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正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嚴重社會問題,特別是近幾年,青少年犯罪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這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狹義的青少年犯罪概念,是指從刑事法學觀點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義,主要指刑法規定的某個特定年齡階段的人,實施了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廣義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從青少年刑事立法觀點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義。具體地講,它的內含不僅包括犯罪行為,還包括違法行為和不良行為(不道德行為或可能犯罪的行為)。在年齡上也不限於現行刑法的規定,其上限年齡往往與刑法相同,而下限年齡一般都不做明確規定。
狹義的青少年犯罪與廣義的青少年犯罪概念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使用青少年犯罪這一概念的目的,重在預防犯罪。因此,必須科學地、準確地區分“青少年犯罪”概念在不同情況下使用的確切含義。
青少年違法犯罪現狀及特點
少年違法犯罪現狀:
從犯罪性質看,盜竊犯罪最為突出。從犯罪形式看,兩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數增多。
從犯罪年段看,作案手段殘忍,犯罪後果嚴重。
從犯罪年齡看,逐漸趨向低齡化
從犯罪身份看,輟學少年人數居多。
我國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較以往,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瘋狂性。突發性。
連續性。
組織結構的團伙性和犯罪結合的偶合性。
犯罪故意的突發性且犯罪手段的殘忍性。
犯罪動機的單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誕性。
犯罪心理的報復性和犯罪心態的逆反性。
犯罪手段趨於成人化、智慧型化、暴力化和低齡化。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成因歸納如下:
1、不良動機的影響
凡違背禁止性規範的動機均為不良動機,它可以誘發很多犯罪,成為犯罪人實施犯罪的內在動力。例如,經不住金錢誘惑的拜金主義會產生貪污、賄賂等犯罪;不勞而獲、不思進取、貪圖享受的享樂主義可以誘惑青少年去盜竊、搶劫;復仇的報復心理可以導致殺害、傷害別人;賭博、吸毒不良習氣等均可以引發大量刑事案件的發生。
2、自身素質低,抵禦能力差
由於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學文化的關鍵時期,加上自身文化素質較低,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其涉世未深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不良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等,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各種文化糟粕的影響
一些“黃色”書刊和不良 “網路遊戲”的毒害,一些新聞媒體播放的暴力等影視製品和暴力遊戲的影響,都導致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
4、婚姻、家庭因素的影響
一些青少年因戀愛、婚姻的不成功,造成與戀人或夫妻反目為仇,進行暴力、兇殺等報復。有一些因父母感情不好或離異造成性格孤癖、內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態導致犯罪,還有的因父母溺愛,不良影響(如賭博、吸毒等)而失足犯罪。
5、學校教育的片面
當前,有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而忽略了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夠,導致許多青少年學生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不知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識,頭腦中沒有辨別是非的標準,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談不上遵紀守法,這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6、各種社會因素和輿論的影響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容易產生高消費意識的盲目膨脹,追求物質金錢的欲望及腐朽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時間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重新抬頭,另外經濟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青少年追求金錢和物質享受,使得一些青少年為獲不義之財瘋狂作案。 等等
受社會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傾向。社會現實及醜惡現象不時的腐蝕著青少年的純潔心靈。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是社會上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嚴重影響了青少年上學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經常逃學,就業困難,使一些青少年整日無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視、網際網路傳播不健康、暴力、淫穢等醜惡的東西;三是社會改革中出現的貧富分化、一切向錢看等不正常觀念的影響;四是社會上偷盜、搶劫、黃賭、鬥毆、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潛移默化。受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經受不住各種物質享樂的誘惑,在一定條件和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受社會不良文化影響
目前在文化市場上,圖書報刊、音像製品、文化娛樂等中充斥著大量的封建迷信、兇殺暴力、淫穢色情以及其它有損人民民眾健康的內容,既對社會文化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又對涉世不深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青少年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不正確的親職教育給孩子造成難以矯治的人格障礙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師,正確的親職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不正確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礙,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父母的行為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不良行為,主要有:一是父母不和、鬧離異,經常吵架,穢語連嘴,在家亂摔東西,給青少年造成心理傷害;二是家庭經濟差,平時很少給孩子零花錢,造成青少年去偷、搶;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的過錯、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打就是罵,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這種“高壓”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為不檢點、不務正業,經常酗酒、賭博,嚴重影響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五是溺愛孩子,視獨生子女為掌上明珠重視物質方面的滿足,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養,嬌生慣養,隨著時間的推移,助長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六是父母沒有履行好法定的監護義務,不關心子女,任其發展,不聞不問。青少年在這種不良的家庭環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們孤獨、自卑、怨恨、狂妄,極易被壞人所利用,極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學校缺乏給學生一個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是素質教育已實行行多年,但不少學校還熱衷於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德育教育,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常識、做人道理和社會公德規範的教育不夠;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對學生上法制課、出法制黑板報等進行普法教育;三是在具體教育中聯繫實際缺乏,盲目的超越階段,忽視了青少年成長特點和接受能力,滿堂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有的還逃學;四是有些教師岐視後進生,動不動就進行所謂的“批評”,甚至是人格侮辱,極大的傷害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影響了身心健康;五是市場經濟的影響,有些學校周末補課的要交補課費,無法參與補課,自認為低人一等,產生悲觀,形成畸形心理;六是學校缺乏與家長的聯繫、溝通,沒有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無法及時對學生的不良“苗頭”性問題進行抑制;七是班主任缺乏對本班學生的了解和關心,對學生的情況缺乏全面掌握;八是教師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學,有的採取變相體罰,致使一些學生棄學、輟學,甚至流浪社會。在校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學習,極易走上邪路。法制道德教育滯後
近幾年來,雖然在中國小設立了法律知識和品德教育課,在社會上開展“送法上門”、“法律進家”等多種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但在力度上還有欠缺,在面上還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視此方面的學習。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榮辱、善惡觀念,分不清罪與非?青少年自身素質不高,抵禦能力差,心理特點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青少年本身的素質。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發育成長階段,辨別是非、區分良莠和抵禦外界影響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為不穩,模仿力強,好衝動,易被誘惑實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對社會上不良風氣、各種誘惑,以及一些低級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種神秘感,想試試的心理;有的學生成績差,受到老師、同學的歧視,自尊心受挫,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報復心理。 正是由於大多數青少年犯文化素質不高和其脆弱的心理,使得他們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其處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等,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預防
強化親職教育,營造良好氣氛
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傳播和學習科學文化,傳統社會道德規範的重要場所和課堂。青少年家長應加強對法律常識和德育知識、育孩常識的學習。家長們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動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家長的素質如何,教育方法科學與否,直接關係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質。以民主、平等、寬容取代專橫,權威、獨斷、惟命是從,承擔起為人父母的教養責任,和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煩惱,化解他們的憂慮,努力縮小代溝,以文明的談吐舉止,樂觀的態度,高尚的情操,進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勵提高孩子的上進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會受到的不良影響,在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時,更要關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養。社會是保障
政府應給人們創造一個更加寬鬆的就業機會,避免待業青少年無序流動。據調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業的,整日無所事事,生活無來源,勢必去偷、搶等。因而在擴大就業機會的同時,地區間應加強對就業信息的溝通、協調,政府有關部門應對務工人員的流動進行調配、管理,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避免務工人員的盲目而無序流動。
充分發揮學校的育人作用,加強法制教育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學校要加強法律、道德教育,開闢第二課堂,把對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團隊精神教育納入德育課,並認真考核。組織青少年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做到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相統一,以形象,生動,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認真落實素質教育要求,貼近青少年實際,講求科學,避免政治課、德育課教學形式化,把正確的是非觀映入青少年學生的頭腦中,積極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使正氣成為健康心理的支柱。通過各種心理活動情景和模擬實際訓練,增強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提高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設定心理諮詢機構
由專家和心理醫生對青少年的心理狀況進行專門的系統調研,掌握其現狀,研究控制不良心理的對策,提供預防犯罪和犯罪預測的實踐依據,對青少年心理教育起到指導和幫助。加強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建設,結青少年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據研究,人的發展,智慧的發展靠他自己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構起來的。所以青少年的周圍環境對他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以村鎮、社區為依託(特別是農村),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清新、乾淨、文明、活力的環境。經常邀請有關部門對轄區民眾進行普法等其他知識的學習,提高人民民眾法律素質。政法部門應嚴厲打擊危害青少年成長的各種犯罪,同時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門應嚴厲打擊各種社會醜惡現象,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保障青少年有一個和諧、健康的生存與成長空間,加強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滿後回歸社會後的工作。政法部門與文化、教育、衛生等部門聯合,把預防青少年犯罪問題、心理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同時進行引導、教育,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上課、開講座。政法部門特別要加大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力度,清理整頓學校周邊的各種場所及各種影視、網咖,讓青少年遠離暴力、遠離淫穢,營造一個青少年舒心的學習、生活環境。總之,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工作,只有在黨政組織領導下,實行對青少年犯罪預防的綜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不斷改善社會風氣,消除各種消極影響,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1)行政審批中心、會計核算中心、政府採購中心。
(2)公開招投標以及小政府、大服務,減小管理職能加大服務職能。
2、自我預防:
(1)作為領導幹部,黨的先進性要求,自我價值的體現。
(2)淡泊權力觀,耐的住清貧,家有糧倉萬擔,每日只用三餐,家有房屋千間,每晚三尺木床,訴訟只為一垛牆,讓他三尺又何仿,萬里長城今憂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將全面履行檢察職能,以查辦案件為首要任務來抓,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為全縣脫貧致富奔小康保駕護航。我們熱切希望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人民民眾關心、支持、配合我院的工作,使我們能更好地準確適用法律打擊犯罪,並端正態度,分清是非,通過查案,還被舉報人清白,給舉報人明白,準確適用法律武器打擊犯罪,不枉不縱,全面履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神聖職責,為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學生犯罪
大學生應該說是社會的精英群體,經歷了多年的寒窗苦讀步入象牙塔的青年才俊們卻呈現出了犯罪比例不斷上升的情況.在社會發展日益加速與多元的今天,大學生究竟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是值得整個社會的反思的,以下將就大學生犯罪的幾個較為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並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案例分析
因情緒失控而故意傷人事件
2004年10月26日晚,21歲的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蔣曉峰,在宿舍內與同校學生吳某因借水發生爭執。之後,吳某糾集持木棍的郝某、關某、趙某等人,與持鐵管尖刀的蔣曉峰毆鬥。蔣曉峰用刀砍傷郝某、趙某(均為輕微傷),刺中關某胸部,致其關某急性失血性休剋死亡。據蔣曉峰迴憶,事發當晚,一個自稱是隔壁寢室的人敲門進來打開水,態度蠻橫,二人發生爭執並廝打起來,後被同寢室的人勸住。 爭執過後,氣不過的吳某沒過幾分鐘就帶著幾名同學拿著木棍來到蔣曉峰的寢室。 把蔣曉峰宿舍的門砸了一個大洞,隨即衝進屋內,在群毆中,蔣曉峰的鐵管尖刀砍傷了兩名同學,又扎進了關某的胸部。
值得注意的是, 被告人從國小到高中一直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多次參加奧數競賽並獲獎。一向表現良好、沒有劣跡。
因感情問題而犯罪事件
1.呂某與女朋友在熱戀之中突然失戀,面對突如其來的感情打擊,呂某難以接受,某日凌晨恰好遇見女友,一時無法抑制心中的衝動,便一怒之下將其殺害。
2.西南某大學的一個女大學生被愛情騙子拋棄之後,痛不欲生,舉起了手中的刀,成了殺人犯。
3.北京某名牌大學新聞系學生黃雅寧,與黑社會頭目豪哥戀愛,並對其犯罪行為進行包庇.後因無法容忍黑社會的危險與豪哥的粗暴,向警方報案.2002年6月28日,檢查機關對涉嫌包庇罪但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破案並提供線索的黃雅寧免於刑事處分.
盜竊類犯罪事件
1.學生黃某,因某日心情煩躁,感覺前途無望,遂在同宿舍其他同學去上課的情況下,偷了同宿舍女孩每人一件東西。黃某說,她就是將盜竊作為排解自己心情的一種手段。
2.來自江蘇農村的朱某2001年考取上海一所大學後,看到同寢室同學穿著時髦、生活奢侈,而自己僅有家裡每月寄來的零花錢,起先只是羨慕,後來發展為失落,便趁寢室無人或學校放假,盜竊同學的銀行存摺、信用卡等,提取現金後購買手機、手錶等,後被法院判處拘役5個月。
以上這三個案例涉及到了大學生犯罪的幾個較為典型的方面,即故意傷害和盜竊,大學生為何會出現以上各種情況呢,將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分析.教育體制問題
中國近幾年一直在推行素質教育,但聯考的體制未發生任何的改變,其指揮棒的作用仍不容忽視,這就使得學校與學生一味追求成績的優異,而忽視了除了成績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培養,出現了“一美遮百醜”的現象。在國小,中學,甚至大學,對於法律知識的普及與教育微乎其微,使得很多學生法律意識淡漠。
對於大學生而言,一方面, 能在“千軍萬馬”中闖入大學,幾乎個個都曾是老師的寵兒,學習的佼佼者。走進大學,才真正看到了“人外之人”。由於大學不再僅僅以成績論英雄,許多學生漸漸發現自己生活的缺失,並為此焦躁、苦惱。
另一方面,一些仍舊相信成績高於一切的學生依然延續大學之前的理念和路線前行,卻發現專業的選擇或是自己的潛能似乎發揮將盡,無能為力。當自己唯一引以為榮的成績也落敗於他人時,心中的失衡、厭世情緒便越來越多地積聚,只等一粒點燃的火星了。
社會環境與學校環境問題
大學生們雖然已經屬於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由於絕大多數屬於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圍的環境對他們影響不容忽視。
就社會環境而言,在市場經濟條件影響下,物質利益已經不再被人們視為是“拜金主義”和“思想腐化”的反映,它已被視為現代人理所當然的物質追求。有些人甚至把物質利益作為衡量個人成敗得失的尺度。正是社會上這種盲目追求物質利益的不良風氣刮進了校園,動搖了“象牙塔”內眾多學子純潔上進的思想,使得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錯位。對物質享受的過分追求誘發和刺激了大學生們去進行偷盜、搶劫、詐欺等違法犯罪活動;有的大學生甚至拋棄了個人的基本道德,出賣肉體出賣靈魂。
就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文化現象來看,文化產業當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使大學生的認知產生了偏差。有些大學生由於意志比較薄弱,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而對於不良現象和行為,也往往缺乏辨別能力而躍躍欲試。他們非常重視自己能否得到同齡夥伴的承認和讚許,並把它看得比父母、師長的評價還要重要。一些武俠、言情小說、影視片人物,特別是帶有傳奇色彩的“黑社會”人物對他們起著極壞的影響,誘導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就學校環境來看,在進入大學之前,多數學生處於高中的高壓管理之下,全力準備應試。進入大學後,學生被給予了很大的自由空間以利於其個性的培養與學習地自主安排,但有些學生將這種自由視為放縱的機會,走上了犯罪的深淵。
親職教育問題
據專家分析處於溺愛型家庭、打罵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問題家庭”的大學生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是缺乏適當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
一些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當子女考入大學後,部分家長又將精力轉移到經濟支持上,而對子女現實表現和心理成長關注不夠。一旦子女犯罪,他們才感到驚訝和後悔。
反之,有一些家長則從小對孩子寵愛有加,把孩子當“皇帝公主”,對他們的要求無條件一一滿足,尤其在他們進入大學後,更是對其放縱。這些大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優越感強,受不得絲毫委屈,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決問題,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大學生心理問題
心理落差加大,情緒失控
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逐漸加快,大學生失業現象也日益頻繁,許多大學生的自我預期值開始下降。他們不再擁有昔日大學生身為少量“社會精英”的自豪,而是對前途充滿渺茫,這就使他們極易產生消極頹廢心理,導致心理迷亂,情緒失控,失足犯罪。另一方面,校園內貧富差距的內心失衡、人際交往的多元複雜、感情生活的變幻莫測、就業壓力的嚴峻態勢等等都容易造成一些大學生產生厭世、消極的人生態度,在理想與現實中找不到平衡點,以致“象牙塔頂”的樂土中迷失方向。心理脆弱,對困難缺乏準備
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是絕大多數,遠離父母獨立生活之後,對挫折沒有準備,一旦遇到比較大的事件,容易產生過激行為。還有一些大學生因出身貧寒,或有某些缺陷,一方面對家庭和社會不滿、仇視,另一方面敏感自卑,無法應對社會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對人生悲觀,以至於不能自拔,最終走向極端。對性知識了解不足,性心理不夠完善
大學期間,大學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開始對性充滿了好奇和渴望,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引導他們形成良好、正常的性道德觀念,再加上受到各種暴力、色情文化的不良影響,就有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性犯罪行為。如當今校園裡發生的多起奸殺命案中就不乏此類情況。
不成熟的戀愛心理
戀愛受挫能力差。大學生一旦陷入熱戀之中,往往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駕馭能力,特別是女大學生,對戀愛對象過分依賴,稍有波折就痛苦萬分。一旦戀愛受挫,即會情緒失控,無法自拔。 部分大學生一旦陷入感情的深淵,就置道德與法律於不顧。而現實生活是那樣複雜,那些心術不正的愛情騙子就利用大學生的這一弱點,屢騙得手。當現實將夢幻擊得粉碎時,那些心靈脆弱的大學生就易走極端,並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其他存在問題
很多犯罪的大學生對法律條款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他們心存僥倖,藐視法律,認為自己手段高明不會被發現,這類問題在大學生的高智商犯罪中尤為明顯。還有部分學生由於生活壓力所致已經處於精神失常的狀態而失去了控制自己行為進而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
有人稱大學生是“第二斷乳期的孩子”。他們初識社會,有好奇也有不安,有創業的激情也會有衝動行事的可能。通過以上種種分析,多數學生的犯罪動機都來自於情緒的失控,心態的不穩定,對現實的不滿,這既是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更是大學生心理不夠健全,對法律不夠了解的體現,只有從學校,家庭,大學生等多方面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大學生的犯罪行為,還給校園一片淨土,給學生一片純潔的心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