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異裂短腸蕨
種拉丁名:Allantodialaxifrons(Rosent.)Ching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拉丁名:Allantodia
中國植物志:3(2):451
植株形態
常綠中型至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兼有橫走、橫臥、斜升至直立各種形態,有時長成樹幹狀,高達40厘米,直徑達10厘米,先端略被緊貼的褐色薄鱗片;葉遠生至簇生。
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可達2.5米;葉柄長達1米,直徑達1厘米,光滑,下部深褐色,向上淺褐色或綠禾稈色,上面有淺縱溝2條;葉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達1.5米,寬達1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淺裂至深裂;側生羽片達20對,互生,斜展,中部以下的矩圓闊披針形或闊披針形,對稱,長達60厘米,寬達20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一回羽狀,柄長達6厘米,其基部黑褐色,上部幾對羽片披針形,略不對稱(下側裂片稍長),先端漸尖,基部無柄或幾無柄,兩側羽狀半裂至深裂;側生羽片達20對,互生,平展,披針形,長達13厘米,寬達3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淺心形、平截形或闊楔形,不對稱,上側裂片顯著較小,兩側羽狀深裂或幾全裂;小羽片的裂片可達15對以上,略斜向上,矩圓形或長方形,先端鈍圓或平截,並略向上彎,邊緣有粗鋸齒,有時兩側有淺鋸齒或幾全緣,中部小羽片的基部下側1裂片常特大並淺羽裂或具粗鋸齒;葉脈上面不明顯,下面可見,羽狀,在小羽片的裂片中小脈可達9對,通常二叉至羽狀,少數單一,斜向上。
葉厚草質,乾後草綠色或灰綠色,無光澤,葉軸及羽軸綠禾稈色或淺褐色,羽軸和中肋下面略被易脫落的短細毛及小鱗片。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線形或短線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達7對,接近主脈,長可達小脈長度的2/3;囊群蓋成熟時褐色,膜質,宿存。孢子近腎形,周壁明顯而透明,不具褶皺,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分布地帶
分布於福建(南靖)、台灣(宜蘭、屏東、高雄)、湖南(吉首德夯、武岡、新宜)、廣東(樂昌、連縣、懷集)、廣西(臨
桂、百色、梧州、武鳴大明山)、四川(峨眉山、古藺)、重慶(南川金佛山)、貴州(梵淨山、貴定雲霧山、羅甸、荔波)、雲南(富寧、廣南、西疇、馬關、金平、元陽、勐海、滄源、景東、漾濞、瀘水、福貢、貢山)、西藏東南部(波密)。生於山谷陰濕常綠闊葉林下及林緣溪溝邊,海拔350-2200米。不丹及印度北部(奈尼達爾)、西北部(昌巴喜馬拉雅山南坡)也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屏東萬金村“萬巒”)。
物種區分
本種以其葉柄基部無鱗片,下部羽片的羽柄基部黑褐色,中部小羽片的基部下側1裂片常特大並常淺羽裂等特徵,容易識別。
植物之蹄蓋蕨科(七)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
蹄蓋蕨科·短腸蕨屬植物
短腸蕨屬是中型至大型陸生植物。根狀莖粗大直立(有時成樹幹狀)、斜升、橫臥或橫走(偶有直立根狀莖上橫向長出的橫走莖),褐色或近黑色,有網狀中柱,或多或少被鱗片;鱗片鑽形、披針形或闊披針形,有時卵形而貼生或具線形長柄,褐色、黃褐色或深褐色至黑色,邊緣全緣或常有稀疏的刺狀小齒,並往往有一條線形黑邊。在斜升或直立的根狀莖上葉簇生,若根狀莖橫走或橫臥者,則葉遠生或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