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墨脫短腸蕨種拉丁名:Allantodia medogensis Ching et S. K . Wu
科中文名:蹄蓋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中文名:短腸蕨屬
屬拉丁名:Allantodia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Fl. Xizang. 1: 150. 1983]
中國植物志:3(2):385
植物形態
常綠中型林下植物。根狀莖通常斜升至直立,有時橫臥,直立者高達20厘米,直徑達4厘米;葉簇生。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達60厘米,基部黑褐色,直徑達1厘米,疏被卵形、黑褐色、伏貼的鱗片,向上淡褐色,平滑或略粗糙,偶有殘留的鱗片;葉片正三角形,長寬達85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深裂至全裂或近三回羽狀(即部分小羽片的基部有1對或1片完全分離的二回小羽片);側生羽片達15對,互生或基部的近對生,頂部羽裂漸尖,基部有柄,略斜展,下部的三角狀或矩圓狀寬披針形,長達45厘米,寬達20厘米,柄長達5厘米,常近二回羽狀,上部的漸縮短,披針形;側生小羽片達15對,互生,矩圓闊披針形或披針形,長達15厘米,寬達5厘米,下部的有短柄,上部的無柄,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平截,兩側羽狀深裂至全裂,有時基部有1片或1對分離的二回小羽片,羽片中肋上面有一條明顯的寬縱溝;側生小羽片的裂片(包括二回小羽片)可達15對以上,近平展,狹矩圓形,長達3厘米,寬達1厘米,先端鈍圓或近平截,罕為急尖頭,邊緣通常有粗鈍鋸齒,有時近全緣或淺羽裂,基部上側的1片常較小;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側脈二叉或羽狀。葉乾後厚紙質,淺褐綠色,上面色較深,兩面光滑,葉軸和羽軸淺褐色或淺禾稈色。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在每1裂片上通常3-6對,矩圓形,緊靠主脈兩側;囊群蓋褐色,膜質,膨脹,成熟時常不規則破裂。孢子腎形,周壁明顯而透明,較寬,不具褶皺,表面有少數顆粒狀紋飾。分布地帶
分布於西藏東南部(墨脫)及雲南西北部(福貢、貢山)。生於常綠闊葉林下或林緣,海拔 1300-19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墨脫)。相似植物
本種容易與密果短腸蕨 A. spectabilis (Wall. ex Mett.) Ching 相混,主要區別在於根狀莖直立,葉柄及葉軸乾後黃褐色,小羽片遠較大,長達15厘米,寬達4厘米,裂片鐮刀狀矩圓形,邊緣有鋸齒,不羽裂,孢子囊群成熟時不密集植物之蹄蓋蕨科(六)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
蹄蓋蕨科·短腸蕨屬植物
短腸蕨屬是中型至大型陸生植物。根狀莖粗大直立(有時成樹幹狀)、斜升、橫臥或橫走(偶有直立根狀莖上橫向長出的橫走莖),褐色或近黑色,有網狀中柱,或多或少被鱗片;鱗片鑽形、披針形或闊披針形,有時卵形而貼生或具線形長柄,褐色、黃褐色或深褐色至黑色,邊緣全緣或常有稀疏的刺狀小齒,並往往有一條線形黑邊。在斜升或直立的根狀莖上葉簇生,若根狀莖橫走或橫臥者,則葉遠生或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