾胃濕熱重的葡萄膜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