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河南蘭考縣原縣委書記]

焦裕祿[河南蘭考縣原縣委書記]

焦裕祿(1922.8.16—1964.5.14),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值該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他堅持實事求是、民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同全縣幹部和民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被譽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同志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人民民眾,念念不忘黨的工作,表現了一個偉大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焦裕祿焦裕祿

焦裕祿,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鄉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唯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抗日戰爭期間,焦裕祿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他的父親焦方田走投無路,被逼上吊自殺。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後又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焦裕祿忍受不了日寇的殘害,於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無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蘇省宿遷縣,給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兩年長工。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焦裕祿從宿遷縣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裡領導民眾進行革命活動,焦裕祿主動要求當了民兵。當民兵後,他參加過解放博山縣城的戰鬥。

1946年1月在本村參加中國共產黨。不久,他又正式參加了本縣區武裝部的工作,在當地領導民兵,堅持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民兵參加過不少戰鬥,以後又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過土地改革複查工作,曾擔任組長。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後擔任過副區長、區長、中共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而後又被先後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捐贈焦裕祿紀念館畫像》 陳玉先《捐贈焦裕祿紀念館畫像》 陳玉先

1953年6月,焦裕祿回響黨的號召,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參加工業建設,直到1962年。他在這個工廠擔任過車間主任、科長。在此期間,焦裕祿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1962年6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又被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先後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蘭考縣地處豫東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鹼、內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他從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他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民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民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民眾的面前;在民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民眾、幫助民眾。他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民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號召全省幹部學習焦裕祿同志忠心耿耿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後,全國各種報刊先後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領導幹部要學焦裕祿》的社論,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同志是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

曲折遭遇

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盡了苦難的煎熬。7歲上學,學習刻苦認真,考試成績總在前幾名。1932年,家鄉遭遇災荒,家境十分貧困,11歲的焦裕

焦裕祿焦裕祿
祿被迫退學,跟隨窮鄉親推著獨輪小,運煤賣
在那暗無天日的舊社會,焦裕祿的家庭和廣大勞動人民一樣,深受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三座大山的殘酷壓迫和剝削,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焦裕祿十幾歲時,日本鬼子侵占了山東博山。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窯當小工。每天要乾十幾個小時的重活,得到的僅僅是一點橡子面,別說是養家餬口,連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飽。焦裕祿的父親因無錢還債,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淚未乾,焦裕祿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撫順的一個煤窯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漢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窯里乾十五個小時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祿同志住在一個工棚的二十三個人中,兩三個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當工友們不幸死亡的時候,焦裕祿的心比針剌還要難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冒著生命危險逃出了虎口。

焦裕祿逃出了虎口,又掉進了狼穴。他逃荒要飯跑到江蘇宿迂縣,不得不給一個姓胡的地主當長工。焦裕祿進一步受到了殘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時候,地主還逼他幹活。

這階級仇、民族恨,在焦裕祿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45年,毛主席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焦裕祿的家鄉解放了。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抱著要翻身、求解放的強烈願望回到了家鄉。

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祿這個苦水裡生苦水裡長的青年農民,找到了黨組織,參加了民兵隊伍。在地下黨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勞動人民要徹底翻身解放,就必須在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焦裕祿很快擔任了村裡的民兵班長,他經常帶領民兵打土豪、除漢奸,配合部隊消滅敵人。在鬥爭中,他總是衝鋒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每一項任務。在黨的教育、培養下,焦裕祿同志於1946年元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他在入黨申請書上這樣寫道:共產黨是人民民眾的救星,沒有共產黨,革命就不能勝利,窮人就不能翻身。我要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為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
焦裕祿入黨不久,領導上就把他調到八陡區武裝部任幹事。在武裝部工作期間,他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有一個時期,民兵缺乏彈藥,他就根據上級指示,帶領大家積級學習自制地雷、布地雷陣。焦裕祿對學習造地雷和埋地雷幹得非常出色。他經常帶領民兵摸黑到敵人據點旁邊埋地雷,埋好地雷後,就放冷槍、罵陣,故意刺激敵軍。敵軍一出來,就被炸得血肉橫飛。

1947年春,盤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個縣的還鄉團糾合一起,準備掃蕩崮山根據地。當時,敵眾我寡,力量懸殊,要主力部隊增援,時間又不許可。在研究對策時,焦裕祿提出了一個智退敵人的辦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莊一帶。在民房門上用粉筆寫上“八陡X團x營駐”、“x團x營x連駐”等字樣。當敵人經過這裡,見到民房上的粉筆字時,大吃一驚,認為八路軍主力部隊馬上就要開來,慌忙下令後撤。等到敵人弄清虛實,再轉回頭來時,我增援部隊已趕到,粉碎了還鄉團的陰謀,保護了崮山根據地。

南下開闢新區

1947年7月,為了幫助新解放區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祿被調到渤海地區南下工作隊,集訓後分配到淮河大隊一中隊任班長。在南下途中,他經常替女同志和身體差的隊員扛背包、背乾糧袋。最多時,他一個人竟背了四個人的背包。為了在沿途做好對新解放區民眾的宣傳工作,大隊黨委要求一中隊在較短的時間裡,排演一曲反映河南農民在國民黨統治下悲慘生活的大型歌劇《血淚仇》。焦裕祿主動報名扮演劇中的主角王東才。沒有排練時間,他就邊行軍邊背台詞。休息和宿營時,他就抓緊時間集中排練,常常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20多天后,《血淚仇》在陽穀縣首場演出。當晚,方圓十幾里的民眾,扶老攜幼,趕來觀看,場上人山人海。焦裕祿同志激昂悲憤的唱腔,嚴肅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場觀眾。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淚,全場到處是哭聲和痛罵國民黨反動派的怒吼聲。民眾異口同聲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演出結束後,當場有很多青年報名參軍。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隊到達河南境內。焦裕祿同志被分配到尉氏縣彭店區,發動民眾建立根據地。他堅持依靠貧僱農,廣泛發動民眾,經常在彭店古會上作政治宣傳。在彭店區委的領導下,民眾很快就發動起來了。接著建立了農會和民兵組織,沒收了地主的浮財,分了地主的土地。對彭店出現的新局面,盤踞在彭店邊緣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怕得要死,恨得要命。

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縣保全團長、大土匪頭子洪啟龍親自帶領四百多匪兵,殺氣騰騰地向彭店村撲來。當時,村里幹部、民兵總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槍,十來支長槍。焦裕祿同志鎮定自若,把幹部、民兵分三個組,一面組織民眾轉移,一面指揮民兵掩護。當敵人離村子只有幾十米時,焦裕祿鳴槍發令,十多支槍一齊射擊,埋伏的民眾蜂擁而起,齊聲高喊:“沖啊!沖啊!”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這聲勢,以為遇到解放軍主力部隊,嚇得驚慌失措,倉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祿調到尉氏縣宣傳部任幹事。正當小麥要開鐮收割時,縣委突然接到情報:敵七十五師準備掃蕩我五分區,搶收麥子。為了保護民眾的勞動果實,焦裕祿迅速趕到彭店區向基層幹部和民眾講明敵情和縣委指示精神,帶領民眾一面搶收麥子,一面隱藏轉移。待敵人趕來時,田裡的麥子已收打完畢。敵人不但沒有搶到麥子,反而連遭伏擊,被迫倉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戰役打響了,隆隆的炮聲敲響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喪鐘。火線上,解放軍戰士英雄殺敵;火線下,人民民眾奮力支援。焦裕祿同志根據上級指示,組織帶領擔架隊,在尉氏縣支前總隊部的領導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戰役的偉大鬥爭。

焦裕祿同志對擔架隊員進行階級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激發大家的革命鬥志。自己積極帶頭,埋頭苦幹,以模範行動影響別人,使運輸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務,受到上級的表揚。淮海戰役結束時,豫皖蘇五分區獎給這個大隊一面“支前模範”的錦旗。

1949年春,焦裕祿同志完成支前任務後,由淮海前線返回尉氏縣,被任命為大營區副區長,負責剿匪反霸工作。根據大營區的實際情況,區委決定的對敵策略是分化敵人,教育多數,孤立少數,打擊頑固分子。黨的政策和策略發揮了巨大威力,把惡貫滿盈的地主黃老三抓了回來,判處了死刑。“斃了黃老三,大營晴了天”。從此,民眾消除了顧慮,大營區的剿匪反霸鬥爭,一個接一個地取得了巨大勝利。1950年夏,焦裕祿同志被提升為大營區委副書記廉區長。

1950年冬,焦裕祿同志任共麵團尉氏縣委副書記。面對新的工作,新的環境,焦裕祿同志沒有猶豫,力挑重擔,在實踐中摸索,在乾中學習。一上班,他口袋裡就多了一個小本本,專門記黨的大事和團的業務。多少個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認真地學習黨的建團決議,黨關於青年運動的指示和團內檔案。焦裕祿同志善於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鄉,總是隨身背著那把南下時帶的二胡,給鄉村裡的青年伴奏。他對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麼困難和想法總要和他一起拉拉。由於工作需要,縣、區絕大多數團幹部經常被抽出去做黨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認為,團的工作難做,搞不好中心,黨委批評,搞不好業務,上級不依,存在著畏難情緒,不願做團的工作。焦裕祿卻形象地說:“團的工作是黨的工作的一部分,黨是頭顱,團是手足,一個人只有頭顱,沒有手足怎么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祿同志調陳留團地委任宣傳部長時,參加地委工作組到杞縣搞土地複查。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青年,調查青年思想實際,趁著各種間隙找團幹部談話,了解青年工作狀況,常常是通宵達旦。一位團幹部說:“團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祿笑著說:“年青力壯的時候不為黨多做點事,將來老了,只怕想乾也幹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祿同志任青年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一位在尉氏縣工作過的團乾來看他,老戰友相逢,格外親熱。焦裕祿問:“這次到哪裡去?”他說:“轉業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祿說:“是啊,團幹部總要轉業改行的。可咱們做過團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遠把教育青年的任務擔在肩上。”

個人故事

(圖)焦裕祿焦裕祿

一九五三年,祖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了。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大道上邁出了矯健的步伐。這時,黨從各個方面抽調大批優秀幹部,派往工業戰線。焦裕祿懷著無限激情,抱著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崇高理想,從農村工作崗位,來到了洛陽礦山機器廠。解放前,焦裕祿唯讀過幾年國小,文化低,科學知識更差,擺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嶄新的、十分艱巨的課題。如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呢?他想:單憑熱情,不懂業務、技術,根本不適應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工廠黨委深切體察到焦裕祿的心思,就派他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在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中,他刻苦鑽研。艱辛勞動,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時,他是優秀黨員;在大連起重機廠實習時,職工稱他是“最棒的車間主任”;在洛陽礦山機器廠任調度科長時,大家熱情地稱他為“政治科長”。最後終於由外行變內行,成為工業戰線上的紅旗手。

1、新的課題

1953年,國家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建設,黨需要大批優秀幹部加強工業建設,同年7月,焦裕祿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擔任籌建處資料辦公室秘書組的副組長,負責蒐集洛陽的水文、地質、氣象等歷史資料,為選擇廠址提供科學根據。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後,焦裕祿決心從頭學起。廠里要搶修一條由金谷園車站直達建廠的金礦公路。任務重、時間緊,新組合的班子和調來的幹部都沒有修過橋和路,產生了畏難情緒,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焦裕祿吃住在工地,認真幫助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督促施工進展,檢查工程質量。

1954年8月,金礦公路剛剛通車,廠黨委決定焦裕祿和一部分轉業幹部,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當時,個別幹部因家庭有困難,怕學習堅持不下去。在焦裕祿的帶動下,強調家庭有困難的同志也都到哈爾濱考工業大學去了。他們在哈爾濱複習課程時,刻苦鑽研工業管理知識,為由外行變為內行奠定了理論知識的基礎。

2,成為管理工業的內行

1955年初,洛陽礦山機器廠決定提前開工生產。焦裕祿同志又被分配到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擔任實習車間主任。焦裕祿問起重機廠的同志:“學會工廠中的管理業務,得多長時間?”對方說:“有一兩年時間大致可摸到點門兒”。焦裕祿決心加快步伐,縮短實習時間,整天同工人一起勞動。凡是同管理業務有關的問題,他都刨根問底。有時為弄清某個零件的加工過程,他一連跑幾個車間。為了早日掌握工業管理知識,他一面跟調度員學調度,一面跟計畫員學安排生產計畫。一次,他要求計畫員讓他自己安排一次計畫試試。計畫員覺著焦裕祿同志實習才幾個月,不可能編好計畫。焦裕祿看他有點猶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說:“你在一邊看著,我安排錯了,你馬上糾正。”計畫員無法拒絕,只好讓他試試。結果,焦裕祿竟很快就把計畫編排好了,而且編排的既周密準確,又切合實際。

1956年7月至10月,《起重機廠報》連續發表了題為《減速機工段黨小組是怎樣保證完成計畫的》、《對工段長工作方法的幾點體會》 、《談談前方競賽中的問題和意見》等焦裕祿同志的署名文章。文章強調了黨的核心領導作用,提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發動民眾,改善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意見。

1956年11月11日,《起重機廠報》登載了“機械車間被評為前後方競賽優秀單位”的訊息,並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焦裕祿寫的《機械車間三季度競賽總結》。12月,焦裕祿為車間基層幹部總結了十條工作經驗。這十條工作經驗是:(1)要依靠民眾;(2)要發揚民主;(3)要經常總結工作;(4)要學習政治;(5)要利用積極分子做工作;(6)要了解民眾思想,關心民眾生活;(7)要依靠黨的領導;(8)要搞好團結;(9)要學習黨的政策;(10)要主動向上級匯報情況。廠黨委採納了這十條經驗,改進了管理方法,調整了生產。

1956年底,焦裕祿同志滿載學習成果,回到洛陽礦山機器廠,擔任一金工車間主任,帶領職工投入了緊張的設備安裝工作。

1958年春,一金工車間的設備安裝,雖然還沒有完全結束,但廠黨委卻已經下達了試製兩米五雙筒卷揚機的任務。當時,設備不全,人員不齊,缺乏經驗。為了突破難關,完成任務,焦裕祿日夜不離車間,始終和工人勞動在一起,打水、送飯、遞工具、喊吊車。實在困極,就把大衣鋪在一條長板凳上合一下眼,經過兩個月的奮戰,我國第一台新型兩米五雙筒卷揚機製造出了。因為生產成績顯著,1958年底,一金工車間被評為全廠的紅旗車間。

1959年春,洛陽礦山機器廠全面投產,焦裕祿又任廠里的調度科長,擔負起全廠的生產調度任務。他工作起來細緻、踏實,經常深入車間了解情況,幫助車間解決困難和問題。在他隨身攜帶的兜兜里,經常裝著好幾種工作手冊,分門別類,記載著各車間的情況。從生產任務,設備條件,勞動力量,以致哪個工人有什麼思想問題,家庭困難等等,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工人們說:“焦科長不僅諳熟業務,還善於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著他再重再難的任務,我們都樂於接受”。

就這樣,焦裕祿同志在黨的培養下,很快地就成了管理工業的內行。

縣委書記

(圖)焦裕祿焦裕祿

1962年冬的委派,焦裕祿受黨來到了蘭考,當時,正是我國國民經濟處於暫時困難時期,蘭考的風沙、內澇、鹽鹼等自然災害很嚴重,農業產量很低,民眾生活很苦。焦裕祿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對幹部和民眾進行思想教育、階級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激起縣委領導班子和人民民眾抗災自救的鬥志,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三害”鬥爭高潮。在除“三害”鬥爭和各項工作中,焦裕祿以身作則,帶病實幹,嚴於律己,關心民眾,後來,因積勞成疾,以身殉職。

1、激勵蘭考人民抗災自救的鬥志

1962年冬,焦裕祿同志懷著改變災區面貌的雄心壯志,來到了蘭考。展現在焦裕祿面前的蘭考大地,是一幅嚴重的災荒景象。橫貫全境的兩條黃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沙;片片內澇的窪窩裡,結著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鹽鹼地上,枯草在寒風中抖動。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二十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三十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十萬畝禾苗被鹼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重重的困難,在這個貧農出身的共產黨員看來,這裡有三十六萬勤勞的人民,有烈士們流血犧牲解放出來的九十多萬畝土地。只要加強黨的領導,就是有天大的艱難,也一定能殺出條路來。焦裕祿同志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第二天,當大家知道他是新來的縣委書記時,他已經深入到農機調查訪問去了。他拜民眾為師,虛心向民眾學習。開座談會,全面了解災情及其原因,尋找救災辦法。同時,焦裕祿同志教育幹部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深入到每家每戶,了解情況,宣傳政策,進行思想發動,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通過教育和發動,蘭考人民明確了前進方向,振奮起抗災自救的精神,堅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決心,信心百倍地改變多災多難的舊蘭考。

焦裕祿同志經常住在農民的草庵子裡,蹲在牛棚里,跟民眾一起吃飯,一起勞動。他帶著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對民眾的無限信任,在廣大民眾中間詢問著、傾聽著、觀察著。他聽到許多農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聲,看到許多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對“三害”鬥爭的革命精神,他在民眾中學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鹼的辦法,總結了不少可貴的經驗。民眾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更堅定了他戰勝災害的信心。焦裕祿通過調查,感概萬千。他說:“蘭考的貧下中農是革命的,他們有改變家鄉面貌,由窮變富的強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滿乾柴一樣,只要崩出一個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2、統一縣委領導班子思想

蘭考是一個老災區。當時整個縣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災上。縣裡有些幹部被災害壓住了頭。對改變蘭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民眾,自力更生,改變災區面貌,還是兩手向上,依賴救濟呢?面對這種情況,焦裕祿同志感到:要改變蘭考面貌,幹部是關鍵。“幹部不領,水牛掉井”。民眾在災害面前兩眼望著縣委,縣委領導挺不起腰桿,民眾的積極性就得不到充分發揮。

1963年元月,焦裕祿在縣委擴大會議上,要求各級領導同志要帶頭到困難村去,與基層幹部同甘苦、共患難,為改變貧困地區面貌作出貢獻,為基層幹部作出榜樣,真正做到心不離民眾,身不離災區。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開會。人們到齊後,他沒有宣布議事日程,就領著大家到火車站去了。當時,蘭考車站上北風怒號,大雨紛飛。車站的屋檐下,掛著尺把長的冰柱。國家運送蘭考一帶災民往豐收地區的專車,正從這裡開過。也還有一些災民,穿著國家救濟的棉衣,踡曲在貨車上,擁擠在候車室里......。焦裕祿指著他們,沉重地對同志們說:“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的,不能責怪他們,我們有責任。黨把這個縣三十六萬民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焦裕祿再也講不下去了。幾位縣委領導低下了頭,而心裡卻豁然開朗,明白了風雪夜車站之行的含義。縣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實際、最生動的思想教育,增強了率領廣大幹群團結奮鬥,努力改變蘭考面貌的決心。回到縣委後,焦裕祿同志又組織大家學習《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幹勁,鼓勵大家象張思德、白求恩那樣工作。後來,焦裕祿又專門召開了一次常委會,回憶蘭考縣的革命鬥爭史。焦裕祿說:“蘭考這塊地方,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先烈們並沒有因為蘭考人窮災大,就把它讓給敵人,難道我們就不能在這裡戰勝災害”?

就這樣,一個“如何戰勝災荒,改變蘭考面貌”的大討論在全縣迅速展開了。縣委領導幹部,紛紛走出縣委機關,到農村住隊蹲點。焦裕祿到許多重災村調查研究,通過走、看、問、記,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發現了不少令人深思的問題。他對縣委同志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問題只要看得準,幹下去,要革命。蘭考是災區,窮、困難多;但災區有個好處,它能鍛鍊人的意志,培養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焦裕祿同志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縣委的領導,感染了全縣的黨員、幹部和民眾。

3、親自掂一掂“三害”的份量

焦裕祿焦裕祿
1963年2月,縣委決定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治沙、治水、治鹼的鬥爭,成立除“三害”辦公室。焦裕祿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規劃並不等於現實,這澇、沙、鹼三害,自古以來害了蘭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從蘭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樣驅走,必須進行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價。他下決心要把蘭考縣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況摸透,親自去掂一掂蘭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根據這一想法,縣委先後抽調了一百二十名幹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一支三結合的“三害”調查隊,在全縣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當時,焦裕祿同志的肝病已相當嚴重,許多同志勸他不要下去,勸他在家裡聽匯報。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他背著乾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在蘭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歸槽。乾旱季節,他親自用舌頭辨別鹽鹼的種類和土的含鹼量。在同自然災害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不顧重病纏身,忍受著嚴重疾病的折磨,在風裡、雨里、沙窩裡、激流里,堅持度過了一百二十多個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個大隊,跋涉五千餘里,終於摸清了蘭考“三害”的底細,全縣有大小風口八十四個,經調查隊一個個查清,編了號、繪了圖;全縣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個,也一個個經過丈量,編了號、繪了圖;全縣的千河萬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閘......也調查得清清楚楚,繪成了詳細的排澇瀉洪圖。

這種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使縣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鹼發生、發展的規律,幾個月的辛苦奔波,換來了一整套又具體又詳細的資料,從而縣委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規劃。在這個規劃上,焦裕祿同志滿懷激情地寫道:“我們對蘭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對當前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從此,一場民眾性的除“三害”鬥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為了取得經驗,焦裕祿同志親自率領幹部、民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焦裕祿同志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同幹部、民眾一起出力流汗。他給自己規定,把參加勞動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下鄉時就地勞動;在機關值班時,臨近勞動。不論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還是在平時田間管理中,他走到哪裡乾到哪裡。民眾都把焦裕祿看成是“跟咱一樣的莊戶人。”

通過一年的艱苦奮戰,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總結除“三害”的工作時,焦裕祿同志作了明確透徹的總結。治沙;沙區沒有林,有地不養人,這是基本情況;有林就有糧,沒林餓斷腸,這是重要性;以林促農,以農養林,農林相依,密切配合,這是方針。造林防沙,百年大計;育草封沙,當年見效;翻淤壓沙,立竿見影。三管齊下,效果良好。這是方法。治水:蘭考地形複雜、坡窪相連,河系紊亂,這是客觀情況;以排為主,排、罐、滯、澇、台、改兼施,這是方針;舍少救多,舍壞救好,充分協商,互為有利,上下游兼顧,不使水害搬家,這是政策;夏秋兩季觀察,冬春乾燥治理,再觀察再治理,觀察治理相結合,這是方法。治鹼:分清輕重,區別對待,這是方針;翻淤壓鹼,開溝淋鹼,打埂躲鹼,台田試種,引進耐鹼作物,這是方法。這段精闢的總結,是焦裕祿同志鬥爭實踐的產物,也是對蘭考人民除“三害”鬥爭的真實寫照。

4、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除“三害”鬥爭開始以後,焦裕祿同志發現抗災鬥爭發展不平衡,基層幹部和民眾的認識也不盡一致。焦裕祿同志認為,要從根本上制服“三害”,必須進一步發動民眾,採取領導和民眾相結合的辦法,抓典型、樹樣板,打一場除“三害”的人民戰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焦裕祿同志親自到最困難的隊去蹲點調查,訪貧問苦。在城關公社胡集大隊和林業技術人員一道,研究泡桐的生產特點,並親自帶頭植桐,全縣人民雷厲風行,營造了浩瀚的桐林。為美化蘭考大地,儘快改變災區面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然後,他深入全縣農村調查,發現和培養了雙楊樹、趙垛樓、秦寨、韓村、壩子五個先進典型。

韓村的精神:城關公社韓村生產隊社員,在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前,組織起來割草三十餘萬斤,除安排好社員生活外,還置買了農具,鞏固了集體經濟。焦裕祿同志說:“韓村自力更生,戰勝困難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南泥灣精神,這是貧下中農的風格!這就是革命。”

秦寨的決心:固陽公社秦寨大隊社員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蠶吃桑葉”的方法,深翻壓鹼,改良土壤。焦裕祿同志說:“秦寨是個好地方,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眼下困難多,不要怕,在困難面前要挺起腰桿,才是真正的英雄哩!決心要比困難大,什麼東西都怕決心。困難面前我們要找出路。”

趙垛樓的幹勁:張君墓公社趙垛樓大隊社員,在大雨成災,一片汪洋的情況下,挖河排澇,一季翻身,把餘糧賣給國家。焦裕祿同志說:“趙垛樓大隊戰勝自然災害,支援國家,支援災區,這是崇高階級感情,高度的愛國熱情,偉大的共產主義風格。”

雙楊樹的道路:紅廟公社雙楊樹大隊的社員說:“窮,咱窮到一塊;富,咱富到一塊”。他們兌錢、兌雞蛋,買種子,買牲口,鞏固集體經濟。焦裕祿發現這個典型後,給縣委寫報告說:“雙楊樹社員堅持的道路,就是社會主義道路。”

壩子的風格:紅廟公社壩子生產隊的社員,抗災奪得豐收後,壓低口糧標準,賣糧食支援災區。焦裕祿同志親自給縣委起草報告,通報全縣表揚他們高尚的共產主義風格。焦裕祿同志在《窮棒子精神萬歲》一文中寫道:“我縣連續遭災,很多生產隊在生產、生活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困難主要表現在‘窮'字上。毛主席說:‘窮則思變,要乾,要革命'。有了困難只要去鬥爭,困難只會減少,克服一分困難,就是一分勝利。要克服困難,必須不怕困難,發揚革命精神。各地都要抓住這樣的典型,樹立旗幟,鼓舞勝利信心”。同時,焦裕祿同志還主張,對改變窮困面貌有強烈要求的困難隊,在政治上鼓舞,在經濟上扶助。採取“窮、硬、明、純、快”五字方針。窮,就是連年遭災,底子特別空的隊;硬,就是不怕困難,人窮志不窮;明,走社會主義道路方向明;純,就是領導班子內沒有壞人;快,就是一拉就起來,很快翻身。焦裕祿同志從這五個典型中看到了全縣除“三害”鬥爭的希望,縣委召開四級幹部會議,焦裕祿同志激情滿懷地為這五個先進典型,大喊大叫,鳴鑼開道,請他們上主席台,讓他們介紹經驗。他把這五個典型歸納為: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幹勁、雙楊樹的道路、壩子的風格。焦裕祿同志:“這五個先進典型所走過的道路就是蘭考的新道路。只要我們以他們為榜樣,全縣就會出現好多的硬骨頭生產隊,迅速掀起除”三害‘高潮,多災多難的舊蘭考,就會變成社會主義新蘭考。

這次大會,是蘭考人民自力更生、團結奮鬥、大戰“三害”的動員會和誓師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鮮艷的旗幟一樹立,在全縣各個角落,很快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縣委的領導下,焦裕祿同志率領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向“三害”發起了猛烈的總攻。

5、貧下中農的帖心人

焦裕祿同志說:“新幹部不參加勞動,就不能明確樹立階級觀點、民眾觀點;老幹部長期不參加勞動思想就要起變化,要變顏色”。焦裕祿同志身體力行,無論工作多忙,總是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他經常開襟解懷,捲起褲腿和民眾一起幹活,民眾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經常和民眾一起翻地、封沙丘、種泡桐、挖河渠......,就在縣委決定他住院治療的前幾天,他還揮舞鐵掀在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和民眾一起勞動。因此,他經常要求下鄉的幹部一要帶毛主席著作,二要帶勞動工具和行李。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裡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他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應該首先想到他們。要把這些錢用到改變蘭考面貌的偉大事業上去,用到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焦裕祿還經常教育子女做髒活,到最困難的地方去,穿衣要樸素,生活要節儉。有一次,焦裕祿同志發現大兒子去看戲,問道:“戲票哪來的?”孩子說: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說沒有。叔叔問我是誰?我說焦書記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沒有收票就讓我進去了".焦裕祿聽了非常生氣,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了一頓,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後來,他又專門起草了一個《幹部十不準》的檔案,規定任何幹部不準特殊化

《幹部十不準》的具體內容是:

1、不準用國家的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

焦裕祿焦裕祿
2、不準參加或帶頭搞封建迷信活動;

3、不準賭賻;

4、不準用糧食,揮霍浪費;

5、不準拿生產隊現有的糧款或向社員派糧派款,唱戲、演電影辦集體和其他娛樂活動,誰看戲誰拿錢,誰吃喝誰拿糧,一律不準向社會攤派;

6、業餘劇團只能在本鄉本隊演出,不準到外地營業演出,更不準借春節演出為名大買服裝道具,大肆鋪張浪費;

7、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和黨員幹部都要以身作則,勤儉過年,一律不得請客送禮,一律不準拿國家物資,到生產隊提取國家統購統派物資,一律不準用公款組織晚會,一律不準送戲票,十排以前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或幾個機關經常包完,一律不準到商業部門、合作社部門要特殊照顧;

8、堅決反對利用職權貪污盜竊國家的或生產隊的物資,堅決禁止利用封建迷信欺騙和剝削社員的破壞活加;

9、積極搞好集體的副業生產,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反對棄農經商,反對投機倒把

10、不準借春節之機,大辦喜事(不是不準結婚),做壽吃喜,大放鞭炮,揮霍浪費。這個“十不準”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說它平常,是因為《通知》所規定的每一條,都是每個共產黨員、革命幹部時刻應該想到的,做到的起碼準則;說它不平常,是因為《通知》所規定的每一條準則,都閃耀著共產主義的思想光輝,都是對特權思想的有力批判。焦裕祿把職位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把職權看作是受人民的委託,為革命掌權。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現。

從焦裕祿同志的遺物中我們看到,他的辦公桌、檔案櫃都是原蘭封縣委初建時買的,有不少地方破損。當時有人勸焦裕祿同志換個新的,他沒有採納這個建議,而且修了修,照樣使用。他用過的一條被子上有42個補丁,褥子上有36個補丁,同志們勸他換床新的。他說:“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換新的,但應該看到,災區的民眾比我更需要。其實,我這就很好,比我要飯時披著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強多啦!,焦裕祿同志的衣、帽、、襪都是拆洗很多次,補了又補,縫了又縫的,雖然破舊得很厲害,但是焦裕祿同志總是捨不得換。他的愛人徐俊雅同志最後生氣了,不給他補,他就自己動手補。一次,有位幹部提出要裝潢一下領導幹部的辦公室,焦裕祿同志嚴肅地說:“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嗎?蘭考的災區面貌還沒有改變,民眾生活還有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心裡想著民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一個冬天的黃昏,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焦裕祿同志望著風雪,心裡惦記著民眾:住的怎樣?吃的燒的有沒有困難?生產隊的牲口咋樣?他讓辦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項工作:第一、所有農村幹部必須深入到戶,安排好民眾生活。第二、所有從事農村工作的同志,必須深入牛屋檢查,保證不凍壞一頭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內副業生產。第四、對於參加運輸的人、畜,凡是被風雪隔在途中的,在哪個大隊由哪個大隊熱情接待,保證吃得飽,住的暖。第五、教育全體黨員,大雪封門的時候,到民眾中去,和他們同甘共苦。最後一條,把檢查執行情況迅速報告縣委。這天,風雪颳了一夜,焦裕祿同志的屋裡的電燈亮了一夜。第二天黎明。他就把同志們叫起來開會。他說:“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里烤火,應該到民眾中間去。共產黨員要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民眾面前,在民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民眾,幫助民眾。”說罷,就領著大家,頂風冒雪出發了。

這天,焦裕祿同志冒著風雪,忍著劇烈的肝痛,一連走訪了九個村子,訪問了幾十戶民眾。但是,卻沒烤民眾一把火,沒喝民眾一口水。他來到梁孫莊梁俊才的家裡,老大爺臥床不起,老大娘雙目失明。老大爺問:“你是誰呀?大雪天來幹啥?”焦裕祿同志說:“我是您的兒子,毛主席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爺感動得熱淚盈眶,說:“解放前,大雪封門,地主逼租,攆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還是黨好,社會主義好。”

6、與病魔頑強鬥爭

1964年春天,正當蘭考人民同澇、沙、鹼鬥爭勝利前進的時候,焦裕祿同志的肝病也越來越重了。他開會、作報告,經常用右膝頂住肝部,不斷用左手按住疼處。有時,用一個硬東西一頭頂著椅子,一頭頂住肝部。天長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頂出一個大窟窿,他從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裡。他說:“病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壓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組織上勸他住院治療,他總是說:“工作忙,離不開。”給他請來一位有名的中醫,開了藥方,他嫌藥貴,不肯買。他說:“災區民眾生活很困難,花這么多錢買藥,我能吃得下嗎?”縣委的同志背著他去買來三劑,強讓他服下了,但他執意不再服第四劑。可當他發現別的同志有了病時,卻總是關心備至。縣委一位負責同志在鄉下患病,焦裕祿幾次打電話,要他回來休息。組織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祿不給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療養,財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祿多次摧他到醫院檢查.......。焦裕祿同志想的總是別人,他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有一次,焦裕祿同志和縣委辦公室一位同志去三義寨公社檢查工作。走到半路,他的肝病發作,疼得厲害,兩個人只好推著腳踏車慢慢地走到公社,大家看他臉色不好,勸他休息一會,他笑笑說:“談你們的情況吧,我不是來休息的。”焦裕祿同志一邊聽著匯報,一邊按著作疼的肝部記筆記。劇烈的肝疼使他手指發抖,鋼筆幾次從手中掉下來。但是他仍然堅持聽下去。這種頑強的革命精神,使同志們非常感動。

1964年3月,焦裕祿同志的肝病到了嚴重關頭,蘭考人民除“三害”的鬥爭也達到了高潮。他心潮洶湧澎湃,蘭考人民抗災鬥爭的情景一幕幕映現在眼前,他從蘭考人民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和實幹精神中,預見到蘭考美好的未來。他滿腔熱情地坐在桌前,想動手寫一篇題為,《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文章,他鋪開稿紙,擬好了四個小題目:一、構想不等於現實。二、一個落後地區的改變,首先是領導班子思想的改變。領導思想不變,外地經驗學不進,本地的經驗總結不起來。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四、精神核子彈——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文章只開了個頭,肝病又嚴重發作了,病魔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筆,黨組織決定送他到外地治療。

臨行那一天,由於肝痛得厲害,他是彎著腰走向車站的。他是多么捨不得離開蘭考呵!一年多來,全縣一百四十九個大隊,他已經跑遍一百二十多個。他把整個身心,都交給了蘭考的民眾,蘭考的除“三害”鬥爭。正象一個指揮員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刻,離開炮火紛飛的前沿陣地一樣,他從心底感到痛苦、內疚和不安。他不時深情地回顧著蘭考城內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帶著旺盛的精力回來和民眾一塊戰鬥呵!他幾次向送行的同志們說,不久他就會回來的,在火車開動的前幾分鐘,他還在認真地布置工作,要縣委的同志們抓好抗災鬥爭。

在醫院裡,焦裕祿同志以鋼鐵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頑強的鬥爭,無論肝疼得多么厲害,從來都不讓護士多照顧自己。焦裕祿同志的病越來越嚴重,醫生們開出了最後診斷書,上面寫道:“肝癌後期,皮下擴散”。這裡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趙文選同志,心裡非常焦急,懇切的向醫生說:“醫生,請你把他治好,俺蘭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1964年5月初,焦裕祿同志的肝病更加嚴重了。護士噙著眼淚給他注射止疼針,他感到自己的病已無法治療,便搖搖手說:“我不需要了,省下來留給別的階級兄弟吧!”縣裡的同志和蘭考的民眾代表前來看他,他不談自己的病,首先問縣裡的工作、生產情況。問張莊的沙丘封住了沒有?趙垛樓的莊稼淹了沒有?秦寨鹽鹼地上的麥子長得咋樣?老韓陵的泡桐樹栽了多少?他還囑咐同志們:“回去對縣委的同志們說,叫他們把我沒有寫完的那篇文章寫完;還有,把秦寨鹽鹼地上的麥穗拿一把來,讓我看看”。他的大女兒到醫院裡去看他,他深情地說:“小梅,你參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沒有什麼送給你,家裡的那套《毛澤東選集》,就作為送你的禮物吧。那裡面,毛主席會告訴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省、地、縣各級領導同志來看望他。這時,焦裕祿已經病危,他用盡全力斷斷續續地說:“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有實現蘭考人民的要求......心裡感到很難過......我死了不要多花錢......省下來錢支援災區建設......我只有一個要求......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同志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一位普通的領導幹部,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縣委書記的榜樣,人民民眾的貼心人——焦裕祿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光輝燦爛的一生,與世長辭了。終年四十二歲!他死後,人們在他病床的枕下發現兩本書:一本是《毛澤東選集》,一本是《論共產黨員修養》。焦裕祿同志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人民民眾,念念不忘黨的工作,表現了一個偉大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焦裕祿墓碑文

江澤民為焦裕祿紀念館題詞江澤民為焦裕祿紀念館題詞
焦裕祿同志,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一九四六年一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初期,焦裕祿同志在本縣區武裝部任分隊長時帶領民兵參加過不少戰鬥,以後又調到山東渤海參加土地改革複查工作隊,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同志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被分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先後擔任過付區長、區長、中共區委付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後又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祿同志回響黨的號召,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參加工業建設,直到一九六二年先後擔任車間主任、科長,在這期間焦裕祿同志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同志又被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同年十二月焦裕祿同志調到蘭考縣,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焦裕祿同志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戰士。他在參加工作十八年間,特別是在蘭考的一年多的時間裡,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對革命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直至最後積勞成疾,不幸於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在鄭州病故,時年四十二歲。

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50周年
20014年5月14日,是人民的好公僕、幹部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逝世50周年紀念日。50多年前,焦裕祿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心裡裝著民眾,惟獨沒有自己;他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艱苦奮鬥,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他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焦裕祿精神的影響,已遠遠跨過了蘭考,跨過了河南,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個人語錄

1、幹勁不足的時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時候,就要加緊讀毛主席的書。
2、幹革命工作嗎!總會有因難的。越是有困難,越在有雄心鬥志,越有困難,越要學習毛主席著作。
3、你們要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依靠民眾,依靠集體,自力更生,團結抗災,戰勝困難,發展生產。
4、有黨的領導,有毛主席著作,有幾十萬人民,只要乾,一定能在困難當中闖出一條路來,一定會改變蘭考的面貌。不讀報紙不知道天下大事,不看檔案不能領會黨的政策,不讀毛主席著作就要迷失方向。
5、小梅(焦裕祿的女兒),你從我手裡繼承的只有黨的事業,別的什麼也沒有……,我留給你的,只有一部《毛澤東選集》。……你要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那裡邊,毛主席會告訴你怎樣工作,怎樣做人,怎樣生活。
蘭考這塊地方,是同志們用鮮血換來的。先烈們並沒有因為蘭考人窮災大,就把它讓給敵人,難道我們就不能在這裡戰勝災害?
6、我們對蘭考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的感情,面對著當前嚴重的災害,我們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
7、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的,這不怪他們,責任在我們身上,黨把三十六萬民眾交給我們,我們沒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過安居樂業的生活,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
8、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里烤火,應該到民眾中間去。共產黨員應該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民眾面前,在民眾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民眾。幫助民眾。
9、我們經常口口聲聲說要為人民服務,我希望大家能牢記著今晚的情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領著縣委領導去火車站看災民)去領導民眾改造蘭考的面貌。
10、在這大風雪裡,民眾住得昨樣?牲口咋樣?我說,你們記住,馬上通知下去。第一,所有農村幹部必須深入到戶,記貧問苦,安置無屋居住的人,發現斷炊戶,立即解決。第二,所有從事農村工作的同志,必須深入牛屋檢查,照顧老弱病畜,保證不許凍壞一頭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內副業生產。第四,對於參加運輸的人、畜,凡是被風雪隔在途中的,在哪個大隊的範圍,由哪個大隊熱情招待,保證吃得飽,住得暖。第五,教育全黨,在大雪封門的時候,到民眾中去,和他們同甘共苦。
11、我死後只有一個要求,要求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土,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12、我們為人民服務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現在正是我們為人民大有作為的時候,不然的話,我們就對不起黨,對不起烈士,對不起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13、為人民服務還分職務高低嗎?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啊!
14、咱們是民眾的帶路人。現在民眾都在看著我們,越在困難的時候,領導幹部越要挺身而出。

社會影響

焦裕祿焦裕祿檢查減速機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同志病逝了.焦裕祿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在迫悼會上,一位農民泣不成聲地說出了蘭考人民的心裡話:“俺的好書記,你是為俺蘭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揮淚繼承壯士志,誓將遺願化宏圖”。這就是蘭考人民最重要的誓言,他們化悲痛為力量,以更大的幹勁,更多的汗水,努力改造著焦裕祿同志生前戰鬥過的蘭考大地。全縣黨員、幹部和民眾,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艱苦創業的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密切聯繫民眾的工作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忘我奉獻的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為黨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在黨的領導和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決心徹底改變蘭考面貌,在這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焦裕祿同志徹底改變蘭考面貌的遺願,正在蘭考人民的繼續奮鬥中逐步變為現實。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並連續發表社論,高度讚揚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1966年9月15日,毛主席親切接見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併合影留念。同年10月1日,毛主席又接見了焦裕祿的大兒子焦國慶。周恩來總理也接見了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風。董必武代主席親自寫五言長詩,歌頌焦裕祿同志的革命精神。

社會評價

焦裕祿焦裕祿在田間勞動

當祖國大江南北正在傳誦一個光輝的名字孔繁森時,另一個曾經響徹中華大地的名字焦裕祿也從人們的記憶深處浮現出來。焦裕祿、孔繁森--一個,長眠在為之耗盡了心血進行治理的沙丘下;一個,獻身於帶領邊疆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的事業中。兩個閃耀著時代精神的名字,如同兩顆耀眼的明星,跨越30年的時空,交相輝映,光彩照人。

從60年代到90年代,從焦裕祿到孔繁森,中國共產黨湧現出了如此優秀的領導幹部,感動了、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民眾,絕不是一個偶然的、孤立的現象,它深刻地反映了黨的本質,鮮明地體現了黨的主流,同時也充分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所以能英雄輩出的歷史必然。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書寫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在這一偉大旗幟的感召下,集合起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為了這一崇高的事業前赴後繼,奮鬥犧牲。無論是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站在時代最前列的始終是共產黨員。據統計,近年來在我國各條戰線湧現出的先進分子、模範人物中,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共產黨員就占88%以上。他們,不愧是我們民族的脊樑,社會的中堅,時代的中流砥柱。

焦裕祿和孔繁森,就是這千千萬萬為人民的利益而獻身的共產黨員中的傑出代表。他們雖然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但是,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的密切聯繫民眾的傳統,黨的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作風,卻在他們身上一脈相承,把他們兩人的光輝形象交織在一起,重疊在一起--為了尋找阿里的發展優勢,孔繁森跋山涉水,跑了全地區的98個鄉,把自己的一行行足跡留在了阿里高原。這不禁使人想起,焦裕祿當年跋涉2500餘公里,給全縣的84個風口、1600個大小沙丘編了號,繪了圖的情形;當孔繁森走進那位藏族老阿媽的家,深情地說:"阿媽啦,黨派我來看您老人家來了"時,焦裕祿對被雪圍困的老大爺說的"毛主席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話似乎又響在人們的耳畔;當孔繁森死後用他僅存的8元6角錢昭示他的清貧時,人們也不由得想起焦裕祿留給後人的遺產……

兩代共產黨人中的這兩位傑出代表人物身上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們之所以深切地呼喚這兩個名字,就是在呼喚這樣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在向每一個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同30年前焦裕祿所處的時代相比,今天的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的大潮,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人們的物質追求與價值觀念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不能繼續保持黨的與人民民眾魚水相依、血肉相連優良傳統和作風,對每一個黨員幹部來說,都是非常嚴峻的考驗。孔繁森的事跡之所以能在廣大民眾中產生如此巨大的震動和反響,就是因為他們看到,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孔繁森仍能高揚理想和信念的旗幟,仍能滿懷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仍能恪守那份與人民患難與共的清貧,仍能視個人名利"淡似獅泉河水",浩然正氣,令人敬仰。而與之相比,有些黨員幹部卻經不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忘記了入黨時的誓言,背離了黨的宗旨,以權謀私,甚至貪贓枉法,投機鑽營,橫行霸道,玷污了黨旗,敗壞了黨風。

偉大與渺小,崇高與卑劣,奉獻與貪婪,是如此涇渭分明!

"腐敗現象是侵入黨和國家機關健康肌體的病毒。如果我們掉以輕心,任其泛濫,就會葬送我們的黨,葬送我們的人民政權,葬送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業。"江澤民總書記在中紀委全會上的講話,發人深省,似警鐘長鳴。從焦裕祿到孔繁森,歷史為我們樹立了又一個光輝的榜樣,同時也再次證明了一個樸素的真理:作為領導幹部,只有時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人民所唾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如當年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精神曾影響教育了一代人一樣,我們堅信,新時期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事跡,也一定會激勵鼓舞更多的黨員幹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獻身。我們的事業、我們的時代需要、也一定會湧現出千千萬萬個焦裕祿、孔繁森式的好乾部。

衍生作品

豫劇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在全國數以千計的優秀劇目中精選出了11台優秀劇目晉京展演,豫劇現代戲《焦裕祿》是河南唯一入選的劇目。河南豫劇院三團自2011年正式排練,由團長賈文龍主演。《焦裕祿》已成為一台接近成熟的豫劇現代戲。導演張平是河南豫劇院藝術發展部主任、藝術總監。豫劇《焦裕祿》已經入選了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項目的初選。

小說

焦裕祿(何香久所著圖書)該書以長篇小說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焦裕祿同志為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私奉獻、忘我奮鬥的一生,既濃墨重彩地再現了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戰天鬥地、建設家園的感人事跡,又真實具體地描繪了他從窮電視劇苦少年到參加革命、成長為我黨優秀領導幹部的人生歷程,深入展示了焦裕祿同志自覺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做人民的好公僕的崇高境界和品格。

電視劇

王洛勇王力可主演的電視劇《焦裕祿》記述了焦裕祿一生成長與奮鬥的人生軌跡。
電視劇除了講述焦裕祿在蘭考縣任縣委書記的14個月裡治沙除害的貢獻之外,還展現了焦裕祿在東北大山坑煤礦反抗日本侵略者;在尉氏縣領導土改,清匪反霸;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帶領工人製造中國第一台卷揚機;與夫人徐俊雅相愛相知等鮮為觀眾所知的工作、生活經歷。

電影《焦裕祿》電影《焦裕祿》
通過全方位再現焦裕祿的人生歷程,還原其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黨的好乾部的光輝形象

電影

1990年,由王冀刑導演,李雪健扮演焦裕祿的電影《焦裕祿》公映。影片由中國交響樂作曲家,電影音樂作曲家呂其明先生作曲。隨後,作曲家以影片的音樂為素材,創作出了管弦樂序曲《焦裕祿》。樂曲共分兩個樂章,有著較沈鬱的河南地方音樂風格。

子女

1964年5月14日,優秀共產黨員、黨的好乾部、中共河南省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因患肝癌不幸在鄭州逝世,年僅42歲。
在焦裕祿的葬禮上,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手牽大大小小、高高低低6個孩子悲泣的情景令人心碎。這些孩子當時最大的18歲,最小的才2歲。
焦裕祿逝世後,徐俊雅靠著自己54元的微薄工資,和孩子們13元的撫恤金,拉扯3雙兒女,維持著這個清貧之家,不借錢,不要救濟,也從不向組織上伸手索取任何東西。對於焦裕祿生前疼愛的孩子們,她傾注心血,給予了慈母和嚴父雙重的愛。焦守鳳從不願為自己謀一點私利
焦裕祿逝世時,焦守鳳18歲,在蘭考縣醬菜廠工作。在此之前,焦守鳳曾在蘭考縣儀封園藝場做工人。
焦裕祿逝世幾年後,組織上安排焦守鳳到共青團開封地委工作。由於工作認真負責,受到了上下一致好評。開封地市撤併時,焦守鳳服從組織安排到了市總工會。焦守鳳1968年結婚,丈夫馮傳福在山東師範學院教書。馮傳福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婚後第二年,焦守鳳的大兒子馮文勝呱呱墜地,這是焦家第三代的第一個孩子。在濟南鐵路局工作的婆婆趕到開封,婆媳倆就住在開封地委大院內焦守鳳的宿舍里。在這個50平方米的房子內,焦守鳳養育了3個孩子。孩子們長大些的時候,焦守鳳夫婦為他們隔出一個個小間。
焦守鳳的大兒子馮文勝中學畢業後招工到開封儀表廠(現改制為開封儀表有限公司),現在是公司銷售處的業務員,分片到黑龍江、吉林兩省開展工。焦守鳳的二兒子馮鵬十多年前招工到開封市友誼公司,6年前,企業經營出現滑坡,和大批職工民眾一起下崗了。為了養家餬口,6年來,他四處打零工。而焦守鳳大兒子馮文勝的妻子,則在10年前就下崗了。
焦守鳳的女兒馮曉紅在開封市腫瘤醫院工作,收入尚有保障。

國慶、守雲兄妹倆同時穿上軍裝

1968年3月,17歲的焦國慶和15歲的焦守雲同一天穿上軍裝走入軍營,4天后焦國慶到達瀋陽軍區炮兵部隊,被分配到牡丹江鏡泊湖一帶的營地。部隊遠離城鎮,條件異常艱苦。扛糧食麻袋是在部隊中最耗體力的農活。焦國慶在此前一直在學校讀書,重活幹得不多。起初他扛百十斤重的麻袋都費力,後來200斤的小麥麻袋,他一氣兒能扛三四十趟。在那裡,各種艱苦的勞動實踐和軍事訓練,使焦國慶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勞動能手,也從一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解放軍指導員。
1989年9月,焦國慶從軍隊副團長位置上轉業到了開封市稅務局,安排當上了稽查大隊副隊長(副科職)。
焦國慶有一個獨生女兒,現在開封地稅局郊區分局從事會計工作。焦裕祿逝世時,焦守雲11歲,爸爸沒有給她留下太深的記憶,焦守雲入伍後,被分配到廣州部隊空軍醫院。1966年,焦守雲和她的同學們坐上開往北京的列車,參加毛主席第三次在天安門廣場檢閱紅衛兵活動。到北京後,住在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紅衛兵代表知道焦守雲是焦裕祿的女兒後,將這一情況向周恩來總理作了匯報。接見那天,在天安門城樓,當毛主席走過來時,王光美介紹說,這是焦裕祿的女兒。毛主席拉著焦守雲的手,快步走到一個人少的地方,與焦守雲合影留念。這張照片後來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後來,焦守雲還成了中共十大最年輕的代表。焦守雲退伍後在河南鄭州市工作,她婚後育有一子,兒子餘音2004年大學畢業,在中國音樂學院學習的5年中,他入了黨。

子承父業的焦躍進

焦裕祿生前最喜歡的老五焦躍進,幼時最淘氣。焦裕祿去世時,焦躍進6歲。
他徹底讀懂父親,是在就任蘭考縣東壩頭鄉黨委書記之後。擔任黨委書記後,焦躍進起早貪黑深入田間地頭搞調研。他帶著一班鄉幹部住進了設在清淤工地的指揮部,和民眾一起戰天鬥地。使大片貧瘠的農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良田。
焦躍進現任杞縣縣委書記。在杞縣任縣長期間,一度因進京賣大蒜而聞名全國,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蒜縣長”。
焦躍進有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女兒。

焦守軍和焦保鋼:青春無悔

焦裕祿逝世那年,焦守軍剛滿10歲。守軍這個名字是焦守軍自己改的。1972年,中學畢業的焦守軍18歲,到了參軍的年齡。她為自己改了名字,到昆明某部隊當了一名通信兵。
第二年,成都軍區舉行射擊競賽,焦守軍想參賽,這引起一群男兵們的嘲笑。焦守軍不服這口氣,端著槍天天練習瞄準,結果拿了個成都軍區第三名。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了,聽說只有少數人員可參戰,焦守軍就在第一時間裡寫了一份請戰書,獲得了批准。在炮火中的坑道里,她破譯著一份份電報。參戰期間,焦守軍翻譯了1.8萬多組電報,無一差錯。部隊為她記了三等功。
兩次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多次榮立戰功,被光榮地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在焦家三個當過兵的子女中,焦守軍成績最為突出。焦守軍的愛人朱新民也在成都軍區工作,祖籍蘭考,現任成都軍區政治部主任。他們的兒子朱銳今年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
在焦家6個兒女中,焦保鋼年齡最小,卻最富傳奇色彩。焦保鋼出生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他18歲參加工作到蘭考縣公安局刑警隊,幾年的摸爬滾打使他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刑警。
有一次焦保鋼抓捕歸來回到單位,整個人就癱倒了,送到縣醫院時,醫生建議立即轉院到開封。在開封淮河醫院急診室內,焦保鋼已不能說話,值班醫生檢查後說,人已不行了,準備後事吧。陪同前往的戰友們悲痛欲絕,急忙趕往市總工會找到焦守鳳。傷心的大姐突然想到開封醫專一位熟識的教授,急忙把他請來。看到急診室的焦保鋼,這位富有臨床經驗的教授笑了:“這是缺鉀了,打一瓶鉀鹽就會恢復,他出差的地方一定是深山缺鉀地區。”
在蘭考民眾中,流傳著焦保鋼的許多傳聞。由於辦案驍勇而幹練,不法分子聞焦保鋼名而膽寒。傳說焦保鋼有一次碰到一名罪犯,他對正要逃跑的罪犯大吼一聲:“你跑吧!讓你先跑十步,看我三十步內能不能抓住你!”罪犯立時被嚇得癱倒在地。焦保鋼現在河南省公安廳督察處工作。

中國共產黨-英雄人物

隨著新中國的日益強大。同時也出現了不少英雄人物,他們不顧個人利益,甚至個人生命。為了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他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付出了生命。。焦裕祿,時傳祥,王進喜,雷 鋒,張秉貴,張海迪,蔣築英,孔繁森等等他們都為了共同的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