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葉雙蓋蕨

薄葉雙蓋蕨

薄葉雙蓋蕨,根狀莖斜升或直立,深褐色,密生肉質粗根,先端被褐色、披針形、全緣的鱗片;葉簇生。生於山谷溪溝邊常綠闊葉林或灌木林下,土生或生岩石縫隙中,海拔400-18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薄葉雙蓋蕨薄葉雙蓋蕨

種中文名:薄葉雙蓋蕨
種拉丁名:DiplaziumpinfaenseChing
科中文名:蹄蓋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中文名:雙蓋蕨屬
屬拉丁名:Diplazium

分布情況

薄葉雙蓋蕨薄葉雙蓋蕨

國內分布:分布於浙江南部(龍泉)、江西南部(安遠)、福建(武夷山、南平、沙縣、福州、上杭、南靖)、湖南(吉首)、廣西東部(大瑤山、三江)、四川(峨眉山)、重慶(縉雲山、南川金佛山)、貴州(惠水、雷公山、三都、貞豐)及雲南東南部(馬關)。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日本南部(九州:熊本縣及鹿兒島縣)。
命名來源:(中國蕨類植物孢子形態)[ActaPhytotax.Sin.8(2):167.1959]
中國植物志:3(2):492

形態描述

薄葉雙蓋蕨薄葉雙蓋蕨

根狀莖斜升或直立,深褐色,密生肉質粗根,先端被褐色、披針形、全緣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達65厘米,葉柄長達30厘米,直徑達2毫米,綠禾稈色,基部褐色且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光滑,上面具淺縱溝;葉片卵形,長達34厘米,寬達22厘米,基部圓楔形,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羽片2-3對,斜展,鐮狀披針形,長漸尖,兩側自基部向上通體有較尖的鋸齒或重鋸齒,有時略呈淺羽裂狀,基部大多近對稱,圓楔形,或基部1對的不對稱,其上側圓形,下側楔形,有短柄,或上部的無柄且略與葉軸合生;頂生羽片披針形,與側生羽片同大或略大,基部通常為不對稱的闊楔形;中脈下面圓而隆起,上面具淺縱溝;側生小脈兩面均明顯,斜向上,2-4次不等二分叉,每組小脈可達6條,纖細,直達鋸齒先端。葉薄草質,乾後草綠色,兩面均無毛;葉軸禾稈色或綠禾稈色,略有光澤,上面具淺縱溝。孢子囊群與囊群蓋長線形,略向後彎曲,彼此遠離,通常生於每組葉脈基部上出1脈,大多單生,少數雙生,下出小脈有時能育,但孢子囊群遠較短。孢子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透明,形成邊緣具小刺的少數皺褶。

生長生境

生於山谷溪溝邊常綠闊葉林灌木林下,土生或生岩石縫隙中,海拔400-1800米。也分布於日本南部(九州:熊本縣及鹿兒島縣)。模式標本采自貴州(惠水)。

植物之蹄蓋蕨科(七)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