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沙拐棗 |
種中文名:甘肅沙拐棗
種拉丁名:CalligonumchinenseA.Los.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屬中文名:沙拐棗屬
屬拉丁名:Calligonum
國內分布:產甘肅和新疆東部。
海拔:1000-1500
中國植物志:25(1):127
英文植物志:5:327
形態特徵
沙拐棗形態 |
灌木,高0.5-1米。老枝淡灰色;幼枝灰綠色,有關節,節間長1-3厘米。線形葉長2-3毫米;托葉膜質。花1-3朵生於葉腋,花梗長3-4毫米,中部有關節;花被片寬橢圓形,深紅色或淡紅色,果時反折。果(包括刺)近球形、寬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0-15毫米,寬10-14毫米,幼果紅褐色或淡紅色,成熟果褐色或黃褐色;瘦果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8-11毫米,寬3-5毫米,扭轉,有寬肋和深溝槽;每肋有刺3行(少數2行),中行基部不擴大,邊緣兩行基部擴大,扁平,分離或稍連合,稠密,較粗,質硬,通常短於或等於瘦果寬度,上部或中上部2-3次2-3分叉,末枝短而尖,開展,直立。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沙礫荒漠,海拔1000-1500米。
生境分布
生於砂丘、砂地、戈壁、乾河床。分布內蒙古、甘肅、新疆,寧夏等地。
生藥材鑑定
【性味】苦澀,微溫。
【功能主治】根治小便混濁;全草治皮膚皸裂。
【附方】①治小便混濁:沙拐棗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②治皮膚皸裂:沙拐棗全草,研末,調油膏外塗或煎水外洗。
【臨床套用】根治小便混濁;全草治皮膚皸裂。
石竹目百科(三)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
蓼科·沙拐棗屬植物
沙拐棗屬(Calligonum L.), 蓼科、木蓼族的一個屬,分布於亞洲、歐洲南部和非洲北部。據記載有100餘種,近幾年經過一些學者的歸併後,總計35種。中國有23種,產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其中以新疆最多,約占4/5。本屬為良好的固沙植物,幼枝又為荒漠地區牲畜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