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果短腸蕨

長果短腸蕨主要生長於山箐潮濕常綠闊葉林下,分布在雲南東南部和越南北部。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常綠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橫臥,先端鱗片稀少而伏貼;鱗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深褐色,具小齒的黑邊不明顯;葉近生。

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達2米以上;葉柄短於葉片,長60-90厘米,直徑約1厘米,乾後深禾稈色或綠禾稈色,下部略呈褐色或黑褐色,疏被與根狀莖先端相同、易脫落的鱗片,向上光滑;葉片卵狀三角形,長110-120厘米,寬70-80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半裂至深裂;側生羽片達15對以上,互生,略向上斜展,先端羽裂漸尖,下部矩圓披針形或闊披針形,羽狀,長30-50厘米,寬10-20厘米,柄長2-5厘米,上部的披針形,羽狀深裂至半裂;側生小羽片8-15對,通常互生,平展或略斜向上,不密接,長3-12厘米,寬1-3厘米,披針形,對稱或近對稱,羽狀深裂至半裂,先端尾狀,基部闊楔形,下部的有短柄;小羽片的裂片8-15對,略斜向上,不密接,通常先端鈍圓,邊緣近全緣或少數有疏鋸齒;葉脈在小羽片的裂片上羽狀,小脈達9對,通常單一,少數分叉,斜向上,先端略膨大,不達邊緣。葉乾後薄草質,綠色;葉軸和羽軸綠禾稈色;羽軸和小羽片中肋下面有顯著的鮮時肉質綠色的小刺,並有少數褐色披針形的小鱗片,上面光滑。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線形,常與小脈近等長,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多達8對,通常單生於上側,在基部上出小脈常為雙生;成熟囊群蓋褐色,膜質,全緣。孢子腎形,表面有顆粒狀紋飾。

分布地帶

分布於雲南東南部(金平苦聰老嶺、元陽逢春嶺、綠春、元江觀音山)。生於山箐潮濕常綠闊葉林下,海拔1450-1700米。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元陽(逢春嶺)。

相似植物

本種形體外貌與AllantodiasimilisW.M.Chu頗為近似,區別在於羽軸及小羽片中肋下面有許多鮮時肉質綠色的小刺,但葉柄、葉軸不具肉質綠色疣狀及小刺狀突起,羽軸及小羽片中肋上面無腺體,裂片不密接

植物之蹄蓋蕨科(七)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蹄蓋蕨科·短腸蕨屬植物

短腸蕨屬是中型至大型陸生植物。根狀莖粗大直立(有時成樹幹狀)、斜升、橫臥或橫走(偶有直立根狀莖上橫向長出的橫走莖),褐色或近黑色,有網狀中柱,或多或少被鱗片;鱗片鑽形、披針形或闊披針形,有時卵形而貼生或具線形長柄,褐色、黃褐色或深褐色至黑色,邊緣全緣或常有稀疏的刺狀小齒,並往往有一條線形黑邊。在斜升或直立的根狀莖上葉簇生,若根狀莖橫走或橫臥者,則葉遠生或近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