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
形態特徵
成蟲春型體長24—26mm,翅展80一84mm;夏型體長32mm,翅展88一100mm;體黃色,背脊為黑色寬縱紋;前、後翅具黑色及黃色斑紋,前翅中室基部無縱紋;後翅近外緣為藍色斑紋並在近後緣處呈一紅斑。卵球形,淡黃色,孵化前呈紫黑色。末齡幼蟲體長52—55mm,綠色,頭部具黑縱紋,胸、腹各節背面具短黑橫斑紋。蛹黃褐色,具條紋,頭上有2個角狀突起,胸背及胸側亦具突起。
生活習性
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一年發生2代,以蛹在灌木叢樹枝上越冬。翌春4—5月間羽化,第一代幼蟲發生於5—6月,成蟲於6—7月間羽化,第二代幼蟲發生於7—8月間。卵散產於葉面。幼蟲夜間活動取食,受觸動時從前胸伸出臭角(丫腺),滲出臭液。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在零星發生時,可人工捕捉幼蟲或蛹,集中處理。
(2)藥劑防治。幼蟲盛發期可選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500倍液噴霧。
(3)作物採收後,及時清除雜草及周圍寄主,減少越冬蟲源。
鳳蝶科物種
蝶,通稱為“蝴蝶”,昆蟲。全世界大約有14000餘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在世界其他地區除了南北極寒冷地帶以外,都有分布,在亞洲,台灣也以蝴蝶品種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鮮艷,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