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夏綠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橫臥,先端密被蓬鬆的長鱗片;鱗片褐色,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線形長尾狀,膜質,邊緣有稀疏的小齒,並常為黑色(有時黑邊不連續或不明顯);葉簇生。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達2米以上;葉柄長達90厘米,直徑達1厘米;基部黑褐色,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禾稈色或綠禾稈色,漸變光滑,上面有深縱溝;葉片三角形,長達1.5米,基部寬達1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上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深裂;羽片大15對,互生,略斜向上,多為矩圓闊披針形;頂部羽裂漸尖,基部兩對最大,長達60厘米,寬達20厘米,柄長2-6厘米,羽狀,上部的縮狹為披針形,羽裂,無柄或幾無柄;小羽片達20對,互生或近對生,平展或近平展,披針形或矩圓披針形,羽狀半裂至深裂,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不對稱(下側淺心形,上側闊楔形或近平截,裂片常較小),有短柄或無柄,中部的長達15厘米,寬達5厘米;小羽片的裂片達15對左右,略斜向上,矩圓形,先端鈍圓或近截形,邊緣全緣或有淺鈍鋸齒;葉脈上面不明顯,下面可見,羽狀,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小脈可達9對,斜向上,通常二叉或單一,有時3-4叉。葉乾後草質或薄草質,上面綠色,光滑,下面淺綠色至灰綠色,沿小脈中肋有淺褐色或灰白色的細小腺體及淺褐色小鱗片,裂片主脈下面也有腺體;葉軸和羽軸禾稈色或綠禾稈色,嫩時下面有淺褐色的短節毛及係數的小鱗片,後變光滑。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多呈粗短線形,自小脈基部向上可達小脈長度的2/3以上,有時甚短,生於小脈中部,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達7對,通常單生於小脈上側,或在裂片基部上側小脈常為雙生(上端常沿小脈分叉);囊群蓋成熟時褐色,膜質,外側張開,常近部分殘存,有時早落。孢子近腎形,周壁明顯,不具褶皺,表面有顆粒狀紋飾。染色體
染色體數目2n=82。
分布地帶
分布於江西南部(南康大山腦)、河南西部(伏牛山區嵩縣等地)、湖北西部(巴東)、四川(峨眉山、洪雅、天全、雷波小涼山、石綿、大相嶺、古藺)、重慶(南川金佛山、酉陽)貴州(道真、桐梓、水城)、雲南(綏江、大關、巧家藥山、祿勸烏蒙山、嵩明梁王山、鄧川、大姚、麗江)、西藏(察隅)。生長於山地闊葉林下溪溝邊,海拔450-2600米。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東部(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大吉嶺)。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植物之蹄蓋蕨科(七)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
蹄蓋蕨科·短腸蕨屬植物
短腸蕨屬是中型至大型陸生植物。根狀莖粗大直立(有時成樹幹狀)、斜升、橫臥或橫走(偶有直立根狀莖上橫向長出的橫走莖),褐色或近黑色,有網狀中柱,或多或少被鱗片;鱗片鑽形、披針形或闊披針形,有時卵形而貼生或具線形長柄,褐色、黃褐色或深褐色至黑色,邊緣全緣或常有稀疏的刺狀小齒,並往往有一條線形黑邊。在斜升或直立的根狀莖上葉簇生,若根狀莖橫走或橫臥者,則葉遠生或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