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動眼睡眠

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又稱為去同步化睡眠,此期出現眼球快速轉動,大腦非常活躍,做夢都是出現在這一時期。

基本信息

歷史

193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教研室古萊托曼教授和手下一名研究生阿塞林斯基發現了快速動眼睡眠。並做了相關的實驗,根據實驗研究證明,快動眼睡眠和腦幹內5-羥色胺、乙醯膽鹼、去甲腎上腺素遞質系統有關。快動眼睡眠的發現,給睡眠科學帶來了一個大的飛躍,是睡眠科學研究中的一塊極為重要的里程碑。

特徵

快速動眼睡眠又稱異相睡眠或快波睡眠。此睡眠時相的腦電圖特徵是呈現去同步化的快波。各種感覺和軀體運動功能進一步減退。
此外,還可有間斷性的陣發性表現:如出現眼球快速運動、部分肢體抽動、心率變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等表現。此時易導致心絞痛、哮喘、阻塞性肺氣腫缺氧的發作。快波睡眠期間,腦內蛋白質合成增加,新的突觸聯繫建立,這有利於幼兒神經系統的成熟、促進學習記憶活動和精力的恢復。在快波睡眠時,將受試者喚醒,80%的人報告說正在做夢,所以做夢也是快波睡眠的一個特徵。

障礙

快速動眼睡眠侵擾通常會出現在人們半睡半醒不能正常入睡或是剛剛醒來但沒有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在一些臨床診斷中某些疾病也會引起快速動眼睡眠,比如帕金森症。
出現的症狀往往是從三個方面體現,一是視覺,二是聽覺,三是身體的感覺。納爾遜醫生在調查中總結了四種現象:在半清醒的狀態下,你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人或物;聽到了別人聽不到的聲音,音樂或噪音;感到渾身無力,四肢麻痹動彈不得(睡眠麻痹);突然感到腿或膝蓋無力。這四種情況有時單獨出現,有時又伴隨出現。這些症狀類似於中國民間常說的“鬼壓床”。
經常經歷快速動眼睡眠侵擾的人,通常他的大腦中的覺醒系統很容易被激發。在遇到危機情況時,覺醒系統就會導致人們出現類似於在快速動眼睡眠侵擾時的感覺,這時覺醒系統會讓人們有超常的警惕,並伴隨其他的幻覺。就好像當人們熟睡進入夢境時,突然醒來,但並不完全清醒,而夢境依然出現在眼前一樣。

創造性假說

多年來的假說認為,睡眠尤其是快速動眼睡眠可以提高人的創造性。REM是人睡眠過程中最後一個階段,該階段人多會做夢,伴隨有眼球快速運動。睡夢中獲得靈感的事例不在少數,著名冒險小說《金銀島》的作者、蘇格蘭作家羅伯特.史蒂文森稱,他的小說《化身博士》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做夢;鋼琴家弗拉迪米爾·霍羅威茨和列昂尼德·漢布羅都說,他們在夢中發現彈奏複雜音樂段落的技法。此前的研究表明,REM可以增強思維聯想,但並沒有研究證實其有助於提高人的創造性。

動物界的快速動眼睡眠

REM睡眠在所有哺乳類和鳥類都會發生,REM睡眠每晚的長度與新生兒發育的階段息息相關。舉例來說,鴨嘴獸的新生兒,尚未發育沒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一晚有著8小時的REM睡眠。相反地,海豚的新生兒則是近乎發育完成,它們的睡眠中則是幾乎沒有REM睡眠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