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和政縣古稱金劍、寧河。夏至春秋戰國時期為羌、戎之地,東晉太寧三年(325年),前涼在縣境內設定金劍縣。唐鹹通四年(863年)築香子城。宋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置寧河寨。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升寧河寨為縣,屬河州。明洪武八年(1376年)築寧河城,明嘉靖十年(1531年)設和政驛。
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26日設和政縣,由臨洮、臨夏兩縣析置和政縣。據《元和郡縣誌》載,因北周武帝宣政年號得名,改宣政為和政,取義更為祥瑞。1949年8月21日和政解放,9月5日成立和政縣人民政府。
1983年撤銷公社,全縣轄城關鎮、三合鄉、梁家寺東鄉族鄉、陳家集鄉、三十里舖鄉、馬家堡鄉、羅家集鄉、買家集鄉、卜家莊鄉、新營鄉、關灘溝鄉、新莊鄉、吊灘鄉、達浪鄉,共1個鎮13個鄉。
1996年,和政縣面積960平方千米,人口18.2萬人,其中回族占33.2%、東鄉族占22.9%。轄1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三合鄉、達浪鄉、新莊鄉、關灘溝鄉、買家集鄉、陳家集鄉、新營鄉、卜家莊鄉、羅家集鄉、馬家堡鄉、吊灘鄉、三十里舖鄉、梁家寺東鄉族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82924人,其中:城關鎮23853人,三合鄉10157人,梁家寺鄉11917人,陳家集鄉11912人,卅里舖鄉18695人,馬家堡鄉13674人,羅家集鄉12439人,卜家莊鄉9759人,買家集鄉11609人,新營鄉10550人,關灘溝鄉7679人,新莊鄉12572人,吊灘鄉15640人,達浪鄉12468人。
2002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三合、三十里舖、馬家堡3鄉撤鄉建鎮;10月,經省政府批准,買家集鄉撤鄉建鎮。調整後,全縣轄5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三合鎮、三十里舖鎮、馬家堡鎮、買家集鎮、梁家寺東鄉族鄉、陳家集鄉、羅家集鄉、卜家莊鄉、新營鄉、關灘溝鄉、新莊鄉、吊灘鄉、達浪鄉。
2004年末,經省政府批准,撤銷關灘溝鄉建置,將原屬關灘溝鄉的咀頭村併入城關鎮轄區,槐莊、關灘溝、金場溝行政村併入新莊鄉轄區,大溝、三坪行政村併入新營鄉轄區。
2008年末,全縣面積960平方千米,農業人口4.00萬戶18.66萬人。轄5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三合鎮、三十里舖鎮、馬家堡鎮、買家集鎮、梁家寺東鄉族鄉、陳家集鄉、羅家集鄉、卜家莊鄉、新營鄉、新莊鄉、吊灘鄉、達浪鄉,122個行政村,1436個村民小組。
2009年,撤銷吊灘鄉,設立松鳴鎮。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三合鎮、三十里舖鎮、馬家堡鎮、買家集鎮、松鳴鎮、梁家寺東鄉族鄉、陳家集鄉、羅家集鄉、卜家莊鄉、新營鄉、新莊鄉、達浪鄉。
行政區域
截至2009年,和政縣轄5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三合鎮、三十里舖鎮、馬家堡鎮、買家集鎮、梁家寺東鄉族鄉、陳家集鄉、羅家集鄉、卜家莊鄉、新營鄉、關灘溝鄉、新莊鄉、松鳴鎮、達浪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和政縣位於北緯24.85″-35°20′,東經23.23″-103°17′,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南部,處於青藏高原與西北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里,縣城距省城府蘭州市100公里。
地貌地形
和政縣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是秦嶺山系西延形成的石質高山區,北部為黃土高原特徵的黃土丘陵溝壑區。以太子山為主的山脈形成南北向伸延的4條山系和東西向伸延的2條山系將全境分割成4個河谷地帶和2個溝谷地帶。
和政縣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200米,整個地貌特徵是:層巒迭嶂,河流交錯,溝壑縱橫,水流湍急。南部太子山系最高峰海拔4368米,北部最低處海拔1900米,縣城附近的河谷開闊地帶海拔在2200米左右。全縣地貌呈現出山丘起伏、溝壑縱橫、山多川少的自然景觀。
氣候
和政縣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又有“春遲秋早,冬長夏短”的高原氣候特徵。春季多雨雪,夏季短而少高溫,並多暴雨和冰雹,秋季降溫快而又多連陰雨,冬季長而乾燥,年降雨量639毫米,且集中在農曆七、八月間,農作物易受秋澇災害。因南北地勢高低懸殊,地域之間氣候差異較大,往往出現南濕北旱或北濕南澇現象。平均年日照為2457小時,無霜期為133天,年均氣溫5℃。
水文
和政縣自南至西有大南岔河、小南岔河、新營河、牙塘河、牛津河五條河流,年均徑流量為3.623億立方米,水能總蘊藏量3.72萬千瓦,可開發量2.56萬千瓦,水資源年平均徑流量3.62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1847立方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和政縣有喬灌木樹種200多種,野生花木約174種,有野生藥材205種,有一定經濟和觀賞價值的野生果品類10餘種。礦產資源
和政縣鐵溝鐵礦 | 鐵礦石量42.6萬噸。 |
和政縣大牛圈溝鐵礦 | 鐵礦石量11萬噸。 |
永靖縣馬圈溝鐵礦 | 鐵礦石量29.43萬噸。 |
臨夏縣八里寺 | 鐵礦石量29.93萬噸。 |
和政縣西橫溝金礦 | D級儲量:Au302.0千克,E級儲量:Au443.88千克,總計746千克。 |
和政縣多楞溝金礦 | 金金屬量:3噸。 |
和政縣大峽銅礦 | 銅:Ⅰ號礦體482.4噸,Ⅱ號礦體202.9噸,Ⅲ號礦體45.0噸;(合計:730.3噸) 鉛61.2噸(Ⅳ號礦體) 金138.96千克(Ⅳ號礦體)。 |
和政松香灘銅礦 | 地質銅儲量171.3噸。 |
和政大槐溝銅礦 | 銅286.58噸,鎢140.39噸。 |
和政興時溝銅鉬礦 | 估算銅833.98噸,鉬121.43噸,鉛928.30噸,鋅462.35噸。 |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81萬人,其中各鄉鎮人口:城關鎮23853人、三合鄉10157人、梁家寺鄉11917人、陳家集鄉11912人、卅里舖鄉18695人、馬家堡鄉13674人、羅家集鄉12439人、卜家莊鄉9759人、買家集鄉11609人、新營鄉10550人、關灘溝鄉7679人、新莊鄉12572人、松鳴鎮15640人、達浪鄉12468人。據2010年統計有漢族、回族、土族、羌族、黎族、苗族、白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2013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1.9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5%,超目標任務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億元,同比增長9%;工業增加值1.24億元,同比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81億元,同比增長28%;第三產業增加值5.52億元,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34.43億元,同比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億元,同比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億元,同比增長30.4%;農民人均純收入3673元,同比增長24%,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大部分指標超目標任務完成。
第一產業
和政縣自農產品資源主要有小麥、玉米、蠶豆、油菜、中藥材等。
至2007年全縣開發利用的農耕地33.9萬多畝,占總面積的23.6%;林業用地34.84萬畝占總面積的25%;草地44.38萬畝,方總面積的28.4%。全縣以農業為主,以種植糧食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麥、青稞、蠶豆和洋芋,其它作物還有豌豆、玉米、蕎麥、糜子、穀子、大燕麥,小燕麥等。
農產品資源主要有小麥、玉米、蠶豆、油菜、洋芋、中藥材等。畜牧業也比較發達,全縣有草場面積52.82萬畝,可供利用的面積47.74萬畝。
第二產業
截止2011年3月底,和政縣工業總產值4655萬元,增加值1061萬元。電力公司、隴滇鋼鐵公司、太子山水泥廠、華龍乳製品公司、八八啤特果有限公司、大禹酒業公司、康源發電公司等等7家重點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459萬元,工業增加值707萬元,產品銷售收入3016.6萬元,分別同比2010年增長105.7%、61.4%、101.7%。其中主要產品為,售電量完成1461萬千瓦時,水泥8303噸,果汁278噸,白酒51噸,酷阮酸鈉55.78噸,黃油粉5.4噸,鋼鐵線材4893噸。
第三產業
2009年和政縣圍繞松鳴岩景區的開發,總投資5.35億元,包括河道治理、水上漂流、路橋建設、啤特果林帶、大南岔河東西兩山綠化、楊馬族民俗村及人工湖等16項建設內容的大南岔河流域綜合開發項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開發旅遊資源。
2013年7月中央金融團工委與和政縣簽訂的協定,幫助新建1家村鎮銀行、1家小額貸款公司,在鄉鎮建立具有銀行、保險等職能的三農金融服務點,2013年起幫助該縣支農再貸款年均增長2000萬以上。
社會事業
教育
2014年和政縣建設投資1185萬元甘溝門國小、王泉國小等3所薄弱學校改造和梁家寺、甘溝門等2所幼稚園;開工建設投資1010萬元的三合鎮中心幼稚園等4所幼稚園、三坪國小等10所學校校舍改擴建及維修項目;免除高中學生學雜費和課本費145萬元,落實班主任補助和邊遠山區教師補助144.6萬元、幼兒保教費和課本費205萬元、中小學生營養餐專項資金615萬元。
社會保障
和政縣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復全面,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了縣、鄉、村全復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管理體制,形成良性運行機制。
2011年和政縣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己達到230元(年),其中各級財政補助200元(年),農民個人籌資30元(年)。已有16.44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7%。各級報銷比在原來基礎上均提高10%,封頂線分別為50000元、30000元、20000元、6000元,最高封頂線由原來的30000元提高到50000元。政策補償比達到75%,實際補償比達到65.8%。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均開展門診統籌工作,復蓋率達100%。
衛生
和政縣主要醫療單位有:和政縣人民醫院、和政縣婦幼保健站、和政縣城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截至2011年,共為23.36萬人次參合農民報銷住院和門診費用2371.36萬元,其中報銷門診病人22萬人次,報銷金額365.39萬元,報銷住院病人1.23萬人次,報銷金額1955萬元,全縣鄉、村兩級醫療機構門診病人全部按80%的比例進行了補償。和政縣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1%;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2%;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9%;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1%;大病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860人。
歷史文化
半草嶺與“六月黃會”
半草嶺,位於羅家集鄉和買家集鄉交接之山巔。山頂寬闊平坦,山腰楊樹成林,谷狹如倉,它的半山是草坡,半山是楊樹及灌木林,故名半草嶺。
每年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半草嶺舉辦六月黃會。歷史上這裡的民眾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三月打青苗醮,六月二十三在半草嶺舉行祈神保佑莊稼成熟的佛事活動和民間藝術活動。六月黃會由此得名。
六月黃會於六月十五從各廟拉開序幕,當地稱為“開衙”。這天開啟廟門,在附近選一場地,豎起萬民傘(此傘至今保存)插起旌幡,抬起神像,民眾焚香獻羊,後表演節目,這種節目內容為歷史典故,如漢朝的《昭君和番》,三國的《三英戰呂布》、《古城會》,還有《唐僧取經》、《笑和尚》等。表演時,劇中人物頭戴面具,身著戲劇服裝,手持道具,登場後簡單報名亮相,按故事情節進行表演,類似舞劇,但又夾雜小許道白和唱段。用民間器樂-鑼、鼓、鈸、釵和嗩吶烘托伴秦,形式多樣、表演獨特。
六月黃會的高潮是二十三、四兩天,民眾分別抬神巡山,前有法師打醮開路,傍有萬民傘和各色旗幟呼擁,後有鑼鼓嗩吶秦樂,還伴隨著成百“還願”的馬匹,民間說法是:這些馬將“得到神的保佑”,故清水沐浴,柏香熏烘,毛拴些黃表紙,跟著游山,以示答謝。
和政秧歌
在和政縣,每年的農曆正月,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漢族民眾便自發組織起來,以流傳至今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玩秧歌來歡度春節。
和政秧歌內容豐富。有著六大新郎的低蹺和臘花姐高蹺,旱船、太平鼓、揮龍、舞獅、耍牛、跑驢等眾多角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太平鼓
太平鼓,俗稱小鼓,表演者20~40人不等,身著紅或黃或綠或蘭或黑服飾,肩跨繪有太極圖案的小鼓,兩手各持1支鼓槌,在小鑼、大鈸穿插協秦的導引下,按節拍,有韻律的分別向左右、上下、前後輪鼓面,鼓聲緊湊震耳欲聾。動作、隊形變化多端,民間俗稱上打雪花蓋頂,下打古樹盤根。太平鼓以聲聲賀太平,陣陣顯吉祥受到民眾的喜愛。
此外,在整場表演中分別穿插揮龍、舞獅、耍牛、跑驢等以百姓生產生活為內容的小型帶情節性的雜耍節目,時唱時說,曲譜大多採用“四季調”、“放風箏”、“織手巾”等,隨口順編,多以祝願、道謝,拜年問好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詼諧的後語為主。
每逢正月十三的這天,各伙秧歌匯集在縣城,分場進行展示表演,俗稱上十三,屆時秧歌表演達到高潮,農曆正月十五,鬧燈後全部結束。
西北民歌“花兒”
松鳴岩,又稱須彌崖,地處臨夏州和政縣境內,是河洲八景“松鳴疊翠”之所在。松鳴岩,山勢巍峨,松林茂密,流水潺潺,如詩如畫。
松鳴岩花兒會,俗稱四月八(實指農曆四月二十八)花兒會。始於明代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農曆四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九日曆時四天,四月二十八則是花兒會的高潮。
寧河十三節
和政古稱寧河。農曆正月十三,是和政特有的一種古老“節日”,這天是農民展演民間文藝的喜慶吉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秧歌盛會。
風景名勝
綜述
和政自然遺存和人文積澱豐厚。是和湟花兒的發源祥地之一,一年一度農曆四月二十八的松鳴岩花兒會規模盛大,西北聞名,被中國民協會命名為“中國花兒傳承基地”。有松鳴岩、南陽山、滴珠山、太子山、鐵溝、寺溝等為代表的旅遊勝地10多處;有達浪鄉鄭家坪“齊家文化遺址”為代表的旅遊勝地15處;有占據“世界六項之最”的古動物化石及出土地30多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松鳴岩是甘南農民起義領導人之一肋巴佛坐床剃度和從事革命的主要地點;現存滴珠山公園的“懸壺點漏”四字是明代大學士解縉被貶河州時所書僅村的兩處遺筆之一。
松鳴岩
國家級AAAA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松鳴岩。位於和政縣吊灘鄉小峽之中,距蘭州市145公里。臨夏市55公里,頂峰海拔2730米。景區面積33平方公里,由南無台、西方頂、玉皇峰、雞冠山四峰組成。其主要景點有:獨松迎客、幽寺鐘聲、拜殿秀色、大殿雄姿、懸泉飛瀑、天橋、一線天、同心松等。
寺溝
寺溝是獅子峰和象山之間的峽谷,位於縣城南20公里處蔥花嶺下,在峽谷中建有佛寺,故寺溝又稱小普陀山。據傳,日池水盈峽,古人穿峽設舟以渡。在獅子峰峭壁下有一岩洞,故人們在洞內“拜菩薩求子”,而稱摸子洞。寺溝原有大殿、入海殿、百子宮、獨崗、山門、牌坊、山神廟等建築,清鹹豐年間毀於戰火,1982年以來,大殿、百子宮、牌坊等在原址重建。鐵溝風景名勝區
鐵溝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南太子山,距和政縣城20公里。景區呈峽谷狀,縱深約12公里。峽口有煉鐵遺蹟,故名爐子灘,原藏傳佛教鐵樺寺就建於此地,後被毀再未修復。和鐵公路通過峽谷直至半山。三岔溝風景區
在太子山北麓,距縣城二十公里的羅家集鄉,有一處美麗迷人的風景區--三岔溝。黃羅公路可直接通往景區,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山峰由北向南逐漸升高,峰北前沿的小石洞恰似天工雕鑿而成,分布於兩側,在兩旁外側各有一座起的小山丘,遠遠眺望,很象一條鮮活的鯉魚,在河中暢遊,又似跳龍門的鯉魚在躍躍欲試,當地又稱它“鯉魚嬉水”。
柳梅灘風景名勝區
柳梅灘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以南的太子山腳下,距和政縣城25公里。
柳梅灘風景區內景秀、水清、峰奇。座座山峰各具特色;有如從湖面升騰而起,有如奇峰橫空出世,看峰高雲低,猶如千帆競發,各領風騷。
和政太子山
雄偉的太子山脈貫穿於整個臨夏回族自治州,西起積石山縣,東至和政縣經康樂縣境內,然而它的主峰卻坐落在和政縣。從縣城坐車出發經買家集到牙塘村,可直達太子山主峰腳下海眼前。一眼就能領略到太子山主峰雄宏的氣勢,它的主峰海拔四千四百多米,山頂上春夏秋冬白雪皚皚。主峰東側有類似主峰的山,叫小太子。主峰東側有一條崎曲的大峽谷叫作土道,這條路可通往甘南州地界。在土道東側就是曾被許多人慕名前來觀賞的“海眼”。
特產化石
化石種類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存放的古動物化石有近萬件。其中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同時專家確認:“和政發掘的化石,是舉世罕見的鏟齒象和三趾馬動物群化石,其數量遠遠大於整個歐亞大陸已知同時代的任何一個地點的採集數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覽價值。
化石館藏
和政古動物化石數量很多。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及已採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為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的希臘三趾馬動物群產地皮克米和薩拉摩斯;鏟齒象動物群化石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量也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庫班豬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批標本。這批化石形成於青藏高原隆升關鍵的晚新生代,是生物進化的實證,具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展覽價值。這批化石標本在品種、數量和質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經典地區的化石相媲美。在館藏化石中,相當完整、比較完整的標本中,完整率達97.3%,它們全系已滅絕動物遺存。
榮譽
和政縣被譽為“隴上綠色明珠”、“古動物化石之鄉”和 “中國花兒傳承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中國城市一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同時,城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 |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蘭州市 | 城關區 | 七里河區 | 西固區 | 安寧區 | 紅古區 | 永登縣 | 皋蘭縣 | 榆中縣 |
嘉峪關市 | |
金昌市 | 金川區 | 永昌縣 |
白銀市 | 白銀區 | 平川區 | 靖遠縣 | 會寧縣 | 景泰縣 |
天水市 | 秦州區 | 麥積區 | 清水縣 | 秦安縣 | 甘谷縣 | 武山縣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武威市 | 涼州區 | 民勤縣 | 古浪縣 | 天祝藏族自治縣 |
酒泉市 | 肅州區 | 玉門市 | 敦煌市 | 金塔縣 | 瓜州縣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張掖市 | 甘州區 | 民樂縣 | 臨澤縣 | 高台縣 | 山丹縣 |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慶陽市 | 西峰區 | 慶城縣 | 環縣 | 華池縣 | 合水縣 | 正寧縣 | 寧縣 | 鎮原縣 |
平涼市 | 崆峒區 | 涇川縣 | 靈台縣 | 崇信縣 | 華亭縣 | 莊浪縣 | 靜寧縣 |
定西市 | 安定區 | 通渭縣 | 臨洮縣 | 漳縣 | 岷縣 | 渭源縣 | 隴西縣 |
隴南市 | 武都區 | 成縣 | 宕昌縣 | 康縣 | 文縣 | 西和縣 | 禮縣 | 兩當縣 | 徽縣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臨夏市 | 臨夏縣 | 康樂縣 | 永靖縣 | 廣河縣 | 和政縣 | 東鄉族自治縣 |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合作市 | 臨潭縣 | 卓尼縣 | 舟曲縣 | 迭部縣 | 瑪曲縣 | 碌曲縣 | 夏河縣 |
(參見:甘肅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