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立時間:1981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黑龍江牡丹峰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坐標:
東經129°40′30″~129°53′50″,北緯44°20′0″~44°30′30″。
保護區面積:
總面積19468hm2。核心區面積6593 hm2;緩衝區面積6796 hm2;實驗區面積6079 hm2。
保護區類型:
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
主要保護對象是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自然景觀,典型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以及古人類文化遺址。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保護區屬中低山丘陵,境內有大架子山、雞爪嶺、磨盤山、迎門山等主要山峰,主峰老爺嶺海拔1111米,區內岩石林立,風景優美。東南端的牡丹峰,峰頂呈台狀,在歷史上曾是碧波蕩漾的湖泊,大約於900萬年前火山爆發,形成以玄岩為主的火山體。隨著地殼的升降,火山體經洪水沖刷,成為今天這種山巒重疊、溝壑交錯的地貌。
水文:
區內溪流縱橫,山泉四季噴涌,水資源豐富,玄五河發源於牡丹峰,全長18公里,河床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構成,遠處看不見水流,近看石縫底下流水清澈見底。全區有大、小泉眼41處。匯水面積為200km。
氣候:
區內年均溫為3.2℃;年降水量為550毫米。年降水接收量每年1.2億m3。無霜期120天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35.5℃。
植被:
保護區是以保護山地雲冷杉林和紅松闊葉混交林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尤其是山地雲冷杉林面積較集中,林相亦較完整,仍保持其原始狀態。該森林類型立地為海拔1000m以上山地;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森林為典型的山地雲冷杉林,極為少見,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
功能區劃
1、區劃原則(1)完整性原則。即生態系統完整,保護對象有適宜生長、棲息環境和條件。儘量隔離和減輕不良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核心區外圍有較好的緩衝條件。
(2)自然性原則。功能區邊界原則上以自然地形、地勢等自然界線為主,結合行政、權屬界線,具有延續性和連續性。
(3)方便管理的原則。即有利於保護管理,方便各項措施的落實,方便各項活動的組織與控制,方便保護區多功能、多效益的發揮。
2、區劃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區工程總體設計標準》等,分析保護區建設的性質、任務、植物群落、動物種群分布,以及生態類型特性,會同所轄鄉鎮政府現地考察論證,進行區劃,並與鄉鎮、村、組簽訂了邊界協定。
3、功能分區
根據資源特點和保護對象,將本保護區區劃為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三個功能區。
(1)核心區。核心區位於本保護區的東南方,系牡丹峰所在地,海拔1117 m,面積6593 hm2。核心區為保護區保護對象——山地暗針葉林(雲冷杉林)的生長地帶,具有典型代表性、保存完好的原始狀態的森林生態系統;環境未遭人為破壞;是珍稀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地,並生長有珍稀的紫杉及倖存的林齡350 a、胸徑1.5 m、樹高30 m以上的單株“紅松王”,區內無不良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在單位面積上保護對象有較充裕的可容量。在核心區內,實行嚴格保護,可供觀測研究,不得設定任何影響或干擾生態環境的設施和活動。
(2)緩衝區。緩衝區圍繞著核心區,面積6796 hm2。林分為紅松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混交林,在本區可進行科研活動。
(3)實驗區。實驗區位於核心區和緩衝區西北側,面積6079 hm2。林分為山楊、白樺、蒙古櫟等闊葉混交林,蒙古櫟、黑樺混交林及蒙古櫟林。自然及人文景觀資源分布境內。可進行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動物馴養、多種經營、森林旅遊、林下資源利用等活動。
4、總體布局
保護區分成兩個管理區域,即保護區域和經營區域。
(1)保護區域。範圍包括核心區和緩衝區,以保護和拯救珍稀自然資源及生態系統為目的。核心區實行嚴格保護,只供觀測研究,除必要的定位觀測、人山檢查設施外,不得設定和從事任何影響或干擾生態環境的設施與活動。核心區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保持其生態系統和物種不受人為干擾,在自然狀態下演替和繁衍,保證核心區的完整和安全。緩衝區的作用是緩解外界壓力、防止人為活動對核心區的影響,對核心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緩衝區內可進行有組織的科研、教學、考察等工作。
(2)經營區域。範圍嚴格控制在實驗區內,以持續培育、改善自然環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與人文資源、發展經濟為目的。在本區可開展培育經濟植物、綜合利用、生態旅遊、科普宣傳教育和局站址建設等活動,以增強保護區經濟實力和改善工作、生活條件。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保護區地處溫帶北部,植被分布具有寒溫帶、溫帶的特點。區內森林茂密,林海蒼翠。自下而上生長著柞樹林、楊樺林、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植物資源豐富,有植物80科,278屬,988種植物。重點保護植物有紫杉、黃鳳梨、胡桃楸、水曲柳、人參等。有苔蘚植物27種,蕨類植物32種,以及許多地衣、真菌等低等植物。有藥用植物49科153種。高大的紅松、雲杉、冷杉挺拔粗壯;黃鳳梨、胡桃楸、水曲柳等珍貴闊葉樹隨處可見。興安圓柏、杜松是從寒溫帶遷移到這裡的稀客,林下野生花卉五彩繽紛,有白丁香、紅杜鵑、野玫瑰、鈴蘭、百合、頂冰花等。藥用植物主要有人參、黨參、北沙參、黃芪、五味子、刺五加、列當、獨活、蒼朮等。
(一)北沙參
傘形科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基生葉,葉柄長,花小,白色,復傘形花序,每一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朵。果實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為6~8月。藥材為根,外表淡黃色,質地脆,易折斷。具有養陽清肺,祛痰止咳功能,主治肺熱燥咳,舌乾口渴。
(二)五味子
木蘭科落葉木質藤本,長達8米。枝紅棕色,老枝灰褐色。葉互生,花單性,雌雄異株,單生或簇生葉腋,花被6~9枚,花黃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為深紅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藥材為乾燥果實,外皮鮮紅色,果肉柔軟。具有益氣、滋腎、生津功能,主治喘咳、失眠、遺精、自汗。
(三)獨活
傘形科多年生草本,高1~2米。莖深紫色,葉互生,2~3回羽狀深裂,葉基部膨大成鞘。復傘形花序,花為紫色,少有白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藥材為根,表面棕黃色,質脆,易折斷。具有祛風、散寒功能,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
(四)蒼朮
菊科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葉無柄,頭狀花序頂生,花白色或稍帶紅色,瘦果。花期8~9月,果期9~10月。藥材為根莖,連珠狀,表面灰褐色,質堅實。具有健脾燥濕、祛風辟穢功能。主治脘痞腹脹,食欲不振。
保護區內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人參;三級有黃檗、水曲柳、核桃楸、刺五加等。
動物資源:
獸類有6目15科48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東北虎、梅花鹿、原麝三種;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馬鹿、獐、猞猁、獾、黑熊、棕熊、水獺七種。鳥類有14目41科170種。兩棲類有2目6科12種。爬行類有3目4科12種。魚類有7科20種。良好的自然環境中棲息著東北虎、馬鹿、麝、猞猁、水獺、黑熊等30多種獸類;鳥類有天鵝、大雁、金雕、金腰燕等170多種,其中以候鳥的數量、種類為最多。昆蟲有400多種,其中美麗的桔鳳蝶、黃鳳蝶、絹蝶等共40多種。經濟動物有野豬、狍、狐狸、林蛙、野鴨等。
管理狀況
保護區的管理措施有明確的管理目標和責任制,有比較全面和具體的全年工作計畫;保護區管理機構健全,人員配備較齊;在管理成效方面,主要保護對象: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典型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資源、古人類文化遺址等得到有效保護,取得顯著的成績。目前管理方面還存在管理設施不夠完備、科技力量薄弱、經費不足等問題,在這些方面應加大投入,以管理促發展。保護區成立以來,經濟主要來源之一是每年撫育伐、衛生伐的收入,每年大致在100多萬元左右。為保護森林資源,做到合理利用,如今已經停止了各類撫育採伐等經濟活動。
保護區實施多種經營戰略,區內興建的滑雪場,年收人為50萬元;森林公園,每年門票收入達14萬元:保護區實驗區的林下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其他產業項目年收入50萬元左右。國家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14萬元。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與周邊其他的旅遊資源形成良好的互補性,形成旅遊發展的合力,與牡丹江市區周圍的其他景觀,如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道關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雪鄉海林雙峰林場、渤海國風情園、威虎山影視城、渤海國家遺址等結合,互相補充,形成牡丹江的系列旅遊。
科學研究:
本保護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
(1)山地雲冷杉林的起源、演變規律及其生態特性的研究;
(2)雲冷杉林動植物、昆蟲、真菌區系的研究;
(3)紅松闊葉混交林的起源、演變規律及其生態特性的研究;
(4)本區瀕危野生動物繁殖的研究;
(5)牡丹峰自然保護區的地質、地貌成因的研究;
(6)旅遊環境容量與管理研究;
(7)珍貴樹種(如紅豆杉、花楸等)和野生花卉的生態特性及其繁育的研究;
(8)牡丹峰自然保護區生態效益的研究;
(9)旅遊對環境的影響及其限制指標與管理措施的研究。
同時在保護區內設氣象觀測站、生態定位監測站建野生動植物監測站對天氣的預測預報、火險預報、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本區林分生長、更新及演變的自然過程;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開展有效的調查與科學研究。
旅遊資源
保護區的實驗區建有占地面積8000畝的國家森林公園,園內充滿原始風情、飽含天然秀色,現已開闢了三條旅遊線,四大景區,三十二個景點。建有規模宏大,服務設施齊全的“牡丹峰滑雪場”。擬建“牡丹園”、“自然野生動物園”置於保護區實驗區內,交通便利,距牡丹江市飛機場只有十三公里。這裡的水、電供給條件優良。保護區是距城市最近的天然植物園和動物園,是旅遊、避暑、度假的勝地。區內景點很多,在牡丹峰頂有“古城址”,殘垣依稀可尋。天泉在牡慶峰頂東側,四季噴涌,晝夜流量45立方米。龍頭泉每天流量達2400立方米,更吸引人的是泉邊生一古椴,根部盤旋酷似龍頭。此外還有寶龍泉、江龍泉、虎穴泉等山泉。保護區不僅起著保護優良環境,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的作用,而且是東北地區研究次生林演替變化的理想場所。
牡丹峰滑雪場:
雪量大、雪質好,雪期為四個多月,滑雪場雪道全長1200米,平均寬度70米;備有吊椅式架空索道和大動力拖牽;雪地摩托專用道800米。特設三條150米長雪圈道。雪場建有雪具大廳、會員廳、器材專賣店、快餐店、休息室、綠色餐廳等多功能的配套設施。這裡還是全國距中心城市最近的旅遊與度假性專業滑雪場。
牡丹園:
建在保護區實驗區局址對面。牡丹花花卉從山東荷澤市引入。1、“牡丹園”建占地面積為6000㎡的日光溫室大棚。2、供水、供電工程。供水、供電有保護區提供。3、建50m2的鍋爐房一處,安置供暖管道。4、員工宿舍。員工宿舍擬占地面積100㎡。
自然野生動物園:
為恢復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牡丹江市政府做出決定,擬將牡丹江市動物園內的野生動物(黑熊、棕熊、狼、猴等),15種、58頭(只)的野生動物遷移至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月牙谷”景區內。在月牙谷景區內,興建圍欄7公里。製作鳥籠(棚)5個。
交通: 牡丹江市內24路公車直達。
相臨景點
- 鏡泊湖景區
- 興隆寺
- 上京龍泉府故城
- 地下熔岩洞
- 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
- 東寧要塞
- 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
- 雙峰林場(雪鄉)
- 寧古塔城遺址
- 八女投江紀念地
- 石燈塔
- 江濱公園
- 黑河
- 馬駿紀念館
- 渤海國遺址
- 楊子榮烈士陵園
- 威虎山城
- 牡丹峰滑雪遊樂場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道活龍島
- 綏芬河國門
- 城子後山城遺址
- 大石橋
- 渤海風情園
- 牡丹江黑寶熊樂園
- 三道關國家森林公園
- 綏芬河國家森林公園滑雪場
- 三陵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