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代,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在靖難之役中,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隊在真定(今河北正定)進行的作戰。燕王朱棣在真定擊敗了明軍耿炳文部。
背景
明太祖晚年殺戮功臣太甚,導致明惠帝手下缺乏將才可用。燕軍占雄縣、莫州(今河北雄縣、任丘鄚州鎮)後,燕王朱棣便決定由間道出其不意取真定(今河北正定),並故意放回耿炳文部來降的小將,令其佯稱燕軍將攻真定的訊息,誘使耿炳文將濾沱河(流經正定西南)南岸之兵調至北岸,以便一舉全殲其部13萬人。炳文果然中計。建文元年七月,朱允炆遣軍北上伐燕。經過
建文元年七月(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朝廷僅能派65歲的長興侯耿炳文率兵北上討伐,佩征北大將軍印,號稱30萬人(實際上僅13萬)。
八月十二日,大將軍耿炳文率軍30萬(實際到達之兵力僅13萬)人營於真定。朱棣率軍擊敗其先鋒於雄(今河北雄縣)、莫(今河北任丘)以後,獲悉耿軍分屯於滹沱河南北兩岸,遂遣還耿部降將張保,聲言雄、莫之敗及燕師南攻真定,先聲奪人,並誘其南岸屯軍移營北岸,以求一舉全殲其軍。
二十五日,朱棣抵真定,得知其南岸軍果北移,遂領輕騎數十,繞出城西南,破其2營。耿炳文出城迎戰,燕將張玉、譚淵、朱能、馬雲等率軍奮擊,朱棣以奇兵出其背後,循城夾攻,橫穿其陣,大敗之,擒獲左右副將軍李堅、甯忠等將士數萬人、斬首3萬餘級,獲馬2萬餘匹。耿炳文斂軍入城拒守,燕師攻城3日不下,乃引兵還北平。
結果
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沒有攻下,於是對諸將說:“攻城下策,徒曠時日,鈍我士氣。”遂解圍而去。敗訊傳至南京,惠帝接受黃子澄的建議,撤換耿炳文,以曹國公李景隆接任,齊泰堅決反對,但惠帝不聽,調兵五十萬人伐燕,結果仍是屢戰屢敗。
明朝戰爭列表
北京保衛戰 | 明滅元之戰 | 明攻山東之戰 | 明平閩廣之戰 | 明攻福建之戰 | 明攻河南之戰 | 明攻河北、大都之戰 | 明攻山西之戰 | 太原之戰[明朝]| 明攻陝甘之戰 |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 | 明滅夏之戰 | 階、文之戰 | 明太祖第二次北伐 |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 明太祖第四次北伐 | 明平雲南之戰 | 曲靖之戰 |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 | 明太祖第六次北伐 | 明太祖第七次北伐 | 明太祖第八次北伐 | 靖難之變 | 真定之戰 | 北平之戰 | 鄭村壩之戰 | 白溝河之戰 | 夾河之戰| 滹沱河之戰 | 明平交阯之戰 | 明成祖第一次親征漠北之戰 | 神投海之戰 | 明成祖第二次親征漠北之戰 | 海堝之戰 | 明成祖第三次親征漠北之戰 | 明成祖第四次親征漠北之戰 | 明成祖第五次親征漠北之戰 | 麓川之役 | 狼山、兀魯乃池之戰 | 麓川之戰 | 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 土木之變 | 大藤峽之戰 | 紅鹽池之戰 | 劉六、劉七起義 | 春西海之戰 | 秋黑河墩之戰 | 明抗倭的戰爭 | 王江陘之戰 | 乍浦、東沈莊之戰 | 台州之戰 | 新河之戰 | 花街之戰 | 上峰嶺之戰 | 長沙之戰 | 橫嶼之戰 | 林墩之戰 | 仙遊之戰 | 明滅吳平之戰 | 萬全右衛之戰 | 明平定都掌部落之戰 | 明平岳鳳叛亂 |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戰爭 | 鎮北關之戰 | 兆佳城之戰 | 渾河之戰 | 明平楊應龍之戰 | 明平哱拜叛亂 | 壬辰衛國戰爭 | 平壤之戰 | 古勒山之戰 | 露梁海戰 | 明與後金戰爭 | 撫順之戰 | 清河城之戰 | 薩爾滸之戰 | 葉赫城之戰 | 明平奢崇明之戰 | 河西之戰 | 明平安邦顏之戰 | 貴陽之戰 | 兩河之戰 | 永、藺、尊之戰 | 寧遠之戰 | 寧錦之戰 | 明末農民起義 | 永寧之戰 | 京畿之戰 | 尊永之戰| 孔有德叛亂 | 崇禎明荷海戰 | 鳳陽之戰 | 珠江口海戰 | 酆家店之戰 | 松錦之戰 | 開封之戰 | 朱仙鎮之戰 | 汝州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