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名:甘蒙檉柳
學名:TamarixaustromongolicaNakai
科名:檉柳科
科拉丁名:Tamaricaceae
特徵
灌木或喬木,高1.5-4(-6)米,樹幹和老枝栗紅色,枝直立;幼枝及嫩枝質硬直伸而不下垂。葉灰藍綠色,木質化生長枝上基部的葉闊卵形,急尖,上部的葉卵狀披針形,急尖,長均約2-3毫米,先端均呈尖刺狀,基部向外鼓脹;綠色嫩枝上的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漸尖,基部亦向外鼓脹。春和夏秋均開花;春季開花,總狀花序自去年生的木質化的枝上發出,側生,花序軸質硬而直伸,長3-4厘米,寬O.5厘米,著花較密,有短總花梗或無梗;有苞葉或無,苞葉藍綠色,寬卵形,突漸尖,基部漸狹;苞片線狀披針形,淺白或帶紫藍綠色;花梗極短。夏、秋季開花,總狀花序較春季的狹細,組成頂生大型圓錐花序,生當年生幼枝上,多挺直向上;花5數,萼片5,卵形,急尖,綠色,邊緣膜質透明;花瓣5,倒卵狀長圓形,淡紫紅色,頂端向外反折,花後宿存。花盤5裂,頂端微缺,紫紅色;雄蕊5,伸出花瓣之外,花絲絲狀,著於花盤裂片間,花葯紅色;子房三棱狀卵圓形,紅色,花柱與子房等長,柱頭3,下彎。蒴果長圓錐形,長約5毫米。花期5-9月。
產地分布
產青海(東部)、甘肅(秦嶺以北,烏鞘嶺以東),寧夏和內蒙古(中南部和東部)、陝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及河南等省(區)。生於鹽漬化河漫灘及沖積平原,鹽鹼沙荒地及灌溉鹽鹼地邊。模式標本采自蘭州。
本種性喜水,也能耐乾旱、鹽鹼和霜凍,為黃河中游半乾旱和半濕潤地區、黃土高原及山坡的主要水土保持林和用柴林造林樹種。枝條堅韌,為編筐原料,老枝用作農具柄。
樹種保護
甘蒙檉柳不僅屬於典型的泌鹽植物,是植物抗鹽基因的載體和改造鹽鹼地的優良材料,並且樹齡越大其抗鹽性越強。它還喜水、耐旱、耐寒、耐鹽鹼和耐霜凍,同時它又屬一年兩次開花的植物。但在這裡我們卻只見到春花果實而未見夏秋花序,這一特徵應屬當地嚴酷的生態環境因子限制的結果及其特化的產物。然而,也或許正是這裡高海拔、低氣壓、日照強烈、晝夜溫差大和局地常遭洪水浸泡的氣候和生境特點,才造就了其成為檉柳之王並倖存至今。
在當今全球氣候變化異常、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時期,這些甘蒙檉柳所具備的生物學特性和植物學特徵及其所攜帶的特有基因和數百年氣候變遷的信息等,都是我們不可多得甚至是絕無僅有的研究生命現象和全球變化以及防災減災措施的重要依據和珍貴材料。目前,國內外已有諸多項目在進行這些方面的研究。作為自然遺產,這是何等的珍貴並值得慶幸,也值得我們對大自然深懷感激之情和敬畏之心。
然而,據說這片林區在未來幾年內將要被正在規劃中的水電站庫區淹沒。我們希望這片野生古檉柳林能得到國家相關研究單位和管理部門以及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和珍惜,並建議相關各方促成對其的有效保護,將這片世界罕見的、無比珍貴的自然遺產完好無損且有所發展地傳承給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是科學家的責任,也是我們這個極力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的時代的責任,還是當今政府的責任。這樣做的結果或許遠比眼前的某些經濟利益重要得多。如果說生態環境破壞了,或許還可以修復治理的話,那么,一旦在人類未及對其進行必要的研究之前就失去這些檉柳樹王,將無可挽回地永久喪失了包括它們自身的形態和基因及其所攜帶的所有信息。
綠水青山不可複製,罕見檉柳絕無僅有。讓我們大家都為保護這片在世界上都堪稱珍貴的野生古檉柳林而努力盡責吧。
最新研究
在野外條件下,套用P-V技術研究了中齡的甘蒙檉柳和沙棘的水分參數及其生理生態學意義、季節變化規律。探討了水分脅迫條件下樹木的適應性。結果表明,水分參數具有一定的季節變化規律。乾旱脅迫條件下樹木具有一定的滲透調節能力,其幅度大小隨季節而發生變化;嫩枝生長時期,樹木的抗旱性和滲透調節能力都很弱,隨著枝條的木質化和葉子的革質化程度的增強,樹木的抗旱性逐漸增強。
石竹目百科(三)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
檉柳屬,檉柳科植物
Tamarix L. 檉柳屬,檉柳科,約54種,分布於歐洲西部、地中海地區至印度,我國約有16種,全國均有分布或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