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標準
“視野”又稱“視場”。當眼固定注視一點時(或通過儀器)所能看見的空間範圍,,雙眼視野大於單眼視野:對各種顏色的視野大小也不同,綠色視野最小,紅色較大,藍色更大,白色最大。這主要是出於感受不同波長光線的錐體細胞比較集中十;視網膜小所致。在水平內的視野是:雙眼區域大約在左右60°以內的區域;人們最敏感的視力是在標準視線每側1°的範圍內;單眼視野的標準視線每側94°~104°。
在垂直平面視野是:最大視區為標準視線以下70°,顏色辨別界限在標準視線以上30°和標準視線以下40°。實際上,人的自然視線是低於標準視線的。在一般情況下站立時自然視線低於標準視線10°;坐著時低於標準視線15°;很鬆弛的狀態下站立和坐著時自然視線標準視線分別為30°和38°。觀看展示物的最佳視區低於標準視線30°的區域內。
檢查方法
1.視野計的發展階段分為3個階段:①早期為手動的中心平面視野計和周邊弓形視野計。②第二階段始於1945年,以G01dmann半球形視野計的產生為標誌,它仍屬於手工操作的動態視野計,其特點是建立了嚴格的背景光和刺雷射的亮度標準,為視野定量檢查提供了標準。③第三階段為20世紀70年代問世的自動視野計,利用計算機控制的靜態定量視野檢查。
2.視野檢查的種類分動態及靜態視野檢查。
(1)動態視野檢查(kineticperimetry):即傳統的視野檢查法,用不同大小的試標,從周邊不同方位向中心移動,記錄下患者剛能感受到試標出現或消失的點,這些光敏感度相同的點構成了某一試標檢測的等視線,由幾種不同試標檢測的等視線繪成了類似等高線描繪的"視野島"。動態視野的優點是檢查速度快,適用周邊視野的檢查。缺點是小的、旁中心相對暗點發現率低。
(2)靜態視野檢查(staticperimetry):在視屏的各個設定點上,由弱至強增加試標亮度,病人剛能感受到的亮度即為該點的視網膜敏感度或閾值。電腦控制的自動視野計,使定量靜態視野檢查快捷、規範。
3.視野檢查的影響因素視野檢查屬於心理物理學檢查,反映的是病人的主觀感覺。影響檢查結果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①受試者方面:精神因素(如警覺、注意力、視疲勞及視閾值波動);生理因素(如瞳孔直徑、屈光間質混濁、屈光不正、縮瞳藥等)。②儀器方面:存在動態與靜態視野檢查法的差異,平面屏與球面屏的差異,單點刺激與多點刺激的差異等。此外,背景光及試標不同,視閡值曲線就不同,如視標偏大,背景光偏暗,其視閡值曲線較平;反之,閡值曲線較尖。因此,隨診檢測視野有否改變,必須採用同一種視野計。③操作方面:不同操作者因檢查方法和經驗不同;為了使視野圖典型化或診斷先人為主,人為地改變了視野的真實形態,造成假陽性。因時間、精力的限制,操作單調,有時檢查敷衍草率,造成假陰性。自動視野由電腦程式控制檢測過程,無人為操作的偏差,但是自動視野初次檢查的可靠性較差,受試者有一個學習、掌握的過程。
4.常用的視野檢查法
(1)對照法:此法以檢查者的正常視野與受試者的視野作比較,以確定受試者的視野是否正常。方法為,檢查者與患者面對面而坐,距離約1m。檢查右眼時,受檢者遮左眼,右眼注視醫生的左眼;而醫生遮右眼,左眼注視受檢者的右眼。醫生將手指置於自己與患者的中間等距離處,分別從上、下、左、右各方位向中央移動,囑患者發現手指出現時即告之,這樣醫生就能以自己的正常視野比較患者視野的大致情況。此法的優點是操作簡便,不需儀器。缺點是不夠精確,且無法記錄供以後對Lb。
(2)平面視野計:是簡單的中心30°動態視野計。其黑色屏布1m或2m,中心為注視點,屏兩側水平徑線15°一20°,用黑線各縫一豎圓示生理盲點。檢查時用不同大小的試標繪出各自的等視線。
(3)弧形視野計:是簡單的動態周邊視野計。其底板為180°的弧形板,半徑為33cm,其移動試標的鈕與記錄的筆是同步運行的,操作簡便。
(4)G01dmann視野計:為半球形視屏投光式視野計,半球屏的半徑為30cm,背景光為31.5asb,視標的大小及亮度都以對數梯度變化。試標面積是以O.6對數單位(4倍)變換,共6種。視標亮度以O.1對數單位(1.25倍)變換,共20個光階。此視野計為以後各式視野計的發展提供了刺雷射的標淮指標。
(5)自動視野計:'電腦控制的靜態定量視圖3-3G01dmann視野計野計,有針對青光眼、黃斑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特殊檢查程式,能自動監控受試者固視階情況,能對多次隨診的視野進行統計學分析,提示視野缺損是改善還是惡化。國外Oct叩us、Humphery視野計具有代表性。
檢查方法
分為三大類:
①閡上值檢查,為視野的定性檢查,分別以正常、相對暗點或絕對暗點表示。此方法檢查快,但可靠性較低,主要用於眼病篩查。
②閡值檢查,為最精確的視野定量檢查,缺點是每隻眼約檢查15min,病人易疲勞。
③快速閡值檢查,如T()P程式通過智慧型趨勢分析,減少了檢查步驟,每隻眼檢查僅需5min。
自動視野計結果判讀的要點:①視野中央部分正常變異小,周邊部分正常變異大,所以中央20°以內的暗點多為病理性的,視野25°一30°上、下方的暗點常為眼險遮蓋所致,30°一60°。
平均值
上方56°,下方74°,鼻側65°,顳側91°生理盲點的中心,在注視點顳側15.5°,在水平中線下1.5°,其垂直徑為7.5°,橫徑5.5°。生理盲點的大小及位置因人而稍有差異。在生理盲點的上、下緣均可見到有狹窄的弱視區,為視神經乳頭附近大血管的投影。
病理性
1.向心性視野縮小常見於視網膜色素變性、青光眼晚期、球後視神經炎(周圍型)、周邊部視網膜脈絡膜炎等。癔性視野縮小,有顏色視野顛倒、螺鏇狀視野收縮等現象。
2.偏盲以注視點為界,視野的一半缺損稱為偏盲。它對視路疾病定位診斷極為重要。
(1)同側偏盲:多為視交叉以後的病變所致。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側偏盲。部分性同側偏盲最多見,缺損邊緣呈傾斜性,雙眼可對稱、也可不對稱。上象限性同側偏盲,見於頹葉或距狀裂下唇的病變;下象限性同側偏盲,則為視放射上方纖維束或距狀裂上唇病變所引起。同側偏盲的中心注視點完全二等分者,稱為黃斑分裂,見於視交叉後視束的病變。偏盲時,注視點不受影響,稱為黃斑迴避,見於腦皮質疾患。
(2)顳偏盲:為視交叉病變所引起,程度可不等,從輕度額上方視野缺損到雙顳全目。
(3)扇形視野缺損:①扇形尖端位於生理盲點,為中心動脈分支栓塞或缺血性視盤病變;②扇形尖端位於中心注視點為視路疾患;③象限盲:為視放射的前部損傷。④鼻側階梯:為青光眼的早期視野缺損。
(4)暗點:①中心暗點:位於中心注視點,常見於黃斑部病變,球後視神經炎,中毒性、家族性視神經萎縮。②弓形暗點:多為視神經纖維束的損傷,常見於青光眼、有髓神經纖維、視盤先天性缺損、視盤玻璃沈以及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③環形暗點:見於視網膜色素變性、青光眼。④生理盲點擴大:見於視盤水腫,視盤缺損,有髓神經纖維,高度近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