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常見的 嗜睡疾病,有 睡眠麻痹綜合症、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發作性昏睡症和 夜間肌肉攣縮症等四種。所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是在睡覺當中有間歇性的呼吸停止,常合併有肥胖、大量鼾聲和高血壓,大部分病人都是成年男性,偶而也會有女性或小孩。家裡如果有肥胖愛打呼的小朋友,上課中頻頻夢見 周公,成績老是掛在車尾,要注意他的扁桃腺和腺樣體是不是太肥大了,他可能不是 IQ不如人家,只不過是有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罷了。
至於 發作性昏睡症,也就是白天過度想睡覺,有的病人在激動後(如大笑、 咳嗽)會陣發性昏厥,有的在睡覺時有幻覺或睡眠中痳痺的現象。這種病人在歐美國家並不稀少,病人甚至自組 聯誼會,互相 交換信息,互相幫助。但是在中國較為罕見,大概只有從事睡眠醫學的人才會特別注意。
另外的 夜間肌肉攣縮症,則是睡覺當中,肢體(通常下肢)間歇性的 抽筋,因為腳的肌肉老是抽動不停, 睡眠受到 干擾,沒有辦法進入第三、四期的深睡期,第二天早上醒來,總覺得沒有睡足,會間斷的打瞌睡。
遇到這些白日過度嗜睡的病人,通常在排除 中樞神經、 新陳代謝和 內分泌的問題後,會施行整夜的睡眠監測。如果懷疑是夜間肌肉攣縮症,會加上整夜的 脛肌肌電圖監測。如果是懷疑發作性昏睡症,白天還要施行多重入睡時間檢查。
嗜睡症的表現主要是白天睡眠過多,且好睡。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如象你所說的站著還是坐著,睡意一來,難以抵檔。有些更離譜的是走著也能睡著。當然,這種嗜睡即不是晚上睡眠不足引起。
現代醫學對嗜睡症的產生原因還不十分明確,不過可以肯定,嗜睡與 心理、 性格、 身體因素有關,如白天心情不愉快,學習、工作壓力過大;個性的較內、以及身體不適,和多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該情況。也有人認為,嗜睡症是一個人逃避現實生活壓力一種消極行為反應,當然這可能也是一個因素,但應該是少數情況。
那么如果患了嗜睡症後該怎么辦呢?首先太不必過於緊張,要有信心相信通過自己身心的調節,和藥物的治療一定能恢復健康
首先,我門說說如何自我身心調節,
一、生活要 規律,不要 熬夜,要多參加體育活動,每天,使自己的心身得到興奮,
二、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並且有生活的目標,多參加 聚會,和朋友聊天等。
三、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 少食辛辣, 油膩食品,多用 豆類, 蔬菜水果等。在這些自我調節以後,如果還是不能控制嗜睡的症狀,就需要就醫檢查和治療了,很多慢性疾病都可能有嗜睡的症狀。如果沒有檢查出實質性的疾病。現代醫學一般用少量的精神藥品做為治療的手段。但是,由於這些 藥物的特殊性,會對人產生很多副作用,而且效果不理想。
由於中醫的理論是由幾千年的 臨床實踐形成的,可以利用 中醫的理論來分析和治療嗜睡症。如果辨證準確往往會取得非常顯著的療效。所以嗜睡症患者在排除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應首選中藥治療,通常都會很快的恢復正常。
研究
對睡眠麻痹綜合症研究,可追溯到19世紀,當時從因患 腦炎而發生意識障礙的病案中發現,病變的定位不在大腦皮層而在腦幹灰質,因而人們把腦幹看成是維持意識的中心。其後從尋找睡眠中樞的研究發現,睡眠中樞在丘腦與延髓之間。 巴甫洛夫在實驗中使狗喪失 視、 聽、 嗅覺,結果引起了 長期睡眠,他認為感覺刺激的不斷作用在維持覺醒狀態有重要意義。20世紀40年代後,許多研究者發現,腦幹網狀結構上行性激活系統對維持覺醒有重要作用,如果該系統的非特異性衝動減弱,大腦皮層的緊張性就會下降而出現 睡眠狀態,因此他們把睡眠看作是該系統的被動抑制與覺醒的簡 單終結。60年代後的研究證明,橋腦中藍斑和縫際核與 REM的發生有關,而中腦的縫際核可能與NREM有關;縫際核含有5-羥色胺能神經元,藍斑含有去甲 腎上腺素 能神經元,用化學方法使5-羥色胺增加或減少,可使NREM和REM易化或抑制;因此,5-羥色胺能神經元 中樞通路可能與NREM的維持和REM的激發有關,而去甲 腎上腺能神經元中樞通路可能與REM的維持與覺醒有關。睡眠可分為 正相睡眠期(非 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和異相睡眠期(快速眼動睡眠期REM),健康人睡眠開始於正相睡眠期,維持70-100分鐘後轉入異相睡眠期,再維持20-30分鐘後又轉入正相睡眠期,如此重複約4-6次,睡眠量常依年齡不同而異,新生兒需睡18-20小時,兒童12-14小時,成人7-9小時,老年人一般只需5-7小時。症狀
睡眠量的不正常可包括兩類:一類是睡眠量過度增多,如因各種 腦病、 內分泌障礙、 代謝異常引起的嗜睡狀態或昏睡,以及因腦病變所引起的發作性睡病,這種睡病表現為經常出現短時間(一般不到15分鐘)不可抗拒性的睡眠發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癱瘓和 入睡前幻覺等症狀。另一類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表現為入睡困難、淺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環境因素(室內光線過強、周圍過多 嘈音、 值夜班、 坐車船、剛到陌生的地方)、軀體因素( 疼痛、 瘙癢、 劇烈咳嗽、睡前飲 濃茶或 咖啡、夜尿頻繁或腹瀉等)或心理因素(焦慮、恐懼、過度思念或興奮)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症等。
睡眠中的發作性異常
指在睡眠中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夢遊症、夢囈(說夢話)、夜驚(在睡眠中突然騷動、 驚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 、定向錯亂或出現幻覺)、 夢魘(做惡夢)、 磨 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體不自主跳動等。這些發作性異常行為不是出現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發生在一定的睡眠時期。例如,夢遊和夜驚,多發生在正相睡眠的後期;而夢囈則多見於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 不自主笑、肌肉或肢體跳動等多見於正相睡眠的前期;夢魘多在異相睡眠期出現。
睡眠麻痹
這在醫學上叫” 夢魘(音眼)“,也就是俗稱的「 鬼壓床」。同做夢一樣,夢魘也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人做夢突然驚醒時,大腦的一部分 神經中樞已經醒了,但是支配肌肉的神經中樞還未完全醒來,所以雖然有不舒服的感覺卻動彈不得,這時,如果有人叫醒他 或推他一把,夢魘就會立即消失。在睡著的時候,可能自己無意中把手放在胸口上,以至於加重了呼吸的負擔, 心臟受到的壓力比較大,所以血液流通會慢點導致 腦部缺氧,這樣的話身體也很沒知覺的,於是感覺起來,就是所謂的鬼壓床。有些人還伴有心跳加快而引起的出冷汗, 缺氧,甚至出現 幻覺等等,這些都是不良的睡眠習慣所引起產生的,所以調整好自己的睡姿是很重要的。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是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睡眠問題,嚴重的會發生猝死。。。。
睡覺時,人類的運動中樞會被關閉,以避免夢中的動作反應到現實中,造成傷害。 睡眠麻痹大致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人在這一睡眠階段會 做夢,因此大腦會暫時中止人的行動能力,以免人在夢中做出可能傷害自己的肢體動作。這是一個巧妙的小機制,但如果它失靈,你就會在睡眠中做出動作,醒過來時,就會感到全身 麻痹。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睡眠狀態就會延伸到清醒狀態中,從而產生一種異常逼真的幻覺,其清晰程度遠高於人對夢境的記憶。
睡眠麻痹就是意識清醒了,但是 運動中樞仍然關閉著的狀態,所以雖然醒了,但是全身都不能動,只有 眼睛和 眼皮能動而已。最可怕的是,在睡眠麻痹的同時,常常伴隨著聽覺和視覺上的 幻覺,會聽到細細碎碎的人聲和鬼影。
睡眠麻痹通常在睡眠過程中產生,它可以阻斷人的行為能力,是人不至於在夢中真的行動起來,從而避免傷害到人體自身。一般情況下,睡眠麻痹在人睡醒後就會消退。但它並不總是如此,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會偶爾在睡眠麻痹尚未完全消失的情況下清醒過來。
這種超自然觀念並非西方文化所獨有。在中國,覺醒前幻覺被稱為“鬼壓”,而在日本,它被稱為“ かなしぱい”,也被稱為“金屬束縛”。18世紀英國人懼怕的 夢淫妖,是一種在女人入睡時侵害她們,讓她們無法動彈的惡魔。在紐芬蘭,類似的惡魔被稱為“ 老巫婆”,它以嚇人的巫婆形象出現,坐在睡著的人的胸口上。在中國,幾百年來人們一直說這是“ 鬼壓床”。桑給巴爾則有“ 波波巴瓦”———一種會飛的神奇小矮人。
由此可見,這只是一種生理現象,對身體基本沒什麼影響。指的是睡眠麻痹所導致的無法動彈的恐怖感覺,均指一種類似的麻痹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